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扩充债务带来债务危机

扩充债务带来债务危机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_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国际经济学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发展中国家单纯依靠国内的资金很难满足其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引进外资就成了发展中国家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这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融资。商业银行贷款是发展中国家根据国际市场上的资金供求情况,适时地从金融市场获得的贷款。目前对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争论是其利弊得失问题。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爆发。

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

发展中国家单纯依靠国内的资金很难满足其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引进外资就成了发展中国家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

(一)发展中国家获得外资的主要渠道

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主要渠道是官方贷款、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外国直接投资

1.官方贷款

官方贷款主要包括向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向外国政府贷款。从国际机构看,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就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中所需要的资金。在该机构认为其申请可行,且有利于其经济发展的情况下,申请国能够获得“优惠的”或“低息的”贷款。其次,一些国家出于各种原因对发展中国家也提供某些政府贷款。有的是为了促进贷款国商品的出口,有的是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某种关键项目的建设。官方贷款的条件往往比较优惠,多数是低息贷款。但是这类贷款常常有某种附加的条件,这些附加条件也许是借款国家所不情愿接受的。

2.发行债券

发展中国家向国外的居民发行债券筹集资金也是其引进外资的重要来源。这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融资。发行债券是一种直接的融资行为。因此没有附加非经济条件的可能性。当然这种融资是建立在发行债券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有良好信誉的基础上的。现实是多数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市场上没有信用记录,或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比较脆弱,在国际信用评级中的记录不够理想,从而难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

3.银行贷款

发展中国家从国外银行获得商业贷款是其获取资金的又一渠道。商业银行贷款是发展中国家根据国际市场上的资金供求情况,适时地从金融市场获得的贷款。

4.外国直接投资

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是指,由外国人所有的公司收购本国企业,或在东道国设立新的企业或分支机构。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好处是,这种外资引进不需要偿还,东道国只要允许外资能够将其所得利润自由汇出即可。当一个发展中国家采取外汇管制时,资金的汇出就难以进行。为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各种鼓励或优惠措施,形成了对直接投资的强劲需求。目前对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争论是其利弊得失问题。

(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的爆发

1.债务危机的爆发

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面临受债务严重困扰的局面。衡量一个国家的外债清偿能力有多个指标,其中最主要的是外债清偿率指标,即一个国家在一年中的外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或上一年出口收汇额的比率。一般情况下,这一指标应保持在20%以下,超过20%就说明外债负担过高。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爆发。从1976—1981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迅速增长,到1981年外债总额累积达5550亿美元。以后两年经过调整,危机缓和,但成效并不很大,到1985年底,债务总额又上升到8000亿美元,1986年底为10350亿美元。其中拉丁美洲地区所占比重最大,约为全部债务的1/3;其次为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地区,危机程度更深。1985年这些国家的负债率高达223%。(1)发展中国家里受债务困扰严重的主要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等国。据统计,1982年墨西哥累计的外债额达800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中居第二位;巴西的外债额为880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中居第一位;阿根廷的外债额也达400多亿美元。

1982年8月12日,墨西哥通知外国金融官员,该国不能按照原计划偿付外债,进而向外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寻求贷款援助,向有关的商业银行请求延展偿还本金和利息的期限,并且要求对近期将要到期的债务进行重新安排。不久巴西也出现类似情况,债务危机爆发了。

2.债务危机的原因

从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看,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首先产生于它们债务负担的日益加重。据统计,非产油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1962年为259亿美元,1973年为1310美元,1973—1976年间以每年300亿-4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1977—1983年间以每年5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到1983年时,发展中国家债务总额达到6640亿美元。

1973—1983年间,拉美国家的外债增加了4.6倍。由于债务负担沉重,债务国不仅还本负担逐步加重,偿还利息的负担也不断加重。另据统计,1973年时,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还本付息额为179亿美元,1982年达到1071亿美元,即增加了5倍。

偿债负担的加重还由于发展中国家难以用商品的大量出口保证债务的顺利偿还。世界银行在考察一国债务负担及还款能力时使用偿债率指标。该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出口总额与同期的还本付息额的比值。1973年发展中国家还本付息率为16%,1982年增加到25%。其中巴西的还本付息率达87%,墨西哥为58.5%,阿根廷则高达103%。导致该比率上升的重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的商品出口规模有限。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拉丁美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采取了进口替代的经济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是抑制出口、有利进口和外资的引进。这将导致其出口贸易发展较慢。所借债务难有可靠的资金来源,依靠借新债还旧债毕竟不是长远之计,世界银行提出,如果一国的还本付息率高于20%可能就包含着偿债的风险。因此,当一国的偿债率高达50%以上时不会有任何银行愿意继续贷款给债务人。

