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粮食安全

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粮食安全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世界粮食生产世界农业生产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与出口相比,这些主要粮食作物的进口没有那么集中,只有中国和欧盟分别占全球进口总量的10%以上。粮食储备水平过低,会使市场更易受到冲击,进一步加剧价格波动及市场总体的不稳定性。

(一)世界粮食生产

世界农业生产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截至2010年,全球食品总产量在1961—1963年的基础上增长了二倍(图3.4),这意味着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36%,远高于同期的全球人口增长率。其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8]的食品生产增长更为显著,最不发达国家在过去50年中的食品总产量增长接近三倍(图3.4)。从人均情况来看,虽然在早期最不发达国家人均食品产量有一定波动,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一直保持着较快增长(图3.5)。

图3.4 世界食品总产量指数

资料来源:FAO. FAOSTAT. http://faostat.fao.org/.

图3.5 世界人均食品产量指数

资料来源:FAO. FAOSTAT. http://faostat.fao.org/.

自1961年以来,世界人均食品生产的年增长率约为0.70%,但是世界各地的增长率并不一致(图3.6)。最为强劲的增长出现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的年均增长率高达3.5%;其次是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和南亚地区;而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增长最为迟缓,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人均食品生产一直都为负增长

图3.6 人均食品生产的年增长率

资料来源: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http://databank.worldbank.org/; FAO. FAOSTAT. http://faostat.fao.org/.

此外,农业生产结构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世界谷物、油料作物、糖和甜味剂、蔬菜、蛋类、肉类的年增长率均超过了人口增长率,而豆类和块根的年增长率则低于人口增长率(图3.7)。这说明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豆类和块根等替代性粮食品的生产和需求有所下降。从时间上来看,谷物、糖类和肉类的生产增长率有明显的下降,而油料、蔬菜和蛋类的生产增长率则随时间有更快的增长。

图3.7 不同食品的年增长率

资料来源:FAO. FAOSTAT. http://faostat.fao.org/.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在全球食品产量增长的同时,未来世界食品生产的前景并不乐观。除了需求的强劲增长之外,资源的约束也成为产量增长的重大阻碍。从耕地资源来看,全球大多数最优质的土地目前已经用于农业。潜在的新增耕地主要分布在拉美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但是这些地区远离人口中心和农业基础设施,很难投入生产。另外,很多潜在的可耕地面临着城市扩张、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竞争(FAO, 2012a)。从水资源来看,农业在世界所有用水中占70%,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高达95%,几乎全都用于作物灌溉。由于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增加,总用水量预计继续上升。在世界许多地区,水资源供应与用水需求之间日益加剧,从而限制了未来农业灌溉用水的增长(FAO, 2007)。

(二)世界粮食贸易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幅增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农产品贸易额增幅加大。2010年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达7388亿美元,是1961年的约38倍。但是,农产品贸易在所有商品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则由1961年的14.5%下降到4.9%(图3.8)。

图3.8 全球农产品出口额及所占份额

资料来源:FAO. FAOSTAT. http://faostat.fao.org/.

在此期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农产品净流量已经转向。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整体农业贸易剩余每年约为70亿美元。然而,截至80年代末,这一剩余已经消失。在20世纪90年代大部分时间和2000年年初,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农产品净进口国(FAO, 2007)。其中,最不发达国家的变化最为显著,它们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已经从农产品净出口国变为可观的净进口国(图3.9)。从2001年到2010年,最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贸易赤字翻了两番。

图3.10展示了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稻米、玉米和大豆)的基本贸易格局。从出口上来看,主要粮食作物的出口集中在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美国和法国等少数国家。与出口相比,这些主要粮食作物的进口没有那么集中,只有中国和欧盟分别占全球进口总量的10%以上。将主要农产品的贸易格局与产量相比,突显了进口与出口在不同国家所发挥的作用。尽管主要出口国的供应偏紧对出口供应和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巨大,但对全球农业生产几乎没有影响。

图3.9 最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平衡

资料来源:FAO. FAOSTAT. http://faostat.fao.org/.

图3.10 主要粮食作物进出口额(2010年)

资料来源:FAO. FAOSTAT. http://faostat.fao.org/.

