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思想对创建和谐型组织,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创建和谐型组织
Revelation to Modern Management from “Taking Harmony for the Noblest Thing”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Establishing Harmonious Organization

王椿阳 朱永新 夏 春

Chunyang Wang Yongxin Zhu Chun Xia

摘 要 “和”的思想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和谐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和合文化是中国人思想的精髓。创建“和谐”型组织是构建和谐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开放民主的组织氛围、科学严明的管理体制、内外兼修的诚信理念是和谐型组织的现代表征,建设和谐型组织需要从组织结构、组织管理制度和组织文化三个层面入手。

关键词 以和为贵,和谐,和谐型组织

Abstracts “Harmony”thought is outstanding in the profound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And establishing harmonious organization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ety.Shared values,honesty,open and democratic organizational atmosphere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s are the modern tokens of a harmonious organization.We should establish harmonious organizations from three aspects,that is,organization structure,management systems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Keywords Taking Harmony for the Noblest Thing,Harmony,Harmonious Organization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括许多宝贵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和气生财”、“一团和气”等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价值观念,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思想对创建和谐型组织,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占有重要的位置,和合文化是中国人思想的精髓。三千多年前,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了“和”字。西周时期,周太史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和”的思想也有论述。孔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他还指出,“和”是国家政治和人际关系的价值理想,“礼”即各种政治制度、道德规范,是达到“和”的具体手段。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进而提出“人和”的思想,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他还认为,只有推行仁政,才能得到人和。道家学派的老子也十分重视“和”。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他还认为,“和”是“道”的作用。道之所以能够生万物,是因为道蕴含着阴阳两个相反相成的方面,阴阳相互摇荡,相互作用,形成了宇宙的和谐与万物的和谐。“和”是宇宙的本质,是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此外,墨家、法家、兵家对“和”的思想也有论述。

由此可见,和合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以和为贵”的思想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起着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价值观念,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

二、“以和为贵”的管理价值

古往今来,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伟人杰士,无一不重视“人和”。唐代明君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使得百姓安居乐业,致力于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使得国力有了明显增强,整个社会呈现出安定祥和的局面。民主革命时期,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顺应历史潮流,毅然与共产党实行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历史事实向世人证明,兴国安邦离不开政通人和;同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社会的今天,我们仍然要重视、探索、运用好“人和”之道,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运用“和”的理念取得显著成效的案例不胜枚举。河北省衡水市电机厂曾是一个在亏损边缘上徘徊的小厂,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最后发展到在全国几百家电机厂中名列前茅,厂长吕吉泽这样说过:我们取得如此成绩,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加强硬管理的同时,实行了和谐管理。1999年IT行业发生的“联想弃将、方正逼宫、四通换帅”又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企业内部实行和谐管理的重要性。德国西门子公司是一家已有150多年历史的著名公司,至今仍长盛不衰,保持着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西门子公司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建立企业内和谐的人际关系。英国铁路公司总裁彼德·派克说:“唯有劳资和谐,双方同心合作,企业才会蓬勃发展。”日本的企业管理者把和谐当作日本的管理哲学,要求劳资之间要“和谐”,同事之间要“和谐”,同业之间也要“和谐”。日本本田公司创始人本田佐吉就以“天地人”为座右铭,取意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认为经营企业以人和为最重要。这一系列的成功经验,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和”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以和为贵”在价值取向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当代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而也影响着现代企业的管理,例如“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天时、地利、人和”等便是很好的例证。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显然不能无视这种影响力的存在。和谐的组织气氛能够引导员工为了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并且有效地避免过激或对抗行为的产生,减少人际摩擦和“组织内耗”,促进组织健康发展。足见倡导和谐型管理与构建和谐型组织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和谐型组织需具备怎样的现代表征?

三、和谐型组织的现代表征

以“和为贵”思想为指导创建和谐型组织。和谐型组织具备的特征包括建设共同的目标追求;形成“和而不同”的组织气氛;建立科学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崇尚内外兼修的“诚信”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共同愿景——一致追求的价值取向

共同愿景指企业员工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它形成企业凝聚力的基础,也是激励员工为企业和组织而奋斗的原动力。一个缺少全体员工衷心追求的共有的价值观、信念与目标的组织,必定难成大器。建立共同目标可以把众人凝聚在一起,帮助组织培养成员为共同目标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的精神。为此,领导者必须注意与员工广泛交流个人观点,鼓励员工对未来做出卓越贡献。

(二)“和而不同”——动态和谐的组织气氛

西周时期,周太史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和”不是盲从附和,不是不分是非,不是无原则的苟同,而是“和而不同”。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论及“同”与“和”之不同,即“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指君子们人心和而所见各异,但小人们则所嗜相同,然因各争利而不和。足见“和”与“同”是不同的,我们提倡的是“和而不同”。不是静态的和谐,而是动态和谐;和谐是相对的,不是要求所有组织成员都必须意见一致,而是“求同存异”。因为有了不同意见间的争论,才使得我们的决策变得更科学、更可行。

