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际战略的重要论述

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际战略的重要论述

时间:2022-06-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际战略的重要论述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在各条战线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为我国制定的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即以1980年为基准,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

四、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际战略的重要论述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在各条战线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为我国制定的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即以1980年为基准,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由此,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国际威望上升了!进入新世纪之后,我们将继续向实现第三步发展目标,即到21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年之际,将在整体上使我国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出现了许多新事物,也有很多新问题。面对新的形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贯彻实施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结合中国的实际,对如何正确认识,正确应对国际局势的变化,以实现我国第三步走的发展目标,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观点,调整和制定新的政策,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

1.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提出要抓住机遇扩大开放

江泽民在1994年9月提出:“当今世界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55)同年11月又指出:“当今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56)尽管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充满了复杂的矛盾,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中国应该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加速发展,迎接挑战。如果说,前一个阶段我们的对外开放主要是“引进来”,现在应该大力实施“走出去”,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们全面分析利弊,认真对待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作出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定,并力所能及地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一些国家提供贷款,我们积极地实行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国际金融体制接轨;我们采取以扩大内需为主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都无不体现了这种思想。2002年5月,江泽民进一步指出:“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57)这是我们今后发展经济的一个根本性的指导思想。

2.面对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各地多种矛盾突出,各种冲突不断的局面,提出要尊重世界的多样性

江泽民指出:“没有多样化,就不成其为世界。”(58)众所周知,当今国际社会有近200个独立国家,它们的地理区位、面积大小、人口多少都各有不同;各国的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与自然条件相比,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各国在经济领域的差别,无论就其经济发展水平,还是经济体制模式,就更为显著;各国在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上的差别和对立,也是客观存在、无法否认的。正是这种多样性,决定了它们之间会有差异、矛盾以至发生冲突。两极格局时期,许多差异和矛盾都被两极矛盾掩盖了,控制了,或者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在两极格局终结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民族的、宗教的、历史的、领土的、边界的……多种矛盾纷纷凸现出来,互相交织,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局面,甚至有的发展为局部战争,有的则是动乱频仍,使得世界很不安宁。而对这样的现实,西方国家一些谋士、政治家打着全球化、一体化、民主化的旗号,主张把他们的政治、经济模式,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至宗教信仰、生活方式都推广到全世界,要建立由他们统治的、清一色的一统天下。这无疑是脱离客观实际的,也注定是行不通的。江泽民强调世界的多样性,不只是尊重客观现实,更是针对西方的这种错误主张作出的科学回答。他说:“根据本国国情和自己的意愿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是各国人民的主权,别人无权干涉。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大家只有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和睦相处,互相促进,才能创造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世界。(59)“不承认、不尊重多样性,企图建立清一色的一统天下,是必定要碰壁的。”(60)江泽民强调:“企图包揽世界事务,主宰别国人民命运的做法,越来越行不通了。”“一切违背时代潮流,违反各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行径,必然要受到抵制和反对。”(61)这里贯穿了尊重各国人民主权、反对霸权主义的精神。

3.面对前苏联解体、美国要搞单极世界的严峻形势,认真坚持和丰富了邓小平“多极”世界的论断

1992年4月,江泽民明确指出:“近年来,世界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其中具有最深远影响的是前苏联的解体。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发生的最重大的变化。它标志两极格局已经结束,世界进入了向多极化发展的转折时期。国际上原有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分化和组合已经开始。”(62)1995年7月,他又说:“当今世界,是一个正在走向多极化格局的世界。一两个大国和大国集团主宰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63)后来在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进一步强调:“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64)人们讲得很多的“一超多强”,正是这种局面的反映。

在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多极与单极的矛盾日益突出。“美国要搞‘单极’,实际上力不从心,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制约。美国与几个大国的矛盾在发展,美欧、美日、美中、美俄之间均是如此,就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反对美国主宰世界的呼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究其原因是各国都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愿听从美国的控制和摆布,不愿当它的‘小伙伴’。而多极化的发展有利于各国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65)

在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中,各个国家从本身根本战略利益出发,调整对外政策,调整大国之间的关系,以求在未来的新格局中处于最佳位置。这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表现得十分突出。江泽民对此非常重视,多次强调要全面改善和调整大国关系,促进各大战略力量之间的良性互动,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在中国的外交实践中,全面贯彻和落实江泽民的这一思想取得了丰硕成果,和许多国家包括几个大国建立了多种名目的伙伴关系,为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是推动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20世纪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了科索沃战争,新世纪之初美国又进行了阿富汗战争,和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一样,都是美国要搞单极格局、称霸世界的战争。但是,结果怎么样呢?尽管这几场战争美国都凭借自己的绝对的科技、经济和军事优势自称取得了胜利,但它搞“单极”、实现“独霸”的目的并未达到。多极化发展趋势并未逆转。