第三,拉美国家对国际金融市场过分乐观,大量举债。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实行了低利率政策,拉美国家急于发展自己的经济,试图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因而大量举债。据统计,70年代末期,墨西哥在其庞大发展计划中须举债金额达970亿美元,巴西的发展计划须举债近2000亿美元。如果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继续保持在低水平,这些国家可能不致出现偿债危机。然而,进入80年代以后,美国等国家利率水平攀升,使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明显加重。据统计,1979—1982年期间,由于美国利率水平的提高,拉美负债国须多付490亿美元的债务。

第四,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对拉美经济过度乐观,不顾其偿债能力,以各种形式向拉美国家提供贷款。当拉美国家对外资的依赖越来越重时,其获取新贷款的条件也日益苛刻,从而进一步促进债务的恶性循环。

(三)债务危机的处理

1.最初的援助措施

国际债务危机爆发后,引起国际金融界的巨大震动,在墨西哥宣布无力偿还债务的数天之内,国际社会就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美国政府连续提供了近30亿美元的贷款,国际清算银行提供了近10亿美元的过渡性贷款,主要债权国的出口信贷机构也同意对墨西哥增加20亿美元的贷款。此外,世界银行和一些国际性开发银行,也为债务国提供了相当数量的援助性贷款,同时IMF着手制定大规模的援助性贷款计划。

对墨西哥的挽救计划成为此后几十个债务国重新安排到期债务的样板。最初的挽救措施主要是在IMF的协调下,由债权银行、债权国政府和债务国政府共同协商,重新安排到期债务。在债务重新安排的过程中,IMF的作用十分重要,它非常强调债务国国内的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债权银行通常要求债务国在谈判之前先与IMF共同制定一项全面的经济调整计划,或者先得到IMF的条件性贷款,以此为前提,商业银行将现有债务重新安排,延长债务本金的偿还期限,但是并不减免债务总额,而且在延长时间,贷款的利息照付。

2.贝克计划

1985年10月,美国前财政部长J.贝克于在汉城举行的IMF和世界银行联合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新的债务危机解决方案。贝克计划提出债务国在国内政策调整的基础上,应实现经济增长,这种增长将获得世界银行等官方机构以及商业银行新增贷款的支持。另外,贝克计划还提出了一些建立在金融市场基础上的、长期性的债务缓解措施,如债务资本化、债权交换和债务回购等等。

与以往的债务重新安排方案相比,贝克计划强调了必须实现债务国经济长期增长,不能单纯依靠紧缩经济来平衡国际收支,这是个重要的变化。但是贝克计划的目标不是削减债务,而是试图将债务国的偿债负担降到其经济增长能够承担得起的水平。贝克计划得到了国际金融机构和部分商业银行的支持,成为发达国家在债务问题上的共同准则

3.布雷迪计划

该计划是由美国财政部长N.F.布雷迪于1989年3月间提出的一个减债方案,它是建立在贝克计划的基础之上的。布雷迪计划承认国际债务问题是债务国偿付能力的危机,而并非暂时的资金失灵。因此,布雷迪计划强调债务本金和利息的减免,并提出应由IMF、世界银行以及债权国政府为削减债务本金和利息提供资金支持。另外,债务国与债权银行之间的债务减免交易条件必须得到IMF和世界银行的批准,或者是在减债协议达成之前,先要获得IMF和世界银行的贷款保证。这两个机构的作用是,一方面可以增强债务国与商业银行谈判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能保证达成的交易能够有效地利用贷款资金来源。

(四)国际债务危机的启示

总的来说,1982年国际债务危机爆发以后,在债权国和债务国政府、债权银行以及国际金融机构的多方努力下,局面可以说很快得到了控制,危机没有进一步恶化,没有出现更大规模的金融体系危机。但是也可以说债务危机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只能说得到了缓和。在当时的国际货币制度中,国际金融市场融资是一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重要手段。但在债务危机爆发后,发展中国家整体的外部借款能力大大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虽又略有上升,但还没有恢复到债务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在整个80年代,来自官方的长短期贷款均有所下降,IMF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贷款增幅在80年代是负数,发达国家提供的出口信贷也是负增长,来自国际商业银行的贷款更是大幅下降。债务危机爆发的事实表明,用借款来平衡国际收支失衡只能是暂时的,而且必须有足够的储备资产支持和稳固的偿债能力保障。国际资本的流动在客观上能够起到平衡国际收支失衡的作用,但在主观上受市场机制的驱动,资金大部分只能流向高收益、低风险的国家或地区,一旦投资利润受到威胁,私人贷款资金会立即转移。所以国际金融市场资金流动在另一方面也能起到加剧国际收支失衡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