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海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系统

上海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系统

时间:2022-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是上海市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三级网络、一级管理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架构由上至下分为3级,即市级中心、区县级中心及街道。4.技术支撑、先进可靠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客户机/事务处理/数据库服务器3层体系结构,市、区县、街道3级网点的各项业务数据都通过网络集中于市级中心进行处理。

案例一 上海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系统

一、系统建设的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1998年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就业市场化、保障社会化、服务网络化的管理理念以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服务目标,要求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一体化管理,建立起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相适应的覆盖全市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网络体系。根据这一要求,为了建设一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开放互联、符合长期发展要求的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采用市场化运作项目建设和管理机制,引进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建设过德国、奥地利等劳动保障系统与英国、德国银行系统的西门子公司作为技术监理,运用西门子公司先进的CHESTRA方法论(指对项目管理进行全过程指导的理论和方法),组织实施项目建设。

二、系统建设情况介绍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在我国得到高速发展,网络化、电子化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各种技术平台。

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是上海市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9年系统开始建设至今,始终贯彻“实用、可靠、先进、安全、开放、可扩充”的指导思想,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最终建立起一个集统一、综合、先进、高效、实用为一体的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充分体现政府部门的社会管理功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下面从5个方面介绍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情况。

1.三级网络、一级管理

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架构由上至下分为3级,即市级中心、区县级中心及街道。管理信息系统在市级中心建立统一的中央数据库,采用客户机/事务处理/数据库服务器3层体系结构,实现三级网络、一级管理。全市所有的业务数据集中存放于市级中央数据库,市、区县、街道的业务操作直接面向市级中央数据库,保证全市范围内数据的一致性和实时性,市民可以在全市任意一个区县级或街道网点办理个人事务,市级中心可实时了解全市所有业务的执行和汇总情况。

网络设计就像造马路,因此必须考虑可用性可靠性和扩展性。三级网络的概念是,从物理上讲,网络从市延伸到区县、街道乡镇,但从网络拓扑结构上讲,是两级,即从市到区县和街镇。所谓一级管理,是因为前台的任何操作点的PC机的操作是直接对中央数据库操作(业务数据库),整个系统采用集中式管理,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效率,为市民提供实时、高效的服务。

集中式管理和实时运行对网络设计要求很高。区县和较大规模的街道采用宽带帧中继512K\256K,同时有ISDN备份线路,较小规模的街道使用ISDN(区县中心采用768K,较小规模的街道使用256K\128K\ISDN 64K/2B+D)。由市级网管中心进行网络管理(管理到区级),市级网络由两路ATM接入。

系统的核心部分是数据,也是最重要的资源,本系统的特点是数据量大,有关部门曾在2005年的9月22日当时时间点的数据进行统计,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数据量为1.8TB(1T=1 000个GB,1G=1 000个MB),此数据如以《解放日报》每日20个版面的数据量作比喻,则相当于6 160年的《解放日报》。

根据劳动保障业务需求,系统要满足下列条件:对数据处理要求快(前台实时响应);保存时间—历史数据用于决策支持。因此,对数据库和主机性能设计要求很高。

2.服务网点、遍布全市

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面向社会、服务民众的政府管理系统,系统的服务管理对象涵盖了全市从业人员585万、失业人员29万、离退休人员252万、农村社会保险参保人员124万,以及外来就业人员375万。

针对本系统服务管理对象面广量大的特点,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市、区县、街道三级服务网点313个、各专项业务工作网点886个,形成一张覆盖全市、纵横贯通的信息管理服务网络,市民可以根据需要就近获得业务办理、信息查询等各项劳动保障服务。

3.以人为本、动态管理

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庞大而统一的中央数据库,实行以人为本、全过程、动态化的管理模式,即将劳动者一生分为就业、失业、自由职业、协保、出国出境、丧劳、养老等几十种不同状态,而信息系统将每个人一生经历的所有状态及每一次状态的变化都实时同步地记录到中央数据库中,完整而详尽。

