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银行风险承担

银行风险承担

时间:2022-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银行风险承担的定义作为当前学术界的新热点,现有相关文献尚未对银行风险承担给出一个统一规范的定义。一些文献则认为,银行风险承担属于主观意识范畴,反映的是银行承担风险的主观意愿。而银行风险承担所分析的是银行承担风险的意愿与相应决策。

1.银行风险承担的定义

作为当前学术界的新热点,现有相关文献尚未对银行风险承担给出一个统一规范的定义。一些文献将银行风险承担定义为商业银行承担风险的行为,包含从事风险业务的动机、决策和执行。如李燕平(2008)指出,银行风险承担是对银行风险业务经营的总称,包括承担风险的意愿和结果两个方面,前者是指银行主观上希望或愿意接受风险的动机,称为风险承担激励,后者是银行最终实施的风险决策,称为风险承担行为。一些文献则认为,银行风险承担属于主观意识范畴,反映的是银行承担风险的主观意愿。如刘懿(2010)指出,从表面上看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选择属于主观意识范畴,是银行经营参与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主体包括股东、债权人、管理层、监管当局等,他们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对银行风险选择行为有着不同的偏好,这些偏好有些是相互兼容,而有些是相互对立,这些偏好的力量会作用于银行风险行为的选择,而这些力量相互均衡的结果就是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最终表现。还有一些文献从银行风险承担与银行风险两个概念的差异性角度对银行风险承担进行定义,例如,曹艳华和王庆金(2011)认为,银行风险承担是银行主动的冒险行为,银行风险承担与银行风险的区别在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会带来银行风险的增加,但反之并不成立;再如,栾天虹(2013)认为,银行风险承担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行为中所选择和承担的风险。

本书认为,要准确对银行风险承担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有必要了解这一概念的来源。根据Black&Scholes(1973)模型,银行股权的价值是以银行资产为标的的,以其债务的本息作为执行价格的欧式看涨期权,由于期权价值与标的资产价值的波动性正相关,因此银行风险与银行股权的价值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银行是以风险为经营对象的,而代理问题的存在(Jensen&Meckling,1976),使得银行股东与作为银行实际管理执行者的银行管理者,在银行风险承担方面存在着矛盾与冲突。Merton(1977)从信息不对称和银行股东有限责任角度对银行风险承担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银行股东与银行债权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股东拥有比债权人更多的信息,由于股东责任有限,银行股东有通过加大银行资产的波动性来提高自身或有要求权的内在冲动,即银行有将资产配置到风险更大的组合中去的偏好,并据此提出了银行风险承担(Bank Risk-Taking)问题。此后大量文献从多个角度对银行风险承担问题进行了探讨,基本都认为银行风险承担问题探讨的是银行承担风险的意愿及相应决策。如Bhattaeharya&Tha kor(1993)的研究就指出,因为银行是高杠杆的企业,并且大多数的存款负债都存在保险,因此,当存款人在存款保险制度下减少对银行监督时,管理层有激励增加风险;此外,银行的特许权价值越大,银行越趋于避免从事高风险活动,因为当银行破产时,银行所有者无法转让其拥有的特许权,因此,银行特许权价值越高,银行越趋向于采取低风险的经营策略,即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越低。

通过全面回顾Merton(1977)、Marcus(1984)、Herring&Vankudre(1987)、Keeley(1990)、Hellmann et al.(2000)、Joseph et al.(2001)、Gonzalez (2005)对银行风险承担问题的研究,可以发现银行风险承担命题所讨论的其实是银行承担风险的意愿及其相应风险决策。由此可见,刘懿(2010)、曹艳华(2011)、栾天虹(2013)的相关定义都有其可取之处。综上所述,本书认为,银行风险承担是银行承担风险的意愿及在此意愿基础上所进行的风险决策的统一。如果银行只有承担某种风险水平的意愿而没有相应的风险决策,就不能算作银行风险承担,银行风险承担必须是银行风险承担意愿与相应风险决策的统一。银行风险承担所决定的风险决策,最终通过让银行资产体现为一个具备一定风险特征的资产组合。实际上,银行承担风险的意愿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难以进行考查,我们只能通过银行相应的风险决策分析银行承担风险的意愿,因此,银行风险承担实际上就是指银行风险决策所表现出的银行所愿意承担风险的程度。

