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浅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浅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辽宁达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冯树辉 姜 燕 刘 影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三农”工作的一项重大决策。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是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本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总共可新增耕地6.14公顷,为缓解全镇人多地少的矛盾作出贡献。

辽宁达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冯树辉 姜 燕 刘 影

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三农”工作的一项重大决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高度,要求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2012年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颁布了由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明确了未来五年土地整治的指导原则和目标任务,到2015年,新建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是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本文结合ArcGIS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应用,探讨和分析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的结构特征及存在问题,并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相关对策。

一、研究区概况

项目区位于中低山丘陵区,为侵蚀山地,山坡较陡,植被良好。河谷地较开阔平坦,多开垦成耕地,植被覆盖率78%,水土流失轻微。项目区耕地80%左右分布在清河两岸,坡度在2度以下。项目区土壤类型以棕壤土为主,土层厚一般为1.0米左右。土壤肥沃,适于农作物生长。

项目区地处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5.2℃,年降水量800毫米左右。多集中于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暴雨天气多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产生大暴雨的天气系统有华北气旋、高空槽及低压冷锋等主要天气系统。最大风速可达26.3米/秒,年最大平均风速14.30米/秒。

二、土地利用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分析

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及辽宁达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12年6月实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1:2000地形图》对各种用地类型结构作简要分析。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628.04公顷,基本农田面积为1042.76公顷。其中,不动工面积为385.82公顷,包括:不动工林地45.43公顷,不动工草地28.33公顷,不动工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62.89公顷;不动工交通运输用地30.77公顷,不动工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2.88公顷,不动工其他土地面积5.52公顷。

项目建设规模1242.22公顷,包括:耕地1195.66公顷;林地5.84公顷;草地0.30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3.9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6.51公顷。项目实施后将新增耕地面积6.14公顷。

2.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整修农田灌排系统,提高农田灌排能力。项目区内有651.09公顷水田的灌排系统部分为土质渠道,糙率大,局部淤堵严重,水流不畅,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65,造成旱不能及时灌溉,涝不能顺利排水,导致粮食减产。为提高农田水利设施使用效率,发挥应有的功能,必须采取清淤、整修、加固等工程措施,对灌渠进行修缮。

(2)加强堤坝防护能力,防止耕地被水冲沙压。多条河流从项目区流过,河道堤坝防护能力低,河堤受损严重,洪水直接威胁到两侧农田、村庄的安全。其中一条河流经常发生洪水泛滥,冲毁耕地和村庄。为保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政府已经把位于该河岸边的107户居民搬迁。

(3)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不仅造成粮食生产后劲不足,也使部分农业劳动力无地可耕。据调查,项目区内有0.30公顷其他草地适宜开发成耕地,有5.84公顷林地栽种杨树后成活率低,土地利用率不高,可整理成集中连片的农田。本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总共可新增耕地6.14公顷,为缓解全镇人多地少的矛盾作出贡献。

(4)客土改良,提高耕地质量。项目区内有部分耕地耕作层较薄,石砾较多,土壤肥力较低,粮食单产不到邻近耕地的7成,需要客土增加耕作土层厚度,提高土壤肥力,实现高产稳产的目标。本次拟对9.24公顷原有耕地及6.14公顷新增耕地进行客土改良。

(5)整修道路桥涵,改善农业生产交通条件。项目区内原有部分道路、桥涵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致使人员和车辆通行不便,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三、项目立项条件

1.选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

本项目区的选址符合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区在规划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之内,项目区内基本农田1042.76公顷,占项目区耕地总面积的87.21%,集中连片,比例很高。河道整治工程与水利部门的防洪规划相一致,已经征得水务部门的同意。田间道和生产路的布置符合村镇建设规划。

2.水土资源充足,无潜在的土壤污染和地质灾害

项目区内水资源充足,水质良好,能够保证项目用水需求。项目区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附近没有可能造成耕地污染的污染源。

客土来源经乡镇领导、村委会与设计人员实地考察,共确定3个客土场,可为本项目提供客土土源。

(1)一处面积为3亩的空闲宅基地,现状是山包,已办完宅基地批准手续,现场土层厚4米,能满足一村客土地块的土方需求,客土后用推土机将现场推平,高度与相邻房屋地面相近,用于移民安置建房。

(2)一处废弃砖厂,现状是土包,土层厚3米,能满足二村客土地块的土方需求,客土后用推土机将现场推平,并覆上浮土,恢复耕地。

(3)拟造地的地块位于清河北岸坝外,经与水利部门请示沟通,同意取清河河道内的淤积土作为三村造地地块客土土源。该河道距北岸30米以内淤土多年来经常有百姓捡种,土质较好。

各客土场距客土地块均在3公里以内。取土已征得土地权利人的同意。

3.基础设施条件比较优越,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项目区交通便利,全镇有11个村通油路,可直接通往临近市、县,方便建筑材料和设备的运输。项目区现有的田间道路可满足项目区生产要求。项目区内现有的电力设施,可以满足现有农业灌溉配电及农村居民生活用电需要。原有的水田灌排设施有一定基础,可以充分利用,减少项目投资成本。

4.各级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

县政府及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本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开始后,县政府组成了专门的工作班子,明确了工作责任。所需资金从市财政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列支,已经落实。镇政府对该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非常关注,多次开会进行研究部署,主要领导亲自组织协调项目立项和规划的有关工作。有关各村的领导和村民认识到位,热情很高,先后多次对规划方案提出意见,修改完善。目前提交的方案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的认可。他们的意见主要是,土地整理要整体布局,统筹考虑,与村镇规划相衔接;工程设计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重在实用;工程要确保质量,一定要建成民心工程。从镇到村都希望项目能够尽快立项,尽快实施。