2001年11月,江泽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又指出:“当前,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复杂多变,但从目前情况看,仍然可以得出三个基本判断:一是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不会改变。二是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三是我们面临的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66)在2002年5月31日的讲话中,江泽民说:“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67)这应该是我们观察国际局势的一个基本观点。之所以强调“在曲折中发展”,这既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也是对一种过于乐观认识的纠正。

4.面对冷战后世界发展的趋势,重新审视国家的安全问题,提出实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国家的安全。江泽民正是站在时代、格局、经济、科技发展的历史高度,对我国安全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给予充分的估计和重视,提出了“新安全观”概念,是对传统安全观念的突破,也是对邓小平国家安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新安全观的重要思想基础如下:

(1)从总体上看,国际格局和形势发展的基本趋势已经清楚,和平与发展仍是当前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继续向前发展,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

(2)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经济发展。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重点的转移,中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中国以长达15年的努力在2001年底加入WTO,就是出于融入国际发展潮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壮大自己的考虑,舍此别无其他选择。

(3)顺应世界发展大趋势,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来维护我国的综合安全。现在我国军事安全面临的潜在威胁和现实压力没有消除,经济、政治、金融、科技、环境、文化等广泛领域的安全压力更为显著,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已成为现实的威胁,“台独”危险也不断增大。我国面临的综合安全压力有所增强,必须运用多种手段,采取综合措施,来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要两头兼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同时加强。经济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这三大实力才是保证我国安全,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根本出路。

(4)解决中国台湾地区问题、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重要标志。江泽民1995年提出的和平统一中国台湾地区的“八项主张”是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对台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在解决祖国统一问题上,既表现出原则的坚定性,也表现出策略的灵活性。

江泽民在2001年7月1日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国际社会应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国际和平环境。”(68)这种新安全观的显著特色是根本不同于西方大国强权政治的安全观,强调扩军,争夺军事优势,要实现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只顾自己的安全并无限扩大其安全范围,不顾甚至任意侵犯他国的安全利益和国家主权;而新安全观是根据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结合中国自身的发展变化和根本利益而提出来的综合的新安全观。这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前两代领导集体的安全战略思想,把它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我们认为,“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互信”是思想基础,“互利”是经济基础,“平等”是政治基础,“协作”是实现途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这个新安全观为我们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提供了保障,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

5.面对冷战后南北差距的继续扩大,全球范国贫富矛盾尖锐,着力推动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邓小平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倡导者和推动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泽民面对南北差距的继续扩大,贫富矛盾的日益尖锐,1993年11月,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大声疾呼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他指出:“当前,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困难加剧,南北差距仍在扩大,这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如果大家都站在全人类发展的高度来观察问题,对于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不难达成共识,就会明白这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迫切要求,也是发达国家的实际需要。”(69)后来,在1995年10月24日的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上所作的《让我们共同缔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和1997年4月23日在俄罗斯联邦杜马发表的题为《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共同努力》的讲演中,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他明确主张,国际新秩序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还指出:“事实已经充分证明,这些原则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而且在实践中行之有效,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准则。”在联合国的讲话中,他特别强调:“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任何国家都没有干预他国内部事务、把自己意志强加于人的特权。”

这些年来,中国政府把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为一项基本的外交政策来贯彻执行,也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工作的一个行动纲领和奋斗目标。我们赢得了众多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信任,共同努力来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事业。当然,这是一个崭新的事业,也是一个艰巨的事业,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阻力,绝不是轻易能够实现的,要作30年、50年、80年以至更长时期的努力,要经过长期的量的积累才能最终实现质的变化。我们相信,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其根本原因在于,这是绝大多数国家的利益所在,符合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6.面对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提出加大“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力度,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江泽民对发展科学技术极为重视。1994年,他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本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70)2002年5月28日,江泽民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六次院士大会上又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面对新世纪的新发展,我国科技界的使命是:全国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为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维护和实现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他还希望两院院士们“要树立雄心壮志,弘扬创造精神”,“要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大力推动科技进步”,“要努力传播科学知识,积极弘扬先进文化”,“要全面创造条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71)这些年来,我国科技和教育战线都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一些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许多领域缩小了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在历史上曾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在建国以来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新世纪里,我们一定能取得无愧于先人的成就,在世界高新科技领域大展宏图。

