首页 百科知识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科学性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科学性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科学性金融危机虽然表现为货币信用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马克思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信用经济,这种信用经济就是虚拟资本的膨胀发展运动,是虚拟经济。虚拟经济的盲目发展孕育了危机,实体经济的有限购买力相对缩小进一步加剧了危机。纵观二战后历次世界经济危机,虚拟经济都对经济危机的发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节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科学性

金融危机虽然表现为货币信用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马克思说:“在再生产过程的全部联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中,只要信用突然停止,只有现金支付才有效,危机显然就会发生,所以乍看起来,好像整个危机只表现为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在资本主义早期,货币危机一般是伴随经济危机而来的。货币危机常常是作为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的引信出现的,因此货币危机并不是经济危机的根源,而是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后果或表现形式。

马克思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信用经济,这种信用经济就是虚拟资本的膨胀发展运动,是虚拟经济。虚拟经济的盲目发展孕育了危机,实体经济的有限购买力相对缩小进一步加剧了危机。马克思指出:“一旦劳动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商品的货币存在,从而表现为一个处于现实生产之外的东西,独立的货币危机或作为现实危机尖锐化的货币危机,就不可避免。”纵观二战后历次世界经济危机,虚拟经济都对经济危机的发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无一例外,虚拟经济的盲目扩大并严重超出社会有效购买力或支付力就导致了危机。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资本主义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其具体表现为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以及广大群众消费力不足和生产无限供给之间的矛盾。社会化的生产要求首先考虑和满足社会对于商品和服务的实际需求,在品种和数量上使生产与需求相一致;但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下,由于获利动机的驱使和竞争的压力,各单个资本都会尽快地和尽可能地在可以获利的行业或产品上迅速扩大生产与投资,形成某些行业或产品生产超过社会需求的过热和过度扩张,造成生产相对过剩。

关于经济危机可能性论述的科学性。第一,商品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使货币和商品的转化出现随机性、不确定性,包含了危机的可能性。商品和货币的转换,即商品生产和价值实现过程就包含着中断或危机的可能性。正如马克思所言:“货币危机是任何普遍的生产危机和商业危机的一个特殊阶段,应同那种也称为货币危机的特种危机区分开来。后一种货币危机可以单独产生,只是对工业和商业发生反作用。”第二,随着信用的发展,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包含着危机的另一种可能性。在物物交换时代是不可能有危机的,只有在商品经济时代,“如果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发挥作用的结果是彼此的债权相互抵消,也就是说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中潜在地包含着的矛盾没有成为现实;因此,如果危机的这两种抽象形式本身并没有实际地表现出来,那就不会有危机”。当这种矛盾成为现实,危机的爆发就有可能。第三,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说明,两大部类之间以及每个部类内部都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生产的社会化使各个企业和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日益紧密,要求资源在它们之间的分配或配置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同时,整个社会经济的运动却受私人利益支配和市场竞争调节。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再生产所需要的比例关系,经常遭到破坏,资本主义经济是在繁荣和危机的周期循环中发展的,经济危机是一种必然现象,这种必然性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