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战略决策的方法论

战略决策的方法论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7.2 战略决策的方法论战略决策是在对事物发展变化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的决策组织发展的活动。战略决策就是兼顾内外因的辩证统一关系来谋划组织的发展,力争在做到“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做出战略决策。事物的多为性,对于战略决策而言,揭示了决策作为有着多种可能性,指明对同一事物的运作具有多种决策方案以供选择的理论依据。

7.2 战略决策的方法论

战略决策是在对事物发展变化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的决策组织发展的活动。而认识事物就是把握和应用事物的质的规定性,事物的质的规定性给出了事物发展变化必须遵循的最一般规则,也是战略决策的思想基础和方法论。

1.内外因辩证法

每一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是自身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事物本身所包含的诸要素构成内部的相互联系,从而表现出事物整体功能,由于这种功能是事物自身内在的,故称之为内因。内因是事物内在的质的规定性,是事物发展与变化的根据。外在环境是事物与外界发生的各种联系,是事物发展、变化所依存的条件,外部环境的作用称之为外因。

内因与外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它规定着一切作用于事物的因素的作用效果,是事物存在的深刻基础,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向,事物的演化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原因引起的。但在肯定内因是根据的前提下,还应看到外因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重大作用,即有了发展变化的内因,并不等于就有了发展变化,发展变化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外因)。一个事物只有不断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才能维持自己的有序性,增强发展力,促使事物向更有序的方向发展、演化。事物若不与环境有效交流,而处于封闭或孤立状态,事物内部的联系就会不畅通、混乱,无序化增大,失去了具备良好的整体功能即内因,而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整个世界是个开放系统,一个组织能否充分地开放,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各种资源,对于自身的发展有着更为显著的意义。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但二者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辩证的统一,因此,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直接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态势。事物发展的内外因辩证关系,是战略决策的思想基础和指导的根本方法论。战略决策就是兼顾内外因的辩证统一关系来谋划组织的发展,力争在做到“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做出战略决策。所谓“知彼”是指了解组织所依存的外部环境即外因,外部环境包含的各种因素可概括为机遇(Opportunity)性因素和威胁(Threat)性因素;“知己”是指了解组织内部条件即内因,组织自身的因素可概括为优势(Strength)性因素和弱势(Weakness)性因素。组织把内部的优势和弱势与外部的机遇和威胁辩证地结合起来综合分析,使内部、外部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行匹配,即将内部优势和弱势、外部机遇和威胁进行辩证的匹配而形成战略决策。优势与机遇匹配,这一组合是组织充分利用自身内部的优势去抓外部机遇,尽最大可能利用机遇来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发展目标。优势与威胁匹配,这一组合体现了组织利用自身的优势去避免或减轻外部威胁。弱势与机遇匹配,组织的弱项是组织发展的断腿,制约着发展。但将弱势与机遇组合,充分揭示了组织应当充分利用外部有利之处来弥补内部弱势。弱势与威胁匹配,组织处于弱势而又要面对外部威胁,这是组织发展中最困难的处境,这时组织战略就应以防御为主,以尽可能克服内部弱势,避免外部威胁。

在实际运用中,要灵活辩证地应用内外因辩证关系。无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因此,除了对目前的组织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产生的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评价外,还需要分析所选战略实施后对组织未来将产生的影响以及战略实施前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仅要分析资源和活动,还要整合环境的社会和经济等因素,这样既增强内外因辩证法应用的动态性和包容性,也提升了战略决策的整合性和发展性。战略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具有全局性、动态性和未来导向性,因此,战略决策应有目的、有重点地抓住关键因素,并科学地预测关键战略的发展趋势,发现环境中蕴含的机遇和挑战,适时评价自身的优弱项,以便更好地内外结合,处于最佳发展态势。内外因辩证匹配战略决策的一般思维模式如图7-1所示。