7.面对新世纪我国地缘政治的现实,致力于亚太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伴随着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中国威胁论”的噪声不绝于耳。它源于西方某些大国的阴暗心理,但在亚太地区、周边国家有不小的恶劣影响。江泽民1993年就对此曾作出过明确的回答:“一个稳定、发展和强盛的中国,不会对任何国家造成威胁,只会对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72)他在访问韩国时进一步指出:“中国有句古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曾经长期遭受列强的压迫和欺凌,深知独立与和平之可贵。……我们怎么能把自己饱尝过的痛苦加之于别人,怎么能去做自己所不能容忍的事情呢?中国的军事力量,完全是防御性的……我们一再声明,中国永远不参加军备竞赛,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称霸。”(73)后来,在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江泽民又庄严宣告和郑重承诺:“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作出不懈的努力。”(74)

这些年来,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尤为重视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中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开放,首先是面向亚太地区开放。这既是中国的地缘政治现实决定的,也是履行一个地区大国的责任。例如,中国从1991年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之后,无论是APEC每项重大决策的通过,还是APEC方式的形成;也无论是在其顺利发展进程中,还是在其遇到艰难险阻时,中国都本着积极、负责的精神,发挥了能够发挥的最大作用。再如,中国在处理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中,无论是双边的,还是多边的,也无论是经济问题,还是其他问题,都从大局出发,从长远着眼,顾及双方的利益,求得妥善的解决。2001年已正式提出,要在十年内和东盟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再如,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与其活动的展开,中国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江泽民所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是我们登高望远,审时度势,共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形势的发展有力地证明,我们共同作出的这一决策是正确的、富有远见的。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符合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顺应了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潮流。”(75)“我们六国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可以提供重要和有益的启示。”再如2002年6月4日,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上,江泽民发表了重要讲话,表示“中国将一如既往地积极遵循‘亚信’关于加强信任协作、增进地区安全的宗旨和原则,与‘亚信’成员国开展建设性的友好合作。”(76)……这一切都充分证明了中国是致力于亚太地区的合作与发展的,是这个地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8.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提出警告,阐明对策

江泽民指出:国际反动势力从来没有放弃敌视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立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门打开了,就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如何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同时有效地抵御国际敌对势力对我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帮助人们满怀信心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如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地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蔓延,帮助人们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风尚,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后来又就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作了系统的、深刻的论述:

“实行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我们把大门打开了,好的东西进来了,一些不好的东西也会进来,敌对势力也会趁机做文章。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松在思想、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对我们施加影响和进行渗透。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以后,国际敌对势力自以为得计,声称他们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妄言社会主义国家将很快在地球上消失,加紧对中国推行‘西化’、‘分化’战略。”(77)

“所谓‘西化’,就是企图在政治上用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在经济上用资本主义私有制取代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思想文化上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谓‘分化’就是用一切手段和各种机会,企图分裂我们党、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国家,使我国重新陷入旧中国那种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状态。总之,他们的目的,就像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是要把社会主义的中国变成‘完全西方附庸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面对敌对势力的这种图谋,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注意防止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我这样讲,是不是把问题估计得严重了呢?不是,实际情况就是如此。是不是因此就要把大门关起来,不搞对外开放了呢?也不是。无论遇到什么风险,对外开放我们是要坚定不移地搞下去的。不这样,中国的发展就没有希望。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在同西方的各种交往中,我们的同志脑子里一定要有根弦,一定要做到像邓小平同志谈的那样:朋友要交,心中有数。”(78)江泽民始终关注着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要求我们不要麻痹大意,要求我们警惕和抵御敌对势力的图谋,并进行长期的斗争。这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要求,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也是坚持社会主义信念,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要求。

江泽民关于国际战略的论述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在20世纪末,他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做到‘三个代表’”的问题。他说:“总结我们党70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之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这是他对我们党的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精辟总结。正因为如此,他着重指出:“人类又来到一个新的世纪之交和新的千年之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做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79)后来,他又强调:“‘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80)他还指出:“总结80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81)他要求全党要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继续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历史任务而奋斗。

我们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各项工作的根本的指导思想,是我们治党治国的经验结晶,是迎接全面挑战、夺取新的胜利的法宝,也是江泽民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我们真正全面贯彻和认真做到“三个代表”,就一定无往而不胜。

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之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现在正领导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实现邓小平为我们制定的第二步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现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迎接2005年的新年贺词中提出,“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指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多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世界多样性,促进树立新安全观,努力实现全球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我相信,只要各国人民和有远见的政治家,从人类的前途命运和共同利益出发,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携手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我们就一定能够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