从纵向看——只要给出个人身份证号码,系统便可以从全市800多万劳动者中迅速准确地定位到个人,给出其详细的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劳动经历、当前个人状态及社会保险个人账户情况等劳动保障个人信息。

从横向看——通过对中央数据库中所有个人和单位信息进行综合的统计和汇总,形成各项统计数据,再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或规则对统计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分析,从而给出失业预警、岗位设置等劳动保障预测预警信息,为政府的宏观决策和调控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根据面向各种状态的人群实行动态管理并提供针对性服务的要求,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系统架构分为6大分系统,即业务管理系统、市民服务系统、智能化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执法监督系统和法规政策管理系统;6大分系统下面又细分为30多个子系统,从而构成了一个以劳动者一生的状态变化为主线、庞大而复杂的业务管理系统,真正实现对劳动者的“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管理一生、受益一生”。

4.技术支撑、先进可靠

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客户机/事务处理/数据库服务器3层体系结构,市、区县、街道3级网点的各项业务数据都通过网络集中于市级中心进行处理。因此,系统主机和网络的设计始终以提高业务处理的响应能力为核心,充分满足数据处理的低延时和高效率,使主机和网络平台符合国际规范和标准,具有开放性、可靠性、安全性、可互操作性、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实现一次投入、符合长期发展的要求。

3层体系结构的特点:以数据库为核心的集中式的3层架构与传统的体系架构是不同的,传统的结构(两层结构为:服务器与客户机)支撑前台用户最多,为1~200个,传统结构往往是以服务器为核心,配以多种存储设备。3层结构可支持底层2 000~3 000个用户。一个信息系统的核心任务是数据(或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开发利用与管理6个方面,数据流是动态的。根据本系统数据量大、保存时间长的特点,采用SAN——光纤连接数据共享的一个区域网,由相应的计算机与通信设备对数据进行技能型处理,近年来,存储设备发展很快。中间层可进行负载均衡,把应用逻辑与DB访问分开,可以减少网络的压力。基于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防火墙)、可靠性和可用性考虑,核心服务器均为集群结构,双机热备份,防止故障。

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已基本建成。为了确保整个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的高可用性和数据的完整性,尽可能地缩短和减少因不可预见因素而导致的系统停顿及数据丢失,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在日常数据备份的基础上还专门制订了完备的容灾备份方案。

首先,在距离市级中心机房10千米以外设立同城灾难备份中心,与市级中心的中央数据库通过网络保持数据同步,当因为不可抗拒因素而导致主系统暂时停顿的情况下,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各项业务应用进行接管,从而迅速恢复全市各项日常业务处理。其次,还将中央数据库全备份的数据磁带定期送至江苏省和重庆市的银行金库加以保存,以防止在极特殊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数据丢失。

为了保证系统稳定、高效、安全地运行,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制订了完善的系统管理方案。整个系统管理以对各种资源的管理为基础,包括了网络管理、分布式监控、事件处理、远程控制、软件分发、资产管理和决策支持等7个子模块,管理范围覆盖市级中心的网络、主机设备、中央数据库与应用系统、区县中心和街道的网络设备与桌面系统,以及灾难备份中心的相关设备等等,是一个涵盖整个广域网的大型企业级管理系统。

5.开放互联、信息共享

本着为市民办实事的精神,上海市政府统一规划,将与市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各政府职能部门组合起来,在保证各部门信息系统建设相对独立的前提下,统一规划“上海市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这其中包括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分系统、民政分系统、公安分系统、公积金分系统和医疗保险分系统,是一项覆盖全市市民的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并由上海市信息办牵头组建了上海市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统一发卡,实现全市市民用一张卡来办理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在内的各类基本社会事务。

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上海市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社会保障卡管理服务中心的实时联网和提供数据接口,实现了和其他分系统的信息交换。同时,根据业务需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还与银行、邮局、工商、财税、统计和人事部门进行联网,充分体现了系统的开放互联、信息共享。

三、系统实现的主要管理功能

经过几年的建设,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已初具规模,其基本功能包括:

