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架两岸交流桥梁,谱沪台合作新曲

架两岸交流桥梁,谱沪台合作新曲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架两岸交流桥梁,谱沪台合作新曲方孟梅[1]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时说了这样一段话:“至于我在退休以后能不能到台湾去自由行,坦诚地讲,我愿意去,但是还得看条件。我相信,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大业一定能够实现,这是整个中国人的骄傲。”

架两岸交流桥梁,谱沪台合作新曲

方孟梅[1]

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时说了这样一段话:“至于我在退休以后能不能到台湾去自由行,坦诚地讲,我愿意去,但是还得看条件。我相信,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大业一定能够实现,这是整个中国人的骄傲。”

他道出了两岸民众间那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血浓于水的同胞骨肉之亲,但同时也传递出横亘在双方之间的始终难以逾越的无奈。

回眸10余年来我社与台湾职教同行的交往历程,双方增进了情谊,收获了成果。两地间的互动也从最初的感觉“神秘”而又新鲜,到目前已成为我们社的常态化工作之一。

1996年我社启动两岸交流工作,按总社要求协助选送立信、商校的2名校长随总社访问台湾,紧接着接待了台湾商教学会一行16人的回访,社里派专人陪同客人走访了苏州、无锡、常州、南京10余所职业院校,1998年,时任社主任吴仲信等3人又应邀参团,参加在台湾举办的职业教育研讨会获得成功,毕竟这在整个职教社系统来说是种尝试,但就是因为有了这次探路,拓宽了我们的工作领域。在市委统战部和市台办的帮助、支持下,2000年我社首次独立组团赴台访问,至今共组团11批,共118人(次)在台湾教育界,尤其是与职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中高职综合院校的同仁们进行广泛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逐渐有了一批结识甚笃的朋友。近年来每年都要接待台湾的客人来访。同时也通过中华职校旅台老校友的关系,热情接待他们回大陆观光旅游,有的还带来了后代和亲朋好友。

2000年12月,我们迎来了71名来自台湾高雄树德家商的师生,整整5天我们组织台湾师生到相关的学校座谈,到上海长宁区少年宫与师生进行联谊,安排了上海和杭州城市观光旅游。在送行的机场,很多人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孩子们紧抱着职教社的陪同老师不愿离开,说希望来年再见。此情此景至今还历历在目,感觉就像是发生在昨天一般。该校创始人之一、张之洞后人张佩玉学长不顾年事已高,为了促成此次大陆之行,她多次往返台湾和京沪反复商量行程安排,特别要求一定要参观浦东国际机场,让师生亲身感受祖国的巨大发展,她坚持全程大小事务亲力亲为,她那颗强烈的爱国心感染了我们每一个参与接待的人。

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期间,我们也邀请台湾的同胞来共襄盛事。尤其是由总社马国湘副理事长出资襄助的台湾渔农民世博参访团一行9人的到访,从联系市台联开始发邀请,到组织成团,再到协调市台办解决世博园中国馆和台湾馆的参观,我们社里组织专门人员,细致地安排好他们在沪期间的食、住、行,令他们非常感动。

2011年,台湾实行“大三通”政策,开始到大陆招收高中生赴台读大学试水,台湾商业职业教育学会监事、台湾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促进协会副理事长傅元湘先生多次往返大陆和台湾两地,促成我社与台湾商业职业教育学会、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促进协会先后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10余年来,我社与台湾职业教育界不仅仅是业务范畴间的互相交流,更是构筑了友谊的桥梁,通过这个平台结交到更多的朋友。职教社具有“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三性,统战系统内的干部因为工作性质关系,与台湾的交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社利用开展“文教活动”的优势,通过教育这个平台的有利条件,使广大统战系统干部通过这个渠道,能够亲访台湾,了解台湾,进一步做好涉台工作,推进统战工作的开展。10余年间组团到台湾访问成员中,除了本机关干部外,另有系统干部17人。

在赴台湾访问的过程中,团员们深切感受到台湾民众的热情和真诚,也对台湾的职业教育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一、紧贴市场,保持特色,注重产业发展方向

台湾不少职业学校是私人办学,他们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除了办学者全身心投入、热忱奉献,还需要紧贴市场,体现特色,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台湾的中华职校与上海的中华职校一样也面临着专业老化、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职校吸引力下降,生源数量和质量下降,学校倒闭等问题。但台湾不少受访学校之所以都能逆流而上,每年报名数要多于招生数,就在于他们专业开辟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都紧紧围绕市场来进行,而且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产生的新领域,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灵活机动又保持自身特色。

台湾的经济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起飞,而支撑经济起飞不仅需要资金,更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当时台湾的职业技术教育无疑提供了人才支持。台湾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体系。职业教育涵盖面非常广泛,除了传统的工科之外,人文社会领域也成为职业教育的范畴,为提高教学质量,大多数院校还推出高额奖学金制度以吸引优质生源,聘请校外有经验的专技教师,推行一专多能等,并且积极推行“产学研相结合机制”,为学生升学、就业搭建平台,职业学校与市场的结合度很高,这些年上海的一些职业院校也在此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相互应该多学习多借鉴。

二、学制灵活,多渠道创造升学机会

台湾的职业教育机制灵活,尤其是综合高中都设有高中部、综合高中、高职部及实用技能班,提供不同学制,让学生可依自己兴趣选择最适合就读之科别,有的经过一段时间研修,如感到不适应,可在本校重新选修。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有两类:一是技术学院,二是科技大学。前者一般都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后者一般都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也就是一个初中毕业生可以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也有到大专层次的、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甚至有到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机会。

不仅横向的选择灵活方便,纵向的升学渠道也同样畅通。台湾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同普通高等院校的学衔制度接轨,台湾综合高中的学生90%可升入大学,中华职校的学生70%可升入大学,同时也可选择直接就业,这就促进了中华职校教育的良性发展。

我们要创造条件组织两地优秀职校学生互访,或短期易地学习,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努力开创新世纪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三、注重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台湾的教育通过几十年发展,其办学理念已经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人本主义”为代表的教育理念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其中特别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台湾所谓“学校教育法”就十分突出“人文素养”,其教育目标包括五个方面:爱国勤劳健康,语文能力,数理能力,德智兼修,人文素养。这是针对全台湾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目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台湾教育体系中对人的素质教育是很重视的。

在校园里,校长表现出极强的亲和力,学生、教师都主动与校长招呼,表现很熟悉,这种尊师重教的气氛很值得学习。所到之处,所接触之人都彬彬有礼,待人接物给人一种温馨感。绝大多数的职业院校也有着共同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感恩教育。提出“辅导人性化”的观念,在辅导人性化的前提下,学务工作特别重视生活管理和辅导,营造“秩序的、礼貌的、宁静的、干净的校园”,构建成为“品德的校园”。

台湾的学校要求学校导师秉持“爱心、关心、耐心——心心相连”的原则,用最亲切、最热诚的态度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主张多元的学习活动,校内不定期举办多项活泼且讲求团体合作之活动比赛、专题演讲、校外参观教学等,积极推动丰富的社团活动,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增进身心健康,并能体验生活,丰富学习经历。让学生除了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外,更能丰富其人文艺术之涵养。

通过我们的努力,已经有57家团体社员单位和职业院校的负责人到台湾进行访问,考察了20余所台湾的高等和中等职业院校、综合性大学等。我们还看到,2011年,大陆高中阶段毕业的学生终于踏上了去台湾深造的征途,尽管人数很少,但这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两岸的交流必将绘出更美好的蓝图,迎来更璀璨的明天,共同谱写沪台两地职业教育合作新篇章。

【注释】

[1]作者:就职于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