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复杂组织失效的敏感性

复杂组织失效的敏感性

时间:2022-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依据巴纳德的组织理论,复杂组织的有效性实现和效能的发挥具有不可预测性与不可控制性。无论是巴纳德提出的组织有效性及效能概念,还是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在实现组织的有效性的同时兼顾组织效能的发挥。因此,组织失效事实上是指组织无法实现既定目标,难以充分挖掘组织成员的潜能以满足组织成员的个人动机。在现实世界中,复杂组织系统的等值敏感性具有普遍性。

第三节 复杂组织失效的敏感性

对于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科学家们一直难以找到和建立如同物理学和数学研究中(牛顿三大运动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那样具有严密逻辑关系的数学或物理模型。这些模型只要满足相应的条件,就可以得出所预想的结果。即只要设定输入,就可以准确地预测到输出结果。但是对于复杂的社会经济组织系统,无论是同一组织系统,还是不同的组织系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条件下,同样的输入,却难以得到可以准确预料的输出结果。在管理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企业所处的行业、拥有的物质、人力或信息等资源都是非常类似的,有些取得了成功,而另一些则失败。还有,即使对于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对于同样的输入,其输出也千差万别。也就是说,依据巴纳德的组织理论,复杂组织的有效性实现和效能的发挥具有不可预测性与不可控制性。同样,对于复杂系统,局部的扰动可能会造成全局性的灾难性后果。

事实上,对于紧耦合高接触并呈现结构敏感性和环境依赖性且具有时间方向性的复杂组织系统,这类问题的出现已经司空见惯,由于其并不严格遵从主导自然科学因果秩序,所以至今都还难以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理论架构下得到圆满解决,也给基于简化范式的传统管理理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提高组织有效性(可以实现的明确目标),发挥组织效能(组织能够满足个人动机的程度)一直是管理实践的重心。因此,为了充分激发组织员工的潜能,实现组织目标,进行复杂系统失效机制的研究,为复杂组织系统的有效性调控提供理论支持,在组织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已经成为亟须要做的事。事实上,美国人Leland Bradford在20世纪50年代就进行过有关组织敏感性研究,但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始终停留在实践层面。例如他提出的“敏感性训练”,其目的是“通过受训者在团体学习环境中的相互影响,提高受训者对自己的感情和情绪、自己在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自己同别人的相互影响关系的敏感性,进而改变个人和团体的行为,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满足个人需求的目标”。[4]组织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对组织有效性的管理和调控,从而达到发挥组织效能的目标,在这个组织中可以激励人,尽可能地挖掘和激发成员的潜能。其实,一切管理活动都或多或少是围绕着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效能)两个方面展开的。无论是巴纳德提出的组织有效性及效能概念,还是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在实现组织的有效性的同时兼顾组织效能的发挥。因此,组织失效事实上是指组织无法实现既定目标,难以充分挖掘组织成员的潜能以满足组织成员的个人动机。可见,组织失效必然会影响到组织效能的发挥及组织目标的实现。

系统演化敏感性主要由初值敏感性、等值敏感性、结构敏感性、环境敏感性及时间方向性等5个方面构成,下面我们将从这5个方面来讨论复杂组织系统的失效机制。

一、初值敏感性与等值敏感性

大量观察数据表明,复杂组织系统通常是动态系统,且具有自组织和自适应性,会表现出初值敏感性与等值敏感性。因此,在管理实践中,由于复杂组织系统存在的初值敏感性与等值敏感性,使系统的行为更加难以预测和调控,常常会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情况。对于不同的组织,或者是同一组织,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条件下,曾经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也未必一直管用。在管理实践中,无论是战略制定、决策、组织结构设计还是问题解决总是遵循因地制宜,或者是因事制宜的原则,这使我们不得不对基于简化范式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重新思考和设计。

初值敏感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态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能够导致整个系统的长期而巨大的连锁反应。该概念是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Edward Lorenz)于1963年提出来的。“蝴蝶效应”在实际中有很多版本,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拍打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大气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的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导致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等值敏感性是指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对其初始条件具有时间方向性和环境依赖性。即同一系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条件下,相同的输入会产生差异显著的输出。这主要是有用复杂系统的输入在其结构敏感性的作用下导致整个系统的长期而巨大的连锁反应。在现实世界中,复杂组织系统的等值敏感性具有普遍性。例如,对于同一家企业,给予同样的资金、设备等物质条件,在不同的时期其产出却相差巨大。一群素质相近的学生在同样的教室里,由同样的教师授课,课程结业考试,学生成绩却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在同一时间内成立的几家企业,起初条件(即内部结构和外部市场环境)非常类似,但经过多年的发展,有的可以成长为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有的可能仍然在原地踏步,有的虽有起色,但发展非常有限,这种例子在实际中简直不胜枚举。

