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波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宁波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结合宁波实际情况,运用SSM分析法对宁波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选择,针对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创新发展路径,对宁波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目前,对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已经在认识的层面达成了共识。在船舶制造方面,宁波全市海洋工程类船舶订单量已居全球第一,占总量的35%。为测度宁波海洋各产业的技术效益、发展潜力以及产

宁波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童 兰 胡求光

引 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经济以平均每年11%的速度增长,成为驱动全球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中国海洋资源丰富,海岸带漫长,涉海经济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示范区,以传统资源密集投入、低附加值、自发布局为特征的海洋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拐点区间,培育和发展以技术创新和新型海洋资源开发为核心的战略性海洋产业将成为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

作为区域的小单元,城市涉及的海洋空间范围相对比较狭小,而随着空间范围的缩小,海洋资源的分布也愈加呈现不均衡分布状态。对于不同区域而言,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不相同。依托区域资源选择与宁波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充分发挥其对海洋经济的带动和集聚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宁波实际情况,运用SSM分析法对宁波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选择,针对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创新发展路径,对宁波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一、综述及问题

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决策,将具有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市场需求的产业作为我国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发展。由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长期滞后,至今尚未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明确统一的定义,学界比较认同的观点,认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处于产业链条上游,居于核心地位,掌握核心技术、附加值高、经济贡献大、耗能低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引领海洋经济发展方向,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产业。[1]其中,具有高技术含量、低能耗、低污染和高效率的特征的新兴产业是海洋战略性产业的发展重点。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深化,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也将不断丰富和完善(刘洪昌,2011)。

目前,对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已经在认识的层面达成了共识。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般应具备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市场需求两个基本特征,因此,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应当具有高技术引领、资源综合利用、环境友好、与陆域经济充分融合以及对国民经济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向晓梅,2011),从战略角度看,其实质是以抢占海洋高新技术制高点为核心,凭借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产业带动力将过剩的社会资源由传统产业转移到新兴产业中(徐胜,2011);同时,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具有明显的政治性特征,占有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重要海洋资源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姜秉国,2011)。

因此,正确选择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制定海洋战略规划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同时也决定着海洋经济能否实现跳跃式的增长。面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已达极限的现实大环境,全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朝着产业高端化、绿色环保化、技术融合化、区域集聚化方向发展(孙加韬,2010)。确定应重点发展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依据海洋科技发展水平、经济效益与市场需求及对其他产业的带动能力,当然,政策法规以及产业关联等因素也对其发展重点和趋势产生影响(韩立民,2011)。

当前国内外对海洋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产业含义及门类、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方面,大多都是政府对策应用的定性研究,主要根据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或趋势分析提出对策建议。对于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产业结构效果、产业部门优势以及影响产业成长的内生因子等的研究比较少。因此,从宁波产业基础和产业演化的实际情况出发,基于产业内生成长理论,运用实证定量的研究方法,对宁波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及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宁波海洋经济的发展及其产业评估

(一)宁波海洋经济的发展及其结构特征

近年来,宁波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据统计,2010年海洋总产值为3079. 47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为855. 79亿元;2011年保持继续增长,海洋经济增加值为950亿元。2011年,全国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为5∶47∶48,而宁波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为6. 3∶66. 6∶27. 1,海洋第二产业的比重远高于全国水平,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低于全国水平。从图1中可以看出,宁波海洋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对经济贡献率较强的临港工业、海洋油气开采及加工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而在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优化下兴起的海滨旅游、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等产业还没有完全表现出其经济效益。

图1 2010年宁波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出

数据来源: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

具体来看,涉海建筑、船舶制造、港口海运等传统产业仍是宁波的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港2011年货物吞吐量已达到4. 3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已居世界港口第六位。在船舶制造方面,宁波全市海洋工程类船舶订单量已居全球第一,占总量的35%。而近几年,宁波涉海建筑业的持续发展主要依托于一批大型的海洋桥梁及海港建筑,如陆续完工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波舟山跨海大桥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宁波—舟山港六横梅山疏港公路等大型涉海建筑工程。在新兴领域中,依赖于宁波发达的临港工业而发展起来的海洋油气业及海洋电力业已经初具规模,在海洋经济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如海洋电力方面,正在建设中的宁波LNG接收站及储备基地,一期建成后每年可以代替传统煤炭750万吨;装机规模49. 5兆瓦的慈溪风电场一期项目日均发电量可满足慈溪约四分之一的居民生活用电,若二期风电场项目建设完成,可解决慈溪一半的居民生活用电。