四、主要建设内容

1.土地平整工程

项目区一村耕地边缘有两片其他草地,总面积为0.30公顷,地势相对周边耕地较低,本次将其规划为新增耕地。先对表层的草皮进行清理,再用客土回填,回填厚度为0.5米,最后进行客土平整,客土平整后田面高度基本与周围耕地持平,坡度基本能够满足灌排要求,不能引起内涝及阻碍排水。

项目区三村清河北岸有一片面积为5.84公顷的其他林地,本次规划将其开发为耕地,先对表层的树根及杂草进行清理,再客土回填,回填厚度为0.3米,最后进行客土平整。项目区二村内6.55公顷旱地以及三村内2.69公顷的水田,土壤质量较低,根据当地村民的意见,将其通过客土回填进行土壤改良,客土回填厚度分别为0.2米、0.5米。

2.灌溉与排水工程

(1)水源工程。本次规划整修原有的蓄水方塘1座,需要进行浆砌石护坡,用于截蓄地表径流,汛期防洪,旱期灌溉。

(2)输水工程。项目区内灌溉渠系已布设干、支、斗三级固定渠道。在保证满足水田灌水的条件下,原有灌排渠道布置框架不发生变化,对渠道进行清淤,使之达到设计输水能力。对因渠道长、比降缓、输水慢、供水困难的灌溉渠道采取混凝土渠道防渗措施,增加渠道的光滑程度,遏制杂草生长,加大渠道流速,达到渠道防渗减糙效果,增大输水能力。

项目区内有22条灌溉支渠需要进行清淤并防渗,长10482.75米。渠道的混凝土防渗工程级别为Ⅴ级,首先进行清淤及沟底平整,再采用混凝土进行防渗处理。项目区内斗渠采用安装U槽的方式来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以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项目区内需要安装U型槽的斗渠有62条,总长度达到22191.55米。

(3)渠系建筑物工程。项目区修建农桥1座,涵洞38座,分水闸8座。规格多样,满足农业生产和村民出行要求。

3.田间道路工程

依据当地政府及村民意见并结合实际情况,本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田间道路工程分为整修田间道21条及新建生产路1条。

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规划在部分河段上修建石笼护坡或丁坝顺笼并在顺笼间栽种护岸林,用以保护耕地。

五、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分析

(1)提高土地利用率。项目实施后,将实现整理耕地面积1195.66公顷,新增耕地面积6.14公顷,新增耕地率达到0.49%,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91.80%提高到91.82%。

(2)有利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内部分中低产田被改造成为高产稳产农田,粮食单产可提高一到两成,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将发挥一定作用。新增的耕地可安排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2.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

(1)保护土地、提高耕地质量。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后,通过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使原来因干旱、洪涝制约的农业生产得到改善;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减少荒芜土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产量;土地得到保护,土壤质量得到提高。

(2)完善水利设施及防护林带、改善生态环境。通过整修农田灌溉与排水设施,修筑护坡,修建桥涵闸等农田水利与保护措施,提高了项目区的抗灾害能力,有效地保护了耕地,减少了水土流失,进而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

(3)环境影响。本项目的主要工程是整修河道,整修加固农田沟渠以及客土平整,不占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通过增加农田灌溉与排水设施,修堤筑坝,整修渠道和方塘,首先是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节约用水。其次是河道经过整修加固以后,防洪能力大大增强,能够有效地保护河道两侧的耕地,保护了村庄的道路,减少了水土流失,进而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栽种的护岸林,不仅能保护岸坡,也能起到净化空气,减缓风沙侵蚀的作用。田间道路的修建,可以改善项目区的村容村貌,方便村民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没有负面影响。项目区水资源丰富,在农田灌溉期内利用地表水进行农作物灌溉,对地表径流不会造成明显影响。施工过程中,采用低噪声机械作业,控制噪声传播,加强运输车辆防尘措施,减少扬尘污染,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大的负面影响。

3.经济效益分析

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为1242.22公顷(18633.3亩),总投资估算为2741.27万元,其工程施工费为2327.11万元,亩均投资1471.2元。通过经济效益分析计算,项目区每年纯利润为1769.58万元,扣除现状产值1487.43万元后,每年净产值282.16万元。按还本年限法进行静态分析,预计投资回收期为9.72年。静态投资收益率为10.29%。

总之,项目实施后,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明显的,经济上是可行的。

4.耕地质量分析

(1)项目实施后,通过对耕地边缘的其他草地及部分其他林地进行开发整理,使耕地集中连片,更加便于经营管理。部分土层薄、肥力差的耕地通过客土改良,提高了质量。

(2)项目实施前项目区内部分耕地易受洪水冲毁,耕地的灌排设施不完善,易受旱涝灾害影响;输水渠灌溉水利用率较低、渠道淤阻、桥涵年久失修、易遭淤堵,不能彻底解决雨季排水问题。项目实施后,将会解决上述问题,使耕地受灾害可能性降低,防止水土流失与土壤退化,提高了耕地质量,有利于实现高产稳产的目标。

六、结论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综合性工程。结合项目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搞好项目规划,通过实地踏勘、调查,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区域优先开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提高区域内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