等值敏感性和初值敏感性的存在,使社会科学研究者永远也无法构建起像数学和物理学科那样的具有非常严密的逻辑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也给管理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带来了比自然科学领域更为复杂的难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管理复杂性。席酉民教授将其进一步明确为因果律失效,典型特征则表现为不可重复性和复制性,使顶尖人才培养、一流企业的打造都无法采用流水线生产和大规模制造模式。对于类似于人和企业的复杂动态组织系统,其成功模式往往不具有可克隆性和移植性。一家成功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或运营管理模式往往无法复制到另一家企业,使这家企业也获得同样的成功。即在管理实践中无法找到一种通用的有效的管理定律或模式,如同牛顿三大定律那样,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可以不加任何修改就可以运用,只要满足条件就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例如,尽管中国IT行业起步并不晚,也有很多软件企业想复制微软、Google的成功模式,但鲜有成功。管理实践中的实际情况却是在某个企业获得非常成功的管理措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遇到不同的企业,或者仍是同一企业,在不同的时间,其是否有效则受到众多因素制约。对于企业和个人,以往非常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管理措施都将需要重新设计、学习和适应。因此,我们经常看到某个领导在某个地方会把这个地方和企业治理得很好,但换了一个地方,其领导有效性则大打折扣,难以再获得同样程度的成功。

二、组织结构敏感性

我们在论述复杂动态组织系统的结构敏感性时,常常借用金刚石和石墨这两种具有相同元素构成的物质来诠释该概念,结构敏感性主要是用来描述结构与行为之间的弱因果性程度的概念。所谓结构敏感性是指复杂动态组织系统在演化过程中,其立体网状传导结构也会表现出微小的变化,并由此引发一系列长期的持续性的连锁反应,同时在时间和空间形成累积与叠加效应,从而导致系统行为的显著性变化。由结构微小的变化造成系统行为的显著性变化称为结构敏感性作用。事实上,在自然界中关于结构敏感性最为典型的例子是金刚石和石墨,这两种物质都由碳元素构成,但结构上的差异却使这两种物质在宏观特性上的表现截然不同。前者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而后者却是硬度最小的物质。

在管理实践中,有大量数据可以证明复杂的组织系统具有结构敏感性。结构敏感性的发现很好地解释了复杂动态组织系统的初值敏感性和等值敏感性形成机制,也可以用来区分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即系统的复杂程度并不取决于其结构和功能的复杂程度(例如,有人从高阶次、多回路和非线性的反馈结构来定义复杂系统),而是取决于其运行机制和失效机制的敏感程度,是否具有可控性或易控性。有时结构简单的系统会出现非常复杂的行为,其运行机制非常复杂,反而是复杂系统,难以操控。而结构复杂的系统却未必是复杂系统,相反,其运行机制简单,易于操控,反而可以归类为简单系统,可以采用简化和还原的方式来处理和解决问题。此外,结构敏感性的发现和界定使我们可以科学且准确地定义组织复杂性,即以系统的运行机制和失效机制对系统结构的敏感程度作为主要指标,解决了过去用关系数量、元素数量及元素间关系的复杂程度(是静态的,无法反映系统真实的复杂性。此外,有研究者从非线性反馈来描述复杂系统也是不科学的,具有大量非线性反馈的系统仍然可以是简单系统,只要这些反馈是稳定的,则系统行为也是可以准确预测的,并且是易控的)等指标来度量复杂性的片面性,使组织复杂性与时间方向性、环境依赖性等重要指标密切联系起来。

