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管理系统的结构

管理系统的结构

时间:2022-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管理系统的结构管理没有被纳入帕森斯社会系统所分化出的四大系统之中,是因为作为社会良序的维护者,管理本身就贯穿于四大子系统之中。这是管理系统良性运作的前提,形成管理系统的封闭性。管理系统是平衡动态和演化动态的统一。管理的动态性,是指为实现社会的整体最优化和持续发展而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使管理的目标、战略、政策、方针和措施不断适应社会内外环境的变化。

四、管理系统的结构

管理没有被纳入帕森斯社会系统所分化出的四大系统之中,是因为作为社会良序的维护者,管理本身就贯穿于四大子系统之中。从管理自身来看,管理也是一个系统,管理不是具体成分的简单累积,而是具有其组成成分所不具备的新特质。管理系统在组织、统一、协同的基础上表现出整体性。只有把管理的整体结构与整体运行统一起来,才能保持社会的平衡运作与全面发展。

管理的构成要素是多层面的统一。与社会的系统分层一样,管理也由多个层面组成。首先是管理者,即管理的主体。管理的主体是人,但往往不是个人,而是由多人组成的分工明晰的系统构成,可以包括管理决策系统、参谋智囊团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等。管理的对象,即管理的客体也是多方面的,如管理客体中有人、财、物、组织机构等各种因素。既然管理是多种因素的统一,管理者在管理中就不能只注重一种因素,而应该对各种因素进行统一的管理。如果处理不好资金和物质,就会造成管理失误。例如,如果资金和物资管理混乱,就无法保证人员的活动。

管理的主体和客体是辩证的统一。管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并非绝对。社会学的角色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按照一定的规则扮演一定的角色。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人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或者变换自己的角色。特定情况下的管理主体到另一个场合中可能就变成了管理客体。例如,中层经理在工人面前扮演经理——管理主体的角色,到了总裁面前,就成了职员——管理客体的角色。

管理的运行过程是多种职能的统一。管理一般包括: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指挥职能、控制职能、调节职能、监督反馈职能。这几种职能相互联系、彼此制约。

管理的活动是多环节的统一。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高科技、大生产、大经济的阶段。以工厂经济管理为例,工厂经济活动包括购买、生产、销售三个大环节,每个环节又包括许多小环节,每个小环节还可以细分为微环节。这些环节组成一个复杂的联系圈,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影响到整体的经济效益。然而管理不能仅仅着眼于局部,更要高屋建瓴,从系统的整体性考虑。管理学史上有些管理理论,往往只认识到整个管理系统的一个或几个环节,没有从系统内部诸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去研究管理问题,具有片面性。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蝴蝶效应”。他指出,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我们现在可以这样理解,现实社会的许多问题已经不单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陆地洲的问题,而是带有全球性、属于全人类的共同问题。当我们置身于管理活动中时,一定不能把眼光拘囿于低层面上,而要养成看大局、顾全局的素养。

管理系统是封闭性和开放性的统一。一方面,管理的各要素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另一方面,一个具体的管理单位对外界而言,也具有相对独立性。这是管理系统良性运作的前提,形成管理系统的封闭性。管理系统的开放性也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在功能的意义上,它指社会管理应促进特定社会经济系统与周围其他社会系统的相互联系,使系统内部组成部分与外界有输入、输出的交换;在结构的意义上,开放性是指建立有广泛参与和民主制度保障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加强的管理体系,真正实现分工协作。

管理系统是平衡动态和演化动态的统一。当代社会管理活动,从宏观决策到微观协调,都是围绕着平衡动态下实现最优控制和在演化动态下实现持续发展问题展开的。管理的动态性,是指为实现社会的整体最优化和持续发展而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使管理的目标、战略、政策、方针和措施不断适应社会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动态管理的关键,在于准确、及时地把握社会系统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社会矛盾演进的基本趋势,并根据其整体状态调整管理工作的中心。管理的演化性,是指根据社会的演进,不断将管理系统各要素的配置设置成最优化状态,达到科学、高效管理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