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嘉定区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发展情况

嘉定区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发展情况

时间:2022-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通过新的章程和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理顺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体制和机制。嘉定区领导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成立了村改制工作领导小组。

随着农村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壮大以及农村人口结构的迅速变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原来按实有农业户口的分配方式和方法明显不合理和不公平,特别是那些靠近城镇、经济基础较好,可支配收入较高的村,矛盾更突出。为此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作简要回顾

(一)基本做法

嘉定区已有安亭镇双浦村、顾浦村、新泾村三个村实行了村级产权制度改革。一般的做法是村民按“农龄”以少量现金出资参与村级公司的股份,集体再按比例配上股份,年终按股份分红。改革最早的是安亭镇顾浦村,1996年对村实行股份制改革。村民按农龄100元一年的标准出资,集体以1∶4的比例配股,即村民出资100元可享受500元的股份。全村488户农户共1 000万元股本金。村每年按20%的比例发放红利。14年来,全村股东(村民)共计分得红利超过了2 000万元,村民得到了实惠,分享了股份合作制的成果。村级净资产也已从1996年股份制改革初的3 758万元增至1.65亿元。村民福利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搞得红红火火,有教育奖励,丧事不做道场的奖励补贴,村民住院医疗费的补助,困难家庭教育的补助,村评选“文明家庭户”的奖励等。

(二)主要成效

1.产权更明晰,体制机制更合理。改制后的村,将股份量化到每一个村民,使每一个村民都知道自己在集体经济组织中所占的份额,从而使产权更明晰,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更为紧密,村民也更关心集体的经营状况。同时,通过新的章程和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理顺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体制和机制。

2.村级经济更具活力,农民收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由于引入新的监督约束和分红激励机制,在新的体制机制下更具活力。改制的三个村都积极再投入再发展,通过购置物业、投资企业等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截至2010年年底,这三个村的净资产已达10.39亿,占全区151个村总净资产的18.84%。另外农民在获得“薪金”、“租金”、“养老金”的同时,还从集体资产的经营收益中长期获得一份“股金”收益,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

3.为撤制村、组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由于撤制村、组资产处置也是按农龄来分配的,因此股权按“农龄”明晰后就为撤制工作做好了基础工作。

(三)基本经验

1.各级领导重视。嘉定区领导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成立了村改制工作领导小组。2011年以来,召开了工作推进会,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关文件,包括村级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实施细则、程序、示范章程等。同时,将改制工作纳入对街镇、党委、政府工作的考核中。2011年年初启动了为改制配套的两项基础性工作,村、队两级集体资产清理工作和“农龄”的统计工作,并在2011年上半年已全部完成。

2.村干部积极主动。嘉定区安亭镇已改制的三个村干部对这项工作的认可度非常高,早在90年代初他们就主动提出股份制改革的思路,在区、镇两级经营管理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根据每个村不同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改制方案,实施了改革。

3.理顺村企关系。村级股份制改革后,村一级行政账和公司账分设。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按国家规定缴纳各项税费。年终公司经营运作后有利润就按一定的比例上交村,村则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按章程规定决定当年度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红标准,这样就进一步理顺了村企关系。

(四)改革进展

目前,嘉定区6个村包括安亭的塔庙村、南翔的静华村、开发区的虬桥村、菊园新区的六里村、江桥的高潮村、马陆的北管村已完成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六里村的经济在全区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有经营性资产4 580多万元,2011年预计可支配收入在500万元上下。村一年的费用支出包括干部报酬、办公费用、社会性开支和老年人福利等在400万元。这个村的改制方式是,年终在年度村可支配收入中提取10%—15%的资金按村民“农龄”进行分配。全村总农龄67 232年,一个农龄年分10元,预计平均每个农户可分到1 000元左右。

塔庙村是全区最富裕的村,有10个生产队,480多户,村级经营性资产有7个亿,年可支配收入6 000多万元。这个村在1996年9月第一次改制基础上,根据市、区有关文件精神进行第二次更深入的改制。筹集了现金股65.9万元,村集体送配股538万元,村民总股本金达600多万元,年终户均红利分配预计可达1.3万元。