(三)世界粮食储备

粮食储备可以抵消农产品市场遭受的冲击。价格上涨时,储备会迅速减少;价格下降时,储备又会增加。因此粮食库存可以缓和价格和消费波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主要粮食作物库存(小麦、稻米和玉米)随使用需求而逐渐下降,2000年之后下降速度更快。截至2011年,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全球库存消费量的比率是22%,只占2000年水平的三分之二(图3.11)。在2006年,这一比例达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粮食储备水平过低,会使市场更易受到冲击,进一步加剧价格波动及市场总体的不稳定性。

图3.11 全球库存消费比

资料来源:USDA 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 Production,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PSD) Online Database. http://www.fas.usda.gov/psdonline/.

(四)世界粮食消费

世界人均食品消费有了显著提高,已经从1961年的2189千卡路里/人/日,上升到2009年的2831千卡路里/人/日。[9]世界平均粮食消费增长集中反映在发展中国家,因为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有了较高水平的人均粮食消费,而且发展中国家所获得的总体增长主要归因于东亚的显著增长(FAO, 2007)。

在食品消费总量大幅提升的同时,膳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从谷物、块根及豆类主食转向畜产品(肉和奶)、植物油、水果和蔬菜。从图3.12中可以看出,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最近,世界食品消费构成中,谷物、豆类和块根所占比例有了显著下降,而肉类和蔬菜有了大幅增加。

图3.12 世界食品消费的构成

资料来源:FAO. FAOSTAT. http://faostat.fao.org/.

(五)世界营养不足趋势

2010年至2012年间,估计全球约有8.7亿营养不足人口,占全球总人口12.5%,或八分之一。这些人口中绝大多数(约8.52亿)生活在发展中国家,那里的营养不足发生率目前估计为总人口的14.9%(图3.13)。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已经朝着实现在2015年前将遭受长期饥饿的人口比例降低一半的“千年发展目标”前进。如果过去20年的平均降速能够延续到2015年,那么发展中国家的营养不足发生率就会降至12.5%;虽仍然远远高于“千年发展目标”提出的目标,但相比早些时候,已经朝着实现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图3.13 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足人口数及营养不足发生率

资料来源:FAO. The State of Food Insecurity in the World 2012. Rome, 2012.

不过,不同区域和不同国家之间仍存在巨大差异。亚洲的营养不足人口数量及比例近年来一直保持下降趋势,使亚洲成为最有希望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饥饿相关目标的区域。拉丁美洲的情况也和亚洲类似。然而,非洲却离实现目标还相差很远,且前景不容乐观(FAO, IFAD, WFP, 2012)。

(六)世界粮食援助需求

如前所述,全球营养不足的趋势仍然严峻,粮食安全危机的数量、复杂性和持续时间都在增加,引起了全世界对粮食援助的强烈关注。粮食援助的总量逐年变化,但近年来平均每年约为1000万吨,这仅相当于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2%,不足世界粮食产量的0.5%(FAO, 2006)。这些粮食援助惠及的人口大约为2亿,与8.7亿的饥饿人口总数相比还远远不够。

波及各国的粮食危机,冲击并动摇了部分或全部人口(新增粮食不安全人口),粮食安全状况令紧急状况出现之前即已处于粮食不安全境地的人口境况更加恶化。近年来,有记载的紧急状况总数远远高于20世纪80年代。其中,大多数紧急状况是战争和冲突等人为因素导致,而过去的20年中突发自然灾害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FAO, 2010)。从国家分布来看,大多数需要外部援助的国家位于非洲,其次为亚洲和拉丁美洲,而欧洲仅有摩尔多瓦和车臣在个别年份处于危机之中(图3.14)。

图3.14 处于危机中需要外部援助的国家

资料来源:FAO. Crop Prospects and Food Situation. http://www.fao.org/giews/english/cpfs/index.htm.

