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运用中山正和法需具备的观念

运用中山正和法需具备的观念

时间:2022-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HBC模型。中山正和认为人与动物最大的差别在于大脑机能的差异程度。这种大脑机能并不限于人类,一般动物均具有。这三个层相当于大脑旧皮质的作用,也是人类的创意泉源。按照中山正和的说法,对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如有“这样做应当可以解决问题吧!”接下来要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各式各样的调查,并利用自己具备的知识进行分析。

(1)HBC(Human Brain Computer)模型。

中山正和认为人与动物最大的差别在于大脑机能的差异程度。动物进化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大脑机能的进化史,大脑机能的进化可分为下列五个层次,也就是所谓的HBC(Human Brain Computer)模型,这也是进行NM法创造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观念(见图16.1)。

图16.1 HBC模型

S→O(Stimulus→Output):即因刺激而反应,有刺激就有反应,无刺激则无反应。这种情况下的大脑仅仅有转换器的机能,是无意识的学习,任何动物都有这项本能,并不仅限于人类。

I→O(Image→Output):即因“心像”而反应,这种情况要比上面的层次稍高。例如子女辈以父母辈的动作作为自己的“心像”,再依据这种“心像”采取动作,此时的“心像”来自父母辈的动作的印记,而并非来自本身大脑的记忆。这种大脑机能并不限于人类,一般动物均具有。

I.S(Image-Storage):即“心像”的储存或记忆,这种情况比上面的层次更高。需要注意的是I与S之间并无“→”记号,因为此时并不是作转换器用,而是类似作为“心像”的储存记忆。当动物接收到外在刺激时,如果探求脑中所储存记忆的“心像”而采取行动,此时储存于脑中的“心像”即为I.S。

W.S(Word-Storage):即“语言”的储存或记忆,这种情况相比上面的I.S层次更高,即不单以“心像”来记忆,更进一步以“语言”来记忆,这种大脑机能的特性是人类所特有的特性,其他动物并不具有这种机能。W.S是针对I.S而产生的语言或文字符号,所以可与I.S加以连接,但并非是一对一的连接。

W.R(Word-Retrieve):言语检索也叫做法则叙述,是HBC模型之最高层次。法则的叙述仅仅依靠W.S或I.S是不够的,例如“幸福”这个词语既没有“心像”,也没有相对的语言,必须先将概念抽象化才有可能建立法则。不仅“幸福”一词,所有与“心像”无法连接的抽象文字都是这样。人类因有这些W.R才能够归纳,也才能了解老师所传授的法则,演绎也才变得有可能。

以上HBC(Human Brain Computer)模型五个层级尽管具有进化高低或者机能发展迟早的区别,但是就高层的动物而言,并不是发展至最高层级机能时低层级机能就会被淘汰,反之,这两者是并存的。就人类而言,W.R与W.S虽然是人类专有的,但是另外更基本的S→O、I→O及I.S三个层次仍同时存在。这三个层相当于大脑旧皮质的作用,也是人类的创意泉源。

(2)辩证法式的思考模式

除HBC(Human Brain Computer)模型外,中山正和法的另一个重要思考模式就是“假说检定”的辩证思考模式。按照中山正和的说法,对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如有“这样做应当可以解决问题吧!”这种想法时,这种想法就是“假说”,而此“假说”也就是“创意”。

当我们想办法解决某个问题时,是因为在直觉上认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过去对类似问题已获得解决,而在意识上留下了印象,所以认为这个问题也可以获得解决。

接下来要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各式各样的调查,并利用自己具备的知识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果和直觉无矛盾的地方,那么这个题目的解决就不成问题了。

此时如果继续分析下去,且具备足够知识时,最终一定能够解决问题。当无法继续分析下去时,我们就需要在直觉与分析中设立假说,以便消除两者之间的矛盾。矛盾越大,越需要飞跃性的假说,假说一般都需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获得事实的证明或认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