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即时通讯概述
1996年,维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开发了一种使人与人在互联网上能够快速直接交流的软件,他们为新软件取名ICQ,即“I seek you(我找你)”的意思。ICQ支持在Internet上聊天、发送消息、传递文件等功能。随后,他们成立了Mirabilis公司,向注册用户提供互联网即时通讯(Instant Messenger,IM)服务。使用ICQ的用户快速增长,6个月后,ICQ宣布成为当时世界上用户量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第7个月,ICQ的正式用户达到100万人。1998年,ICQ被美国在线以2.87亿美元收购,此时其用户数超过1000万人。从此,全球即时通讯市场发展如火如荼。
即时通讯是依靠互联网平台和移动通信平台,以信息沟通为目的,通过多平台、多终端的通信技术实现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综合性通信服务。自1998年面世以来,特别是通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即时通讯的功能日益丰富,逐渐集成了电子邮件、博客、音乐、电视、游戏和搜索等多种功能。如今,即时通讯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它已经发展成集交流、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办公协作和企业客户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
处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即时通讯已经成为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与互动的主要平台,特别是手机即时通讯,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上非常重要的网络应用。即时通讯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类,从其面向的用户群类型来看,即时通讯可分为面向个人和面向企业两类。
1.面向个人的即时通讯
面向个人的通讯软件又可以细分为通用型即时通讯工具和专用型即时通讯工具。
通用型即时通讯工具以QQ、MSN等为代表。这类IM应用范围广,使用人数多,并且捆绑服务较多,如邮箱、博客等。
专用型即时通讯工具以阿里旺旺、慧聪发发、移动飞信、联通超信、电信灵信等为代表,这类即时通讯工具应用于专门的平台和客户群体,与固有平台结合比较紧密,拥有相对稳定的用户群体,在功能方面专用性、特殊性较强,但由于应用人数主要是自身平台的使用者,所以在应用范围、用户总量方面有一定限制。
2.面向企业的即时通讯
企业级的即时通讯是个人即时通讯的应用延伸。它既满足了内部员工的沟通需求,又解决了公司制度和网络安全等问题,一举两得。中国市场上的企业级即时通讯工具主要包括:腾讯公司的RTX、IBN公司的Lotus Sametime、微软公司的UC、点击科技的GKE、中国互联网办公室的IMO、红杉树公司的Easy Touch、亿企通的Jingoal等。相对于个人即时通讯工具,企业级即时通讯工具更加强调安全性、实用性、稳定性和扩展性。
CNNIC在《2009年中国即时通讯用户调研报告》中从垂直性、通用性以及不同软件的传输特性等维度把市场上主流的即时通讯软件分为综合类即时通讯工具、跨平台即时通讯工具和跨网络即时通讯工具三类,如图7-1所示。
数据来源:CNNIC
图7-1 即时通讯软件分类
(1)综合类即时通讯工具。综合类即时通讯软件的用户群体以及用途并没有明显特征。该类型最典型的软件是腾讯QQ和微软MSN。从软件的历史分析,综合类即时通讯软件出现时间较早,在功能以及用户规模上均有较好的积累,而这种积累也为其潜在价值的挖掘创造了便利条件。
(2)跨平台即时通讯工具。跨平台即时通讯软件是指其信息传送平台已经不只局限在互联网以及电脑客户端,手机以及移动互联网络也成为即时通讯服务的载体之一。实际上目前主流综合性即时通讯工具均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使用,但真正实现与手机“无缝连接”的工具则是移动飞信。目前移动飞信发展迅速,在3年左右的时间里用户渗透率已经高达20.5%,用户规模已经占据市场第二的位置。飞信最大的优势在于与移动手机的结合以及免费使用手机短信沟通。
(3)跨网络即时通讯工具。跨网络即时通讯是指其信息传输网络除了互联网之外,还纳入了传统电信网络。受到国家电信政策的影响,目前真正实现跨网络的即时通讯软件并不多,其中最典型的是Skype。Skype最大的优势在于除了电脑与电脑的信息沟通以外,能够使用户通过电脑上网实现电脑对固定电话和手机的沟通。虽然通话功能强于其他即时通讯软件,但是Skype毕竟是一种互联网服务,而不是真正的电信服务,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定位、通话安全性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