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组织文化的内涵

组织文化的内涵

时间:2022-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内涵一、组织文化的定义正如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一样,一个组织也具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称为“组织人格”、“组织气氛”或“组织文化”。企业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主要表现领域,也是受到普遍关注和广泛研究的一个课题。1.物质层这是组织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形成制度层和精神层的条件,它往往能折射出组织的经营思想、经营管理哲学、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内涵

一、组织文化的定义

正如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一样,一个组织也具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称为“组织人格”、“组织气氛”或“组织文化”。

相对于国家文化、民族文化、社会文化而言,组织文化是一种微观文化。任何一个社会上存在的由人组成的具有特定目标和结构的集合体都有自己的组织文化。政府部门有机关文化,学校具有校园文化,军队有军队文化,对于作为生产经营主体的企业都有其特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主要表现领域,也是受到普遍关注和广泛研究的一个课题。

对于企业文化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

威廉·大内的《Z理论》中说:“传统和气氛构成一个企业的文化,同时,文化意味着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如进取、保守或灵活,这些价值观成为企业员工活动、建议和行为的规范。管理人员以身作则,把这些规范灌输给员工,再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美国学者迪尔(TerrenceE.Deal)和肯尼迪(Allen A.Kennedy)在《企业文化》一书中指出,“我们把文化描述为‘我们在这种环境中做事的方式’。”他们认为,每个企业乃至组织,都有一种文化,文化对组织中甚至每件事都具有有力的影响。企业文化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和仪式、文化网络五要素组成,并以价值观为核心。

还有一种广义的说法,认为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建设和发展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组织管理中硬件和软件、外显文化与隐形文化(或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两部分。这种看法的理由是相当一部分组织文化是同物质生产过程和物质成果联系在一起的,即组织文化不仅包括非物质文化,而且还包括物质文化。

我们认为,组织文化定义过宽、过窄都未必科学,而同意一种适中的定位:组织文化就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二、组织文化的内容和结构

组织文化从结构上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器物层)、制度层和精神层(观念层)。每个层次包括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1.物质层

这是组织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形成制度层和精神层的条件,它往往能折射出组织的经营思想、经营管理哲学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对于一个生产性企业来说,它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1)企业面貌

企业的自然环境,建筑风格,车间和办公室的设计及布置方式,工作区和生活区的绿化、美化,企业污染的治理等都是企业文化的反映。

(2)产品的外观和包装

产品的特色、式样、品质、牌子、包装、维修服务、售后服务等,是组织文化的具体反映。如美国汽车以豪华、马力大为特点,日本汽车以省油为特点,德国“奔驰”汽车以耐用为特点;法国香水以香味纯正、留香持久而著称等。一个企业只有在具有自己独特的产品时,才能吸引一部分具有特殊需求的顾客。如果产品特点不突出,就要靠其他因素,如包装、价格、销售地点及服务等吸引顾客。

(3)技术工艺设备特性

设备指企业的机器、工具、仪表、设施,是企业的主要生产资料。任何一个具体的设备都与一定的技术和工艺相联系。技术工艺设备和原材料是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形成企业生产经营个性的物质载体。一定的技术工艺设备,不仅是知识和经验的凝聚,也往往是管理哲学和价值观念的凝聚。因此,企业的技术工艺设备的水平、结构和特性必将凝结和折射出该企业组织文化的个性色彩。

不可否认,云南少数民族蜡染布的作坊式设备、手工工艺和精湛的个人技术,反映出一种具有鲜明民族、地方色彩的文化。同样不可否认,在日本的某些现代化企业中,大量采用机器人高效率地进行生产,这种不知疲倦的“钢领工人”的崛起,不仅是企业技术工艺设备上的突破,也是一种以“人-机系统”为特点的新型微观文化的雏形。

(4)纪念物

组织在其环境中往往设有纪念建筑,如雕塑、石碑、纪念标牌等;在公共关系活动中送给客人的纪念画册、纪念品、礼品等。它们都充当着组织理念的载体,成为组织塑造形象的工具。

(5)标志

标志包括组织名称(企业名、学校名等)、组织标志(企业标志、学校标志等)、标准色及其应用。

2.制度行为层

这是组织文化的中间层次,又称组织文化的里层,主要是指对组织员工和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集中体现了组织文化的物质层及精神层对员工和组织行为的要求。制度层主要是规定了组织成员在共同的工作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行动准则,主要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工作制度

工作制度指组织中领导工作制度、技术工作及技术管理制度、计划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物资供应管理制度、产品销售管理制度、经济核算及财务管理制度、生活福利工作管理制度、劳资人事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这些成文的制度与某些不成文的厂规厂法,对组织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约束作用。

