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愿意”到“不愿意”

从“愿意”到“不愿意”

时间:2022-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3.2 征地:从“愿意”到“不愿意”1992年7月,H经济开发区成立之后,就开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收储土地,进行征地工作。从征地价格的不断上升可以看出,农民逐渐不爱“卖”地了,不仅仅是土地是“宝贝”,而且开发区征地的面积也在迅速扩大。据不完全统计,从1992—2005年,一共征地130公顷,其中在2006年2个月征地15.7公顷,一些个别家庭面临无地的境况。

3.3.2 征地:从“愿意”到“不愿意”

1992年7月,H经济开发区成立之后,就开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收储土地,进行征地工作。从1992年到1997年,征地情况如下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这几年征地的数额并不大,价钱也不高,不过大多数农民还是非常愿意征地:

“最早征地是1992年7月份,那个时候刚开始征地,群众对土地没有什么怨言,都认为承包集体土地,土地是集体的,要说征哪块,他也非常乐,那个时候征得少,(农民被)征一部分,还剩一部分,还能种地。另外,还能出去打工。刚开始价格是每平方米3.71元,群众也很满意,一亩多地也快4000元,那个时候钱实,好征,一找一谈就干(同意)……那个时候看不出百姓的自由……”[2]

1996年,按照长春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S村开始进行土地承包调整,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之前征用过土地的农户,再分配土地时扣除被征用的部分。当时,整个S村平均分配土地是1.1亩[3],有10个生产合作社,每个生产合作社根据自己土地拥有量进行平均分配。根据表中可以看出,拥有土地的农户人均基本上在1.3亩左右,而一般的家庭有4-6口人,所以每户的土地占有量为5-8亩地。所以,在1992年7月征地以来,由于当时北方城市化进程刚刚起步,H经济开发区发展还比较缓慢,征地虽然价格低,但是较少,被征地的农户不是非常在乎。而1996年土地调整之后,确定了承包期和承包地块,农民逐渐意识到,“地被征一块就是少一块”,不过土地在当时还是“弃物”,即便一些农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没有抵触、抗争、讨价还价等行为。

从1997年之后,H经济开发区征地的步伐逐渐加快,土地征地补偿的价格也是不断上升,给予土地承包农民的价格是:1998年6元/平方米,1999年8元/平方米,2000年10元/平方米,2003年14元/平方米,2005年上升到25元/平方米,一直到2008年还是25元;而给予S村集体的价格具体如下,1992年是8角,1996年、1997年,有2元的,也有3元,1998年是4元,一直到2012年,有5元的,有6元的,但一直没有超过7元。从征地价格的不断上升可以看出,农民逐渐不爱“卖”地了,不仅仅是土地是“宝贝”,而且开发区征地的面积也在迅速扩大。据不完全统计,从1992—2005年,一共征地130公顷,其中在2006年2个月征地15.7公顷,一些个别家庭面临无地的境况。因为在2006年之前,H经济开发区通过S村政府征地,基本上是用一块地征一块,比较零散,基本上没有荒芜弃用。即便有个别几家农户不愿意征地,但经过村委会人员做几次工作,最终还会同意,因为“国家要发展经济,对大家都好”[4]。另外,分散的农民力量弱小,在面对强大的力量时,即便心里不愿意,往往也会选择沉默顺从。2000年之后,土地的赋税逐渐减轻,直到2006年取消了千年的“皇粮国税”之后,农民和当地政府都意识到土地意味着什么,在面对周边土地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特别是长春郊区的土地价格,因管属行政区不一样,价格高出H经济开发区近一倍,所以H经济开发区酝酿一场大规模的征地,进行收储,待价而沽,准备卖个开发商;而农民,也想力求保住自己的土地或高价“卖出”,由此,一场即将到来的冲突“山雨欲来风满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