对于复杂的动态组织系统,其结构复杂性往往不能够用其显性的结构来衡量。实际上,系统的真实结构,包括显性结构、隐性结构及映射结构都是动态的,而显性的元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在变化过程中容易察觉和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对于隐性元素及隐性关系,其变化则不易察觉和分析。映射结构是指系统结构通过媒介后的投射,即通过其他媒介表现出来的结构。例如不同的观察者,其对某个复杂系统结构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产生差异。但是,由隐性元素及隐性关系变化造成的系统结构的微小变化,由此导致的复杂系统失效常常会无法追究任何人的责任。即任何人都不负有责任,这种情况在美国的三里岛(Three Mile Island)核设施事故及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爆炸事故中就出现过。随着复杂系统概念的逐渐普及,这种情况将会更加普及。因此,通过追查源头,特别是通过对那些隐性危险源的监控来应对复杂组织系统的失效已经是一种非常落后的管理思想。在新的调控思路下,我们可以通过对复杂系统的结构敏感性进行识别和监控来解决此难题,而不仅仅是危险源的监控。由于复杂组织系统的立体网状传导结构的敏感部位上某些隐性关系和隐性要素的变化,最终会通过系统结构敏感度的变化显现出来。管理和调控措施如果不及时介入,则最终有可能导致系统的整体性失效。因此,通过对复杂组织的系统结构敏感度变化进行监测,并通过对复杂系统的立体网状传导结构敏感部位的规避和利用以实现对系统失效的调控,克服分解和简化导致的复杂系统整体性信息损失带来的传统调控模式失效,就显得更加便捷、可行、有效和科学。

三、环境敏感性和时间方向性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的名言“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是对环境敏感性和时间方向性最为精准的表述。也就是说,尽管河岸及周边环境没有变化或者只有细微的变化,但河水及河水中的事物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此期间鳄鱼可能游走了,也可能又游了回来。因此在这段时间里踏入河水可能会遭到鳄鱼的攻击。复杂系统的失效同样也具有类似的环境敏感性和时间方向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原有的安全可靠的系统则可能出现失效。管理实践也非常类似这样的情形,领导有效性、管理有效性及组织有效性的实现和组织效能的发挥都具有非常严格的环境敏感性和时间方向性,使组织管理有效性的实现路径不具有严格的可重复性。通常,复杂的自然组织系统和社会组织系统都会表现出明显的环境敏感性和时间方向性。

(1)对于社会组织系统,组织绩效(当然也包括个人绩效)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条件下的敏感性变化,企业的中长期目标的制定和规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战略制定,将会涉及企业目标、范围及竞争重点等,能否实现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难以预测。人生规划(例如,当前中国大学里盛行的大学生涯设计)也是如此,10年后的生活可能与当时的设计已经是大相径庭。李昌钰原立志成为一名篮球选手,大学时学的是警察专业,后来从事报业发行,留学美国后做过餐馆的侍者、证券行小职员,教过中国功夫,也当过化验室技术员,最终成为鉴识科学领域的顶尖人才。因此,企业或个人的长期目标与环境和时间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组织绩效或个人绩效会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性。一位非常有能力的领导可以把某个地方治理得很好,但调入另一地方,其工作却难有起色。普通员工也会发生类似的情况,在某个单位干得不怎么样,但调入另一单位却可以干得非常出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干得非常出色的人,当前却碌碌无为,甚至有可能被单位解聘。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通常会造成某些企业业绩的巨大波动,盈利的企业可能亏损,亏损的企业可能盈利,小企业可能成长为大企业,而某个时代伟大的企业则有可能逐渐萎缩并倒闭,而且这种情形通常是不可逆的。在现有的组织理论架构下,还难以对复杂系统的组织失效进行预测和解释,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传统的管理理论还没有能够将环境敏感性和时间方向性有效地融入到其体系中去,具有严格时间方向性的组织结构敏感性的存在使复杂组织系统不具有物理系统的严格可复制性。因此,因小失大,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事情常常发生在复杂组织的管理实践中也就不足为奇。

(2)对于自然组织系统,其组织宏观行为也会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显现出环境敏感性和时间方向性。例如,近年来,气象学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预期非常强烈,但2008年的超长期的雪灾和寒冷天气又使一些科学家认识到气候有可能由于变暖造成转冷,而且造成此变化的恰恰是北大西洋海水中盐分的细微变化。大洋水流循环与海水的盐度差异有关,含盐分多的水比含盐度低的水重。重力是海水流动的动力之一,并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洋流循环系统——大洋温盐环流。在过去的近30年里,由于北极冰川融化,北大西洋海水的盐度不断下降,从而阻碍南来的暖流。如果北大西洋海水的盐度继续下降,则有可能导致整个体系的循环停止,洋流就无法将热带的热量带到中高纬度地区,进而影响大气运动,最终北美、亚欧大陆温度急剧下降,引发冰期的到来。尽管地球在短期内进入冰期的可能性不大,但这种情况如果持续几十年、几百年,则确实有发生冰期的可能。可见,自然系统结构上的细微变化经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系统整体性行为的巨大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