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海外城镇化融资的市场化演变

海外城镇化融资的市场化演变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融资经历了一个从私营部门投资到公共财政投资、再到金融市场融资的发展过程。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大量发行市政债券的同时,更具金融市场特性的融资方式也在诸多国家和地区取得较快发展。这种公私合作的PPP模式目前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普遍应用,是继市政债券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市场化的城镇化投融资方式。

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融资经历了一个从私营部门投资到公共财政投资、再到金融市场融资的发展过程。早在20世纪以前,西方发达国家奉行的是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私人部门因此成为其基础设施投资的主体。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了西方经济学说的一次重大转变,即占统治地位一百多年的经济自由主义学说逐渐让位,倡导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日渐兴起,促使西方发达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开始了国家财政主导的大规模国有化进程。国家财政主导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符合公共财政的基本原理。公共财政理论认为,公共产品在消费上不具有排他性,在生产上不具有竞争性,无法通过市场定价来达到供需平衡。这一特性决定了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是无能为力的,进而决定了政府部门必须把提供公共产品纳人政府财政的职能范围。因此,很多国家在制度化的城镇化起步期基本都是由政府部门的公共财政来首先介人的。

但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多,政府部门的公共财政已难以负担,资金供需矛盾不断加剧。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存在的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都纷纷开始了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市场化改革,鼓励并支持私人投资于公共产品领域。与此同时,随着公共产品使用者付费制度开始流行,一些公共产品投资具备了利润回报属性,社会资本也开始逐渐进人这一领域投资,诸如市政债券、公私合营(PPP模式)等市场化的融资方式在城镇化融资中逐渐兴起。

其中市政债券或类似地方债在很多国家的城镇化建设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已演变成为较为典型的城镇化融资方式。如美国和日本在各自的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都曾大量发行市政债券或地方债,一些南美国家的市政债券在20世纪80年代财政整治后得到快速发展,俄罗斯及东欧等转轨国家也曾大量发行市政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债券主要用于纯公共产品性质的基础设施领域,虽然可归属于金融市场范畴,但仍具有财政属性,是一种财政性融资方式。

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大量发行市政债券的同时,更具金融市场特性的融资方式也在诸多国家和地区取得较快发展。其中作为典型的资本市场主导模式的美国,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托发达的资本市场,并实现了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融资体制;作为财政主导模式的德国,对于经营性的或可收费的项目,政府允许企业进人,鼓励企业通过市场融资,对于非经营性的项目,在政府资金不能满足投资需求的情况下,也可由政府在预算收人可偿还范围内向银行贷款;作为银行主导模式的日本,主要通过金融市场依托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中长期信贷和发行地方公债为城市建设融资,日本政府金融机构同时还通过各种方式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而英国则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改变之前的将基础设施视为政府垄断性福利产品的政策,在基础设施领域推行私人融资政策,积极鼓励私人财力参与甚至是主导公共投资计划,建立了“融资—设计—建设—经营—移交”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其核心就是私人融资的优先权,也就是公私合作私人资本优先原则。英国政府同时还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对回报率低的基础设施项目给予补贴,以帮助企业收回投资。这种公私合作的PPP模式目前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普遍应用,是继市政债券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市场化的城镇化投融资方式。

再从新兴市场来看,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通过构建服务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推动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其中韩国主要是通过发展政策性金融、中小企业银行以及资本市场等,分别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特别是韩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台湾地区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以银行信贷为主,其银行信贷融资比例已高达七成,同时还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协助中小企业获取所需资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