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打工经济存在的问题

打工经济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村庄在管理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既有打工直接带来的问题,又有村干部在管理中自身的问题。重视前方打工经济,轻视后方农业生产。案例阅读8:近年来,师宗县劳务经济蓬勃发展,有1万多人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而在发展打工经济的同时,也出现了外出打工农民的田地无人管理,需要雇人“打工”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村庄在管理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既有打工直接带来的问题,又有村干部在管理中自身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的“三重三轻”。

(1)重视前方打工经济,轻视后方农业生产。打工收益越来越多,打工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高,使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一改对土地的依恋,转而漠视与荒废农业生产。农业劳动力由以前的剩余变成今天的短缺,而一些乡村管理者,认为粮食生产的附加值低,而一心肯定打工经济的增收致富能力,甚至自身也忙于挣外快而不顾生产,甚至不少产粮区出现农民买米吃的现象,对土地的忽视,将直接影响村庄的长远协调发展。不过有些地区已经开始对此问题采取措施。

案例阅读7:

上杭县由于农民外出务工,产生了大量的耕地撂荒现象,为了消除这一问题,上杭县采取多种措施加以制止,以恢复撂荒耕地生产,并派出四个督查组深入各乡镇专项督查春季农业生产,并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制止耕地撂荒:对承包经营耕地的农户连续2年弃耕抛荒的,乡村应收回弃耕、撂荒的土地并转包给其他农户;按照“谁耕种补给谁,不耕种不补助”的原则,将国家政策性种粮补助款直接补给耕种户;鼓励和引导农户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对相对连片承包100亩以上耕地发展种植业,经营期在3年以上的,县财政给予每亩一次性补助200元,并优先安排承包地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购机农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县财政按机具价格的10%给予补助,对种植水稻面积达100亩以上的购机农户给予按机具价格20%的县财政补贴,对相对连片承包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经营期在3年以上的,一次性奖励价值6000元的农机具。在督查组深入各乡镇、村开展明察暗访中,对工作不力的乡镇,将追究乡镇主要领导的责任。对有困难而无力耕种的,实行生产互助;对因弃农经商、长期外出务工无法耕种的,动员撂荒农户自愿流转承包地。

上面案例中,上杭县通过奖惩机制来对土地进行管理,以加强农民对土地的重视,在师宗县,则直接采取“田保姆”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案例阅读8:

近年来,师宗县劳务经济蓬勃发展,有1万多人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而在发展打工经济的同时,也出现了外出打工农民的田地无人管理,需要雇人“打工”的问题。该县因势利导,培养出一批种植能手,给外出打工的农民当“田保姆”。外出打工农民每亩每年只须交一定数额“托管费”,就可把自己的承包田交给“田保姆”代种、代管;或者直接将地租给“田保姆”。“田保姆”既可实现土地规模化种植和科学化管理,又可获得合理报酬,打工族和“田保姆”相得益彰,各奔“钱”程。目前,该县聘请“田保姆”的打工者达3000多人,“入托”田地达2万多亩。[5]

不管是奖惩机制,还是田保姆,对乡村干部来说都是极为有价值的经验,完全可以借用到工作中来,以缓和或是解决打工经济带来的农业生产问题。

(2)重视前方打工青壮年,轻视后方留守老小。由打工带动的经济热,使村干部将管理的重心偏向了打工主体,这一部分人,基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青壮年,常年外出,家里留下的是老、小两代人,却也是问题多多的两代人。首先,留守在家的多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边要从事家务农活,一边还要照顾小孩,这些都是他们力所难及的,更有甚者,连照顾自己都有困难,再加上他们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与村干部的交流也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其次,一大批年轻父母外出务工经商,将学龄儿童留给祖辈抚养教育,孩子正是成长和求知的关键时期,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处于“失控”状态,逃学、厌学问题突出存在,祖辈往往由于溺爱,无法对其形成适当的管制与教育,既然连家里人都管不了,那么村干部更加不会插手这种家务事。正是各种原因,使留守的两代人得不到村庄应有的重视。

案例阅读9:

小明与小勇是两兄弟,从两三岁起,就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在外地生活,到了入学年龄,由于两人没有当地户口,父母只好将他俩送回老家读书,由爷爷奶奶照顾。刚开始,小哥俩读书都挺认真的,但时间一长,由于缺乏父母的管制,加之爷爷奶奶年纪大,管得了他们的生活又管不了他们的学习,于是,小哥俩成绩一落千丈,经常在学校打架闹事,后来哥哥降级到弟弟一个班,这下好了,两人合二为一,没事就闹事或是结伴逃学出去玩。在外打工的父母,一直内疚不能在身边照顾他们,只有拼命打工往家里寄钱来进行弥补,结果,等两兄弟小学毕业时,除了会花钱闹事外什么都不会,最终分别于初二、初三时退学在家,在家呆了几年后,由于太过调皮,村民们担心再这么下去会发展成为当地一霸,纷纷向村委反映,可是小孩父母不在,村干部也拿他们没办法,又不能到小孩爷爷奶奶那去告状,说不定反而招来老人的责骂,最后,只好打电话让兄弟俩父母回家把他们带走,其实也没别的出路,也只能去打工。可是,对于这样的问题孩子,在成长期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育与管制,打工能保证他们不出问题吗?而像他们这样,又能做什么呢?

