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施粮食战略的严峻形势

实施粮食战略的严峻形势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一)世界粮食危机与粮食价格及其战略  就全世界范围内的粮食而言,由于世界人口的曾多及其对粮食的消费,由于工业等多方面用粮的增加,……世界粮食问题,始终是困扰一些国家与地区的大问题。世界粮食的不均衡,将会是一个长期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战略问题。

  (一)世界粮食危机与粮食价格及其战略

  就全世界范围内的粮食而言,由于世界人口的曾多及其对粮食的消费,由于工业等多方面用粮的增加,……世界粮食问题,始终是困扰一些国家与地区的大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或许在彼地的粮食堆成山,但是,在此地又常常严重缺粮。世界粮食的不均衡,将会是一个长期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战略问题。特别是有些生产粮食的大国,利用手里的“粮食武器”,总是作着“战胜于朝廷”的美梦

  时寒冰在《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中国怎么办》一书中指出:“2007年国际石油价和粮食价的上涨,至今令许多国家心有余悸,而这仅仅是一次预演。次贷危机带来的巨大而沉重的阴影,虽然暂时终止了国际油价与粮价的上涨之路,但是,一旦次贷危机接近尾声,短暂的空缺就可能被新的危机取代,那就是石油和粮食危机。”①时寒冰在本书中进一步指出:有些国家,制造粮食价格上涨,导致粮食危机,“这将是次贷危机之后,更可怕的武器。”②“曾任美国里根政府农业部长的约翰·布洛克就这样说过:“‘粮食是一件武器,用法就是把各国系在我们身上,它们就不会捣乱。’在未来,粮食战争将是比石油战争和货币战争更可怕、杀伤力更强的武器。”③时寒冰在《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中国怎么办》一书中进一步指出:“近年来,美国、欧洲各国在将大量能耗严重的产业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的同时,大力补贴农业。1998年以后,美国对农业的补贴一直稳定在每年至少200亿美元以上的水平。现在,整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农业补贴高达3000多亿美元。同时,欧美发达国家投资研发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使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实现了两大转型:一是从传统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型,二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在全球贸易自由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大背景下,欧美等国唯独在农业补贴问题上始终不肯妥协,许多人不解原因,当那些农业补贴的国家因无力与欧美农业竞争纷纷减少粮食生产投入、依靠从发达国家进口粮食时(犹如春秋时鲁、梁等小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那些悄然发展起来的农业大国就有了操纵世界的能力—这或许正是前述问题的答案。”①时寒冰在讲这段话之前,讲了一个中国古代粮食战争的故事:在我国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绸制作的衣服,但是,在齐国国内,不允许种植桑树,而只允许种植粮食。于是,在齐国国内丝织品需求量大幅度上升,价格也随之上涨。于是,鲁、梁等毗邻的小国纷纷停止种植粮食,而改种桑树。过了几年之后,齐国国王又命令大臣只准穿布衣,并且不准给其他小国卖粮食。结果,鲁国与梁国等小国,无粮食而发生饥荒,于是造成了天下大乱。由于这些国家不战而亡,齐国坐渔利,自然扩张了国土面积。……

  或许,美国今日实施的粮食战略,就是历史上齐国当年实施的粮食战略的翻版。美国即使把粮食卖给一些去哦粮食的国家,但是,粮食价格一定是高昂的,或许还有其他附加条件。

  时寒冰进一步分析指出,美国大力发展生物燃料,其本国有一举三得的好处:

  好处之一,因为美国是世界上最重要和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中,大豆产量占全球产量的426%,玉米产量占344%,小麦产量占116%,其中,粮食出口量占全球粮食出口的一半,全世界的粮食价格上涨,自然美国是直接受益者。大力发展生物燃料对粮食的消耗,相当于减少了粮食市场的供应,成为粮食价格上涨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因为粮食价格上涨而获取的收益,弥补了美国发展生物燃料的生产成本

  好处之二,美国可以通过发展生物燃料比例的逐步增大,可以减少对石油依赖性,这就有利于保证国家能源的安全。

  好处之三,全世界粮食价格上涨,以美国为主的国际投机资金必将获取丰厚的利润。著名的国际地缘政治与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一针见血地指出:粮食危机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希望世界粮食价格继续上涨。但是,美国等国家大力发展生物燃料,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这会造成世界性的粮食价格上涨,进一步加剧世界粮食的紧张趋势。

  时寒冰认为:世界性的“粮食安全隐患,中国亦身在其中。美国等发达国家长期实行工业补贴农业的政策,导致其农业竞争优势非常突出。中国有史以来就是大豆主产大国,但是,当美国廉价大豆如同洪水一般冲进国门,国内几千年形成的大豆生产体系全面崩溃,变成了排在世界第二位的大豆进口国,大豆和豆油的需求基本上依赖于美国的进口。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量超过5000万吨,2008年中国将消费掉4900万吨大豆,其中进口大豆3400万吨,占大豆总销售量的70%。”①

  美国凭借所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要求和鼓励农民采取限产休耕与补体贴等政策措施,一方面控制了产量,达到了保护水土资源的目的,另一方面,把粮食作为战略工具,把肥沃的土地作为充足的弹药。全世界总是受控于美国的粮食大战略之下。例如,“2008年初,世界银行发布报告称,由于粮食和能源价格达到连续6年来的最高点,墨西哥、也门等33个国家可能面临‘社会动荡’。如果粮食武器真的被人运用起来,更大范围内的动荡在所难免。”①