●前台服务功能整合。

●后台网络实时互联。

●数据集中统一管理。

在此基础上,上海市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实现了对个人、单位、业务操作人员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服务和管理,为领导的特定决策提供快速的响应和支持,从而形成了具有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特色的6大超级功能。

1.实现对劳动者一生的动态记录

根据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服务目标,信息系统对全上海每个劳动者一生中所有的劳动保障状态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并实行动态记录,并对信息进行全面归集整合,建立个人信息主页,方便实时查询。

通过输入个人身份证号码或姓名,系统便能从全上海800多万劳动者中迅速准确地定位到个人,并给出其详细的劳动保障个人信息,这其中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劳动就业信息、社会保险信息、教育培训信息、劳动能力鉴定信息、享受政府补贴信息和家庭信息等,从而实现了对劳动者一生劳动保障经历的相关信息进行全程化的跟踪记录,为全市范围内各类人群信息数据的统计汇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实施对单位劳动保障的过程监察

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在对个人信息进行全程记录的同时,还对每个单位的劳动保障行为实行全面记录、动态分析。信息系统为每个单位建立信息主页,只要输入单位的参保户社会保险登记码,便能从中央数据库中获得与劳动保障相关的各类单位信息,这其中包括:单位基本信息、工商信息、账户信息、用工信息、参加险种信息和其他各项劳动保障相关信息。

通过对单位信息的实时记录,系统可以进一步对个人信息和单位信息进行相互综合比对,并对中央数据库中来自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两方面的信息加以汇总,使得劳动监察部门能够进行实时的网上监察,从而使整个劳动监察过程更加高效、准确,为劳动力市场的规范有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实施对欺诈行为的有效控制

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实现了多层次的业务流程控制和数据比对控制等计算机应用程序,采用事前控制、事中检查、事后追溯等处理方法,对养老金、失业金、税收优惠政策、培训费补贴和岗位补贴等支付项目的虚报冒领等欺诈行为实现了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以失业金发放为例:个人办理了就业登记成为“就业”状态后,当他试图同时办理失业登记申领失业金时,系统便会自动阻止此操作,并提示“此人非失业人员”;其次,个人办理了失业登记并领取失业金后,当他再次就业时,在办理就业登记的同时,系统便会自动停止对其失业金的支付;如果该人员为滞后补办就业登记,系统便会提示该人员多领了失业金并追回其多领的失业金。

4.实施对业务操作的全程监控

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职业培训指导等业务管理平台,并对全市各服务网点的业务操作实行全程监控记载,形成每个业务操作人员的工作日志,保证了业务操作的规范性、统一性、准确性和高效性。

通过系统管理平台可以实时查询当前全市及各区县基金征缴、业务变更操作的统计汇总情况,同时也可以实时了解和监控各时点全市所有工作人员的详细工作日志。

5.实现强大的网上办事功能

上海市劳动保障服务网以公益、免费、互动、私密为宗旨,实现了强大的网上办事和信息查询功能。这其中包括:政务公开、职业介绍信息、专业人员招聘、职业培训指导、开业指导、社会保险办事、招退工登记备案、境外人员就业、工资指导、信访咨询、外来从业人员就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年检、家政服务,以及各类办事表格资料下载等。

上海市劳动保障服务网突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畅通了政府与个人、政府与单位,以及个人与单位等多方面的信息沟通渠道,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劳动者以及单位办理各类劳动保障相关事务,充分体现政府部门的社会管理功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6.为领导的特定决策提供快速支持

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采集了较为齐全的个人信息和单位信息,并不断地实时动态更新。通过对中央数据库中所有个人和单位信息的统计汇总,便可以按年龄、性别、收入、从事产业、居住区域等进行多要素的组合查询,产生各类人群在每个瞬间的人数总量和分布情况,进而为政府提供失业预警、岗位设置等各项劳动保障预测预警信息;同时,管理信息系统还建立了若干常规模型,对缴费人群、收入差异、收入分布、失业率走势、失业人群构成等进行定期分析,为领导的决策提供详细准确的数据来源,使政府的宏观决策更具正确性和前瞻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