img37

图7-1 内外因辩证匹配战略决策模式

2.事物的多为性

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在自身因素的规定下而依存于一定的外部环境之中进行的,即事物的生存与发展既取决于自身内部的功能,又受制于外在条件的影响和作用,生存发展的这种双重性,揭示了事物的多为性特质。就是说,人们在从事运作某种事时,对其思考与具体实施,不是只有唯一的作为方式,而是存在多种作为方法。因为,一方面是事物所依存的外在环境是千差万别,有着很大的随机性,即事物的发展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外界因素与不同条件,产生多种多样的影响与作用。外界环境的多样性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机遇,可能产生多种发展的可能性,从而造成事物向各种可能的方向变化与发展。另一方面对事的作为总是人的行为,而人是客观的具体的,是以其历史性和客观性存在于社会之中的,故人对事物的认识也就存在着历史的现实的理性局限性或理性有限性,由于人的理性有限性,也就产生了多方位的观察、思考和研究,从而就会对事物的认识形成多种形式的描述和判断。无论哪一方面,都揭示出事物的多为性特点。

事物的多为性,对于战略决策而言,揭示了决策作为有着多种可能性,指明对同一事物的运作具有多种决策方案以供选择的理论依据。换言之,事物的多为性,揭示了战略决策应自觉地提出尽可能多的待选方案,而不应只提出一种方案。也就是说,依据事物的多为性,决策者在战略决策时,要充分发挥决策者的主观能力,分析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与条件下,事物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发展变化的可能性以及各种可能性发生的条件,从中进行选择,使所为事物朝着有利于预期目标的方向最佳地发展与演化。如果不能深刻地认识事物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发展变化的可能性,不能把握各种各样的外界条件,也就不能考虑制定多种决策方案,就会使决策由多种可能性变成唯一的,在这种情况下,决策就失去了意义,决策也不存在了。再者,事物的多为性,也指明决策者如何克服主观认识的理性局限性,而对有意识地认识事物的多为有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亦指出决策者一定要克服主观上的唯一性,科学客观地选择目标与价值准则,进行多方案设计和择优,从而克服唯我正确的主观意识,最终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3.事物的不变性

事物以运动、变化而求得生存与发展,但这并非是说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在漂移不定中完成和实现的,或说没有稳定的形态而随意地在变化和发展。相反,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依据或围绕着一个相对稳定的不变性东西而进行的,即在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凝聚各种信息的相对稳定的一种东西,从而在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表现出相对不变性。列宁说:“规律是现象中巩固的(保存着的)东西”,“是现象中同一的东西”。因此,在某一系统层次中,“不变性”即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或质的规定性,它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以“巩固”的形式与外界进行不断的更换、吸纳自身所需要的各种“营养”,使事物不断成熟、壮大;以“同一”的方式使事物发展的对立面或矛盾双方有机连接起来而共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提供了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方面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前提和条件;另一方面是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再一方面是蕴含了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从而使事物发展不断发生质的飞跃,不断优化和提高。如在遗传过程中,“生物信息密码”没有变,“生物信息密码”就是不变性东西。遗传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靠着那些不变性东西而呈现出进化的稳定性。

事物发展如果不能“巩固”,也不能“同一”,发展也就不存在,“巩固”与“同一”恰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而“巩固”与“同一”是规律的“巩固”与“同一”。“巩固”与“同一”是一环扣一环,一次又一次在进行着,即表现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循环进行的,循环是事物过程的不变性的更高一层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复杂的、长链条的大系统(事物)的稳定性(不变性),并在这种稳定的循环中,使事物得到最好最快发展。

事物发展中的不变性即规律性,揭示了认识事物是有规律可寻的,认识事物的实质是把握规律,只有掌握了规律才有所作为。对战略决策也是如此,“不变性”为能进行正确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基础,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才能制定有效的战略决策,将有限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力量合理使用,从而才能做到“巩固”而强大,“同一”而共赢。

