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管理学的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

管理学的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管理学的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一、管理学及其任务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并揭示其基本原理及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有明显的差异。这些专业管理各具特色,各有其研究的不同侧重面,是管理学的分支,属管理的子系统。

第三节 管理学的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

一、管理学及其任务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并揭示其基本原理及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先进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管理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管理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学习和研究管理理论必须首先了解和把握管理学科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理解和运用管理学科的一些常用研究方法。

由于管理的对象各异,所以,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范围、不同的组织、不同的层次其管理的方式可能大不一样,这样便有各种不同的专业管理。这些专业管理各具特色,各有其研究的不同侧重面,是管理学的分支,属管理的子系统。而管理学则是研究管理中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它是各专业管理的基础。各专业管理是管理学在这些相关领域的具体运用和进一步的延伸与深化。

管理学的任务可大体归结为以下三个基本方面:

1.要按生产力发展规律来研究管理

①社会化大生产使得劳动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协作化水平越来越高,联合越来越普遍,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是生产经营的中心、人才的中心、技术的中心、资金及物资运动的中心,同时也是变革的中心。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按照市场的要求通过资源的合理整合配置,使企业的核心价值和比较优势得到扩展和延伸。

②在组织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全面认识生产力各要素的构成,相互作用及其发展趋势。企业的各项价值创造活动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它们互相协调,步调一致,才能使成本不断降低,创新不断出现,使企业长期处于竞争优势。作为管理者,我们既要看到资源要素在生产发展中的强大作用,又要认识到生产力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演变,预见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才能适应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要求,从而合理组织企业的生产过程。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生产要素的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导致企业内部组织的变化和生产过程的重构。

③由于各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不同,结构不同,加工工艺方法各异,生产的特点和生产的类型也不尽一样,企业生产过程必须根据不同的生产类型和特点,采取不同的空间和时间的组织方法,以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④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改建、扩建、新建项目以及采取重大的技术措施时,必须根据合理配置生产力的要求,全面考虑资源条件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进行科学的技术经济分析,才能合理、高效地组织企业生产。

2.要按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来研究管理

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正确处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以及各种管理体制等问题;研究如何激励组织成员,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

①研究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的规律来进行管理,及时地调整、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②研究如何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实际及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进行管理。这要求在现代的物质技术条件下,高速发展社会生产,创造社会财富,满足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为此,企业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使生产不断发展,把企业不断做强、做大。

③研究企业生产如何服从于市场,组织好人财物、供产销、储运调,市场信息沟通等方面的平衡和协调,充分挖掘内部潜能,以实现高效率、高效益的管理。

④研究怎样建立一种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企业文化,在组织层面上尽快地建立一整套现代化的识别、招聘、挖掘、培养、激励人才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机制和激励体系;完善治理结构,充分挖掘企业内在的动力和活力,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⑤研究市场经济中人们因为经济利益而忽视的社会责任、道德责任,理顺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研究如何将舆论、道德等外在的制度约束,内化为企业经营的道德伦理观念,规范和调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企业的责任素质。

3.要按上层建筑方面的规律性来研究管理

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与其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研究如何使组织规章制度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的问题;研究制定管理的各项政策、法令、方针、原则、要求、方法等,使它们有利于现实的管理,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适应不断变革的需要。

二、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较宽,其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管理原理、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管理史、管理效果、管理的方法、技术和手段等。

1.管理原理

管理原理主要研究管理的基本规律,即研究适于一切社会制度和个别社会形态的各种基本管理规律。如管理的对象、过程、核心、目的,管理的实质与内容。

2.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各种职能既体现管理的基本任务,亦反映管理的全过程。管理的各原理、原则都需要通过管理的职能来发挥作用。

3.管理者

管理者是管理活动的主体。能否实施有效的管理,管理者起着关键的作用。管理者个体的素质,管理者群体的优化结构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是管理学的中心课题。

4.管理史

进行这一研究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现代管理学。

5.管理的方法、技术和手段

管理职能的执行和完成是靠各种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及管理手段来实现的。

6.管理效果

管理必须有效。有效的标志是产生管理效果,因此,管理效果是实现管理目的的度量,是管理学的重要内容。

三、管理学的特点

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鲜明的特色,了解这些特点,将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管理学。

1.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由于管理所涉及的内容极其宽泛,所面对的对象十分的繁杂,所研究的问题往往又错综复杂,因而也往往需要引入各方面的知识来为其所用,方可解决管理活动中的问题。例如,解决对人的管理问题需要用到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种学科;涉及物的管理问题往往需要用到数学、统计学、信息学、工业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若要解决经济问题则涉及的学科就更多了,如经济学、预测学、决策科学、会计学以及法律等学科。因此,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管理学内容的综合性。

