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时间:2022-06-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实中的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四种类型。在寡头市场上价格竞争十分重要,在垄断市场上关键在于如何定价,因此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运用不同的手段才能成功。

第六章 市场结构理论

学习目标

1.掌握不同市场类型的含义、特征、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条件。

2.了解各市场的利弊,各市场达到均衡的利润状况。

3.明确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的关系。

一个小农场和一个大汽车制造厂所面临的市场是不同的。在农产品市场上,一个小农场面临着和其他无数小农场的激烈竞争;而一个大汽车制造厂则面临着和它相似的几个汽车制造厂的竞争。每个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的市场。在分析市场结构时,市场就是行业,一个行业就是一个市场。按照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行业的进入限制和产品的差别大小可以划分出不同竞争程度和垄断程度的市场结构。现实中的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四种类型。

第一节 市场结构

在分析市场结构时,市场就是行业,一个行业就是一个市场。例如,汽车行业就是汽车市场,服装行业就是服装市场。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的垄断与竞争程度。不同企业处于不同的市场,其竞争目标与手段都不同。所以,市场结构对企业竞争战略影响重大。要了解市场结构,首先应了解划分市场的标准。

一、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各个市场的竞争与垄断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市场结构。可以根据三个标准来划分市场结构。

1.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市场集中程度是指大企业在市场上的控制程度,用市场占有份额来表示。一个行业,企业越大,企业的数量越少,大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越大,这些企业对市场控制程度越高,即市场集中度越高,这个市场的垄断程度就越高。反之,一个行业,企业规模越小,企业的数量越多,即使找出几个较大的企业,市场占有份额也不大,这些企业对市场控制程度低,即市场集中程度低,这个市场的竞争程度就高。

2.行业的进入限制:一个行业的进入门槛越低,即进入限制越低,企业越容易进入,从而竞争程度越高。反之,一个行业进入门槛越高,即进入限制越高,企业进入越困难,从而垄断程度越高。进入限制来自自然原因和立法原因。自然原因是指资源控制与规模经济。如果某个企业控制了某个行业的关键资源,其他企业得不到这种资源,就无法进入该行业中,在一些行业中,规模经济特别重要,只要有几个这样的企业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其他企业进入这个行业很不容易,从而进入的限制很高。

立法原因是法律限制进入某些行业。这种立法限制主要采取三种形式。一是特许经营。政府通过立法把某个行业的经营权交给某个企业,其他企业不得从事这个行业。例如,许多国家的邮政由国家邮政局独家特许经营。二是许可证制度。有一些行业由政府发放许可证,没有许可证不得进入,这就增加了进入的难度。例如,许多国家当医生要有行医执照,使这一行业不易进入。三是专利制。专利是给予某种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的排他性垄断权,其他企业不得从事这种产品的生产,就无法进入该行业。

3.产品差别:产品差别是同一种产品在质量、牌号、形式、包装等方面的差别。一种产品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还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每一个人由于收入水平、社会地位、文化教育、宗教信仰、历史传统不同,偏好也不同。他们对同一种产品的细微差别都有一定要求。例如,同样的西装,有不同的档次、品牌。有人要求穿名牌的,以显示自己的社会身份,他们也愿意为此而付出较高的价格。

产品差别正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偏好。每种有差别的产品都以自己的某些特色吸引消费者。这样有特色的产品就在喜爱这一特色的消费者中形成了自己的垄断地位。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经济学家认为,产品差别引起垄断,产品差别越大,垄断程度越高;产品差别越小,竞争程度越高。

综合这三个标准来判断-个市场的垄断与竞争程度,从而确定其市场结构。

二、市场结构的类型

市场可按不同方法分类,西方的经济学家通常按照竞争程度这一标准,从厂商数目、产品差别程度、厂商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这些特点将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是两个极端。而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是介于这两种极端之间的状态,是竞争和垄断不同程度的结合。这四种类型主要说明不同类型市场结构条件下商品价格、产量的决定和收益规律,以及不同市场上的资源配置效率。这四种类型的市场和厂商的特点可列表如下(见表6-1所示)。