(二)宁波海洋产业的评估及选择

根据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结合其现实特征和功能,主要可以依据三个方面来进行选择和确定:第一,具备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在同类产业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第二,具有产业带动性,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第三,具有稳定的市场发展潜力,在同类产业中有突出的增长优势。为测度宁波海洋各产业的技术效益、发展潜力以及产业带动性,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SSM)进行分析。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以全国海洋产业部门的总产出为参照系,分析区域各产业总产出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偏离情况。利用2006年、2010年宁波主要海洋产业与同期全国海洋产业的产出值,通过计算竞争力偏离分量D、结构偏离分量P以及总偏离分量PD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济技术效应竞争力、产业结构优势以及部门的发展潜力。

文中选取2006年、2010年两个时间点,对占宁波海洋总产出比重较大的产业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海洋油气开采业、海洋电力业、海洋渔业、海洋砂矿、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船舶修造业、涉海建筑业、海洋港口运输业、滨海旅游业10个产业。由于全国海洋电力业的统计数据与宁波的统计口径有较大差别,无法进行比较,因此选择除了海洋电力业以外的9个产业为例来进行分析。根据SSM模型,设2006年为基年期,2010年为终年期。宁波海洋经济总产出b0和bt,同时9个产业的产出值分别表示为bi0和bit(i=1,2,…,9),同理用B0,Bt,Bi0,Bit表示同期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出及各产业部门产出。宁波与全国第i产业部门2006年至2010年之间的变化率分别为,将宁波海洋各产业部门产出标准化,得到。可得以下表达式:Ni×Ri,Di=bi0×(ri- Ri),Pi=(bi0-)×Ri,Gi=Ni+Pi+Di,PDi=Pi+Di

进一步计算产业部门总结构偏离分量P、总竞争力偏离分量D、总的结构效果指数W及竞争力效果指数U:

上式中,Ni为份额分量,表示宁波相应产业部门按照全国平均增长率所发生的变化量;Di为竞争力偏离分量,数值越大说明该产业越有竞争力;Pi为结构偏离分量,数值越大表示产业结构素质越好,对海洋经济总体的带动作用越明显。PDi则表示该产业总的增长优势,值越大代表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及增长优势。从总体效果而言,若G值较大且L>1,则说明区域增加快于全国。P值较大且W>1,则区域中朝阳产业比重较大,总体结构较好。D值较大且U>1,则区域各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具有较好的增长势头。

表1 宁波海洋产业结构总体效果分析

资料来源:计算所得。

结合表1结果对宁波海洋产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总体来看,宁波9个海洋产业部门的总经济增量G数值很大,且L>1,表明宁波总体海洋经济增长速度大于全国海洋经济的总体增长速度;D值较大,且U>1,说明宁波海洋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P值很大,且W>1,表明宁波海洋产业中增长快、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部门比重较大,未来的海洋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优势。从表2中9个产业部门结构偏离分量Pi值来看,对宁波海洋经济总量贡献最大的是海洋油气开采、涉海工程建筑业,而海洋渔业对海洋经济的贡献最小。从Di值来看,宁波海洋油气业的竞争力最强,而涉海建筑业、海洋砂矿业与全国相比并不具备竞争力。根据总偏离分量PDi的数值判断,与全国海洋经济各产业的发展相比,宁波的海洋油气开采业具有最强的综合优势,其次为海洋化工业,而涉海建筑业的竞争优势最弱。

表2 宁波主要海洋产业结构Shift-share分析

资料来源:通过2006、2010年国家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宁波海洋与渔业局提供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通过绘制Shift-share分析图对宁波海洋各产业进行进一步分析。如图2所示,进行部门优势分析时,X轴表示总偏离分量PD i,Y轴表示份额分量N i,X和Y轴将坐标系划分成了8个区域,分别用S1至S8来表示,PDi值越大代表产业部门优势越明显,而Ni值越大则代表产业具有良好的增长势头。如S1、S2区域表示既具有部门优势又增长较快的产业;S3、S4区域为一般产业部门,S3区域中的产业具有部门优势,但处于衰退状态,S4区域则相反。进一步分析部门偏离分量,此时X轴表示竞争偏离分量值Di,Y轴表示结构偏离分量值Pi,Pi值越大代表产业基础越好且对经济贡献越大,而Di值越大则代表产业竞争力越强。