  有人认为,目前乃至今后,世界粮食安全面临紧急状态。有关资料表明:自从20069月分开始,特别是从2007年以来至今,世界主要粮食品种价格飙涨:小麦价格飞涨1120%;玉米猛增473%;大米上扬31%。小麦和玉米的价格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价位。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统计,仅2007年一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

  有观察家警告,全球仍可能面临“粮食价格上涨”的严峻形势。事实果真是这样:全球小麦价格又从高达112%的上涨幅度继续上涨到181%;而目前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1980年以来最低水平;《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去年,世界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经历了令人瞩目的上涨。小麦上涨112%;大豆上涨75%;玉米上涨47%。其中,小麦和玉米价格达到了近10年来的最高价位。根据世界银行本发表的研究报告称,在过去的3年里,全球小麦价格上涨幅度高达181%,食品价格总体上涨83%。报告预计,2008年和2009年,粮价将继续居高不下。报告还预测,在2015年以前,大部分粮食价格都将保持在2004年的水平之上。上述几家组织机构、新闻媒体所报道的相关数字,印证了一个真实的事实:那就是近年来全世界的粮食价格飞涨!

  进入2008年以后,国际粮价持续在高位运行,其中大米和小麦价格均居高不下。一些国际组织对粮价高企可能引发的后果提出了警告。目前,不少国家及相关机构已对国际粮价上扬表示严重关切,并在研究措施积极应对。世界粮价上扬的成因是复杂的,但是,这与一些国家推行粮食价格战略不关系。

  一些分析人士还指出,国际市场油价高企和生物燃料产业兴起也是造成粮价上涨的重要因素。油价上涨不仅推高了化肥和农药等农资产品价格,而且导致运输等农业综合成本上升。正在兴起的生物燃料产业对粮食和土地资源的消耗正在加大。

  有些专家学者甚至认为,“世界已经进入高粮价时代”!

  世界粮食储备正在减少。“民以食为天,”粮价飙升,涉及到千千万万人的利益。

  从公众利益讲,粮价上涨将增加人们的生活成本,从而直接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油价高企的大背景下,粮价飙升还会增加许多国家的通货膨胀压力,使得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  粮价大幅攀升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受到冲击。粮价飙升,导致全球贫穷国家人口陷入更贫困的状态,使一些在过去几年国家通过艰苦努力所取得的减贫成果出现转折。

  更严峻的是,在粮价上涨的同时,世界粮食储备正在减少,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一些非洲国家和海地因食品短缺和价格上涨出现骚乱,因而有人担心“我们已真的面临一个紧急状态”。确实现在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很多穷国不能用足够的货币交易粮食,本国的出口经济作物价格又低廉,难以换得足够购买粮食的外汇。因此,他们将会更多地受到粮食短缺的影响。

  (二)世界粮食价格上涨上的最主要的因素

  相关组织与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从客观事实出发,近年来全球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

  全球粮食总产量因严重自然灾害与水资源短缺而降低。

  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灾害严重,反常的炎热导致美国农业蒙受损失,牲畜出栏率降低;百年一遇的酷旱沉重打击了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粮食生产;恶劣的气候酿成欧洲小麦主产区遭受灾难性损失。严重自然灾害频仍给世界粮食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引人瞩目的是,近年来世界粮食主要出口国减产量更多。气候变化影响粮食供给。冯·布劳恩认为:气候变化使得全球性的异常气候普遍增加了,比如2007年干旱、洪涝灾害频发,导致了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粮食主产区大幅度减产。在澳大利亚,旱灾是该国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这导致了这个粮食出口大国的大幅度减产,直接影响了全球粮食价格。很多地区不能维持正常的粮食产量,特别是东欧和俄罗斯地区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它们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因此今年受影响很大。中国南方的雪灾也是这种情况,不过中国南方气候条件比较好,可以在灾害结束后再种植下一季,甚至现在就可以通过补种挽回一些损失。但是,在俄罗斯那样的光热条件下只能收获一季,一旦遭了灾就会受很大影响。各种资料还显示,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尤为明显。粮食市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气候灾害造成的损失不会立刻造成市场价格的上涨,因为粮食的种植需要几个月的周期。但是几个月以后,甚至一年以后,这种影响就会显现出来。

  与此同时,世界粮食问题背后隐藏着水资源危机。当今人类面对全球日趋减少的粮食供应和不断增加的粮食成本的忧虑,其背后的最关键因素是世界淡水资源的短缺。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詹姆士·李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水周开幕式上发表了这一观点。世界粮食危机的背后是全球淡水资源的匮乏,并且这种淡水资源危机将会随着气候变化的强烈冲击而迅速恶化。灌溉农业提供了全球45%的粮食,如果没有水,我们将无法养活全球60亿的人口。然而,世界的许多灌溉区,无论是发达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都承受着过度汲取了河流和地下水储备所能可持续提供的淡水资源的压力。此外,水坝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对河流水资源的过度利用,也会使粮食储备有所下降。数以万计的人依赖淡水渔业,捕渔是他们主要的食物来源。詹姆士·李普说:例如,仅仅是湄公河这样一条河,提供的食物储备可以满足该流域6千万人口中80%的食用蛋白质需求。 在世界水周中,WWF主要强调了许多其他与水资源相关的问题,并提出潜在的解决方法。日趋减少的河流系统正引发激烈的冲突,水能的生产减少,重要的水运网络被削弱,对健康的威胁日益增加,尤其是在交通运输以及废水的自然处理方面,这些问题尤为突出。湿地在减少灾害影响和调节气候方面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

