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前苏联解体的原因

前苏联解体的原因

时间:2022-06-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前苏联解体的原因、教训和影响1.前苏联解体的原因唯物史观认为任何历史事变都是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是社会矛盾长期积累而得不到缓和的结果。前苏联演变解体的原因也是如此。前苏联长期积累的历史问题是前苏联解体内在的根本原因。民族危机成为前苏联社会全面危机的关键部分,并且成为加速前苏联解体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前苏联解体的原因、教训和影响

1.前苏联解体的原因

唯物史观认为任何历史事变都是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是社会矛盾长期积累而得不到缓和的结果。正如恩格斯所说:“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前苏联演变解体的原因也是如此。表面上看是戈尔巴乔夫在前苏联内部进行改革和西方长期对前苏联进行和平演变的结果,但从深层次看主要还是由于前苏联领导集团在改革中推行的错误政策和前苏联长期积累的历史问题等综合因素所致。

(1)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是前苏联解体的内在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索。前苏联改革的初衷是坚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但改革并没有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反而在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新思维的指导下,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使改革误入歧途,终于导致前苏联的演变和解体。因此,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革而是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葬送了前苏联式的社会主义。

(2)深层原因。前苏联长期积累的历史问题是前苏联解体内在的根本原因。①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使得前苏联的经济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不能满足人们的期望和要求。由于经济建设没有给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人民就逐渐对苏共和前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了信心。②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使得苏共及其政权内部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和制约机制。长期以来,前苏联共产党党内民主遭到破坏,党内监督难以实现。许多群众团体处于苏共的绝对领导之下,没有自己的独立性,更谈不上党接受群众的监督。国家政权集中在苏共,苏共的权力集中在中央政治局,政治局的权力实际上又集中在总书记手里。党的领袖犯错误,就有可能导致亡党亡国。③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破坏了社会主义的形象和声誉,也耗尽了国力。战后初期,前苏联在处理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中就暴露出大国主义、大党主义的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军事实力、核实力的增强,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争夺,推行霸权主义对外政策。前苏联不仅加强了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而且在亚非拉广大地区实行扩张;不仅出钱、出枪打代理人战争,而且直接出兵去占领一个不结盟国家。为了争霸,不断地扩军备战,增加了巨额军费开支。前苏联军费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维持在20%~35%之间。对东欧和第三世界国家的补贴巨大,包袱沉重。④错误的民族政策和大俄罗斯主义行为,埋下了民族分裂的祸根。前苏联有13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族占人口的53%。前苏联成立时的联盟条约和以后颁布的三部宪法都明文规定,各加盟共和国享有主权国家地位,可以自由退出联盟,这为后来民族分裂主义者争主权、闹独立提供了法律依据。在戈尔巴乔夫的公开化、民主化的鼓动下,以前党和政府在民族关系中的大俄罗斯主义以及在民族工作中犯的错误被揭露出来,引起了极端民族主义的迅速泛滥。民族危机成为前苏联社会全面危机的关键部分,并且成为加速前苏联解体的一个关键因素。⑤苏共日益严重地脱离群众,变成一个官僚阶级的党,丧失了民心。苏共长期处于执政地位,使得一部分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自觉不自觉地享有各种特权,加上领导干部的终身制,这必然使他们高居于群众之上,日益脱离群众。党内还有各种不良分子,存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败坏党的声誉和形象,引起人民的不满乃至痛恨。更为严重的是党内思想保守、僵化,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使党不仅不能带领群众去创造新生活,反而成了群众前进的障碍。党不能真正关心和代表群众的利益,群众也就不会真正拥护党的领导、关心党的命运。当戈尔巴乔夫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时,既没有工农群众也没有共产党员出来保卫自己的党支部、党委、党中央。因此,前苏联的演变和解体不是改革的必然结果,而是前苏联共产党早已变质的必然结果,当然,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加速了这一进程。

(3)外部原因。西方学者认为冷战和军备竞赛是拖垮了前苏联的外部原因。但是,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是前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和平演变战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始终坚持的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战略,这第一次世界大战略旨在同社会主义国家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利用它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外交等方面的影响力,通过和平手段瓦解社会主义制度。20世纪80年代,它们又趁前苏联改革和发展中出现困难之机,在继续利用经济手段施加影响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意识形态的渗透和进攻。如抓住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问题,诋毁共产党人,败坏社会主义声誉;利用所谓“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支持和扶植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动势力,从事破坏社会稳定的各种活动。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等加盟共和国领导人有事都分别要与美国总统及时协商,求得帮助和支持。在前苏联演变的关键时刻,美国总统甚至亲自出马,推动和平演变进程,加速了前苏联的解体。

总之,无视时代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无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期坚持僵化的旧体制,致使众多社会矛盾长期积累,各民族人民失去了对共产党的信任和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向往,发展到一定阶段终于来了一个总爆发,这是前苏联亡党亡国最深刻的原因。

2.前苏联解体的教训

前苏联解体提供了十分深刻的教训。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教育等诸多方面去总结,从多方面受到教益。

(1)加强执政党的建设,使共产党始终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思想上必须提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在组织上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政治上必须不断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在宗旨上必须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行动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尤其要防止在共产党内部形成特殊的利益集团,使党严重脱离群众而变成一个官僚阶级的党,失信于民而被人民所抛弃。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理论创新中创造先进的文化。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在理论创新中创造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使广大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3)坚持改革开放,创造先进的生产力,把经济建设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革命成功后建设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发展生产力。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是加速经济建设和发展生产力的迫切要求。

