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交互式安全管理的理论特色及价值判断

交互式安全管理的理论特色及价值判断

时间:2022-06-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章 交互式安全管理的理论特色及价值判断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主要专注于组织安全管理复杂性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它首先通过对系统交互性、系统复杂性、系统和谐性及系统安全性进行整合,首次在安全管理研究中将安全与和谐有机统一起来,适应了我国当前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体系需求,显示出该理论的与时俱进。

第三章 交互式安全管理的理论特色及价值判断

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主要专注于组织安全管理复杂性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它首先通过对系统交互性、系统复杂性、系统和谐性及系统安全性进行整合,首次在安全管理研究中将安全与和谐有机统一起来,适应了我国当前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体系需求,显示出该理论的与时俱进。现有的大多数安全管理理论和一般管理理论从本质来说还都是建立在“笛卡尔”范式之上的多维管理理论,对管理对象和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抽象和简化,在解决复杂组织问题时,由于组织结构敏感性的作用,常常使得因果律失效,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能够分析和描述真实客观对象的理论。整体性管理理论就是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目前,国内在整体性管理理论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是席酉民教授的和谐管理理论。多维管理强调分解(分析)与变化,而整体性管理强调的是集成与稳定。多维管理从对问题的分析及分解入手,将一个问题按照不同的维度分解成多个方面,分析各个方面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制定相应对策。它强调对微观波动规律的把握,找出联系。整体性管理在多维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变化趋势和规律的集成和融合,运用组织绩效、战略及结构等宏观指标来消除或规避波动,使系统能够保持一定稳定性。

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试图通过对组织系统内外部关系的合理配置,既达到对系统变化规律的把握,又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德鲁克认为,世界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把握未来是管理学中的最大难题。事实上,组织安全管理中所面对的最大变化并不是组织的客观构成要素,而是存在于组织内外部的交互作用关系,正是这些关系的变化使得组织自身及其环境显得复杂而多变,系统失效难以把握和控制。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针对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问题的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崭新理论。

一、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的称谓来源及定义

1.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的称谓来源

针对现有安全管理理论过于偏重职能分工,并且强调单向静态控制的缺陷,作者试图提出一种互动式、多维性的安全管理理论,以解决复杂社会技术系统中的人与物互动过程中经过结构敏感性作用后突现的高度不确定性及复杂性。复杂系统结构敏感性的存在导致通过系统层层分解的这种“还原论”方法来解决复杂系统失效问题难以奏效,也就是存在所谓的管理复杂性,即因果律失效问题。

对于复杂系统,物的不确定性及人的不可确知性使得系统中存在的互动关系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及快速多变性,从而导致了管理的不可确知性,系统优化和确定性控制这些对于简单系统行之有效的方法则难以应对复杂系统中出现的问题,而必须充分利用或规避人的不确性(能动性)来克服客观系统的不确定性。这样系统安全性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关系合理配置”提高“互动秩序”,“互动”的有效性就成了决定问题解决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书作者在其博士论文《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复杂性机理及管理方法研究》(2004)中提出的一种新型安全管理理论,即“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也称“互动式安全管理理论”,以应对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安全问题。这篇论文是国内较早论述“管理复杂性”的博士论文,也是在可以查阅到的文献中第一次使用这个称谓。

2.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的定义

为了系统地界定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这里让我们首先对巴纳德(Barnard)给组织定义的过程做一个简要回顾。巴纳德在给正式组织下定义前,作为对正式组织定义的补充首先界定了协作体系,“协作体系是由两个以上的人为着协作达到至少一个以上的目的,以特定体系的关系组成的,包括物的、生物的、人的、社会的构成要素的复合体”。可见,协作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人,前提条件是人的协作意愿,实现方式是交互作用关系(互动)。巴纳德界定正式组织时,将协作体系与正式组织进行了创新性区分,将协作体系的实现方式,即互动关系作为正式组织的构成要素,由此,“正式组织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体系”。按照该定义,“虽然没有人就没有组织,但构成组织的应该是人的服务、行动、行为或影响(互动关系)”,而不是人,组织的实现方式是人们协调贡献努力的意愿(即互动关系合理配置的结果)。

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是关于组织安全的理论,探索的是复杂组织的安全行为规律,组织安全性的实现模式本质上是合理引导和协调人的协作意愿,即“互动”,通过关系配置以实现本质安全。因此,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作为一种崭新的安全管理理论研究,是社会技术系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为了实现本质安全目标,围绕本质安全及系统和谐主题的分辨,透过合理配置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基本交互作用、规范交互作用、文化交互作用及混合交互作用的耦合关系,探求有人参与的社会技术系统的安全行为规律,并以不确定性规避和运用(以柔性手段为主)及确定性控制和优化(以刚性手段为主)为手段,提供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问题解决途径的安全管理实践活动。