  根据一些专业机构的预测,今后的异常气象有可能继续大面积出现,这会对粮食生产造成短期影响。在中长期,由于气候变暖,世界农业最终产值到2020年时将下降16个百分点;其中发展中国家将下降20个百分点。

  在这次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之前,全球粮食消费量因经济复苏而增加。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世界人口增加,各国GDP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民众有能力消费更多的粮食和食用植物油。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肉蛋奶鱼等动物蛋白食品消费量快速增长,从而导致消耗更多的饲料粮。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世界谷物消费总量增长到2043亿吨。另据世界银行的报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的粮食消费,从2005年到2006年增长了17%,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粮食消费增长了25%左右。这对世界粮食市场增大了压力。另外,在这次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期间,世界粮食价格上涨的总趋势并没有改变。

  燃料乙醇异军突起消耗大批粮食资源。出于应对“石油价格暴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战略目标,替代性生物清洁能源备受青睐。燃料乙醇是生物清洁能源的一大品种,一些国家利用大量玉米等粮食生产燃料乙醇。世界最大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的美国,采取大幅度补贴政策,大大刺激了玉米燃料乙醇生产的突飞猛进,目前,玉米燃料乙醇占美国燃料乙醇总量的比例已达90%上下。2007年,美国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相当于美国玉米总产量的27%。按照美国原总统布什签署的《新能源法案》,美国将大幅度增加生物能源的使用量,到2022年将达到360亿加仑。如果玉米产量没有大幅度增长,“汽车”与“人”争粮的矛盾将愈演愈烈。“汽车”大量夺走了“人”的粮食,必然导致粮食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促使世界市场粮食价格上涨。冯·布劳恩说,从生物能源来说,生物能源挤占了粮食种植的资源,消耗了粮食收成,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并破坏了土地资源,生物能源反而加重了粮食短缺的情况,加剧了贫困和饥饿。

  生物柴油迅猛发展消耗了大量植物油资源。生物柴油是生物清洁能源的另一大品种。比如在巴西不断扩大的生物能源作物种植,美国于2008年用14以上的玉米用于乙醇加工作为汽车燃料,欧盟也计划在2010年前生物能源产量可望达到1100万吨。欧盟是利用菜子油、大豆油等作原料生产和消费生物柴油的主要地区。在欧盟生产生物柴油消耗的主要原料中,菜子油占总消费量的比重高达60%以上;其次,是大豆油、葵花子油、棕榈油和动物脂肪等。由于欧盟各成员国对生物柴油生产的投资迅速增加,因而生产能力迅猛扩大。从生物柴油的消费量看,欧盟也明显增长:2005年为303万吨;2006年为544万吨;2007年为690万吨;2008年将达到1154万吨,2009年亦在继续发展。各种机械“喝了大量生物柴油”,意味着供应市场的、人吃的植物油大量减少。这自然会导致植物油料供应紧张。从2008年开始至今后更长的一段时间,生物能源作物的种植是否扩大,取决于它是否能够获利;而能否获利,取决于能源价格的高低——能源价格又以石油价格为晴雨表。根据调查研究,当石油价格为6070美元的时候,生物能源的生产就能够带来利润。也就是说,只要石油价格高于这个门槛,生物能源生产就有扩大的趋势。只要不加以限制,用于生物能源生产的初级粮食作物就会增加。与生物能源作物种植扩大相应,进入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粮食就会减少—这将提高粮食价格。另外,由于这些初级农作物是许多其他农业活动的原料,因此这些初级农作物的价格将会推高肉类、乳类和其他日常食品的价格。IFPRI艾伦·威尔逊(Ellen Wilson)和迈克尔·鲁宾斯坦(Michael Rubinstein)在一篇文章里通过建立新的模型,已经成功地证明了生物能源作物的种植与粮食价格上涨的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是非常强烈的。一句话,生物能源已经成为全球粮食短缺的罪魁祸首。

  全球粮食储备量下降降迅猛。一方面,全球粮食总产量下降;另一方面,粮食消费量增长。两种相反的作用必然导致全球粮食储备量下降。2006年,全球粮食总储备量下降到375亿吨,比上年下降162%;粮食期末库存只占当年总产量的171%,占当年总消费量的165%,低于FAO确定的世界粮食安全线。迄今,全球粮食储备量已减少到30年来的最低水平,给世界粮食安全笼罩上阴影。

  对近年来世界粮食市场行情演变态势的客观描述,体现出全球粮价暴涨的真实根源。其中,全球经济复苏、GDP增长是粮价上涨的长期动力和诱因;但是,由美国次的危机而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继续严重影响全世界粮食及其价格的波动;生物质能源异军突起是刺激世界粮价上涨的重要新因素;严重自然灾害导致世界粮食减产和粮食储备连续下降是世界粮价飞涨的直接原因;……只有如实认清和承认这些真正的、符合实际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措施,恢复世界粮食价格的正常水平。

  但是,我们仍然面临着粮食价格不会在短时间下降,在短期内将继续上涨。世界粮食价格上涨,这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这是相关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机构与其他许多专家学者的判断。美国粮食和农业政策研究所(Food and Agricultural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预测,在2009年至2010年粮食生产周期之前,对玉米的需求将会持续上涨,超过玉米的供给;在高位价格上的新的供求平衡将会至少在2010年后出现。

