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纪最大的诺贝尔奖得主莱昂尼德·赫维奇

年纪最大的诺贝尔奖得主莱昂尼德·赫维奇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莱昂尼德·赫维奇,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后加入美国国籍,目前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2007年4月14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为莱昂尼德·赫维奇教授举行90岁生日会,6个月后,诺贝尔经济学奖终于名至实归,而赫维奇也成了史上年纪最大的诺贝尔奖得主。学术创新及主要贡献赫维奇在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幽了自己一默。

莱昂尼德·赫维奇(Leonid Hurwicz,1917年—2008年),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后加入美国国籍,目前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1990年,他曾因在“机制设计理论”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1976年取得哈佛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和罗杰·迈尔森3名美国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创建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所做的贡献。2007年4月14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为莱昂尼德·赫维奇教授举行90岁生日会,6个月后,诺贝尔经济学奖终于名至实归,而赫维奇也成了史上年纪最大的诺贝尔奖得主。

学术创新及主要贡献

赫维奇在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幽了自己一默。他在位于美国明尼那波利斯的寓所说:“我还以为我的时代已经过去,对于获诺贝尔奖来说,我实在太老了。不过这笔奖金对一个已退休的老人的确不无裨益。”

但在经济学前沿人士看来,这个奖项姗姗来迟了20年。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1984年起在明尼苏达大学师从赫维奇。在他看来,3位获奖经济学家中,赫维奇的贡献是最大的,正是赫维奇对经济机制设计最基本的思想和框架进行了正式的严格的界定。

早在20世纪中期,赫维奇已经开始思考博弈论工具衍生出来的课题。20世纪60年代他的一篇题为《资源配置中的最优化与信息效率》,拉开“机制设计理论”的序幕。赫维奇也因此被誉为“机制设计理论之父”。赫维奇的机制设计理论与市场管制、市场甄别、公共品提供等重大经济问题有着密切联系,由此很多经济学家都投入了这方面的研究,而当时正值青年的迈尔森和马斯金都是其中的活跃分子。

后来,赫维奇又写了《无须需求连续性的显示性偏好》《信息分散的系统》等著名论文,慢慢完善理论基础。1973年,赫维奇在最著名的《美国经济评论》杂志上发表论文《资源分配的机制设计理论》,解决了机制设计理论框架中的两个核心问题——激励相容原理和显示性原理,奠定了机制设计理论这门学问的框架。

激励相容原理简单说就是能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相容,也就是使政策能够达到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效果。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因此可以设计某种激励机制诱导经济人显示真实信息。“其实激励机制无处不在,科学、社会学甚至婚姻家庭学都用得到”,田国强说。而显示性原理则可以使得参与者说真话,以此消除信息不对称从而达到次优结果。

具有戏剧色彩的是,除了日后被授予的荣誉学位,这位机制设计理论奠基人却从未获得经济学位。正如赫维奇自己所说:“我是通过倾听和自修来学习经济学的。”

赫维奇1917年生于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与家人一起移民波兰,并在波兰度过了中学和大学时代。但这名伟大的经济学家只从华沙大学获得过法律学位。作为犹太人,为了避免纳粹迫害,1940年赫维奇辗转来到美国,并被录用担任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的助手,走上了经济学研究之路。

赫维奇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他能够根据每个人经济学知识的多少和训练的不同,用非常通俗或严谨的语言把高深的问题讲得异常透彻。他的课有趣、通俗易懂,学生们都喜欢听,但考试却很难。正所谓“严师出高徒”,2000年,赫维奇的得意门生麦克法登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赫维奇的数学和数理统计都非常好。此外,他还对语言学颇有研究,与学生聊天时,很多时间往往聊的是语种的发源和各语种之间的关系。

而年已90岁的赫维奇对中国的经济改革也非常有兴趣。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就多次访问中国。1981年,赫维奇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讲机制设计理论,此后在华中科技大学讲过一个多月的课。

重要论著

《资源配置中的最优化与信息效率》(1960);

《无须需求连续性的显示性偏好》(1972);

《信息分散的系统》(1972);

《资源分配的机制设计理论》(197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