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养老双轨制

养老双轨制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养老双轨制,顾名思义就是关于养老的两个轨道上的制度。由此看出,我国的养老双轨制差别之大令人惊异。然而,十八大召开了近一年,议论多时的破除养老双轨制仍未见动作。不夸张地说,养老双轨制的出现,是有悖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最起码应在消除养老双轨制后再来论证推迟退休年龄,不然是本末倒置。如果说,破除养老双轨制是件难事,却不尽然。

养老双轨制,顾名思义就是关于养老的两个轨道上的制度。所谓两个轨道上的制度就是没有交集的制度。在我国城镇,一轨指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制度,另一轨是企业人员的养老制度。养老制度包含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工作阶段,另一阶段是退休阶段。工作阶段,企业人员要缴纳工资总额的28%(个人缴8%+单位缴纳20%)作为退休养老金的代价,而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可以分文不缴;退休阶段,企业人员的退休金只能拿到退休前工资的30%~40%,而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可以拿到退休前工资的80%~100%。由此看出,我国的养老双轨制差别之大令人惊异。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工作阶段不用缴纳一分钱,退休后可以拿到退休前工资的80%~100%;企业人员工作时缴纳了如此之高的费用,退休后却只能拿到退休前工资的30%~40%。更令人称奇的是这种如此不公平的制度,竟然在我国存在20年之久。

中国社科院发布《2012社会保障绿皮书》和《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状况调查》指出,现阶段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的养老金最低是200元,最高10 000元,最高相差近50倍,而养老“双轨”是造成差距的重要原因。社科院的调查报告显示,机关事业单位只有3.8%认为养老金不能满足需要,而92.3%的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领取的养老金高于4000元/月,无一低于2000元/月。而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指退休金与退休前工资之比率)不足20%的群体比比皆是,个别职工每月养老金仅为200元。一位拥有40多年工龄、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级人才,退休后养老金是他在政府机关退休的大学同学的1/4。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1990年公务员人均离退休费是企业的1.2倍,到2005年则扩大到2.1倍;1990年事业单位人均离退休费是企业的1.1倍,到2005年则是1.9倍;从1991到2005年,公务员人均退休金的年均增长率是16.3%,事业单位是15.8%,而企业仅为10.9%。

我国养老金存在的严重不公是世界罕见的,已经成为分配不公的主要表现形式。不仅体现在个人缴费上的严重不公,更体现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严重不公。在缴费上,党政机关以及部分事业单位职工个人不缴纳养老费用,企业职工每月要从工资总额里扣划个人养老金,企业还要另行支付一笔费用。党的十八大,率先提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重大的思想进步,讲出了人民的心声。然而,十八大召开了近一年,议论多时的破除养老双轨制仍未见动作。不禁要问,切割自身利益为何这么难?改革开放,提高了人民生活,增强了国力,同时也伴生出不同的社会等级群体,养老双轨制随之而生。不夸张地说,养老双轨制的出现,是有悖于社会公平正义的。

前不久,几位专家站在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推出推迟退休年龄的论证。这对靠体力、被动就业的最基础劳动者是不公平的。最起码应在消除养老双轨制后再来论证推迟退休年龄,不然是本末倒置。如果说,破除养老双轨制是件难事,却不尽然。当年,广大的农民工和城镇人员就业,推行养老统筹是件好事。但相关决策者们没进行论证,把这类人群划归社会养老统筹范畴,而没划归行政养老系列,本身就显现出相关决策者的私心。进而实行的事业单位改革,又把相当一些人划归社会养老统筹,再次显现不公。因为参加社会养老统筹者是要个人缴费的,而行政系列者养老是不用个人缴费的。这就出现一个理论误区,社会养老统筹说的是社会却主要是个人缴费支撑,而行政系列人员的养老金额由纳税人出资,靠的是社会。还有不可思议的,两类体系的人死后连丧葬费标准也不同。生前有地位区分,难道身后还有尊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