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同情和承诺

同情和承诺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情和承诺_重建经济学的伦理之维:论阿马蒂亚森的经济伦理思想二、同情和承诺存在两种背离严格自利行为模式的方式:同情违背了自我中心的福利,承诺违背了自我福利目标和自我目标选择。承诺给予帮助的理由是基于正义意识或出于对行为规范的遵守,而非为了减轻由同情产生的痛苦。承诺是行为的一个构成因素,在其背后起作用的经常是道德和文化,它们在人类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同情和承诺

存在两种背离严格自利行为模式的方式:同情违背了自我中心的福利,承诺违背了自我福利目标和自我目标选择。

同情,指一个人的福利受其他人状态的影响,心理上系乎他人福利。对别人福利的关注直接影响着自己的福利,所以获悉别人受苦自己将感到不快,意识到他人福利得到提高自己将感到更好。从自利的三个要素来看,同情违反了“自我中心的福利”,但没有割裂与自己福利的关系,也没有违背自我目标的选择。“我们的自利概念可能包括我们对别人的关切,因此,同情可以融合到一个人自己的(广义定义的)福利概念中。”(22)在此意义上,基于同情的行为还是“利己”的。一个人因别人快乐而快乐、痛苦而痛苦,并不涉及个人利益的牺牲,最终仍可有助于他对自己效用的追求。同情并没有完全违背传统经济学假定的个人选择和个人福利之间的一致性,所以,即便现代经济理论术语把同情视为“外部因素”,还是可以在不作重大调整只做部分修改的情况下置同情于标准模型中。

与此不同,一旦承诺被采纳为选择的一个构成要素,传统模型里个人选择与个人福利之间的基本勾连就被切断了。一个人会出于正当性动机制止并没损害自己利益的事情,或出于责任做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的事情,此即“承诺”行为。承诺动机使个人可能做出偏离自利最大化的“反偏好”抉择,牺牲自身利益以追求其他价值,比如社会正义、民族主义、社群福利。“这种背离涉及承诺(而不只是同情),所遵循的价值观超越了个人福利或自利(包括在促进我们所同情的人们的利益时所涉及的自利)。”(23)

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同情”和“承诺”之区别。如果你帮助一个穷人,因为他的贫困使你感到不快,这是一种基于同情的行动。但若他的贫困并没使你特别感到痛苦,你仍决心去改变导致贫困根源的不正义制度,这是一种以承诺为基础的行动。承诺给予帮助的理由是基于正义意识或出于对行为规范的遵守,而非为了减轻由同情产生的痛苦。“承诺”不必然违反自我中心的福利,但它修正了个人的目标内容,包含超出个人福利之外的影响他人的因素(由此违反了“自我福利目标”),以及包括通过承认其他人目标或规则来改变或限制自己的选择(由此违反了“自我目标的选择”)。所以若要把它放进现代经济学模型中,就需要完全推翻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以本质上不同的方式重新建构。

其实,承诺与“认同(identity)”密切相关,即个人怎样看待自己。个体有许多身份认同,“唯一的我”不是他看待自己的唯一方式。社群、国籍、阶级、性别、种族、工会成员、寡头伙伴关系、革命团结等等,这些都在不同背景下提供了各种身份认同。这些身份认同对于自我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看待自己的福利、目标或行为责任的方式来说至关重要。在一个有所认同感的群体中,私人目标的追求很可能与群体中其他人目标的考虑相妥协。

承诺在许多类型行为(如购买私人消费品)中也许不会发挥重要作用,但当研究和解决外部性控制、公共物品供给和工作激励等经济问题时,承诺是一个有效分析工具。面对这些问题,基于利润最大化的市场机制常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经济学家倾向的国有企业和公共管制方案,同样面临无效率的困难。此时,在私人决策中运用非利润价值观,诉诸承担社会责任的商业伦理,就非常有意义。甚至私人商品的生产过程中也有“公共物品”的一面。企业生产是一种合作活动,每一个参与者都以某种方式为企业成功作出贡献,难以把它们分解且反映在每个人的报酬中。设计能令每一个人努力工作的赏罚分明的监察系统,成本又太大,甚至无法实现。如果以“承诺”作为工作动机的核心,不是一条很好的出路吗?实际上,现实中的许多成功经济体系主要依赖于某种工作态度,而不是对每单位努力应得净收益进行计算。许多场合下,人们勤奋工作不是发生在物质奖惩最大化时,而是发生在人们承担义务的责任感和相信一些重要目标正在被追求之时。

承诺是行为的一个构成因素,在其背后起作用的经常是道德和文化,它们在人类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分析政治行为时,也能看到这种“承诺”的作用。为什么甚至当影响投票结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时,人们还选择参加投票?那可能因为选举行为与责任相关,重视政治参与的价值超过了对福利的考虑。因此,只要个人珍视投票参与本身,那么对投票理性的分析必须考虑这个因素,不管这方面是来自效用,还是来自责任感,或者两者都有。

人们想要促进那些与自己福利相一致的目标,这并非不符合现实,可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看成是自我中心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行为反映出明显受价值观的指导,这些价值观使得他们超出纯粹自私的界限。作为社会性动物,正义感、价值观是那些能够而且常常确实激发人们的动机因素之一。人们关切自身利益,但理性也在各类群体范围内起着作用,出于对这些群体的承诺而明智地追求价值目标绝非不合理性。“承诺”仍然是“自我”的一部分,对不增加自身利益目标的追求,并不构成对人的理性意志的任何否定。在一个理性行为理论中容纳承诺,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理性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际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