首先对产业部门优势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在宁波的主要海洋产业中,除了涉海建筑业及海洋砂矿,基本上都处于S1和S3区域内,属于部门优势产业,尤其是海洋油气业,具有极强的部门优势。总体来看,宁波海洋产业的总体增长优势并不明显,其中海洋渔业与全国整体水平相比处于衰退状态。宁波海洋渔业作为最早发展的海洋产业,长期的捕捞已经导致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严重衰退,而动力燃料的价格上涨、周边国家对于海域渔业资源的争夺等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海洋渔业的发展。进一步对偏离分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海洋油气业处于S2区域,表明具有极好的产业基础同时又具有较强的产业竞争力,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涉海建筑业则处于S5区域中,表明其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且对经济贡献度很大,但不具备产业竞争力。从宁波涉海建筑业发展现状来看,近几年涉海建筑维持增长并占据海洋经济产值稳定份额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大规模的政府建设工程。这些工程规模巨大,并且垄断性比较强,大部分涉海建筑企业根本不具备承建能力,致使整个涉海建筑业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宁波大部分海洋产业竞争力较强,但是海洋渔业、海洋砂矿、海洋生物医药的产业基础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图2 宁波主要海洋产业部门Shift-share分析图

注:图中数值分别对应如下产业:1.海洋渔业;2.海洋油气开采业;3.海洋砂矿;4.海洋化工业;5.海洋生物医药业;6.海洋船舶修造业;7.涉海建筑业;8.海洋运输、港口业;9.滨海旅游业。

综合上述分析,宁波各个主要海洋产业中,海洋油气开采业最具有综合竞争优势,是具备良好产业基础和竞争力的增长型产业;海洋化工、海洋船舶修造及海洋运输产业都具有较强的产业竞争力,其中海洋生物医药业的产业基础较弱,但其发展空间巨大,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竞争力。结合宁波海洋资源禀赋以及经济发展的实际,可将海洋油气开采业、海洋生物医药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海洋油气开采业发展将带动相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而海洋生物医药业的发展势必会带动相关海洋生物育种、深海开发技术的发展。

三、宁波海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部分产业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效益,市场潜力和产业的引领性,也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可以作为宁波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加以重点发展,但由于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起步较晚,宁波大部分海洋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甚至有的产业才刚刚兴起,面临技术、资金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和深化。

第一,总体增长优势不明显主要是由于缺乏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从表2中可以看出,宁波主要海洋产业的增长优势(N值)并不明显,部分既兼具部门优势和竞争优势产业的份额偏离量也较小。尤其对于海洋化工、海洋船舶修造、港口运输等部门综合优势较明显的产业而言,只有具有实质性重大突破的创新技术才能催化其发展,扩大产业规模。宁波的科研创新能力正在不断加强,2011年全市专利授权高达37342件,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深圳。但从其具体类别来看,发明专利远低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比例仅为1∶8∶14,可见大部分的专利授权都属于增量创新,而缺乏突破性创新,无法从实质上对产品或技术起到推动作用。

第二,创新成果产业化程度低限制了总体部门优势的发挥。宁波海洋产业总体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增长速度大于全国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但SSM分析结果中反映出部分部门优势明显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P值)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船舶修造等。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是由于产业化发展却落后于技术发展,造成技术成果转化和规模化发展的脱节。由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特点及性质所决定,其发展一般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大部分新兴产业会遵循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规模生产、产业兴起的发展模式(于新东,2011)。长期以来,建设发展新兴产业的做法通常是以科研院校机构的某一项关键技术为突破口,通过技术创新来带动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年平均增速达到20%以上,但其发展规模却不足海洋生产总值的2%(荣燕,2010)。相对于技术创新的速度而言,海洋经济的产业化速度确是远远落后的。据统计,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因素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80%,而在我国其贡献率仅在30%左右。[2]其中,高昂的成本是阻碍科技成果大规模推广及应用的主要原因。例如,目前国内海水淡化所需材料70%依赖进口,海水淡化成本为6~7元/立方米,高于国际海水淡化的0. 6美元/立方米,而与国内自来水2~3元/立方米[3]的成本相比更不具备竞争优势,从而使得海水淡化无法达到大规模的普及。