该理论同时对事故成因机理做出了创新性的论述,认为系统的安全性决定于系统的和谐性,社会技术系统事故正是成因于其内外部交互作用的不和谐性,即事故成因的整体交互机制。同时,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不同复杂程度系统的事故控制模式及系统和谐实现方式。系统的安全性最终是通过微观层面的和谐交互以达到系统整体的和谐所实现的。由于系统的和谐性本身就体现了系统交互性的非线性特征,因此,在阐述事故成因机理时引入系统的和谐性彻底克服了以往事故成因学说建立在线性思维范式之上的缺陷。从此,事故成因学说进入非线性思维范式阶段。

二、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的价值判断

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指出,人类对客观规律的把握也总是遵循着“道可道,非常道”的规律,永远也无法穷尽真理,一旦我们宣称认识了道,试图用语言、用理论来表述这种道,那些语言、理论就已经被发展变化了的客观事物抛在后面。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任何一个理论最好不过的命运是,为未来的理论指明一个通往更加普适理论的途径,而该过程则作为一个极限情形在后一理论中继续成立。”也就是说,任何理论都无法一劳永逸地穷尽真理,其最好的归宿就是能够比它之前的理论更接近真理,同时又可以为未来的理论更加逼近真理作铺垫。卡尔·波普尔的理论价值判定标准是,“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由此,席酉民教授总结出了判定一个理论价值的标准应该是,逻辑更科学、解释更精确、预测更可靠。因此,综合波普尔、库恩及席酉民关于好理论的判断标准,可以得出好理论应该符合如下六个标准:精确性、一致性、广泛性、简单性、有效性和可证伪性,而且一个理论越是精确,越是可证伪、可检验。

由此可见,任何新理论的形成都遵从一定的客观规律,需要经历从猜想、提出、检验(证伪)到逐步成熟的过程,其价值也体现在它比旧理论更具有说服力、更合理、更科学,以及更具可靠的解释力、预测力及可证伪性。因此,判断一个管理理论的价值可以首先从其基本概念及核心原则等入手,其次要看经由这些概念和原则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内在逻辑的一致性,而好的理论最终必须能够经历实践的反复检验。对照这些标准,目前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已经完成了基本概念、原则及理论逻辑体系的构建,并逐步向实用化方向发展,需要更多的实践来检验其科学性

安全管理科学的研究历史既古老也年轻,既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又重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兼容并包,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新兴交叉学科。西方国家非常重视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创新研究。“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学界仿照一般管理理论提出了大量的安全管理理论或理念,如安全系统工程、全面安全管理、安全目标管理、安全行为学、安全心理学、安全文化及安全流程管理等。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在安全管理科学研究领域通过跟踪、模仿及推广运用西方安全管理理论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提出得到国际学界广泛认同的安全管理理论方面仍有不足。现存的一些安全管理理论虽然对一般管理理论进行了很好的拓展,但仍然需要对安全管理的根本问题进行更为系统的阐述。由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及人文特色,引进的安全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却难以奏效,往往不是走样就是变调。每年我国因为人造系统失效所导致的死亡人数都有超过10万人之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异常严重。因此,我国安全管理科学研究领域亟须突破以往跟踪模仿的传统套路,亟待开拓和创新适合中国特色的安全管理体系。

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的提出突破了传统安全管理以预防事故为主导的狭隘思想,首次提出系统整体交互机制的和谐性决定了复杂社会技术系统事故成因机理。事故的预防将不再着重于零散的环节控制及事故致因追踪和分析,而是寓于一般的管理活动中,在不增加管理成本的同时,却能大幅度增加组织的事故防御体系的可靠性。这样就把安全管理的主要工作转向以配置系统内外部交互关系及判断其协调程度的系统和谐管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离不开企业一般管理的有效性,从而将安全管理与企业的一般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纵观中外的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无论是全面安全管理理念,还是安全系统工程与名目繁多的事故致因理论,如James Reason的Swiss Cheese Model,其着重点都是对事故的预防,强调从系统运行过程的各个零散环节来实现对事故的控制,把本是有机的整体分割成一些破碎的部分,却都忽略了组织整体在事故防御中的首要作用。而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通过对和谐理论、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及安全科学的融合及拓展,并将系统交互性、系统复杂性、系统和谐性及系统安全性统一起来,建立起具有整体性质的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防御理论体系,寓事故预防于组织管理活动中,在逻辑上更合理,在管理手段上更科学,在效果上势必将更明显和有效,为我们如何应对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安全问题开启一条新思路,同时也开创了我国本土化安全管理理论研究的先河。