表6-1 市场类型及分类

续表

三、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的关系

企业行为是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来确定自己的价格与产量。出于不同市场结构的企业在确定自己的价格与产量以及竞争目标时,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所用的手段应该是不同的。

不同的市场结构类型决定着企业的不同竞争目标。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但在不同的市场上,利润最大化的形式并不相同。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竞争的最终结果是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由于每家企业规模太小不能通过改变自己的产量来影响市场价格,而且,由于企业数量太多也不可能形成勾结,所以,只能在市场价格为既定时决定产量和进入或退出。从全行业来看,利润最大化时经济利润为零。但价格与平均成本相等时,平均成本是整个行业的平均成本。如果一家企业效率高,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成本,则市场价格等于行业平均成本时,成本低于行业成本的企业可以有利润。因此,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在于提高企业内部的效率,降低成本。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可以以自己的产品差别形成垄断地位,从而确定高价格,实现利润最大化。在寡头市场上,如果产品无差别,寡头之间激烈竞争的结果是整个行业的价格下降,这使这些行业成为微利行业,只能通过大量生产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在垄断市场上,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高价少销实现利润最大化,也可以低价多销实现利润最大化。垄断企业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可以在这两种目标中任选其一。

处于不同的市场结构的企业所用的竞争手段也不同。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竞争的重要手段是创造产品差别,使自己的产品不同于同类其他产品。在寡头市场上价格竞争十分重要,在垄断市场上关键在于如何定价,因此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运用不同的手段才能成功。

市场理论就是要分析不同的市场结构,使企业进行成功的营销策划和确定竞争战略的理论基础。在经济学中,厂商均衡理论是相当复杂的,包括分析整个行业产量与价格决定的集体均衡,以及分析个别企业产量与价格决定的单个均衡。本章主要介绍单个均衡。

案例分析

德比尔斯公司为什么做广告

一般根据三条标准把市场结构分为四种类型,但这仅仅是基本市场结构类型。在现实中,有的市场介于两种市场结构之间,有的市场即使属于某种市场结构,也有相当大的差异。企业根据市场结构决定自己的竞争战略时特别要注意这种特殊性。我们用德比尔斯公司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德比尔斯公司控制了全世界钻石矿的80%以上(其他不足20%,分散在斯里兰卡和俄罗斯,形不成规模),凭借这种资源优势,该公司成为世界市场的垄断者。我们知道,垄断者成功的关键在于寻找一种正确的定价原则。由于该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企业,不用做广告,即不用通过广告来介绍和创造自己的产品特色。但德比尔斯公司每年都要花费巨资在各国做广告。它的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已经家喻户晓。作为垄断者的德比尔斯公司为什么还要做广告呢?

形成垄断的条件一是进入限制,即其他企业无法进入该行业,二是没有相近替代品。如果没有第一个条件就不能成为垄断,但没有第二个条件。垄断只是一种无保障的垄断——垄断地位随时可以被替代品打破。钻石的替代品是宝石,作为装饰品,钻石与宝石有相当大的替代性。如果宝石可以替代钻石,德比尔斯的垄断地位就被打破了。那么,宝石能否代替钻石呢?这就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

如果消费者认为,钻石和宝石作为装饰品是相同的,钻石和宝石就可以互相代替,这时,德比尔斯公司的垄断地位就不存在了。在装饰品市场上,德比尔斯公司只是一个寡头,要与其他经营宝石的公司进行竞争。如果消费者认为,钻石和宝石不能互相替代,德比尔斯公司就可以保持其垄断地位。无保障的垄断就能成为有保障的垄断。

影响消费者偏好的重要因素正是广告。消费者容易受广告的影响形成自己的偏好。无论广告说的是对还是不对,狂轰滥炸、持之以恒的广告还是能左右消费者的偏好的。德比尔斯公司做广告的目的正是让消费者认识到、宝石不能代替钻石——因为只有钻石才有“永恒”的含义,人们都追求婚姻的完满,始终只有送钻戒才吉祥。如果消费者接受了这种宣传,宝石不能代替钻石。德比尔斯公司的垄断就有保障了。