  关于粮食领域的新供求关系而言,冯·布劳恩认为:因为导致粮食价格上涨的因素是结构性的。这些结构性因素决定了这种上涨将是长期而不是短期的。

  目前来看,供需双方的情况都支持粮食价格上涨。粮食需求快速上升,而粮食供给相对不足并且在局部地区出现绝对性下降,这种涉及供求关系的结构性因素是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粮食需求推高了价格。粮食消费增长,部分原因是一些新兴大国的经济发展导致的,当然我想强调,这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情。但是这带来了两个方面的结果:一是一些人口大国比以前消费了更多的粮食;二是粮食消费的结构也在变化,比过去吃更少的谷物,而吃更多的肉类、乳类等食品,由于肉、蛋、乳等食物制成品要消耗更多的粮食,所以刺激了粮食需求的大幅度增加,部分导致了世界粮食价格上涨。

  另一方面,粮食供给方面也有问题。粮食与其他农作物不同,大量的粮食是通过机械化的方式生产出来的,能源变成了耕作的要素之一。因此,石油价格的上涨抬高了粮食种植的成本,并直接导致了2007年粮食价格上涨。另外,很多地方对农业的投资乏力,至少与播种面积的增加不匹配。特别是对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投资跟不上去,没有投资和技术,种粮食的成本就降不下来。

  在粮食供给方面,除了石油价格的短期波动以外,还有一些长期因素在起作用。比如,在东亚和南亚的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很多是通过小农耕作的方式,这种耕作需要悉心照顾田地,需要在选种、播种、施肥、收获等过程中投入大量人力。这种耕作方式是长期存在的,因此粮食种植的成本不可能很快降低,而且,随着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些粮食产区的人力资源成本和种粮的机会成本也会抬高。

  冯·布劳恩认为,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且在未来有进一步上涨趋势,这是因为一些新出现的供求关系左右粮价。这些新的供求关系包括,全球经济尤其是新兴地区经济快速增长、能源价格上涨、气候变化、快速的城市化和针对粮食贸易的出口限制等等。这些因素改变了原有的粮食供需关系,推高了粮价,给粮食价格的走势加入了更多不确定的因素。

  IFPRI基于粮食新供求因素建立了新的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对2015年前的粮食价格作了预测。

  新兴市场经济普遍出现了快速增长,导致粮食需求的结构性增长,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即便是非洲很多经济体也在不稳定中开始了超过4%的增长。这种出现在人口密集、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比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更有力地带动了粮食需求的上升。与此同时,由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改善餐桌的需求,不同食物之间的价格差距也会拉大。高质量的食物制成品的价格将会领先于其他食品上涨。此外,蔬菜和水果的价格因为消费结构的变化也将随之增加,增速也会在谷物之上。

  全球粮食库存在最近30年间不断下降,2007年已经降到了30年来的最低点。供需结构和库存水平共同决定了2008年与2009年乃至今后粮食价格的走势。从长期来看,目前的粮食价格上涨的趋势将会持续。

  总之,生物能源挤占粮食种植资源;气候变化影响粮食供给;粮食贸易壁垒无不令人担忧;必须要保持一定的粮食库存;粮价上涨将影响穷国粮食安全;粮食价格上涨还会影响世界粮食安全世界粮食危机必然会引发战争;……

  2009917日据有关网络报道: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敲响饥饿危机的警钟。世界粮农组织报告说,目前全球的谷物储备只够消费57天。另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储备粮食,只够维持53天,远低于去年初169天的水平。国际公认的安全储量是至少满足70天的需求。由此可见,全世界粮食问题的严重性。世界上总会有一天要大闹粮荒,世界上总会有一天要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

  过去30年来,世界粮食库存一直在不断减少。尤其是近几年来,粮食库存下降得很厉害。到2007年,全球粮食库存已经到达了30年来的最低点。全球小麦库存仅够全球人口不到3个月的消费;而玉米库存仅够两个月的消费。这其实是我们更为担心的问题,比粮食价格上涨本身还要担心。也就是说,一旦出现重大事端,除了造成饥荒以外,还会造成恐慌,这是对安全更大的威胁。所以,对于一些人口大国来说,与其开仓放粮平抑粮价,倒不如保持一定数量的库存,以备不时之需,这样不会造成粮食安全方面的重大问题。

  (三)世界粮食问题与人类饥饿问题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主要和最重要重要物质基础。由于全世界的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以及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世界粮食生产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案例之一:目前,有30多个国家面临粮食短缺问题,全世界有85亿多人处于营养不良的人们甚至是饥民,每年有560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夭折。另据非官方统计,由于直接或间接的营养不良原因,每四秒钟大约有一人死亡。每年1200万死亡的儿童中55%与营养不良有关。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

  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在发展中国家中,每5人中,就有一个长期营养不良即处于半饥饿状态。据统计,由于干旱、水灾、粮食储备减少和经济动荡等原因,在津巴布韦、赞比亚、马拉维、莱索托、斯威士兰、莫桑比克等南部非洲6个国家中,大约有1280万人口,处于讥饿的边缘;处于转型时期的欧洲约有950万人口达不到温饱状态,其中将近60%生活在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4个国家;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大约有540万人口长期营养不良。

  案例之二: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希兰2009730日在华盛顿指出,该署目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资金不足问题,这直接影响到今年制定的为全球最贫穷的74个国家中18亿人口提供粮食的目标。希兰强调,同年初预期中的67亿美元预算相比,粮食计划署目前只能获得37亿美元的经费来解决贫困国家人口的粮食短缺,资金减少了将近一半,而且截至7月底,已经确认的可到位资金只有18亿。

