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身份与声誉

身份与声誉

时间:2022-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身份与声誉对身份的追求需要不停地与别人比较,不断地重新评估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身份总是靠不住的深层次原因,也是管理者为什么需要意识到“一个人的身份因人而异”的主要原因。但是,在两个人真正碰面以前,对于身份的主动管理就已经开始。声誉是管理者确定一个人采取何种行动的基础,也是他运用适当的言辞的基础。那些直接与他一起工作的人,也是根据他的声誉来调整言行。

身份与声誉

对身份的追求需要不停地与别人比较,不断地重新评估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8事实上,正因为身份取决于比较,所以“公平”问题就变成了组织的中心议题。一个人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取决于这些别人是谁,而他们又如何根据别人的看法确立自己的身份。

奇怪的是,自己到底是谁,别人可能比自己更清楚。汉纳·阿伦茨对这一点所持的观点颇具争议,他主张:“那个‘谁’,虽然别人看来很清楚并且不至于被误解,可是本人却无法察觉到,就像希腊宗教里终身陪伴其左右的守护神一样,永远在背后守护,所以也只有那些相遇的人才能看见他。”19这个人们积极想确立的“谁”,永远与别人所知道的“谁”,无法完全一致。这就是为什么身份总是靠不住的深层次原因,也是管理者为什么需要意识到“一个人的身份因人而异”的主要原因。当管理者与一群人一起工作时,为了有效地运用言辞并采取行动,他不仅要知道每一个人的自我看法,也要知道他人对每一个人的看法。

但是,在两个人真正碰面以前,对于身份的主动管理就已经开始。在管理者真正了解一个人以前,他已经通过声誉对那个人的身份有所了解。一个人的声誉是对其身份的简单总结——它在组织里自由散步,而且通过简单地询问就很容易知道。声誉所依据的是个人身份里比较有特色的层面。例如:一个人的声誉可能包括:降低成本、以利润为导向、精通数字、容易相处、善待顾客、不敏感、有抱负、政治化及不值得信赖。声誉是管理者确定一个人采取何种行动的基础,也是他运用适当的言辞的基础。

声誉一旦形成,就会通过葡萄藤一般的人际网络迅速扩散,并可能被具体化,特别是对那些只通过声誉来看待人的人而言。那些直接与他一起工作的人,也是根据他的声誉来调整言行。不管当事人觉得是否适合,声誉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要总以为自己对身份的看法与别人对身份的看法一定要保持一致的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