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与中日经济交流

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与中日经济交流

时间:2022-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与中日经济交流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但还必须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的经济技术交流,取天下之长以补己之短。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现代化事业的推进,中日经济合作领域必将不断拓展,双方的经济关系必将不断加强。

三、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与中日经济交流

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但还必须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的经济技术交流,取天下之长以补己之短。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也是中国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已成为中国富国兴邦的长期国策。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有着一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数十年间,在国民经济现代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这一方面再一次成就卓著,在较短的时间内追赶上了欧美发达国家,全面实现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中国人民关注日本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成就和经验,认识到日本有许多方面值得中国借鉴。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非常希望中国能与日本进行紧密的经济合作。中日两国的经济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中国地域宽广,人口众多,资源非常丰富,市场也规模巨大,但经济技术比较落后,资金不足。日本科学技术发达,经济管理水平比较高,资金充裕,但资源贫乏。这都是众所周知的。有着如此国情的中日两国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些关系中既有“纵向”(垂直型)的关系,即根据两国经济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的互补关系,也有“横向”(水平型)的关系,即根据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人口数量不同形成的互补关系。前者的互补关系虽说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但这一阶段却相当长,后者的互补关系则具有长期的性质。

有人担心随着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进展,中日经济中存在的相互补充关系将向相互竞争关系转化。关于这一点,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中日间的经济互补关系不仅仅是由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造成的,也源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人口数量等差异。如果从前一个因素来看,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展,现在两国间存在的“纵向”经济关系(中国主要提供原料、市场和劳动力,用以交换日本的技术、设备和资金)有可能逐渐向“横向”经济关系转化。尽管中日两国经济都在发展,两国经济水平的差距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将继续存在。因此,即便将来中国经济水平接近或追上了日本,作为在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人口数量等方面情况迥异的邻国,两国的经济合作关系还是会超越普通的相互竞争因素而存在。

基于以上的原因,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不断发展。在贸易方面,日本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1984年和1985年两国的贸易额大幅增长。根据中国外经贸部的统计,1985年中国对日本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66亿美元(根据日本大藏省的关税统计为190亿美元),占到中国对外贸易总额592亿美元的28%。日本向中国的借款(政府日元贷款、银行贷款)、直接投资和技术转移也在不断发展。但是最近两年,中日经济合作关系中出现了一些双方不得不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贸易不平衡。根据中国外经贸部的统计,1984年中国对日贸易逆差达到17亿美元,1985年则急增到43亿美元。根据日本大藏省的关税统计,1984年和1985年日本对中国贸易顺差分别为13亿美元和60亿美元。如果这一不均衡的趋势进一步发展下去,不但中方难以为继,也必将对中日贸易的长期稳定发展造成影响。中日贸易不均衡迅速扩大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一时的原因,也有结构性的原因;既有中国方面的原因,也有日本方面的原因。解决贸易不均衡问题对中日经济关系而言是非常紧迫的问题。现在,中日两国政府和贸易界都对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有了认识,正以积极的姿态着手解决问题。

合资企业是中日经济合作中另一个重要的领域。1979—1984年间成立的中日合资企业达到57家,日本方面的投资额达到1.23亿美元。此外,在海上石油合作开发方面也已经缔结了五项协议,日本方面的投资达到8亿美元。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中日合资企业被寄予厚望,但这一领域的情况仍有未尽如人意之处。与商品贸易额相比,这一领域的问题仍很显著。据新闻报道,最近一年来,两国合资件数和投资额都有所增加,大多数日本企业确信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中国与外资相关的立法日臻完善(今年4月全国人大制定了《外资企业法》)、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的情况来看,中国对于直接投资的自信正在增强,态度也有所改变。特别是很多日本的中小企业对于在中国经营合资企业抱有极大的兴趣。但是,这些企业总体而言对于中国的情况还不太熟悉,希望进一步加强相互了解。中国方面通过继续整顿投资环境,特别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信息服务,正努力为日本的大中小企业对华投资创造更好的条件。因此,希望日本的企业界用战略的眼光积极促进对华投资。

另外,中国人民也注意到中日两国间的技术合作还未像预期那样获得进展。通过与日本企业界人士的接触,我感觉到部分日本企业对向中国转移技术还存在一些顾虑。他们担心中国的技术水平提高以后将会成为日本的竞争对手。正如前面提到的,对此大可不必忧虑。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竭尽全力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缩小了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实现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中国人民希望已经成为世界技术大国的日本能够在技术转移方面以大国风范展现更为积极和主动的姿态。中国方面也应该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技术引进后消化吸收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中日两国经济关系较为平稳发展的同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摩擦并不奇怪。关键在于一旦出现了问题,双方应通过相互理解和共同努力尽早加以解决,使两国的友好经济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现代化事业的推进,中日经济合作领域必将不断拓展,双方的经济关系必将不断加强。这不仅有利于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也将使两国人民的友谊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并有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这是我的真切愿望。

(本文作者为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教授;论文原载1986年5月19—21日在日本东洋大学召开,由复旦大学、华中工学院、东洋大学联合主办的“现代化进程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原文为日文,由贺平翻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