三、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的理论特色

1.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具有崭新的理论视角

虽然复杂性科学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才开始在跟踪西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组织管理复杂性的研究命题。而且主要工作集中在介绍国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上,如复杂性,研究的提出背景、定义、研究内容及研究工具等,一直没有在理论和方法体系上取得什么突破性进展。国内在组织管理复杂性的研究中这种问题尤为突出,一些研究者生搬硬套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复杂性理论和方法,将其直接应用于组织管理复杂性研究,只在形式上修修补补,这种做法对组织管理复杂性形成自身特色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产生了非常严重的阻碍作用。这种现状一直持续到2002年《和谐管理理论》的出版,我们才看到组织管理复杂性研究的曙光,这本著作提出了组织管理复杂性的本源问题,即管理复杂性源于因果律失效,并给出了整体性管理研究的框架和思路,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就是在此框架下形成的一门新型安全管理理论,该理论对复杂性、安全性、交互性及安全性进行了整合并创新,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特色的安全管理理论。该理论体系在以下方面引入了新的视角:

第一,将整体性管理研究推进到可操作的应用层面。互动性理念最初走向实用性发生在计算机研究应用领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主动参与的欲望进一步加强,交互式网页、交互式电视逐渐成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对于计算机来说,所谓互动性是指人与计算机程序间产生的对话。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可以这样界定交互性,即管理者与管理者、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管理对象与管理对象间产生的对话。在管理实践中,可以说,互动性(或交互性)无所不在,管理的有效性离不开互动性。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用互动性替代系统研究和复杂性研究中的整体性,提出关系配置的系统和谐实现思路及和谐调控应对系统失效的措施,使该项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还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第二,提出了一般管理的本源问题。经济学研究的本源问题是资源的有效配置,管理学研究的本源问题是关系的合理配置,并对组织管理复杂性的本源问题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试图对复杂系统内外部关系进行合理配置,以引导和协调组织安全行为,实现组织安全的目标。

第三,初步界定了组织管理复杂性的特征:因果律失效、情境依赖性、结构敏感性、非内在和谐性或(组织内外部)负效应普遍性。

第四,对组织管理复杂性的来源问题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组织管理复杂性主要有三个来源,分别为组织结构的复杂性、组织管理的复杂性(或者是因果律失效)、认知复杂性。

第五,对系统属性的补充。对于复杂系统,其属性除了整体性(也可以用交互性来替代)、相关性、阶层性、集合性和目的性等以外,还有和谐性、结构敏感性及复杂性等属性。按照成思危的总结,“系统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系统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广泛而紧密,构成了一个网络。因此,每一单元的变化都会受到其他单元变化的影响,并会引起其他单元的变化。②系统具有多层次、多功能的结构,每一层次均成为构筑其上一层次的单元,同时也有助于系统的某一功能的实现。③系统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学习并对其层次结构与功能结构进行重组及完善。④系统是开放的,它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能与环境相互作用,并能向更好地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变化。⑤系统是动态的,它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而且系统本身对未来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2.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具有严谨的数理逻辑体系

系统交互性的定义使我们可以运用由此而衍生出的系统交互机制来研究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安全问题,并能够将复杂性、和谐性及安全性统一成严密的理论逻辑体系,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这样就使得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与强调思辨和经验的传统管理理论严格区分开来。因此,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的最大理论特色是它具有富有自己特色的严谨数理逻辑体系。

在“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研究范畴及其数理表述”等文献已经运用数学语言和结构化模型将系统交互性、系统复杂性、系统和谐性及系统安全表达出来,同时也界定了它们之间的耦合关系及函数关系。此外,我们也定义了交互指数、交互关系强度、交互强度、基本和谐交互指数、规范和谐交互指数、文化和谐交互指数、本质安全指数、和谐临界点等重要的量化概念。目前,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已经从纯粹的理论描述进入到可以严格量化的研究阶段,该理论已经进入局部应用,并为推广应用做好了准备。

3.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不遵从严格的因果律

我们总是认为,科学是从观察到理论,任何科学的东西都严格遵从规范的“因果律”。但是,按照卡尔·波普尔科学分界标准,一种理论是否科学,其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而并不一定是按照“因果律”构建出来的。

