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默会知识的内涵

企业默会知识的内涵

时间:2022-06-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1.1 企业默会知识的内涵默会知识的研究始于对知识的默会知识和明晰知识的分类。王方华认为,默会知识是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之上并涉及各种无形因素如个人信念、观点和价值观的知识,是高度个性化的,难以公式化和明晰化。对于重要的伪默会知识,我们往往通过花费大量成本改进语言以及信息传递效率使得转移成本下降,这个过程也被称为企业默会知识的明晰化。

3.1.1 企业默会知识的内涵

默会知识的研究始于对知识的默会知识和明晰知识的分类。对于知识的分类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亚里士多德把知识区分为三种: Episteme、Techne和Phronesis。Episteme是指理论的、宇宙的知识; Techne是指指引性的、特殊背景的,与事务相关的知识;而Phronesis是指以经验为基础的,与一般感觉有关的知识,是属于实践智慧,即现在所谓的默会知识。

迈克尔·波兰尼在1958年出版的《个人知识》和1966年出版的《默会方面》是西方学术界最早对默会知识及默会认知与科学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和分析的著作。波兰尼在对人类知识的哪些地方依赖于信仰的考察中,偶然地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这种信仰的因素是知识的隐性部分所固有的。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明晰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默会知识。

按照波兰尼的理解,明晰知识是人类能够以一定符号系统(最典型的是语言,也包括数学公式、各类图表、盲文、手势语、肢体语言等诸种符号形式)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默会知识和明晰知识相对,是指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其《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肯定了这两种形态的存在,肯定了人类拥有的知识既包括已经编码的明晰知识,也包括那些可以意会但难以言说的默会知识。

在波兰尼之后,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对于默会知识的理解。弗里德里克·A.哈耶克(Friedrich A. Hayek)从法理学和经济学的视角提出所谓“阐明的规则”(articulated rules)和“未阐明的规则”(non-articulated rules)的区分。所谓“未阐明的规则”是那些尚未或难以用语言和文字加以阐明的,但实际上为人们所遵循着的规则。哈耶克认为“我们的习惯及技术、我们的偏好和态度、我们的工具以及我们的制度”,它们构成了“我们行动基础的‘非理性’的因素(non-rational factors)”,这些知识就是“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论述默会知识与人类思维及心理过程的关系。他认为,所谓默会知识指的是以行动为导向的知识,是程序性的,它的获得一般不需要他人的帮助,它能促使个人实现自己所追求的价值目标。这类知识的获得与运用,对于现实的生活是很重要的。另外,默会知识反映了个体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以及在追求和实现个人价值目标时运用知识的能力。克莱蒙特(Clement J)在实验的基础上将默会知识划分为“无意识的知识”(unconscious knowledge)、“能够意识到但不能通过言语表达的知识”(conscious but non-verbal knowledge)、“能够意识到且能够通过言语表达的知识”(conscious and verbally described knowledge)。还有些学者从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论述默会知识。德鲁克(P. F. Durcker)认为,“默会知识,如某种技能,是不可用语言来解释的,它只能被演示证明它是存在的,学习这种技能的唯一方法是领悟和练习”。他还认为默会知识是源于经验和技能的。日本一桥大学教授、著名管理学家野中郁次郎则认为,默会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具有难以规范化的特点,因此不易传递给他人;它深深地植根于行为本身,植根于个体所处环境的约束;包括个体的思维模式、信仰观点和心智模式等,这些模式信仰观点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习以为常,不自觉地接受了它们的存在,并在观察世界的时候受到它们的巨大冲击。

王德禄认为,所谓默会知识,或称为“隐含经验类知识”,往往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拥有的知识,通常不易用语言表达,也不能传播给别人或传播起来非常困难。钟义信认为,默会知识很难用语言文字表述,由于它的非结构化和专有属性,其传播成本很高,范围也较小。默会知识可以划分为个人默会知识、集体默会知识和专业默会知识,由认知、情感、信仰、经验和技能5个要素共同组成。默会知识是知识创新的关键,人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技术秘密,经验和判断力,决策时的前瞻性都属于此范畴。金明律认为,默会知识是指用文字、语言、图像等形式不易表达清楚的主观知识,它以个人、团队、组织的经验、印象、技术诀窍、组织文化、风俗等形式存在,认为默会知识是用一定形式不易表达清楚的主观知识。徐耀宗认为,默会知识是一种不易用语言表达、不易传播、不易确知、不易编码输入计算机的知识。王方华认为,默会知识是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之上并涉及各种无形因素如个人信念、观点和价值观的知识,是高度个性化的,难以公式化和明晰化。根据汪应洛的观点,默会知识可进一步分为真默会知识与伪默会知识。波普尔提出,知识分为有意识的知识(conscious knowledge)和无意识的知识(unconscious knowledge),后者包括遗传性习得的知识。他强调各种生物感官和器官获得和储存知识的能力,他指的是感觉器官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那些特定结构的获取和储存知识的能力。无意识的知识是无法以某种语言进行调制完成转移的知识,属于真默会知识,真默会知识只能通过联结学习的方式实现有限度的转移。有些组织知识可以用自然语言或其他通用的符号语言进行调制完成转移,但如果语言发展得不完善,调制效率或信息传递效率较低,往往采用联结学习的方式获得这类组织知识,这种组织知识属于伪默会知识。对于重要的伪默会知识,我们往往通过花费大量成本改进语言以及信息传递效率使得转移成本下降,这个过程也被称为企业默会知识的明晰化。

综上可以看出,学者们对默会知识已经形成一些共识,比如默会知识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在特定情景下的、难以明确表述的知识,它的获得一般很少通过他人的帮助或者环境的支持来习得,必须通过个人亲自去体验、实践和领悟来获得。默会知识与个人经验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它对一个人价值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具有实际的价值。默会知识是相对的,它反映了个体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和应用它追求个人价值目标的能力。此外,除了学者对知识分类的探讨,一些世界性的组织对知识也做了分类。例如,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分别对默会知识和明晰知识做了归类,认为,Know-what和know-why属于较易编码的知识,可通过书面文字、语言或其他形式加以记录传播,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明晰知识; Know-how和know-who属于较难编码的诀窍类知识,不易用文字或语言表达、传播,通常附着于个人或组织,只有通过实践与社会互动关系而取得,因此,Know-how和know-who属于默会知识。经过分析、归纳和探索,可以对企业默会知识主要内涵进行界定:企业默会知识是指存在于员工个体和企业内各级组织(团队、部门、企业层次等)中复杂的、隐含的、高度个体化、难以形式化、难以与他人共享的主观知识,同时还包括通过沟通与共享等方式从企业外部有效获取的默会知识。企业默会知识通常以个人经验、印象、感悟、团队的默契、技术诀窍、企业文化、风俗等形式存在,难以用文字、语言、数据、图像等形式加以表达。企业默会知识具有个体性、非正式性、非系统性、情境性、即时性、稳定性、整体性、文化性、实践性等特性。企业作为一个默会知识的集合体,其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主要取决于其拥有的默会知识存量以及使用默会知识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