2.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同任何理论一样,它们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管理学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管理学较之一些其他学科则更为抽象、更为概括,这些理论若离开了实践就难以准确理解和真正掌握;其二,管理学的实践领域和实践条件极为便利,我们可以十分方便地将所学的管理学知识用来解释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管理现象和问题。这是很多学科所无法比拟的。

3.管理学的欠精确性

一方面,同一些方法类或工具类学科相比较而言,管理学所研究的许多问题或因素其边界很难准确划分,很难用数学模型将其抽象出来,所以往往难以量化和进行精确的计算。许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不是特别的明确,例如,过去、现在、未来,美人、丑人,高矮之间,都并不存在一条鸿沟。这一切,连精确数学也是一筹莫展。因此管理的许多因素是欠精确的和难以量化的。

另一方面,管理对象中的一些因素之间的关系难以用精确的数学模型予以描述或反映。这又直接影响着管理学的精确性。用不着烦琐的举例,我们已能看到模糊并非罪过,恰恰相反,它正是人类思维得天独厚的巧妙之处。人类认识世界从模糊发展到精确,而今又突破了精确数学的框架,发展到了模糊数学。模糊—精确—模糊,这是螺旋式上升。

管理要处理的尽是一些两难问题,是悖论,如分工与协作、奖励与惩罚、投入与产出、集权与分权、民主与独裁等。这些问题没有永恒的答案,没有终极的答案,如果在实践中照搬答案肯定要出问题。这也是个悖论,既容易又困难,容易是管理学一学就懂,难的是为什么管理学看上去这么浅显简单,却难倒了这么多出色的企业家、政治家。

4.管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管理学是对管理实践及管理规律的科学总结和高度抽象,因此,作为反映管理本质及其基本运行规律的管理学,具有其科学性。基于管理者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管理风格以及社会阅历的不同,使之在管理的实践中对管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认识有较大的差异,从而反映在管理实践中,同样的管理问题其管理方式和方法可能迥然不同,这导致管理富于较强的艺术性。

管理既是科学又富于艺术性,人们正在寻求两者的完美结合,在现实条件下,将两者对立起来或者否定任何一方都是错误的。

5.管理学属于软科学的范畴

管理学的价值是难以自我表现的,它必须通过有形的资源来体现和发挥其作用。所以它类似于计算机系统中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故而称其为软科学。

四、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在管理学领域内,人们对管理问题的认识过程是:猜想、假设、理论——经验、论证、反驳——新的猜想、新假设、新理论……管理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但并不存在证明规律的方法,管理理论只能被证伪,不能被确证;管理理论只具备可证伪性,而不具备可证实性,这是作为经验科学的管理学的基本特征;大胆创造、严格批判,可以导致管理学的进步,在管理学认识领域中,存在着从无到有的突变。从严格意义上讲,管理学只符合艺术模式而非科学模式。

同很多社会学科一样,管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基本研究同具体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历史研究法

对管理理论和实践进行纵向的历史考察,以寻求并继承规律性的东西。管理、管理学具有历史的特征,前人的管理思想、管理经验、管理理论,不仅是人类管理活动的历史见证,而且是研究管理规律的重要内容和出发点。若无对前人管理历史遗产继承的基础,管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学习管理原理,要先做历史考察,明了各种管理思想、理论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作为深刻理解现代管理科学建立的依据,把握它的思想内容。此乃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2.系统科学的方法

系统科学作为并列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型基础性学科,是一种被广为应用的研究手段。系统科学主要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这三门学科正在形成一门更高层次的基础性学科——系统科学原理。该原理中,系统是基础,信息是系统运用的方式、内容,控制则着重于系统中原因与结果的目的性联系,是较为特殊情形的系统信息理论。

以信息的观点看,系统是载体,控制是信息的效应。系统科学原理由于其横断性使它在各学科中具有与数学相似的地位;它在自然界的普适性以及系统科学本身就是脱胎于哲学,使得系统科学原理自然地带有很强的哲理性和类似于哲学的概括性。

系统的基本特性,系统的状态和系综[11],结构与功能,物质运动的有序性、熵,信息,物质能量信息之间的关系,控制系统与控制信息等都是系统科学原理的主要内容。系统观成为顺应当今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崭新自然观,可谓是人类科学认识史上对传统观念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它不仅导致人们用全新的系统观念重新认识以往的认识对象,而且在系统演化、生命本质、人和自然、未来科学技术展望等重大论题上产生一系列科学史上未曾有过的新认识、新观点、新理论,导致一种全新的世界观

3.比较研究法

这是通过横向比较研究来揭示不同国家、地区、组织、行业,在不同社会制度、环境、历史文化条件下,其不同的管理思想、理论、方法、效果,从而寻求管理的规律。此乃洋为中用,批判地吸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观察研究法