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是科学研究从“简单范式”向“复杂范式”转变之际,针对复杂社会技术系统提出的安全管理理论,是复杂性科学研究的拓展,体现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兼容并包。由于该理论整合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其研究对象又是无法完全复制的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常常存在一果多因及一因多果情形。因此,该理论必将是一种定量和定性、思辨与实证研究充分融合的理论,而不可能是一门完全可以量化并严格遵从“因果律”的理论。尽管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的整个理论体系在宏观上不是按照严格的因果律建立起来的,但在微观层面上仍然遵循严格的因果律,力求保证整个逻辑体系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波普尔认为,判断一个问题是科学陈述还是非科学陈述要看问题有没有“可证伪性”,这也是判断一个理论是科学还是非科学的标准。科学判断与形而上学判断的区别是科学判断具有可证伪性,而形而上学判断不具有可证伪性。有可证伪性就是科学问题,没有可证伪性就不是科学问题。我们在创立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过程中始终确保该理论依照“可证伪性”的科学判断标准,以保证该理论研究是一项科学研究。

4.“系统和谐交互耦合”是应对复杂系统安全问题之道

顾基发的东方系统方法论认为,物有物理,事有事理,人有人理,系统地刻画了不同类型的系统应该遵循不同的法则。我们按照系统的形成规律把客观世界划分为四类系统,分别为物理系统、技术系统、生物系统及社会技术系统。同样,这四类系统也遵从不同的运行法则及和谐法则(见表3-1)。

表3-1 系统的运行法则及和谐法则

由于不同类型系统的运行法则及和谐法则不同,物理系统和生物系统遵循内在和谐法则,并不存在所谓的安全问题。但是,技术系统和社会技术系统遵从外在和谐法则,且与人相关联,因此就涉及所谓的安全问题。对于技术系统我们可以运用优化和控制这样的刚性手段来实现系统和谐,并进一步达到系统安全,而对于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安全问题,单纯地强调技术措施或者管理措施都无济于事,必须综合考虑个体、群体、组织、社会、技术、管理、环境及法律等要素及系统的交互耦合,把重点放在系统内外部交互耦合的和谐上,不能单纯集中于某一点或环节,而必须寓事故预防于整体,将系统交互性、系统复杂性、系统和谐性及系统安全性统一起来,以不确定性规避和运用等柔性手段及确定性控制和优化等刚性手段的综合运用来探求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

然而,在过去的安全管理理论中,即使是以强调整体性研究著称的安全系统工程,其采用的分析方法,如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风险树分析(MORT)、因果分析图法(鱼刺图法)等,无不是通过对系统的层层分解的线性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即使考虑了分解后的集成,也仍漠视系统的本有结构。有大量事实可以反证事故的线性结构是错误的,但是,在实践中人们为了简化和分析问题的方便,仍然漠视问题的存在。由此可见,尽管安全系统工程强调“问题发现型”,但这种完全建立在线性思维之上的“简单范式”也未必能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安全系统工程在应对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问题时克服了传统安全管理理论以定性分析为主导的缺陷,却又犯了过分强调定量与优化的错误。因为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关键构成要素是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及能变性的人,其意识和行为本身就难以定量化和优化,而且系统自身也具有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及容错性。因此,这类系统安全问题的最终解决必将是通过系统内外部交互耦合的和谐来实现的,这也恰恰是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的主导思想。

本章小结

长期以来,中国管理学界在模仿、跟踪和推广运用西方理论和方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创新性上还存在欠缺,没有形成多少自己的理论特色。而安全管理作为管理研究的一个分支,其理论和方法则是过多地套用一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离形成独具特色的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还有一段距离。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基础研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们已经具备了创建本土化理论的环境和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引进的理论和方法在应对中国式问题时也时常水土不服,我们亟须一些适合中国国情及文化背景的创新性理论。

目前,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安全控制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重视。但关于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安全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却仍旧欠缺,人们仍然在沿用针对简单系统安全控制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建立在“还原论范式”之上以线性分析为基础,以确定性控制和优化为手段。但是,复杂社会技术系统是动态的系统,系统具有自适应性,其关键构成要素是具有思维和判断能力的智能体,而且系统结构复杂、交互程度高、路径长、流程长,事件或任务经历的程序多,复杂系统又具有很强的初值敏感性和紧耦合性。因此,系统的安全控制模式必将以和谐、互动、能动及交互为主导,这势必给传统安全管理理论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境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出现将是必然的选择。

随着中国大陆针对组织整体性研究的第一个本土化管理理论——和谐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借鉴其研究模式和成功经验,我们也为“交互式管理理论”研究体系找到了很好的参照。通过和谐思想的引入,并与复杂性科学研究相结合,具有自身特色和价值判断的“交互式管理理论”研究体系也在快速成长并逐步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