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组织信息化成熟度与系统的实施

组织信息化成熟度与系统的实施

时间:2022-06-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不同的阶段,Nolan用企业信息化行为和组织学习行为成长的过程特点来诠释该企业信息化的成熟度。Nolan的阶段假设模型描述了企业在信息化吸收与应用过程中的成长历程,从而揭示了企业信息化的客观规律,并解释了信息化进程中的诸多现象。

三、组织信息化成熟度与ERP系统的实施

现在企业在其信息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片面追求所采用高、新和全的技术,而不管其自身当前的信息化基础水平如何,这样就造成了很多企业的信息化投资都产生不了合理的回报。对于这种现象,理论界常称其为信息技术投资悖论,而产业界常称其为信息技术投资黑洞。实施ERP要求企业在进行大规模投资之前必须准确地测评自身的信息化水平,然后制定正确的信息化战略。

关于信息化发展过程、信息化成熟度理论,诺兰(Nolan)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过程的规律,我国信息化工作者针对目前我国的国情研究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从侧面说明了信息化在企业中的成长和对企业的意义。

1.Nolan的阶段假设模型(Nolan’s Stage Hypothesis)

1973年,美国学者Nolan根据美国企业的调查数据,以企业信息化应用支出为主要考察指标,发现了企业信息化支出随时间的推移呈S形曲线,并将企业信息化应用分为四个阶段,即初装、传播、控制和集成。为了适应情况的需要,1980年Nolan又将该模型扩展为六个阶段,即初装、传播、控制、集成、数据管理和成熟。后来,Nolan又将六个阶段划分为计算机时代(包含前三个阶段)和信息时代(包含后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为了进一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Nolan又提出了理解组织信息化的三阶段模型,其中包括:数据处理时代(60~80年代)、信息技术时代(80~90年代)和网络时代(90年代中后期)。这种新的划分方法更加适合于企业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状况。

在不同的阶段,Nolan用企业信息化行为和组织学习行为成长的过程特点来诠释该企业信息化的成熟度。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在企业中信息化的行为和组织学习的行为包含了技术的应用组合成长过程、数据处理计划和控制的成长过程、数据处理的组织形式成长过程、用户意识的成长过程等四个成长过程,其特点如表4-10所示。Nolan认为,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四个成长过程的平衡,确保没有任何一个过程严重超前或严重滞后于其他过程。

表4-10 数据处理成长的六个阶段及其成长过程的特点

企业信息化成熟的特征表现为:①企业信息化应用应与企业总体发展目标一致,并有战略规划;②强调信息化系统开发方法;③强调用户的参与;④信息化组织结构完善且发挥作用;⑤系统、数据高度集成;⑥信息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Nolan的阶段假设模型描述了企业在信息化吸收与应用过程中的成长历程,从而揭示了企业信息化的客观规律,并解释了信息化进程中的诸多现象。诺兰模型因其对历史情况的考察和发展动因的分析实现了有效的整合而被国内外诸多学者所赞同和接受。

2.我国现阶段的组织信息化成熟度模型

我国信息工作者在对诺兰模型等10个比较著名的描述企业信息化的模型进行分析之后指出,模型的表现形式可以归纳为台阶型模型和雷达型模型两种,设计思路可以归纳为两类和4个维度:①从信息化的支撑要素分类,有两个建模维度——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②从信息化的功能实现分类,有两个建模维度——横向价值链和纵向管理链。这里提到的所谓信息技术,是指在组织中扩散的信息技术;所谓信息资源,是指组织中业务和管理对信息的需求;所谓横向价值链,是指单部门到跨部门、组织内到组织外的业务增值过程;所谓纵向管理链是指基层作业、中层管理和高层决策的管理链条。

根据台阶型模型提出的阶段性思想和雷达型模型提出的多维度思想,并且坚持模型的导向性功能,提出了我国现阶段的组织信息化成熟度模型,见图4-10。

图4-10 组织信息化成熟度模型

(1)第1级——IMM(Information Maturity Model)1,技术支撑级是IMM模型中最低的一级,主要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展开,达到这一级的组织,才开始跨入组织信息化的门槛;组织对于信息化的理解侧重于技术层面,主要是购买计算机等IT设备,开发面向业务的独立应用系统;这些组织有一定的计算机数量,组织中传递的文档基本实现电子化,有些部门内有独立的系统和数据库,但是相互之间不一定兼容,存在一个个的信息孤岛;组织成员对信息化的理解是初步的,在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支持管理、辅助战略决策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

(2)第2级——IMM 2,资源集成级是IMM模型中次低的一级,除了继续关注信息技术外,关注的重点已经是组织内的信息资源。达到这一级的组织,组织开始认识到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并对组织内的信息资源进行规划;这些组织以提高组织整体运作效率为目标,以局域网建设、数据库整合、系统集成和疏通信息传递渠道为投入重点,实现信息共享,消灭信息孤岛;信息技术带来了效率上的提高,但是信息化的效益还未明显体现出来。

(3)第3级——IMM 3,管理优化级是IMM模型的中间的一级,主要考虑纵向管理链和组织内部的横向价值链,突出中层的管理和组织内部业务流程的整合,达到这一级的组织,设置了首席信息官(CIO),开始重视信息安全,建立信息制度,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真正把前期的IT技术投入与管理模式结合起来,通过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或业务流程改进来对业务流程进行变革,使组织内部的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物流等“各流合一”;在整体运作效率提升后,组织的主要目标转变为实际效益的提高。

(4)第4级——IMM 4,战略支持级是IMM模型中比较高的一级,主要从纵向管理链和包括组织内部、外部业务流程的横向价值链的角度展开,突出高层的管理和组织内部与外部业务流程的整合,达到这一级的组织,建立了CIO机制,组织对信息战略进行规划,使信息战略与业务战略相一致,达到支持业务战略的目的;通过核心价值链的信息化,强化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组织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开始进行各种资源整合;组织积极推动信息文化的培育过程,努力使信息化的目标融入到每个员工的实际行为之中。

(5)第5级——IMM 5,持续改善级是IMM模型中最高的一级,也是模型开放的体现。达到这一级的组织,已经成为学习型组织,有了IT治理意识,并试图成为创新型组织;在各项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制度、运行机制齐备的条件下,信息化已经成为组织创新的重要工具和力量;信息文化已经成为组织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组织作为一个智能的主体,有快速对环境或市场做出反应的能力,成为自适应组织;信息化已经是如此基础和重要,犹如电力,使人感觉到它处处存在,以至于感觉到对于组织战略来讲不再重要。

以上的IMM模型只是考评一个组织信息化目前达到的状态,并不是说明一个组织信息化应该走完的步骤或路径。事实上,一个组织的信息化应该瞄准第4级或第5级的目标来进行总体规划,然后分步实施。

3.信息化成熟度理论与ERP实施

ERP的实施跨越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第2级和第3级,并随着ERP的应用、信息化升级及管理创新逐渐深入到第4级甚至第5级。

从信息化成熟度理论可以看出,实施ERP是一次管理改造工程,ERP应用是企业的一次管理变革,将对企业原有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产生冲击,必须获得企业最高决策层的领导与推动,必须获得全体员工的支持并积极参与。将ERP应用作为一项技术工作来处理是一个重大误区。具体地说,ERP应用是一次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实施ERP应按照ERP的先进管理思想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与重新设计,去掉冗余的和无效的工作环节,对业务重新进行整合,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目的是追求优化流程,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任何组织的信息化都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程,企业应评测自己所处的阶段,按照成熟的目标进行规划,逐步向前。ERP的成功实施必然给企业带来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