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决策与决策过程

决策与决策过程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图3-2是对问题的描述方法——SCOC模型。因为尽管决策由决策者作出,但决策的实施是由广大组织成员共同完成的。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保证决策执行的高效率和质量;通过信息反馈,可以及时纠正决策执行中的偏差,同

一、决策与决策过程

(一)决策的定义

关于决策(decision)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目前较为典型的有以下两种:

一是认为,决策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和选择的过程。该定义较侧重于决策的基本过程,其内涵包括:第一,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决策的前提条件。第二,要有多个可行的备选方案,这是科学决策的根本。从理论上讲,达成任何一项目标的途径通常都有若干条,而这若干条途径就是这里所说的备选方案。第三,决策的重点在于科学地分析、判断与选择,这是决策质量的保证。第四,决策的结果在于选择“满意”方案,而非“最优”方案。为什么没有最佳方案,只有满意方案?这是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今天的最优选择到了明天可能就不是最优选择,而且由于人的能力有限,对外界信息的了解不可能是完全的,因此所选的备选方案也不可能“穷尽”各种可能,那么基于不完全的信息所作出的决策也就谈不上是最优的。

二是认为,决策是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内容、方向和方式的选择与调整过程,该定义较全面地涵盖了决策的类型。其内涵包括:第一,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决策的前提;第二,决策的范围既包括了活动的内容、方向,这是明确组织未来一段时期要“干什么”的战略性问题,也包括了活动方式的确定,这是明确组织未来一段时期要“怎么干”的战术性问题;第三,决策的结果既可能是全新的零起点方案,也可能是基于原来已有方案基础上的适当调整,是一种追踪决策。

(二)决策的基本过程

决策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导致决策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严格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决策。一般而言,决策过程(decision-making process)大致包括7个基本的步骤(图3-1)。

img15

图3-1 决策的基本过程

1.识别机会,发现问题

决策是为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是为了达到想要的目标,所以决策的前提条件一定是对问题的发现,决策的质量取决于对问题了解的准确程度。如果没有问题,则不需要决策,如果问题不明确,则难以作出正确的决策。所以认识并分析问题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环节。图3-2是对问题(problem)的描述方法——SCOC模型。

img16

图3-2 问题描述方法——SCOC模型

(据史蒂夫·尼兰(英),2001)

问题通常产生于“应然”与“实然”的差距。所谓“应然”,就是理论上讲应该达到的状态,“实然”则是实际出现的状态,这二者之间没有差别则没有问题,有差别则说明出现了问题。而“实然”与“应然”均来自于大量的信息的收集。一旦问题出现,则要从两个方面来进一步分析。首先,明确理想中应该出现的目标状态是什么,达到该状态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然后,分析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的症状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哪些症状需要解决,哪些是可以容忍的,需要解决的这些症状可不可以解决,哪些是企业自身可以解决的,哪些必须借助于外部才可以解决。理清了这些问题,才会有下一步该怎么办的思考。

2.明确决策的目标

决策目标是组织根据找出的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进一步明确解决了该问题之后的结果应该是什么的基础上而设定的。目标的明确十分重要,因为同样的问题,目标不同,采取的决策方案可能就会不同。比如,若把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那么长期目标的决策通常采用战略决策方法,中期目标的决策常用战术性决策方法,而短期目标的决策则惯用业务决策方法。

3.拟定多个可行的备选方案

为了解决问题,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者必须积极地寻找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案。一般而言,找到的备选方案越多,决策的风险越小,决策的质量和正确率会越高。但是方案一般都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决策者付出大量的努力和劳动才可能获得,而且为了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案,仅凭决策者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与智慧远远不够,要充分调动他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善于征询他人的意见。国外常通过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哥顿法等方法集思广益,收集富有创造性的方案。当然还应该牢记的是拟定的方案必须紧紧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决策的目标。

4.分析比较备选方案

这一步需要对前面拟定的所有方案逐一地进行评价,通常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为了充分体现决策的科学性,降低经验主义的作用,应提倡通过多种定量化的分析手段的运用,实事求是,尊重数据,当然,定性分析方法在很多情况下也是必要的。

为了做好该步工作,第一,要明确决策的准则(decision criteria),体现决策者最关心的是哪些指标,如成本、收益、风险、可行性等;第二,运用一致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每一个方案,所选择的分析方法要与决策者关心的指标体系相关;第三,比较每个方案的优劣程度,如每个方案满足指标的情况、达成目标的程度、存在的风险、得到的回报大小以及为得到此回报需付出的代价大小等。

5.选择满意方案

在对所有方案的优劣信息都清楚以后,决策者最终要从其中选择一个相对满意方案作为实施方案。这时往往经验和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会起较大的作用。因为理论上讲通过计算选择一个满意化程度最高的方案是非常简单的,但实践中往往这若干个方案的差别可能不是特别明显,或者说每个方案均有各自的优劣势,这个方案在某一方面较有竞争力,但在另一方面又显得欠缺,而另一方案可能正好相反。因此,到底如何取舍,有时取决于决策者的价值观、风险意识、审时度势的能力等。

6.实施方案

一旦作出了最终决策,就要付诸实施。实施决策,应当首先制定实施方案,包括在组织内部向全体成员宣布决策、解释决策、分配决策任务等,以取得大家的理解与支持,这是任何决策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因为尽管决策由决策者作出,但决策的实施是由广大组织成员共同完成的。

7.实施情况的监督与信息反馈

决策结果的正确与否是通过实践检验出来的,同时,在实践过程中,随着环境的变化有时需要对决策进行调整。因此建立完善的监督与信息反馈渠道对决策的顺利执行非常必要。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保证决策执行的高效率和质量;通过信息反馈,可以及时纠正决策执行中的偏差,同时对已有的决策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