虬桥村制定了资金分配方案,拟拿出212.40万元资金,按照每人1 200元的标准发放给本村村民(不包括小孩),平均每户人家增加约3 200元的收入。

北管村全年的村级盈余总额为300万元左右,可供分配的村级盈余总额约90万元,全村农龄数85 447年,每年农龄可分配额为10.54元,预计平均每个农户可分到1 000元左右。

静华村和高潮村也已制订改制方案,力争2012年上半年完成村级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产权明晰,农民增收。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产权制度改革速度较慢

主要原因是村干部的认识还不足。不论是村年可支配资金较多的村,还是年可支配资金较少的村,干部对改制热情普遍不高,思想停滞在满足于现状,满足于村的日常性费用开支,满足和习惯于为老年社员办实事、做好事上,改制动力不足。如南翔镇某村,2011年村年可支配资金682万元,而用于各种社会性费用支出、村行政日常开支、村干部报酬、老年社员福利等各种费用支出高达675万元,占可支配资金的98.9%。村党支部书记说,如果改制了拿不出资金用于股民红利分配,会遭到股民(村民)的责骂。

(二)村干部思想顾虑较多

村干部对这项工作在思想上顾虑较多,认识上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上急下不急”、“上热下不热”,有的还存在“四个不”的情况:即有的因快到退休年龄“不想改”,有的怕自找麻烦“不愿改”,有的怕失去财权“不肯改”,有的账上可能有些漏洞“不敢改”。

(三)村级经济发展存在瓶颈

目前,嘉定区正在进行新城建设,许多村在建设过程中面临大量村民动迁和在地企业动迁。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动迁补偿,但是没有好的投资渠道和方向以及政策支持,这笔资金难以产生更多更大的效益,反而会慢慢消耗掉,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存在瓶颈。也就降低了村进行股份制改革的热情,相应减慢了改革的步伐。

三、工作打算和政策建议

在2011年6个村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12年嘉定区将进一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力争有更多的村能实行改革,村民能增加财产性收入。

(一)改制的范围

根据市有关文件精神和嘉定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制重点是撤制的村。凡撤制的村,都拟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对暂不撤制的村,集体净资产达到1 000万元以上或年可支配收入达到1 000万元以上,且有长期稳定收益的村也要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村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二)改制的形式

从各镇、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行多种形式。暂不具备撤村条件的村,净资产按“农龄”以股权形式量化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经济合作社。与撤村同步改制的村,可以改制为社区股份合作社或有限责任公司。

(三)资产量化的原则

贯彻按“农龄龄”分配,即“按劳分配”原则。村民的“农龄”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镇、村、队劳动的时间。包括已死亡人员、插队落户人员、外迁人员、外嫁人员、公务人员、购买小城镇户籍人员及劳改人员等,他们在村、队劳动的“农龄”在资产量化时一视同仁。

(四)股权的设置

根据试点单位的经验,改制后集体经济组织的股权,可以设村民股和集体股。

1.村民股。村净资产按“农龄”量化折股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形成的股权,可以继承,但不得退股。特殊情况需要转让的,经批准后可在内部成员中转让。

2.集体股。撤制的村,原则上不再设集体股,全部集体资产按“农龄”量化。不撤制的村可设集体股,集体股权收益主要用于村公益事业和村日常必需的开支。

对于村民股与集体股的比例大小,要从村集体资产规模大小,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讨论决定。

(五)多种方式实现村级股份制改革

探索多种改制方式,可以把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一个核算单位,将净资产明晰量化,不必另外成立股份制公司(因另外成立公司,涉及公司运行成本的增加和无法避免的所得税问题等)。凡村实现的经营收入,按有关规定作必要的扣除和提留外,按村民“农龄”进行年终分配,也可以将部分优质资产由村民认购入股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等,让村民入股分红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