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养老金支付风险因素分析

社会养老金支付风险因素分析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市级财政压力巨大,扩面征缴面临饱和目前辽宁省应对支付压力的方法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每年从个人账户借支用于发放养老金,个人账户在7年的试点“做实”之后又回到“空账”状态,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难以为继。

1.市级财政压力巨大,扩面征缴面临饱和

目前辽宁省应对支付压力的方法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每年从个人账户借支用于发放养老金,个人账户在7年的试点“做实”之后又回到“空账”状态,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难以为继。二是社会保险“财政兜底”,养老金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各级财政补贴,2009年以来各级财政补贴每年为养老保险贡献200余亿元,其中市级财政压力尤为巨大,特别是抚顺市甚至要串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来支付当期养老金。为增加缴费人数,吸引更多城镇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从业的农民工、外埠人员等加人职工养老保险,以增加缴费收人,弥补资金缺口,而今辽宁的征缴“扩面”已经进人了饱和期,不仅继续扩面的空间有限,更增加了未来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压力。

从辽宁省基本养老保险近年数据来看,辽宁省退休人员比例在2001年到2010年的十年中,从28.2%上升到31.6%,处于平稳上升态势。辽宁省的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人不断上升,而与此同时基金支出上升幅度更快,从下图来看,支出曲线高于收人曲线,而且两条曲线之间的距离呈逐渐扩大的趋势,到2010年基金缺口高达171.7亿元,而2011年在不考虑省本级结余的情况下,十四个市累计缺口更是达到了208.5亿元。虽然动用个人账户基金对各市借款189.7亿元,尚不能补足,为了保证养老金足额按时发放,部分市采取了通过向银行贷款、国库垫款等方式筹集资金。

图1 辽宁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支情况图

2.社会保障制度的转轨伴随着历史债务

我国城镇保障制度是围绕国企改革的配套措施起步的,以后又逐步扩展到私营企业、灵活就业人员、事业单位和城镇其他居民。199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标志着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现收现付制开始向“统账结合”的模式转变。在转制过程中形成的“转制成本“就成为难以填补的历史债务,在混账管理模式下,个人账户的资金被统筹账户挤占,出现了大规模的空账,面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高峰期,养老金当期支付将会面临风险。而且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明显存在系统性差,制度之间存在不平衡、难以衔接等缺陷。新农保、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城镇职工的养老和医疗制度衔接和达到最终统一的难度很大,成本很高。另外,统一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存在着制度上的缺失。同时,从目前来看,辽宁省除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外,其他各项保障制度均为市、县级统筹,制度规定差异大,统筹层次较低。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基金不足和历史债务的问题难以解决。

3.城乡差距导致难以全覆盖

目前针对城乡不同人群存在着社会保障制度不同,各个制度体系相对独立,而且各个制度之间兼容性较差。从养老和医疗两项最基本的社会保险制度来看,存在着城乡二元分割、按群体分类的明显差异。以缴费标准为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保、新农合是按年定额缴费,而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按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每月扣取相应的费用。在人们身份转换时社会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有诸多困难,所以参保人员在城乡和职业之间的流动将会损失社会保障权益。更为突出的是农民工本身的流动性大,对社会保障转移接续需求度高,大多数农民工事实上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或者一部分已参保的农民在返乡时选择退保。另外,由于企业人员流动频繁、社会保险意识淡薄或者缴费能力不足等原因,一些企业雇主和个体从业人员不愿意参保;还有的一些企业和个人虽有参保意识,但现行社会保险制度中参保成本偏高,如营口市2011年度将自由职业者养老保险缴费额上调至6120元,负担偏重,造成断保现象。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差距导致社会保险难以实现全覆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