(4)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四项基本原则和根本前提,也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

(5)必须坚持国际各项基本原则,处理好国家之间的关系,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按照国际关系基本原则,正确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之间的关系,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国际环境。同时,还要看到资本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共处是长期的,西方国家始终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实施和平演变的图谋,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之间的斗争也是长期的。因此,必须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采取有效的对策。

总之,把这些教训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加强执政党本身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并且要制定和执行一条正确的、保证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并不断发展的路线。

3.前苏联解体的国际影响

(1)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从产生之日起就受到西方国家的敌视和围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更引起西方的恐惧和痛恨。在武力消灭社会主义已不可能的情况下,西方国家就改用和平演变的策略。前苏联东欧剧变后,社会主义丧失一部分阵地。不仅如此,西方国家还利用前苏联东欧的变化来宣传社会主义的失败,极力破坏社会主义在第三世界的形象,使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严峻挑战。

(2)标志两极格局的终结。以雅尔塔体制为基础的、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的瓦解,其根本原因在于美苏地位的不断削弱和世界其他力量的日益壮大。东欧剧变,两德统一,美苏缓和,华约解散,这些事件逐步将两极格局推向崩溃的边缘。而这些事件的发生无不与前苏联的政策演变息息相关。至于前苏联解体,则使两极格局彻底崩溃,旧的国际关系中的东西方概念和东西方关系不复存在,世界格局进入由两极向多极转变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仍面临局部的动荡和不稳定,但新的世界大战危险大大降低了。

(3)深刻影响着欧洲形势的发展。战后,欧洲一直是两极对峙的前沿。强大的前苏联和由它控制的东欧始终是西方的心腹之患,即使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洲出现了空前的缓和局面,对峙的态势并未根本改观。只是在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之后,才最终结束了这种状况。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新的动荡、冲突以至局部的战争。这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围绕这些热点问题展开的大国争夺以及在其他政治经济等诸多问题上的矛盾摩擦,正在影响着欧洲未来的走向。

(4)独立国家联合体填补前苏联解体后该地区的力量空白。《阿拉木图宣言》规定,独联体既不是国家,也不是超国家实体,而是一种非常松散的国家间联合形式。独联体没有中央政权机构,只有协调机制,对各成员国没有约束力,各国都是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家。独联体的协调机构包括国家元首理事会和政府首脑理事会。国家元首理事会是独联体最高机构,由各成员国的国家元首组成,每年开会不少于两次,有权决定关于独联体的共同利益及相互关系的原则性问题。政府首脑理事会由各国政府总理或部长会议主席组成,负责协调解决各国间共同的社会经济问题。上述协调机构可以举行联席会议。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被定为独联体协调机构所在地。独联体没有统一的对内对外政策,只是在尊重参加国主权的前提下,在某些领域进行政策协调。独联体也没有统一的军队,只“保留和支持共同的军事战略空间”和对核武器实行统一控制。前苏联的战略核力量由拥有核武器的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元首协商并征求其他成员国元首意见后才能使用。1993年10月,格鲁吉亚决定加入独联体,使之成为12个国家的庞大组织。总的看来,独立国家联合体是“独立国家”,又是“联合体”。既独又联,是独与联的对立统一。独联体这种松散的国家间组织形式,是各共和国在内外因素的驱使下,经过斗争和妥协的结果。独联体各国70多年来同在一个高度集中统一、讲究经济分工的国家中生活,由于历史渊源、地理条件、产业结构、资源分布、经济往来以及政治文化等因素造成的联系十分复杂微妙,形成了极为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正是这种相互依赖关系构成了独联体的基础,并作为最基本的向心力量在独联体的长远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影响了各类型国家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关系中,由于前苏联这一共同的外部威胁的消失,彼此之间联合正在发生变化,相互间的矛盾有所发展,尤其是在科技和经济领域里这种矛盾的发展不可避免,都为增强自身综合国力而加强竞争。当然,过分夸大这种矛盾并不符合实际,它们之间依然存在着共同的政治利益和不可分割的经济联系。但仅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观点出发,把它们看成铁板一块,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在第三世界,一些原来受前苏联支持和援助的国家经济困难,政治动荡,在西方施加的外部压力下,其政治经济体制发生变化。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联合与分裂倾向都有发展。更重要的是,前苏联解体之后,东西方矛盾缓和,南北矛盾进一步凸现出来,发展问题更为迫切。

4.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

社会主义思潮产生于资本主义初期的西欧,这种“人吃人”的病态社会,激起了一部分先进的思想家研究造成劳动者贫困和苦难的根源,设想建立一个消除贫富差距和对立的公正的理想社会,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是合乎发展规律的历史进程。20世纪,社会主义在世界上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在探索建立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消除贫富两极分化、能够保证全体人民的政治平等和当家做主以及新型的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抗衡了战争势力,维护了世界和平,并使人类逐步摆脱了“战争怪圈”,为埋葬野蛮的殖民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推动历史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事物的发展不是沿着直线式而是沿着螺旋式上升的。历史的规律总是这样,既是曲折的又是前进的,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也是一个曲折的历史进程,前苏联解体绝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失败,社会主义的历史并没有结束,社会主义还在继续发展。苏东剧变时,邓小平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们经受了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社会主义前途是光明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