2.银行风险承担与银行风险的区别

Knight(1921)在其著作 《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一书中通过比对不确定性与风险,对风险的概念做了经典定义,并认为平均数是期望值,而风险就是方差。Jorion(2007)认为,所谓风险,是指当资产、股票价格和盈利情况出现非预期结果时的不确定性。从银行风险承担角度来看,银行风险可以分为银行出于盈利的目的愿意承担的风险及银行意料之外所承担的风险两种。比如,银行为加大贷款规模,降低银行贷款标准,由此导致的风险就是银行愿意承担的风险;再如,1971年固定汇率体系崩溃引发的汇率波动、1973年石油问题引发的CPI与利率波动、1987年美国股市黑色星期一引发的波动、1994年美联储调控对债券市场的冲击、1987年日本股市崩溃引发的波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问题、1998年俄国债务违约危机、2001年“9·11”恐怖袭击等,这些突发事件所导致的银行风险就是银行意料之外所承担的风险。而银行风险承担所分析的是银行承担风险的意愿与相应决策。由此可见,银行风险承担与银行风险这两个概念是对立统一的。首先,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银行风险承担命题所研究的是银行承担风险的意愿及相关决策,该命题关注的重点是风险损失出现前银行的风险态度;而银行风险所研究的是不确定性对银行的影响,该命题关注的重点是银行资产可能或已经遭受的损失,或者说不确定性对银行资产安全的影响。从反映指标角度来看,能反映银行风险承担的指标应该是与银行的风险决策直接挂钩,而反映银行风险的指标应该是与银行资产所面临的波动性直接挂钩。其次,当然,这两个概念之间也存在着密切联系,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对银行风险水平的高低有着重要影响,但是银行风险水平的高低却不一定能反映银行风险承担的水平。

3.银行风险承担的分类

由于银行风险承担理论尚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相关文献对沿着哪条脉络研究银行风险承担至今并未形成统一认识。长期以来,由于贷款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特殊意义以及人们对银行风险的微观认识不足,大量文献都是通过考察贷款风险来分析银行风险承担的。相关经典文献,如Fisher(1933)、Minsky(1954)、Diamond(1983),建立了从贷款风险角度通过“过度信贷”考察银行风险的分析模式,这一分析模式至今被很多学者采用,如Viral&Hassan(2012)等。根据此思路,大量文献在实证分析中运用与贷款风险相关的指标,如“资产中不良贷款比”或“贷款中贷款损失准备比”等,来考察银行风险承担(Laeven&Majoni,2003;Jack et al.,2011;张雪兰等,2012等)。

随着银行风险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银行风险的微观认识也不断完善。《巴塞尔协议》将银行风险细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这使得我们有必要从更全面的角度考察银行风险承担问题。实际上,随着银行业务发展的多元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贷款业务在银行业务中所占的比重正日益下滑。

由表0-1可见,相对于2006年,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盈利中非利息收入的比重已经显著提高,对于上市银行而言,这一比重的均值更高达46.12%。由此可见,继续用贷款风险相关指标来考察银行风险承担很有可能导致片面的结果。

表0-1 我国银行NNI指数统计 %

注:NNI=Non-Interest Income/Gross Revenues,带一行为我国上市银行2011年NNI数据统计。数据来源:BANKSCOPE数据库。

实际上,从资产配置角度考察银行风险问题的观点已经得到大量文献的广泛支持,银行总风险、系统性风险、公司风险等与资产配置相关的指标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Ronald&Donald,2000;Pathan,2009)。而在银行风险承担研究领域,“风险加权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这一指标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大量文献指出,银行风险加权资产反映了所有易受市场条件或信用质量变化影响的资产,该方法的合理性在于组合风险是由资产在不同风险金融工具中的配置比例所决定,该指标可以清晰地反映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Shrieves&Dahl,1992;Jacques&Nigro,1997;Aggarwal&Jacques,199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