  据统计,2009年全球的饥饿人口数量将超过10亿。希兰警告说,粮食署的经费短缺问题,将影响到粮食计划的食品供给量,在某些情况下还会造成已经出台的粮食援助计划全面中止。在粮食严重短缺的孟加拉,粮食计划署原计划今年为500万人供应食物,但由于资金不足,现在只有140万人能获得他们所需的粮食。

  案例之三:粮食问题是当今举世瞩目的迫切问题之一。世界粮食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粮食匮乏,营养不足,又没有能力更快地增加粮食生产,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另一方面,有些发达国家粮食又大量“过剩”。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和消费水平虽有了一定提高,但人均粮食消费量增长的绝对量仍比欧美小得多,消费水平仍很低,人均每年仅约为230公斤,而发达国家人均约为540公斤。战前和战后初期,亚、非、拉地区是粮食净出口区,现在则变成粮食净进口区。这固然与亚、非、拉国家改变过去“饥饿输出”的不合理现象有关,但同时也说明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的不足。进口粮食成为他们的一项沉重负担。粮价的波动往往给发展中国家造成极大的困难,他们不时感到帝国主义“粮食武器”的威胁。粮食不足,阻碍着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这是当前世界粮食问题的主要方面。但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粮食却出现“过剩”现象。战后发达国家粮食人均产量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有些发达国家的粮食越来越“过剩”,余粮国家拼命争夺国外粮食市场,粮食“过剩,使这些国家的农民遭受一定损失。尽管发展中国家粮食不足,但发达国家的存粮却大量积压。因为发达国家为维持粮食的较高价格,宁可积压或销毁,也不愿低价供应发展中的粮食不足国家,而这些粮食不足国家却往往由于无力购买,而使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不但如此,缺粮最严重的中非、西非,每年还要向欧美出口大量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几十万吨花生、近百万吨可可豆等等;缺粮的亚、非、拉地区,却要生产大量农业原料和热带农产品向发达国家出口,如果他们不这样做,就会断绝外汇收入。可见,所谓“世界粮食问题”的症结,不在于生产满足不了需求,从而存在着饥荒的威胁,而在于发达国家庞大的生产能力与发展中国家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这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制度的后果尚未根除、帝国主义剥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旧经济秩序没有彻底改变的结果。解决亚、非、拉粮食不足问题的关键是发展生产、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以及改变不合理的旧经济秩序。

  案例之四: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约瑟特·施琳声明:

  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之际,全球饥饿人口达到了空前的数字,而粮食援助跌到了历史最低水平。这场横扫全球的金融风暴对世界上最脆弱的贫困人口无疑是雪上加霜。

  金融危机加上各地高涨的粮价带来的是毁灭性的打击。如果再遇上一场风暴、干旱或者武装冲突,苦难的人们就大祸临头了。

  WFP预计需要67亿美元完成今年在74个国家援助108亿人的计划。截止到今天,我们仅仅获得了26亿美元的捐助。认捐方对我们已经非常慷慨,但事实是,粮食的成本仍然很高,各方面的需求也水涨船高,这需要大家进一步慷慨解囊。

  我们在向全世界发出紧急呼吁—经济复苏的苗头出现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那些受打击最重、最需要帮助的人们。

  今天,饥饿人口之多和粮食援助之少都是几十年一遇的事实。

  2009年全球饥饿人口数量将达到102亿,是历史最高纪录。但与此同时,各个方面提供的粮食援助数量却处于近20年来的低谷。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正面临着严重的预算短缺—目前仅得到援助108亿人所需资金的13

  这意味着削减饥饿人口赖以为生的口粮定量和援助项目。

  在肯尼亚,旱灾和高粮价把近400万人口推到了饥饿的陷阱,而世界粮食计划署不得不在10月削减给他们的口粮。

  在危地马拉,世界粮食计划署给10万名儿童和5万孕妇和哺乳妇女的至关重要营养食品补充项目,因为资金不足难以为继。

  在孟加拉,有500万人因为粮食过于昂贵吃不饱肚子,世界粮食计划署仅仅能帮助其中的100万人。

  我们迫切需要30亿美元的捐助来满足这些需要,这还不到全球用于稳定经济的财政投入的001%。我们认为这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

  根据目前筹募到的资金,我们将不得不从10月开始削减世界各地的援助,包括肯尼亚原定受益人口的一半;在孟加拉,因粮价居高不下而忍饥挨饿的人们中只有15能得到我们的帮助;在索马里,我们将不得不把穷人的标准口粮减半;在世界各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世界粮食计划署亟需额外的30亿美元以弥补今年的预算缺口。各国政府,私营公司和市民可以帮助世界粮食计划署满足紧急需要,在肯尼亚、危地马拉和孟加拉的地方。

  严酷的现实,严峻的事实,惊人的数字:2009年全世界饥饿人口:102亿;2009年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援助目标:108亿;2009年世界粮食计划署预算:67亿美元;截至20099月,世界粮食计划署已确认捐款:26亿美元;预测2009年粮食短缺:30亿美元。

  案例之五:冯·布劳恩说,让我们将目光从一两年的中短期放长,在今后的一个较长时间,粮食安全将会越来越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现在那些贫困和饥饿的人群在10年以后将会继续贫困和饥饿。我们看到,在过去的15年里,营养不良的人口从823亿上升至83亿。这是根据IFPRI的数字,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数字比较保守一些,也达到78亿。可以想见,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今后的15年至少也是这个数字,也许还会更多。事实上,2009年全世界受饥挨饿的人已经高达102亿人。

