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环氧丙烷系列产品产业链

环氧丙烷系列产品产业链

时间:2022-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27例 环氧丙烷系列产品产业链一、产业现状我国环氧丙烷工业伴随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经历了25年自力更生创业、10年技术引进、近5年的国产化技术改造与新工艺的技术运用3个阶段,由小到大形成了一个较完备的产业系统。环氧丙烷是仅次于聚丙烯和丙烯腈的第三大丙烯类衍生物。国内环氧丙烷市场还面临着来自进口的压力。

第27例 环氧丙烷系列产品产业链

一、产业现状

我国环氧丙烷(PO)工业伴随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经历了25年自力更生创业、10年技术引进、近5年的国产化技术改造与新工艺的技术运用3个阶段,由小到大形成了一个较完备的产业系统。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PO的市场需求量猛增,国内技术建设的小型生产装置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引进当时先进技术是快速提高我国PO产能的捷径。从1984年开始先后有江苏钟山化工有限公司(原南京金陵石化公司化工二厂)、锦西化工厂(现锦西化工集团股份公司)、天津大沽化工厂、山东张店化工厂(现为山东东大化工集团公司)、福州第二化工厂等厂家,分别与日本昭和电工公司、日东三井东压公司和日本旭硝子公司等谈判引进PO生产技术和装置。1988年2月,原南京金陵石化公司化工二厂建成投产我国第1套PO引进装置,生产能力为1万t/a;1989年10月天津大沽化工厂建成2万t/a的引进装置;1990年2月锦西化工厂建成2万t/a的引进装置;1991年5月山东张店化工厂建成1万t/a年引进装置;1995年2月江西九江化工厂又建成1套2万t/a引进装置。在此期间,宁波浙江化工厂(现为Dow独资浙江太平洋化学有限公司)与美国Dow化学公司合资,利用Dow化学技术建成1套2万t/a年生产装置,并都投入生产。至此,我国引进技术共建成PO生产装置6套,总生产能力10万t/a。其中引进日本旭硝子公司2套、日本三井东压公司2套、日本昭和电工公司1套和美国Dow化学1套。1993年4月,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化工三厂采用中国石化总公司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结合国内开发技术又建成投产国产化2万t/aPO生产装置。1988年~1995年我国共建成万t级以上PO生产装置7套,基本奠定了我国PO生产的工业基础,提高了PO生产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为高质量的PO衍生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条件。2005年我国环氧丙烷的生产能力为70.0万吨/年,产量51.3万吨,2012年国内环氧丙烷总体产能约192万吨/年,相比2011年增长仅15万吨/年,而其主要下游聚醚产能增量为73.5万吨/年,增速相比环氧丙烷较快。

国内环氧丙烷主要用于聚醚多元醇(PPG)、丙二醇(PG)、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2008年国内环氧丙烷的表观消费量为105.3万吨,具体消费情况为:聚醚多元醇消费83.0万吨,占国内总消费79%;表面活性剂消费11.7万吨,占总消费11%;碳酸丙烯酯和丙二醇消费3.6万吨,占总消费3%;其它消费7.0万吨,占总消费7%。

二、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上生产环氧丙烷的工艺方法共有三种,分别是氯醇法、共氧化法和直接氧化法,氯醇法和共氧化法仍占主导地位,这两种工艺会在长时期内并存,共氧化法生产工艺在短期内无绝对优势淘汰氯醇法工艺。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氯醇法,现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尤其是利用生化处理技术,较好解决了污水问题,该工艺在我国仍有发展空间。直接氧化法中的双氧水氧化法生产PO工艺正在开始工业化,直接氧化法中的氧气直接氧化法仍处于概念性试验阶段。在我国近期内可能不会出现直接氧化法制PO的工业生产装置。

随着世界聚氨酯行业中心向中国大陆的转移,将大大促进我国聚氨酯行业的发展,同时建筑节能政策的推进、汽车家具行业的持续发展使得聚氨酯行业保持较好的增长,从而拉动PO行业的发展。

环氧丙烷是仅次于聚丙烯丙烯腈的第三大丙烯类衍生物。2008年,国内环氧丙烷总产能仅125万吨/年,到2012年年底,国内总产能暴增加至187万吨/年。产能大幅增长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2012年我国环氧丙烷的表观消费量是201.5万吨,而产量仅150万吨左右,进口依存度达25%。

随着新建装置的陆续投产,供应增多和下游需求疲软之间的矛盾将会加剧,整个行业已经显现出了产能过剩端倪,环氧丙烷价格可能会在第四季度步入下行通道,各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下游需求看,环氧丙烷下游主要是聚醚行业,约占总消费量的75%。受国内外经济不景气影响,聚醚多元醇(简称聚醚)生产商正面临严峻挑战,开工率不断降低,产能过剩凸显。2013年一季度,国内聚醚厂家开工率仅有60%~70%。中化国际新材料事业总部市场经理姚建奇指出,聚醚行业低端产品过剩严重,95%的聚醚生产厂生产统一规格的产品,定制产品少,核心技术缺失,利润下滑,有的企业利润率不到2%,不少企业已经面临生存难题。未来5年内,预计聚醚工厂要淘汰一半,而且扩产的企业也很少,其对环氧丙烷的需求正在减弱。丙二醇、丙二醇醚等其他下游领域在环氧丙烷消费中所占的份额较少,即便未来几年保持较高的增速,对整个环氧丙烷市场的影响也很小。

国内环氧丙烷市场还面临着来自进口的压力。我国进口的环氧丙烷主要来自泰国、新加坡沙特,沙特的环氧丙烷产品具有一定的原料和生产成本优势;泰国、新加坡的环氧丙烷一方面具备原料和生产成本优势,另一方面还受到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东盟各国执行零关税的政策支持,产品在我国具备良好的竞争力。去年,泰国已经成为我国进口环氧丙烷的最大来源国。

三、产业链构建

构建环氧丙烷产业链如下:

根据环氧丙烷及其产业下游产品生产现状,以环氧丙烷为基础,可主要发展以聚氨酯、丙二醇、聚丙二醇等产品为主的项目。

(一)聚氨酯

聚氨酯(PU)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是主链上含有重复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大分子化合物的统称,它是由有机二异氰酸酯或多异氰酸酯与二羟基或多羟基化合物加聚而成。根据所用原料的不同,可有不同性质的产品,一般为聚酯型和聚醚型两类。聚氨酯可用于制造塑料橡胶、纤维、硬质和软质泡沫塑料、胶粘剂和涂料等。

(二)丙二醇

丙二醇的用途十分广泛,在医药工业中用于溶解很多药物如磺胺类药、局部麻醉药、维生素A、维生素D、性激素、氯霉素及挥发油类,也用于制造各类软膏、油膏的溶剂、软化剂和赋形剂等;在食品工业中主要用作食品乳化剂,也是调味品和色素的优良溶剂;在化学工业中用作表面涂料和增强塑料;此外,丙二醇也是制造性能优异的新型聚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的重要单体原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