(三)“和”“礼”并行——科学而又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孔子认为,“和”是国家政治和人际关系的价值理想,“礼”即各种政治制度、道德规范,是达到“和”的具体手段。孔子还指出“和为贵”的为政之道与为人之道。他认为,“和”的原则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严格按照“礼”的制度和规范去行事。他还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作为一个和谐型组织,要想能够顺利而又高效地运行,仅有和谐的组织气氛是完全不够的,“无规矩不成方圆”,科学、严明而又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是组织成员的行为准则,也是一个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尊“诚”守“信”——内外兼修的道德准则

孔子在《论语》中曾38次提到“信”,并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称为“五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孔子对信守诺言的重视,孟子在“信”的基础上发展了“诚”,使“诚”学成为儒家思想的精髓与灵魂。管仲将“诚”与“信”连用,创立了“诚信”一词。“诚”是内在的美德,“信”则是此美德的外在表现。诚信既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又与企业的既定商誉价值化相联系。诚信是企业立业之本,内外兼修诚信则是一个和谐型组织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四、如何构建和谐型组织

和谐型组织建设需要以“以和为贵”思想为指导,分别从组织结构建设、组织制度建设和组织文化建设入手。

(一)和谐型组织的组织结构建设

和谐型组织结构建设应遵循任务目标明确、精干高效、分工协作、指挥统一、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结构扁平化。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和管理科学的进步,和谐型组织应朝着组织结构扁平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更利于操作执行层与管理层的沟通,同时也提高管理效率。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将组织层次由28层减少至20层,这样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组织结构柔性化。Mandelbaum曾将柔性解释为生产系统适应变化的环境或环境带来的不稳定的能力,即柔性实际为一种不断调整的能力。加强和谐型组织的柔性化建设,有利于沟通和交流的和谐进行,使得决策过程更加迅速,决策质量更加科学;从而为组织提供了快速应变内外变化的能力,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工作再设计。和谐型组织既是一个开放的组织,同时也是一个人性化的组织。随着科技的进步,分工越来越明确,许多组织成员不得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从事同一种工作,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非常不利。和谐型组织根据自身实际尝试建立一套科学的工作轮换制度、工作丰富化制度及弹性工作制度,这样既可以丰富组织成员的工作内容,提高工作热情,又可以维护成员的工作与家庭和谐。

(二)和谐型组织的管理制度建设

任何一个组织的建立都离不开科学而严明的管理制度,和谐型组织也不例外。公平、公开、公正是和谐型组织管理制度的建设原则,科学、人性化则是其主要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和谐的人员甄选制度。在和谐型组织中,无论是采用内部招聘的方式,还是采用外部招聘的方式,都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应聘者。

建立和谐的人员任用制度。在和谐型组织中,遵循量才而用、任人唯贤、真正实现人—职匹配的原则,在和谐、开放的组织氛围中,让每一位在适合自己能力的职位上,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建立和谐的绩效评估制度。在和谐型组织中,绩效评估内容全面有效,评估手段先进科学,评估过程公开透明、公正客观,绩效评估的目的是给予每位员工一个良好的反馈,让他们认识自己近期的工作成效,激励他们为了组织的共同目标更加努力地奋斗。

建立和谐的人员激励制度。人员激励是保持组织旺盛生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和谐型组织采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经济激励与晋升激励相结合的方式,促使组织成员保持积极、健康的奋斗精神。在和谐型组织中,激励仅仅是一种手段,给予每一位组织成员真正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促使他们为共同的愿景而努力奋斗才是组织的初衷。

(三)和谐型组织的文化建设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合作、开放和追求创新是和谐型组织文化的重要特征。建设合作、开放和追求创新的组织文化是和谐型组织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和谐型组织文化强调员工之间相互理解、尊重与团结,非常注重发挥团队精神,一个和谐型组织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团队成员和谐健康的合作关系保证组织团结高效地工作。和谐的组织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组织文化,一个兼收并蓄的组织文化,在“和而不同”的前提下,允许员工思想和见解的多样性,容纳不同生活背景的员工结合在一起,为实现组织共同愿景而努力奋斗。追求创新、“和而不同”是和谐型文化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和谐,并不意味着“盲目苟同”,而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正是因为允许“不同”的存在,使得组织中不同的思想之间相互碰撞与争论,争论的结果是产生更为科学和创新的思想。和谐的组织文化是一种追求创新的组织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组织发展永不衰竭的动力。

五、结  语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思想占有重要的位置,和合是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历史时刻,以“贵和”思想为指导创建和谐型组织,是建设和谐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对当代管理科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成思危.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长补短,异途同归——论华夏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J].管理科学学报,1998,2.

[2]张立文.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合学源流的考察[J].中国哲学史,1996,1/2.

[3]张文.“和”——儒学的最高境界[J].中国哲学史,1997,4.

[4]李涛.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传统借鉴[J].经济问题探讨,2005,9.

[5]朱永新.管理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黄丹,席酉民.和谐管理理论基础:和谐的诠释[J].管理工程学报,2001,3.

[7]朱永新.诚信启示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8]张立文.中华和合人文精神的现代价值[J].社会科学研究,1997,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