  在更长的时期,粮食价格上涨将会导致更多营养不良的现象。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饥饿和营养不良人口到2020年可能比现在增加一倍,到2050年可能增加两倍。到那时,粮食安全问题可能就会演变成人道主义灾难。

  (四)世界人口与世界粮食及其关系

  1999年,全世界人口达到60亿。美国人口咨询局发布最新预测,2010年,全世界的人口将超过70亿。这个报告还进一步预测,再过40年,到公元2050年,印度将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届时将超过17亿。2050年,中国的人口也将超过14亿,排名世界第二。紧随其后,排在世界第三位的是美国,届时,美国的人口将达到44亿。现在美国的人口约3亿左右。人口的过快增长对世界的未来影响极大。世界人口从60亿增长到70亿,用了约11年时间。随着人口总基数的扩大,下一个10亿的到来,时间大约还会缩短。因此,如果没有严重的战争或自然灾害,我们有理由相信,到公元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90亿,甚至可能超过100亿。与1999年相比,时间跨度50年,全球人口急剧膨胀,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局面?就目前来说,全世界80%的资源被20%的人享用;为了保障这些少数人的享用,全世界的军费是援助欠发达国家资金的12倍,其中美国一个国家的军费占全世界的一半;目前,全世界有10亿人没有安全饮用水;10亿人在饥饿边缘挣扎;全球一半的谷物用于牲口或作燃料;……如果这种局面不改变,40年后,世界上将有多少人忍饥挨饿,徘徊在死亡线上?生存将成为全人类最大的政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的粮食生产发展很快。1950年至1984年,全世界的粮食总产量从63亿吨增至18亿吨,增长了180%还多。此期间,世界人口从251亿增至477亿,增长约90%。由于粮食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所以世界人均粮食呈增长趋势。然而,世界粮食生产地区不均。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14,生产粮食占世界12。发展中国家人口世界占34,生产粮食占世界12,因此人均产粮少、消费少。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许多国家缺粮问题日益严重。1970年发展中国家饥饿和营养不良人口约为5亿。另一方面,少数发达国家又苦于粮食“过剩”卖不出去。例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每年需花费大量金钱保管粮食,甚至想法减少粮食生产。据联合国粮食农组织199262日的新闻公报透露:贫穷困扰着大约10亿人,而约占世界人口的10%的5亿多人营养不足,其中约5000万人面临饥饿。……

  与全世界人口迅猛增长相反的是,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出生率降低,人口处于负增长,因此,地球上绝大多数穷人都生活在欠发达地区,如同今天的尼日利亚,这个资源丰富的国家,这个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穷人最多的国家之一。因为,尼日利亚的资源都被发达国家拿走了。这种局面如今也日益面临挑战,因为,以石油为主的工业资源,在未来半个世纪中,也将面对最悲惨的命运:枯竭。当这个结局日益临近的时候,全世界都将动荡不安。西方文明所创造的工业化生活方式,将彻底难以为继。一些如今被人们称为奇迹的事物,例如沙漠中的拉斯维加斯,迪拜的高楼和人工海岛,也许将成为废墟。如今,在人们的餐桌上,谁也不知道有多少有毒食品,从瓜果蔬菜到肉鱼禽蛋。我们真的已经很难分辨,那些吃进嘴里的东西,哪些是有毒的,哪些是没有毒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问题的实质与严重性,随着人口的大量增长,随着江河湖海、山川平原被污染和日益贫瘠化,自然产出的食物,已经不够人们的需求,不得不借助工业化的帮助。当工业化把地球钻出无数个洞、挖出无数的大坑,把地底下的资源一次性地疯狂消费掉的时候,未来的地球,面对90亿人口,也许只能操心一件事情:如何让大家有饭吃。恐龙灭绝了,人类会灭绝吗!?有人说,美国既是一个工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它的高效率将会给地球带来足够的粮食。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美国的高效农业是建立在石油基础上的,当石油没有了,美国的农业也就没有现在的样子了。当石油涨价了,美国的农产品也将涨价,谁能指望美国向世界提供粮食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绝对不能有任何幻想和天真。

  有的专家学者认为,未来世界政治,可能会有几种倾向很出现:种族主义重新抬头,并力图建立世界性的等级制度。小布什在位的时候,打算学秦始皇,在美墨边界修建现代“长城”,以阻挡非法移民。法国的一位新种族主义者毫不掩饰地提出主张:拒绝来往—我们享我们的福,与你们无关;你们受你们的穷,与我们无关。除了国际间的移民限制外,在发达国家内部,对于不同人种,或者对于贫富差距的歧视性政策,也很可能抬头。事实上,新种族主义迹象已经在很多发达国家出现了,例如,澳大利亚去年一年中,至少有50多位亚裔莫名被害,英国小王子也玩起“纳粹秀”,美国种族主义分子叫嚣要暗杀奥巴马,等等。目前,这些种族主义还只存在于发达国家的少数民众层面,未来是否会成为政策,的确很难说。前几年,法国的一个提倡种族主义的政治人物差点竞选成功,不能不说是一个信号。

  另外,伴随着国际、国内种族主义的抬头,战争狂人将要出现。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面对难以阻挡的人口大潮,面对自己岌岌可危的富裕享受,战争狂人将以奴役和屠杀的方式,维护少数人在地球上的特权享受。美国的一些教派正在宣扬一种“新末世论”,认为在地球发生危难的时候,上帝会再次降临,把好人营救走,然后在地上裂开大口子,把坏人埋起来,好人再回到地球。这种宗教上的“新末世论”,似乎已经在为屠杀和战争提前制造舆论。战争狂人最容易出现的地方,就是现在拥有最强大武力的地方。