(2)责任制度

责任制度指组织内各级组织、各类人员工作的权力及责任制度,其目的是使每个员工、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使整个组织能够分工协作,井然有序地、高效率地工作。其主要包括领导干部责任制、各职能机构及职能人员责任制,以及员工岗位责任制等。

(3)特殊制度

特殊制度主要是指组织的非程序化制度,如员工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干部“五必访”制度(员工生日、结婚死亡、生病、退休时干部要访问员工家庭)、员工与干部对话制度、庆功会制度等。

(4)特殊风俗

特殊风俗主要是指组织特有的典礼、仪式、特色活动,如生日晚会、周末午餐会、厂庆活动、内部节日等。

(5)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主要是指组织中各类成员的行为规范及成员共同的行为规范,如着装、仪表、礼节、接听电话规范、接待客人规范等。

3.精神层(观念层)

精神层又称组织文化的深层,主要是指组织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它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组织文化的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组织文化中有没有精神层是衡量一个组织是否形成了自己的组织文化的主要标志和标准。

组织文化的精神层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组织的最高目标(组织愿景)

组织的存在都是为了某种目标或追求,学校有其办学的宗旨,企业有其经营的目标。组织的最高目标即组织愿景,是组织对未来所想达到的理想状态的描述,是对未来的期望和追求,它能够召唤并驱使人们努力奋斗,鼓舞并激发员工全心全意地投入和奉献。学校的办学宗旨是教书育人,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而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必须获取利润,但我们绝对不能把盈利作为企业的愿景。企业经营实践证明,单纯把盈利作为最高追求,往往适得其反。纵观世界上比较优秀的组织,大都以为社会、顾客、员工服务等作为愿景。

(2)组织经营哲学

它是组织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在整个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基本信念,是组织领导者对组织生产经营方针、发展战略和策略的哲学思考。只有以正确的组织经营哲学为基础,组织内的资金、人员、设备等才能真正发挥效力。有了正确的组织经营哲学,处理组织生产经营管理中发生的一切问题才会有一个基本依据。组织经营哲学的形成首先是由组织所处的社会经济制度及周围环境等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同时也受组织领导人人文修养、科学知识、实践经验、思想方法、工作作风及性格等主观因素的影响。组织经营哲学是在长期组织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接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组织核心价值观

所谓价值观就是人们评价事物重要性和优先次序的一套标准。组织核心价值观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循的主要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是决定组织其他一系列理念、制度和行为的核心价值观念。组织的精神风貌、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可以随环境而改变,但组织的核心价值观是长期稳定,很少改变的。纵观世界上长寿的优秀企业,基本上都具有稳定的、鲜明的核心价值观。

(4)组织精神

它是组织有意识地在员工群体中提倡、培养的优秀价值观和良好精神风貌,是对组织现有的观念意识、传统习惯、行为方式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总结、提炼及倡导的结果,是全体员工有意识地实践所体现出来的。因此,组织文化是组织精神的源泉,组织精神是组织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5)组织风气

国有国风,党有党风,一个组织也有其组织风气,如厂风、校风等。组织风气也是组织文化的外在表现,是组织及其成员在长期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精神状态及精神风貌。

所谓风气就不是个别人、个别事、个别现象,只有形成了具有普遍性的、重复出现的和相对稳定的行为心理状态,并成为影响整个组织生活的重要因素时,才具有“风”的意义。一个组织的组织风气一般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一般的良好风气,例如,开拓进取之风、团结友爱之风、艰苦朴素之风、顽强拼搏之风等。第二层是指一个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独特风气,即在一个组织的诸多风气中最具特色、最突出和最典型的某些作风,它是组织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体现在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形成全体员工特有的活动样式,构成该组织的个性特点。例如,我国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它的企业风气的主要特色是“三老四严”。

组织风气是组织文化的外在表现,组织文化是组织风气的本质内涵,人们总是通过组织全体成员的言行举止感受到组织的独特风气,又透过组织风气体会到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从而深刻地感受到该组织的组织文化。

组织风气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组织文化在员工的思想作风、传统习惯、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综合反映。组织风气一旦形成,就会在组织中营造一定的氛围,并形成组织心理的定式,形成组织多数成员一致的态度和共同的行为方式,因而成为影响全体成员的无形的巨大力量。

组织风气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对一切外来信息有筛选作用。同样一种不良的社会思潮,在组织文化贫乏、组织风气较差的组织中可能会造成劳动积极性下降、人际关系紧张、凝聚力减弱、离心力加大等灾难性后果,而在组织文化完善、组织风气健康的组织,则全体成员可能会与组织同呼吸共命运,同舟共济,战胜困难,共渡难关。