观察要客观,顺乎自然,要不动声色和不露声色。要有目的,有重点,对典型的经验加以总结,予以借鉴。

5.调查研究法

可以调查过去,调查现状。从调查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予以警示、参考和解决问题。调查要有程序,根据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观点,管理过程是一个输入——处理(转换)——输出的过程。其中:输入是对各种情况、数字、资料、资源、信息、能量等原材料的输入;处理,就是怎样决策、怎样计划、怎样指挥;输出,就是决策、计划、指挥所追求的结果。而这些原材料并非人们头脑中固有的,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只能来自实践。但是,个人(管理者)不可能,也无需事事都亲自实践,亲自体会。所以,调查研究就是收集第一手资料的好办法,就是了解认识事物的有效途径。

搞调查研究一定要深入。忌马马虎虎、走马观花、道听途说;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老爷作风,需全面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多点调查同定点调查相结合,系统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亲自调查和深入调查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兼听则明的效果。否则,原材料不真实、不全面,在虚假的成分上进行操作处理,其结果只能得到一堆无用之物,只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损人害己。

6.试验研究法

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有目的通过实验来揭示管理规律的方法。科学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普遍的适用方法。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所有的发明、发现,都只有经过反复实验证明无误,才能推广。那种想当然,或简单推理就得出结论的做法,在研究活动中是可笑的、无知的,甚至是荒唐的。因各方面的缘故,社会科学在科学实验方面显得十分薄弱,因而,也曾得出过一些唯心的结论,或在实践中为错误做法涂脂抹粉,为瞎指挥推波助澜。诚然,社会科学的实验的确存在着局限性和重重困难,盲目进行,稍不小心就可能造成乱子。

社会学科的实验研究应慎之又慎,万不可将面铺得太宽、太大,实验应是对某一部分进行的实验。

所以,在进行管理实验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先走一步,在实验中摸索经验,发现问题;

②总结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案,然后再扩大试点,待有把握后再推广普及。

7.案例分析法

这是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总结出一般性规律以指导管理。经验学派认为:管理并无固定的理论,成功的管理值得管理者去分析、研究和借鉴。

8.综合研究法

若干种研究方法综合并用,以有效地揭示管理的规律。

9.逻辑抽象法

管理的问题形式多样、错综复杂,故要善于从现象入手,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再用逻辑抽象的方法进行综合、类比、归纳,从中抽象出规律性的东西,升华为理论,以反作用于实践。

五、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

①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善于着眼大势、大局,从长计议,长于高瞻远瞩;主要解决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就能在实践中站得高、看得远,就能在扑朔迷离中把握正确的方向;就能从繁杂的事务中看到其内在本质,而掌握主动;就可以从容运筹,决胜千里。

②管理是一门科学和艺术,也是一门技术。管理是任何一个有事业心的人,任何一位管理者都必须具备的专门性知识。

六、学习管理学的方法

学习中提倡用系统的观点、发展的观念和辩证的观念来学习与思考,特别提倡用批判的观念来学习这些知识。要善于分析、比较、注意吸纳,同时力求创新。即使是肯定的东西,也要加以完善和发展。读书贵多贵细,学问贵广贵实,所以对待管理学,精读和博览两者不可偏废,应注意,要以自己的专业为主线而定点扩张,一专多能,防止广而不聚,博而不均。要善于提出问题;要多读名著,沿着大师的思路去思考,多思、多想、多议、多讨论一些热点问题;要利用可能的机会实践。现在较普遍的问题是:书读得不够,限于报纸杂志讨论的热点问题,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很浅的;深入实际不够,思考得少。

思考题

1.结合社会实践分析管理的实质是什么?

2.试分析管理者的角色和应具备的技能。

3.成功的管理者必备的条件有哪些?

4.管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它们各有何特征?

【注释】

[1]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7页。

[2]约毖夫·M.普蒂,海茵茨·韦里奇,哈罗德·孔茨:《管理学精要》(亚洲篇),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27页。

[3]彼得·F.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5页。

[4]和谐是一个美学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内容诸方面的协调一致,以使诸因素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达到完美的统一。和谐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

[5]所谓动态,指系统内部的各要素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并造成系统整体的变化;所谓开放,指系统与它所处的外部环境要不断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6]当两个力共线、等值、反向时,它们相互抵消,合力为零。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31页。

[8]席酉民:《经济管理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9]指挥是借助权威的力量来使下级人员执行和服从调遣。

[10]《高效管理者的三个技能》这篇哈佛经典文章首次发表于1955年,是作者针对当时美国企业界涌起的一股寻找“理想经理人”的狂潮而撰写的个人研究成果。

[11]系综就是对应于一定条件的系统的所有可能状态的集合。系综不是系统之和,它仍然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所包含的元素与各个可能状态相同,这个系统的状态表现为以一定概率出现的一系列可能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