例子中两兄弟的事,在农村都有发生,村干部往往处于观望的态度,就算有心也没力。老一代,是村庄发展的奠基者,小一代,则是村庄未来的建设者,作为村干部,一定要看到这其中问题的严重性:只有尊重过去,呵护未来,现在的人才有动力支撑打工经济的发展。

如果说青壮年是打工经济的主力军,那么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加入到这一行列,这种短期利益的驱使,使本来脆弱的农村教育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自愿辍学率”日渐上升,甚至连义务教育都难以保证,对村委来说,学校并不在其工作职责之内,所以不但不会去了解入学情况,反而为村里打工人数增加而沾沾自喜,并以劳动力达到最大化使用作为对自身工作的肯定。

案例阅读10:

东莞某玩具厂打工的小青今年17岁,却已在外打工快3年了。从上学起,小青学习成绩就一直拔尖,也曾一心想考大学,跳出农门。进入初中后,小青身边很多同龄人开始辍学去打工,最初小青对这种现象不以为然,但最终在初二也选择走上了同一条路,而且退学手续挺顺利的,并没有因没完成义务教育而禁止退学,在小青看来,让她做出如此选择的原因有三:一是同伴的怂恿,让她开始无法静下心来学习;二是同伴打工回家时手头“余钱”的吸引;三是对未来考上大学的不确定性。对于未来,小青有想过,无非就是接着打工,而且还准备下一次回家时,介绍表妹过来。其实小青的家境挺不错,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家庭负担不重,供她读书不成问题,或许是受了家里的影响,潜意识里认为打工并不比读书逊色。

像小青这样,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的农村青少年,在家庭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选择自愿辍学外出打工的人数日益增加。对村庄来说,大量的打工人数确实带来了短期内可观的收入,但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往前推进,低素质的打工者将难以支撑新一轮的打工经济,如此一来,打工经济将只是昙花一现,加之这一代人对农业生产的接触如此之少,回流到农村之后,又该如何肩负起生存的担子,村庄的发展出路又在哪里呢?

在农村,每年经由打工回流的现金达到上亿元之多,但农民真正有钱的却很少,稍微一点风险就有可能返贫。在村干部的眼里,打工带来的经济效益才是值得关注的,对打工经济管理的重点也主要停留在“打工”而非“创业”、“消费”上,即每年村民能够带回村里多少钱上,至于这些钱最后怎么花,则认为是村民自己的事。在不少农村,受生活习俗影响,打工挣了钱,首先就去修房子、修坟墓,余下的就用来打牌、赌博,甚至由于精神的空虚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更有的人在一个春节下来,就可以花完一年所挣的钱,然后等来年又重新踏上打工路,货币很少转化为资金投入再生产,如此年复一年,经济最终变成了不经济,不管村干部如何努力推动打工经济,但这种经济却始终无法促进村庄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乡村干部,除了在经济上要对村庄进行管理外,还要加强村庄精神文明管理,只有这样,打工经济才会与村庄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上升为一种真正的经济发展模式。

打工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如果要将打工作为一种经济模式加以管理的话,就不能不将其视为一个新问题,乡村作为打工劳务输出大本营,自然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对村干部而言,对打工经济进行系统的管理工作,是史无前例的,没有更多的经验加以借鉴,也没有更多的时间适应,只有在不断积累、不断思考中逐渐完善对打工经济的管理,最大限度发挥打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动力作用。

思考与练习

名词解释

打工经济 信息集市 跟踪管理

简答题

1.打工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2.打工经济管理过程中要遵循哪几条原则?

3.你所在地打工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4.如何有效进行打工经济管理?你认为你所在地对打工经济的管理工作重点应该是什么?

[1] 沈俭.汉阴农民乘上技能培训“直通车”.汉阴县政府信息网,2007-07-18.

[2] 谭岷江.农民工自组“信息集市”.重庆日报,2006-02-15.

[3] 陈福明.简阳村级工会建立长效维权机制.四川工人日报,2007-05-14.

[4] 陈俎宇.堰塘村吸引九成以上务工青年返乡创业.贵州日报,2007-07-27.

[5] 引自曲靖市师宗台《师宗“田保姆”让万名农民工安心打工》,2007-03-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