(6)组织道德

道德指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组织道德是指组织内部调整人与人、单位与单位、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组织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与制度都是行为准则和规范,但制度是强制性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而道德是非强制性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一般来讲,前者解决是否合法的问题,后者解决是否合理的问题。

道德的内容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三部分。道德意识是道德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它包括道德观念(人们的善与恶、荣与辱、得与失、苦与乐等观念)、道德情感(人们基于一定的道德观念,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评价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疾恶扬善、慕正厌邪的感情)、道德意志(人们在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驱使下形成的实现一定道德理想的道德责任感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和道德信念(人们在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基础上形成的对一定道德理想、目标的坚定信仰);道德关系是人们在道德意识支配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而道德行为是人们在道德实践中处理矛盾冲突时所选择的某种行为。

组织道德就其内容结构上看,主要包含调节成员与成员、成员与组织、组织与社会三个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作为微观的意识形态,它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上面分析可知,组织文化的物质层、制度层及精神层这三者是紧密相连的,物质层是组织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制度层和精神层的物质基础。制度层则制约和规范着物质层及精神层的建设,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组织文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精神层是形成物质层及制度层的思想基础,也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三、组织文化的特性

文化是由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它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庞大系统,既包含有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等主系统,也包含有社区文化、组织文化等属于亚文化层次的子系统。由于文化的层次不同,其所具有的功能、担负的任务、所要达到的目的也不同。组织文化作为一种子系统文化,其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无形性

组织文化所包含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作为一个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于组织员工中的,在这种组织文化的影响下,员工会自觉地按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去从事工作、学习、生活,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无法度量和计算的,因此组织文化是无形的。

组织文化是一种信念的力量,这种力量能支配、决定组织中每个成员的行动方向,能引导推动整个组织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组织文化是一种道德的力量,这种力量促使其成员自觉地按某一共同准则调节和规范自身的行为,并转化为成员内在的品质,从而改变和提高成员的素质。

组织文化是一种心理的力量,这种力量使组织员工在各种环境中都能有效地控制和把握自己的心理状态,使组织成员即使在激烈的竞争及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也能有旺盛的斗志、乐观的情绪、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因而形成整个组织的心理优势。

以上三种力量互相融通、促进,形成了组织文化优势,这是组织战胜困难、夺取战略胜利的无形力量。

组织文化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是通过组织中有形的载体(如组织成员、产品、设施等)表现出来的。没有组织,没有员工、设备、产品、资金等有形的载体,组织文化便不复存在。组织文化作用的发挥有赖于组织的物质基础,而物质优势的发挥又必须以组织文化为灵魂,只有组织的物质优势及文化优势达到最优组合,才能使组织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软约束性

组织文化之所以对组织经营管理起作用,主要不是靠规章制度之类的硬约束,而主要是靠其核心价值观对员工的熏陶、感染和诱导,使组织员工产生对组织目标、行为准则及价值观念的“认同感”,自觉地按照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去工作。它对员工有规范和约束的作用,而这种约束作用总体来看是一种软约束。员工的行为会因为合乎组织文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受到群体的承认和赞扬,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平衡。反之,如果员工的某种行为违背了组织文化的行为准则,群体就会来规劝、教育说服这位员工服从组织群体的行为准则,否则他就会受到群体意识的谴责和排斥,从而产生失落感、挫折感及内疚,甚至被群体所抛弃。

3.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组织文化是随着组织的诞生而产生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能长期对组织员工行为产生影响,不会因为日常的细小的经营环境的变化或个别干部及员工的去留而发生变化。

但是,组织文化也要随组织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充实和变革,封闭僵化的组织文化最终会导致组织在竞争中失败。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由于企业内外环境及企业地位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文化中如价值观、经营哲学、发展战略等都会发生很大变化,若企业仍然抱残守缺,不肯变革,终究会走上破产的道路。因此,在保持组织文化相对稳定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组织文化的弹性。及时更新、充实组织文化是保持组织活力的重要因素。

4.个性

组织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组织大多从事商品的生产经营或服务,都有其必须遵守的共同的客观规律,如必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争取顾客的欢迎和信任等,因而其组织文化有共性的一面。而另一方面,由于民族文化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其文化又有个性的一面,据此我们才能区别美国的组织文化、日本的组织文化、中国的组织文化。同一国家内的不同组织,其组织文化有共性的一面,即由同一民族文化和同一国内外环境而形成的一些共性,但由于其行业不同,社区环境不同,历史特点不同,经营特点不同,产品特点不同,发展特点不同等,必然会形成组织文化的个性。而只有组织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才有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充分发挥组织文化的作用,使组织长盛不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