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价值观转化技巧

价值观转化技巧

时间:2022-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按照企业愿景、企业使命和企业价值观的根本要求,强化员工的习惯养成教育,达到人文化成,以此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价值观念的群体化是企业文化培育的关键所在,它往往是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培训、领导的言传身教、制度的调节规范以及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而逐渐实现。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按照企业愿景、企业使命和企业价值观的根本要求,强化员工的习惯养成教育,达到人文化成,以此促进企业持续发展。而人文化成的核心在于“礼”和“信”,“礼”者是企业的行为规范,“信”者就是企业员工在明白了行为规范后就会坚定对贯彻企业价值观的信息,使企业价值观成为企业上下坚定不移的信条。企业价值观的转化重在心理、制度、行动三方面同步推进,操作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从而实现企业价值观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和外化于行。

1.内化

内化即员工对企业倡导的价值观从感知到认知、从认知到认同、从认同到坚信,然后将其铭刻在心灵深处,转变为自觉的个人价值观追求和品质。

内化在企业文化培育中非常重要,是整个过程的先导。只有人们心灵上接受的东西,成为自我意识,才能创造性地发挥作用。内化是员工在特定的环境中经过反复的实践,从中理解、领悟、内省和自律的结果。

2.群体化

群体化指企业倡导的价值观念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变共同认识为心理认同,形成群体心理定势,进而形成企业共享价值观的过程。

企业价值观一旦形成群体心理定势,既可通过明确的意识支配行为,也可通过潜意识产生行为,其信念化的结果会大大增强员工主动承担责任和修正个人行为的自觉性,从而主动地关注企业的前途,维护企业的声誉,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企业员工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程度形成千差万别的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理念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别。价值观念的群体化是企业文化培育的关键所在,它往往是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培训、领导的言传身教、制度的调节规范以及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而逐渐实现。

3.外化

外化与内化相对应。凡内部主体的东西转化为外部主体的东西,就称其为外化。这里的外化是指员工的可见行为、企业的可见产品或物质环境,以及一切有形物,如厂房内环境户外广告等方面,把崇高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体现出来。

外化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外化于行”;二是“外化于形”。“外化于行”就是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将企业价值理念具体为企业和员工的行动;“外化于形”是指不仅通过企业和员工的行动展示良好的企业形象,而且凭借企业特有的文化符号和传播网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形象塑造、宣传、推荐和展示。

4.习俗化

习俗化指把企业的价值观念、精神状态等变成全体员工自发遵守的风俗、习惯、舆论、仪式等。它是一个极其漫长的“习惯成自然”的过程。

5.社会

社会化指企业文化在企业与外界的交流过程中得以体现、传播和扩散,从而吸引现在的和潜在的顾客,并尽可能得到更多人的理解、认同和赞美,从而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社会化其实也是企业文化辐射功能发挥的过程。社会化的途径有很多,比如,通过向社会提供体现企业特有精神的优质服务和优良产品而实现,通过向社会介绍本企业的理念、价值观而实现,还可以通过向社会展示并扩散本企业的风俗习惯而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