(一)粮食价格波动

自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实际价格持续回落后,国际粮价在2002年出现反弹。在此后的10年中,国际粮价两度疯狂上涨,分别在2008年和2011年达到峰值(图3.15和图3.16)。2011年2月,FAO食品价格指数达到2002年至2004年水平的2.38倍。在FAO食品价格指数涵盖的若干商品中,糖类、油类和谷物价格在2010年和2011年年初上涨势头最为显著。其中,糖类价格的波动尤为明显;肉类价格涨幅较小,且波动并不显著;乳制品价格则在2010年年末开始下降。最新的数据显示,2012年年中以来,谷物价格再度上升。

图3.15 食品价格指数和商品价格指数(谷物与油类)

资料来源:FAO. Food Price Index. http://www.fao.org/worldfoodsituation/wfs-home/foodpricesindex/en/.

在价格指数上升期间,大部分农产品价格都发生了上涨,但是基本食品(特别是谷物和油类)的涨幅最大、波动性最强。由于这些基本食品既是发展中国家农村收入的主要来源,又是贫困人口膳食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基本食品上涨的态势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

图3.16 商品价格指数(肉类、奶类与糖类)

资料来源:FAO. Food Price Index. http://www.fao.org/worldfoodsituation/wfs-home/foodpricesindex/en/.

在国际价格回落的过程中,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缺粮国家,价格下降向国内市场的传导似乎存在不足。在这些国家,即使国内价格有一定的下降,降幅也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的降幅。而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危机导致收入大幅降低,持续存在的高粮价严重影响了低收入群体对食品的获取。

此外,绝大多数国家自2002年食品价格上涨以来,消费者食品价格指数的涨幅就一直超过总体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水平。在部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泰国等,食品价格波动幅度与总体价格波动幅度的差别非常显著(图3.17)。

针对粮食价格的上涨,许多国家都调整了相应的贸易和消费政策。在2008年的粮食上涨浪潮中,各国实施的贸易政策包括降低进口关税和实施出口限制,消费政策包括提供消费补贴和减少粮食税,此外还有国家实施了价格控制(图3.18)。

图3.17 消费者食品价格与总体价格对比

资料来源:FAO. FAOSTAT. http://faostat.fao.org/.

图3.18 各国对粮价上涨的应对政策

资料来源:FAO. Soaring Food Prices: Facts, Perspectives, Impacts and Actions Required. High Level Conference on World Food Security: The Challenges of Climate Change and Bioenergy, 3-5 June 2008, Rome.

(二)生物能源与粮食安全

受全球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储量不断减少的影响,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推动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也以其极富经济竞争力的甘蔗为原料走在了生物能源产业的前列。虽然生物能源需求增加对粮食价格上涨造成的确切影响比较难于量化。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生物能源需求将持续加强粮食价格走高的压力

尽管生物能源需求的增长只是近期粮食价格上涨的众多因素之一,但是生物能源生产的快速发展将通过粮食价格和收入水平等渠道对粮食安全造成影响。对国家粮食安全而言,生物能源导致的粮食价格上涨将会对粮食净进口国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低收入粮食短缺国家,进口价格上涨可能会严重限制其粮食进口。从家庭和个人层面来看,一方面粮食价格上涨会对低收入人群的食品保障产生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粮食价格上涨可能会为发展中国家农业增长和农村发展提供机遇。

(三)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

进入21世纪,气候变化将是影响人类发展前景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全球变暖将影响生态、降雨、温度和天气系统,最终直接影响所有国家,任何人都无法逃避。其中,气候变化对世界粮食安全可能产生重大的影响。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预测,气候变化将导致高纬度地区降雨量增加,亚热带地区降雨量减少,一些地区仍将持续当前的干燥模式。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东亚和南亚地区变暖程度很可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一些缺水地区,气候变化将导致旱灾愈加频繁,蒸发量增加,降雨与径流模式变化,因此预计将进一步减少可用水资源(IPCC, 2007)。

气候上的这些变化,将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影响。农业生产的损失将导致弱势人口的收入降低,营养不良人口增加,减少贫困的机会减少(UNDP, 2007)。此外,气候变化将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多的风险。根据预测,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潜力可能下降9%,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拉丁美洲损失最大。相反,发达国家的农业潜力可能增加8%,因此世界粮食生产分布可能发生转变(图3.19)。发展中国家可能更加依赖从富裕国家进口粮食,这些国家的农民将丧失农业贸易的市场份额(World Bank, 2006)。

图3.19 农业产出潜力变化(预计的2080年与2000年相比)(Cline,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