4.事物的层级性

事物的生存与发展以系统观而论,每一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是处于一定系统的某一层次和级别上的,层次和级别是事物具有的普遍属性和特征。因为,某一事物与其他相关事物的结合,形成更大的事物系统,每一事物就成为这个更大事物系统中的一个特定层次上的某一级别的子事物(子系统),用哲学的观点说,亦是“合二为一”与“一分为二”的统一。事物作为矛盾对立的一个方面,向更高层次的大事物系统综合(结合)而统一,这种矛盾的对立统一可推至无穷,从而形成更大的事物系统。其实就是说,事物是由若干子事物所构成的,子事物又是由若干更低层次的子事物所构成的,如此等等,亦是“合二为一”。任何事物都能够分解为若干相互之间发生有机联系的子事物,而每个子事物又同样可以分解为若干(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子事物,如此向更低层次推演,以至无穷,此即是“一分为二”。总之,无论是“统一”,还是“分解”,都说明每一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层次之中,任何事物也无不包含许多层次,整个世界是一个大的事物系统阶梯,每一事物总是处在世界这个大阶梯中的一个特定的层次和级别之上,进而就规定着每一事物不但在组成成分和内在结构上,而且在特性、功能和行为、规律上都具有相应的层次和级别性。

对战略决策而言,必须确定在什么层级上进行决策。层级就是我们研究一个事物或对一个问题考察的范围。研究事物、解决问题,首先要确定事物和问题的层级,进而划定它的边界,明确内部组成与结构和与外界的联系,才能确定研究问题的方向和目标,否则就无法着手进行研究,制定科学的决策也就无从谈起。事物层级的界限规定了它的边界性,边界是事物与外界发生交换形成向内、向外的推演。一方面是明确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有效区间(范围),另一方面是找到了改变事物变化的有效区位(部位)。事物的发展变化就是通过它的边界向内输入信息,完善、修正和改变其要素、结构,使其性能得到充实和提高,实现新质的飞跃,通过边界形成对外的作用,释放和创造新质的产生或新事物的创生。通过边界使事物向内完成了内化,向外实现向外推演,从而构成了事物向内、向外无限深化和拓展的发展循环。比如,一个原子它的边界就是最外层电子运行的轨道,而原子间的结合形成分子,就是通过外层电子的得失完成的,由于外层电子的得失能力的不同,规定了原子的性质,即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是我们认识元素或事物的依据和准则。对战略决策来说,一定要研究对象的范围,找到或划定它的边界,进而明确与外界的关系。在实际中,明确事物的层级划定它的边界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十分困难的问题。正因如此,人们造成错误决策往往是因没有确定好层级,没有划定好边界,层级不准,边界含混不清,自然也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决策。因此,在战略决策中,只有在划定了决策对象的边界以后,才能确定它的内涵,才能进一步分析和确定它的外延与边界值条件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信息等等。在准确了解决策对象的内部信息及与外界的联系基础上,才能进行科学、客观的战略决策,才能决策出好的、有效的、可行的战略。

5.事物的共质性

事物的共质性是指同类事物共同本质的共同之点。它是我们对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事物表象所反映出来共性的高度抽象的概括,它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表象中的反映。

人们认识事物的目的是服务实践、指导实践,而获得共质性认识会更有效地指导实践。因此,我们在研究事物时,不能停留在对个别事物的认识上,不能仅局限对部分的认识上,而必须从事物的个性和特殊性中寻找共质性。共质性反映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性,同时也是人们思维的规律性,成为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思维形式。

战略决策是为组织制定全局性、整体性、长远性发展谋划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对组织自身及所依存的外部环境的认识,即是通过对局部的及局部与环境的关联的认识,找到事物发展变化所共同遵循的一般规律。每个组织的发展都必须建立在遵循共同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找准发展方向,确定正确的战略目标,才能体现自我的个性。因此,事物的共质性为战略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正如著名学者艾什比所说:“我们有能力把问题化为同构系问题,虽然还不足以给出绝对可靠的结果(因为同构可能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但毕竟是对研究工作者最有用而又最实际的一种帮助。”我们根据事物的共质性特质,既要深刻认识所要研究对象的共质性,也要认识它的个性,在准确把握好共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性的作用,实现自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