第三,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战略性产业无法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宁波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基础,但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活跃的民营经济。浙江省超过八成的上市公司为民营企业,而2011年民营经济占据了全省GDP的62%。从宁波民营经济投资海洋经济情况分析,民营资本参与度较高的海洋产业为海洋渔业、海洋船舶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而海洋油气业、海水利用、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化工等新兴海洋产业的民营资本参与度较低。[4]如宁波凭借港口优势发展起来的传统海洋交通运输业中,以宁波外运、宁波海运等为代表的船运企业中,80%以上为民营船运企业;而在海水利用、海洋工程建筑等产业,则基本上没有民营资本的投入。可见,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对企业资金和技术实力的进入门槛要求极高,而这些产业的高技术、低产业化导致资金投入具有极大的风险,致使风险中立或风险规避型的涉海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传统海洋产业。

四、宁波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

尽管宁波海洋经济正在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在逐步提升,但也存在着突破性创新能力有限、科技成果难以产业化及市场资金投入不足等限制因素。基于这种背景,正确选择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决定了这些产业能否快速发展壮大并成长为海洋经济新增长点。

首先,抓住市场机会,由技术导向转化为市场导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技术为导向的模式下,一般都是政府牵头,选择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作为承担单位,通过技术的突破来推进产业的发展。但在这种模式下,不同的研究单位机构成为分散的点,企业反而成了边缘化的部门,部分具有一定市场地位的大企业为保持自身的市场地位而放弃涉及具有挑战性的新兴产业,造成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脱节。因此,在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对市场和产业的关注应当更加重要。将目前以技术为导向的模式转化为市场导向型,以科研单位和战略企业出于市场的需求而进行创新,然后政府跟进推动的模式才能使真正的产业核心技术不断涌现,并突破产业化瓶颈。

再者,拓宽投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因为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不够成熟,产业发展的经济收益还没有完全显现,而发展成本却高于一般的传统产业。因此依赖政府补贴及优惠政策实现产业初期的发展,是大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然选择。[5]但是,仅依赖于政府的扶持无法保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期的持续快速发展。尤其对于宁波而言,能否引导活跃的民营资本及民间资本投入涉海产业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除了政府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外,应该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以企业投入为主,同时结合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建立涉海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完善涉海民营企业的融资平台,推动涉海民营企业的上市融资和民间融资,加大中小民营企业对海洋产业的参与度。

最后,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培育发展科技企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具有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通过产学研合作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集群创新等,进一步促进各新兴产业中的科技企业。首先,作为行业龙头的大规模企业,一般具有较雄厚的资本和技术力量且能进行独立的研发工作。对于这部分企业应引导其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把握国际海洋科技前沿,学习知名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先进技术。再者,对于大部分规模较小但已具备一定研发能力的中小型企业,通过建立海洋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以此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企业和拳头产品。

参考文献

[1]朱坚真,孙鹏.海洋产业演变路径特殊性问题探讨.农业经济问题,2010(8):97—112.

[2]刘洪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及培育政策取向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87—92.

[3]向晓梅.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及创新路径.广东社会科学,2011 (5):35—40.

[4]徐胜.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阶段及基本思路初探.海洋经济,2011 (4):6—11.

[5]姜秉国,韩立民.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趋势分析.太平洋学报,2011(5):76—82.

[6]孙加韬.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探讨.商业时代,2010(33):115—116.

[7]张静,韩立民.试论海洋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6(6):1—3.

[8]黄志明,等.国家海洋经济战略与宁波发展路径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9]李强,郑江淮.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视角.创新,2011(6):49—54.

[10]王桂银,刘凤翔.基于SSM方法的海洋产业研究——以福建省为例.现代商贸工业,2011(11):83—85.

童兰系宁波大学研究生;胡求光系宁波大学教授

【注释】

[1]朱坚真、吴壮:《海洋产业经济学导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张静、韩立民:《试论海洋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第1—3页。

[3]《我国海水淡化能力7年提高13倍成本降到6元/立方米》,http://news.nen.com. cn,东北新闻网,2012-07-04。

[4]黄志明等:《国家海洋经济战略与宁波发展路径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李强、郑江淮:《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视角》,《创新》2011年第6期,第49—5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