  有的专家学者提出:对于全世界来说,人们希望出现第三种可能,即发达国家减少自己的享受,多分出一些资源,留给欠发达国家的人民,以保持每一个人最起码的尊严。但是,这也许只能成为美好的梦想。当发达国家把他们的一切描绘成人类最美好、最先进的代表时,他们会以实际行动向全世界承认,他们的文明已经走到尽头了?随着西方文明经济至上和高消费模式的推广,全球石油消耗量持续上升,储量却愈来越少;地球上40%的土地质量下降,不得不靠化肥来维持;按照目前的捕鱼速度,到公元2050年海洋将无鱼可捕,而地球上现在大约有6%的人主要靠鱼为食;工业化模式已经使得最近15年是人类历史上最热的时期;40年来,地球各地冰冠的厚度减少了40%;……大量的数据都表明,西方文明的方式既不能在全世界普及,也难以在自己的国家延续。穷奢极欲的西方文明,将被证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错误。它将人类和文明自身,飞快地推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宋鸿兵与其他一些专家学者的计算及其研究成果表明:对于个别国家来说,到公元2050年,印度将达到17亿人口,它终将被自己的人口压垮,很难在世界上大有作为。也许,印度要感激它还有森严的等级制度,以便让大多数低等级的人安于贫穷,让少数人继续富有。按照美国的预测,从现在到公元2050年期间,美国的人口增长是发达国家中最快的。即使从今年起,美国经济走出衰退,连续40年持续增长,其经济增长的速度也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美国人的平均生活水平将大为下降。况且,这40年中还不知道会发生怎样的巨变。到公元2051年,美国的全部债务利息总额,将超出其全年国民收入总额,美国将彻底破产。届时,建国不到300年的美国将验证中国历史上“各领风骚三百年”的宿命。

  (五)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主要政策主张

  案例之一:目前,许多国家和一些国际机构都提出了应对粮价上涨的计划,这些计划可以分为短期措施和长期战略两大类。现在,世界上种植着约7400万公顷的基因改良作物,其中大部分在美国,掌握了这一技术的其它国家还有阿根廷、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但是这个技术在世界其它地区和国家却遇到了难题,尤其是在欧洲。美国的一些科学家认为,除了立即停止用乙醇和生物柴油代替石油外,为了战胜世界性的饥荒,富裕国家必须拿出更多的钱用于基因改良粮食作物的研究,同时必须打破技术垄断,向穷国的农民传授先进农业技术。在一份由7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机构共同撰写的报告中,科学家们一致认为,基因改良农作物对于解决世界性的饥荒问题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英国皇家科学院副院长希普认为,要实现不增加耕地面积又要提高粮食产量,就必须另辟蹊径,提高粮食的亩产单产量。他介绍说,科学家通过将一种作物的基因移植到另一种作物中,可以形成基因改良或是转基因作物。这种改良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维他命含量更高,抗旱能力更强。

  一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研究报告认为,为推广高科技作物,发达国家必须要在政策和行动中做出更多的努力,放宽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限制。而政府部门应该向发展中国家的农民提供更多的改良品种,如玉米、小麦、甘薯、马铃薯等。这份报告反映了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共同愿望。

  就短期而言,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世行等国际机构都提出应对的紧急措施,加大对低收入国家的援助力度,以减轻粮食短缺对贫困人口的威胁。世行呼吁国际社会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增加援助,以满足低收入国家人群的紧急需要。此外,世行还计划在2009财政年度,将其对非洲的农业援助贷款从4亿美元增加到8亿美元。粮农组织指出,在一些低收入国家,50%到60%的居民收入被用于支付食品开支,粮价飙升对这些国家的危害尤其严重。粮农组织呼吁发达国家加大援助力度,帮助这些国家应对目前的局面。

  此外,一些国家还提出暂缓生物燃料产业发展和减少粮食浪费等措施,以确保食品粮供应。

  就长期而言,解决世界粮食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投入,这种投入要选择那些见效尽量比较快的项目。在加大对农业和农业市场的投资力度的同时,要特别加大对耕地的投资;其次,需要开放粮食市场,促进粮食贸易而不是对其加以限制,这样对粮食出口国和进口国都有好处;再次,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加大防御、应对、反对时间粮食贸易壁垒;另外,各国政府要利用社会保障体系和其他项目,对本国的贫困人口和家庭进行补贴,或采取其他手段满足其基本生存需求,以保护对粮食价格上涨最脆弱的贫困人群;最后,要将农业与粮食问题置于气候变化政策讨论的议题内,通盘考虑生物能源生产与粮食价格的关系;……

  案例之二: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8各方面解决粮食问题对策建议:

  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下,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是一切建设事业的物质基础。坚持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将人民的权利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文明发展道路。

  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坚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三大产业的合力发展,实现文明生产。坚持走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新兴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农业始终一贯地摆在党和国家核心战略的地位,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在抓出大成效。

  必须巩固好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起着基础的作用,农业是人类衣食生存之源,农业中的粮食生产不仅关系着我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同时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结构的优化,走高产、高质的现代化农业道路。提高农村劳动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必须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科学技术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日益突出,科学技术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在农业生产方面提高科技的贡献率,扩大粮食产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必须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完善我国的宏观调控。利用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我国粮食市场,配合使用国家宏观调控,运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发挥税收经济调节的杠杆作用,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保证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

  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坚持对外开放战略,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战略。坚持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上开展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国内生产力,弥补国内市场资源不足。

