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管理协同约束机制

管理协同约束机制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管理协同的目标是实现管理协同效应,使企业系统的整体功能得以提升,进而维持企业持久生存和不断发展。管理协同约束机制作为管理协同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在管理协同过程中,为保证协同行为发生并实现协同效应的制约机能。

第八章 管理协同约束机制

激励和约束是管理中经常运用的两个重要手段,不论是什么性质的管理工作,激励和约束必须配合使用,否则就会出现很多管理上的问题。管理协同的目标是实现管理协同效应,使企业系统的整体功能得以提升,进而维持企业持久生存和不断发展。这是企业选择管理协同的内在驱动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机制,促使企业认识到管理协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在具体的管理协同过程中,还必须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因为单一地使用激励或约束手段都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只有把激励和约束合理搭配起来使用,才能确保管理协同目标的最终实现。

根据管理学界对激励和约束理论的研究,本书把它们之间的搭配关系或组合关系分为四类:强激励/强约束组合、强激励/弱约束组合、弱激励/强约束组合和弱激励/弱约束组合。如图8-1所示。

在这四类组合关系中,处于1区的强激励/强约束组合属于最为理想的组合关系,这种组合关系运作下的企业内部冲突和摩擦较少,易于实现企业组织的目标。而处于2区、3区和4区的组合关系都属于失衡的组合状态,易导致企业内耗严重、效率低下、沟通堵塞、缺乏创新等问题,不利于企业组织的成长和发展。这一理论对研究管理协同的约束机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图8-1 激励/约束组合关系

根据上述四类组合关系对企业系统的影响,在管理协同过程中选择处于1区的组合关系为研究对象最为理想,而2区、3区和4区的属于失衡组合状态,故此处不予考虑。在管理协同过程中,由于管理协同目标(实现协同效应)对企业系统具有足够的“诱惑力”,使企业系统看到了进行协同的必要性,这对企业系统而言已经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即企业系统本身处于一个强激励状态中。因此,只要我们在管理协同过程中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强约束),就能实现1区的理想状态。那么,如何建立这种强约束机制呢?

约束一词原本是指对物体位置及其运动条件所加的限制,也可以指控制、管束。管理协同约束机制作为管理协同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在管理协同过程中,为保证协同行为发生并实现协同效应的制约机能。管理协同的约束机制贯穿于整个管理协同过程中,具体表现在管理协同形成机制中的约束和管理协同实现机制中的约束两个方面,它们的合力造就了管理协同过程中的强约束力。

一、管理协同形成机制中的约束机制

管理协同形成机制作为整个管理协同机制的起点,其内在的运行方式如何关系到后续协同行为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对管理协同的形成机制进行控制或约束。管理协同形成机制中的控制或约束主要建立在评估和利益协商两个环节上。所以,在管理协同形成机制中的约束要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准确评估企业系统运行状况,找出企业系统现实水平与理想水平之间的差距。在评估环节中,要对企业系统所面临的环境条件、拥有的资源条件以及潜在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系统而又严格的评估,衡量企业系统现实水平与管理协同目标所追求的理想水平之间的差距,找出“协同空间范围”,确认进行管理协同的必要性。

(2)加强协同方之间的利益协商。评估企业系统运行状况的目的在于寻求企业现实水平与理想水平之间的差距,即“协同空间范围”,解决为什么进行管理协同,或者实施管理协同的必要性是什么。但这并非说明一定会形成管理协同,管理协同的形成还需考虑协同方在实现协同效应后的利益分配问题。尽管这是实现协同效应后考虑的主要内容,但在管理协同过程中也要做初步的事前协商,这对协同行为的顺利进行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企业间的协同,虽然通过评估后认识到实施管理协同后可带来协同效应,但并不意味着管理协同的形成。因为对单个企业来说,即使通过管理协同能够实现管理协同效应,但如果对所得利益不能进行合理分配,甚至产生表面看似总利益增加,但所得实际利益下降,也不能形成管理协同。因此,通过谈判、协商等方式协调要素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利益机制,并就达成的利益共识以契约或协议等方式予以确立,对管理协同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管理协同实现机制中的约束机制

管理协同实现中的约束机制,主要体现在协同机会识别、协同价值预先评估、信息沟通、序参量选择与管理以及结果反馈等几个层面:

(1)正确识别协同机会。识别协同机会是我们进行管理协同的突破口,它的准确性如何决定着管理协同效应能否实现。因此,在管理协同过程中要加强对协同机会的识别。首先,要确定企业系统必须是处于不稳定状态阶段,满足这一条件的协同才具有意义;其次,还必须遵循相关原则,即适应性原则、互补性原则、利益共生原则、诚信原则,以及其他诸如成本性原则、要素的不可替代性原则等,这些方面产生的强约束力有利于企业识别出真正的协同机会。

(2)科学评价协同要素的价值。对协同要素在协同过程中体现的价值性进行预先评价,便于实现协同效应后协同要素获得合理的利益补偿,同时,也能与协同的成本大小形成比较,确定进行协同的实际意义。但在协同过程中对协同要素进行预先评价具有一定的难度,原因是影响要素协同价值的因素很多,指标体系难以确立,故选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尤为重要。书中我们采用模糊评价的方法,此方法适合于解决这种很难完全定量化的评价。

(3)加强信息沟通,提高协同方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克服协同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促使协同行为顺利进行。相反,如果信息沟通中缺乏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基础,就会盛行支离破碎的思考方式、间断的学习和一些折中的权宜之计,建立协同就无从谈起。

(4)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一定的惩罚手段,对那些在协同过程中违背协同行为的协同方给予一定的惩罚,以便产生刚性约束,有助于实现管理协同。

(5)强化要素整合力度,使参与协同过程的要素围绕整合目标产生互补性作用,促使企业系统实现自组织过程。

(6)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在企业系统临界点附近选择并促使我们所期望的序参量产生和发展,使其成为主导整个企业系统向有序化的方向发展的“无形之手”。

(7)建立畅通的反馈回路,检查实施管理协同后所达到的结果与管理协同目标是否一致,以确保在不一致情况下通过走循环发展的道路,对管理协同的实现过程,即协同机会的识别、协同预先价值评估、沟通交流、要素的整合与配置等阶段给予重新考虑,进行必要的控制,以便管理协同目标最终实现。

总之,上述约束行为共同作用形成合力,会在管理协同过程中产生较强的约束力,进而保证了整个管理协同过程的实施与展开,最终实现管理协同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