  必须改善生活方式,树立全体公民节约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案例之三:“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中国立场文件”中说,粮食安全不仅是经济和民生问题,也是发展和安全问题。各方应本着共同发展的理念,积极有效协调政策和行动,共同妥善应对粮食安全问题。针对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5项主张:

  加大援助力度,支持联合国发挥协调作用,努力稳定粮价,帮助发展中国家渡过难关;

  制定长远的国际粮食合作战略,重视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粮食库存;

  营造有利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秩序;

  加强宏观协调,抑制过度投机,形成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国际合作机制,建立集早期预警、监测监督、宏观调控、紧急救援为一体的全球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用相互联系的眼光看待粮食问题,在金融、贸易、援助、环境、知识产权、技术转让等各个领域多管齐下,为维护粮食安全营造有利条件。

  文件认为,导致粮价持续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把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归咎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或归咎于某个国家的某项政策,既不符合事实,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态度。

  文件指出,中国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近10年来,中国粮食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中国用世界9%左右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0%左右人口的粮食问题,这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中国还一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

  案例之四:新中国成立时,连年的战乱、田园荒废、民不聊生,农业生产力不仅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甚至连清朝中叶的水平都不如。资料显示1949年我国人均占有的粮食产量只有209公斤,远低于368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作为执政党,解决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吃饭问题成了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使亿万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农业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仅仅几年时间,我国的人均占有粮食数量就增长了近50%。中国人不再是饥寒交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把农业和粮食问题当作国民经济的基础。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一系列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力措施,使中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迅猛提高,粮食产量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从3亿吨到4亿吨再到5亿吨的三大跨越,比建国初期增长了3倍多,人均占有粮食产量也达到420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同时,我国的肉类、水产品、水果的总量分别比建国初期增长了28倍、94倍和29倍,中国人迎来了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时代。如今,粮票、油票、肉蛋票早已成为藏品,白菜萝卜也失去了当家菜的地位,山里人的口粮从地瓜、苞谷换成了细米白面,就连雪域高原和塞北边疆也能吃到名贵的海鲜。

  统计显示,去年一年,我国人均吃主食用去了206公斤粮食,比10年前下降了44公斤,但是肉、蛋和水产品等优质副食品的消费量却分别增加了194%、768%和551%。折合成国际通用的营养评价指标,我们一日三餐人均摄入的能量是2387千卡,蛋白质705克,脂肪547克,已基本达到营养专家提出的理想膳食标准。

  我国是一个农业和人口大国,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了长足发展,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创造了在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奇迹。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储备充裕,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粮食安全暂时无忧。

  有人认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中国最有优势,40年时间,人口增长1个亿,国内经济大环境与现在相差不多,这完全有赖于计划生育这一长期国策。到公元2050年,全世界90亿以上的人口,估计近13都在饥饿中挣扎,而中国坚持18亿亩耕地的红线,或15亿亩的土地,仍然可以基本保证粮食自给。所以说,千万不能按照一些人的说法,放弃耕地红线,到国际市场上卖粮食吃。当世界人口超过90亿,粮食将成为比石油还重要的稀缺物质,粮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政治。中国古人说“民以食为天”,它将再次应验。中国只要能够做到在粮食问题上不求人,就是无与伦比的成功。与此同时,中国必须保持足够的军备,防止国内外极端事态的发生。21世纪的前半个世纪,将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时期。当世界人口超过90亿甚至100亿,当美元这个金融泡沫彻底破裂,世界必将进入剧烈的动荡时期。中国只要稳住阵脚,就是最大的胜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从现在开始,中国就应该从内部强本固基,以应对全球性的动荡。今天的中国必须为半个世纪以后可能出现的危机,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最关键的一条:不能再抄袭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那将是死路一条。人们幻想科技可以解决一切危机,就算理论上如此,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了。

  案例之五: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30年全球气候将有显著变化,不考虑良种引进和技术改良等因素,我国三大农作物小麦、玉米和水稻将减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严寒、暴雨、干旱和厄尔尼诺等极端天气事件日趋增多,会不可避免地增加我国实现未来粮食生产目标的困难。从目前形势看,全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不会变,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趋势不会变,人均粮食占有量不多的情况不会变。当前乃至今后,我国粮食供需仍将在紧张中求平稳。确保粮食安全是项艰巨任务,从政府到每个公民都应警钟长鸣。

  案例之六:我国通过深化农村改革,保护全国耕地面积,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探索、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建立了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的长效机制,并采取了种粮直补、免除农业税和农用机具购机补贴等10多项措施。这既是对农民群众的深切关怀,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案例之七:必须把勤俭节约作为长期的国策。特别令人忧虑的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浪费粮食的现象随处可见,爱粮、节粮的观念有所淡化。据有关方面调查,粮食在消费中的损失高达63%。另据报载,北京一家垃圾分类回收单位,3个月内就挑出垃圾馒头高达35吨。照此估算,我国每年将有283亿公斤成品粮白白地浪费在食堂、饭店和亿万家庭中。因而有人发出感叹:“奢侈之费,胜于天灾!”生活富足了,绝对不能放任浪费!节约等于增产,浪费就是犯罪!不需要教育我们的后代养成节约的习惯,必须要居安思危、处丰思歉、惜粮如金,必须要使我们的后代真正树立起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意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每个公民必须坚守的道德品行为准则和社会责任。为了明天不再受饥饿,让我们共同珍惜每一粒粮食!为了明天不再受饥饿,中国必须建立自己的粮食安全体系,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