从实际情况来看,德比尔斯公司的这个广告是成功的。因为它在展销会上对自己的钻石实行一口价,不许讨价还价。这显然是垄断者的做派。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和特征

完全竞争市场也称为纯粹竞争市场,指的是一种不存在丝毫垄断因素,竞争可以充分展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不受到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是:

1.在同一个市场中有无数的卖者和买者:这些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规模都很小,他们中任何一个的销售量或购买量在整个市场上都只占很小的比例,从而也就无法通过自己的买卖行为来影响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是由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只能是市场既定价格的接收者,而不是这一价格的决定者。他们可以按照既定的价格卖出或者买进他们愿意的任何数量的商品,而不会对市场价格产生任何的影响。

2.市场上的产品都是无差别的、同质的产品:这里所说的“同质”,不仅指商品之间的质量完全一致,还包括在销售条件、商标、装潢、服务等方面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对消费者来说,购买哪一个厂商的产品都没有区别,而如果某一厂商提高产品价格,所有的顾客都会转而购买其他厂商的产品。当然,单个厂商也没必要降价。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单个厂商总是可以按照既定的市场价格实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相对来说是很小的销售份额。

3.买卖双方具有完全信息:即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或卖者都掌握着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这样,市场上每一个消费者或生产者都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完全信息,确定最优购买数量或最优生产数量,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而且这样也排除了由于市场信息不通畅而可能产生的一个市场同时存在几种价格的情况。消费者不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生产者也不会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进行销售。

4.厂商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该行业或市场:这意味着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在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厂商总是可以及时地向获利行业转移,并及时退出亏损的行业,不存在法律、政策或资金的障碍。在这样的过程中,缺乏效率的企业会被市场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效率的企业。

显然,由于这些假设条件十分严格,经济学家认为同时具备这四个条件的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理想市场。有些农产品市场或证券市场被认为比较接近典型的完全竞争市场。但经济学家们也认为,完全竞争市场作为一种比较纯粹意义上的市场,把对它的分析作为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以提出一种比较理想的市场模式来与现实相比较、对照,会有助于发现现实中的问题,也有助于构建促进市场向更为完善的方向发展的理论和政策。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一)厂商的需求曲线

当市场价格确定之后,厂商面对的价格是既定的,其产量变动都不会影响市场价格,而市场对个别厂商产品的需求是无限的。因此,市场对个别厂商产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出发的平行线。在图6-1(a)中,曲线D是一条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市场上的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曲线S是一条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市场上的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图中的P0是市场需求曲线D与市场供给曲线S相交所决定的均衡价格,也就是能使供给量与需求量恰好相等的成交价格。

图6-1 行业需求曲线与单个厂商需求曲线

图6-1(b)中的曲线d是厂商的需求曲线,它是相对于市场需求曲线D和市场供给曲线S的相交点E所决定的均衡价格P0而言的。如果图6-1(a)中供给曲线S的位置发生平移,就会与原有的需求曲线D形成新的市场均衡价格,相应的在图6-1 (b)中就会有另一条从新的均衡价格水平出发的呈水平形状的厂商需求曲线。这条曲线表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而且,在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相对于市场上大量的买者来说,单个厂商总是可以把它的任何数量的商品卖出去,即在既定的价格之下,市场对个别厂商产品的需求是无限的。

(二)厂商的收益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因为产品同质,单个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他只能在既定的市场价格下改变产品的供给量。无论决定生产多少,产品的价格是相同的,既没必要降价,也不能提价。因此单个厂商面对的总收益曲线为一条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可作表6-2和图6-2来说明。

表6-2 完全竞争市场中某厂商的收益表

总收益是厂商出售一定数量产品获得的全部收入。如果用TR代表总收益,P代表产品价格,Q代表个别厂商的产品销售量,则TR= P×Q。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TR)的增加量(△TR)总是等于固定不变的单位产品的卖价P,即△TR= P,所以总收益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一条直线,其斜率为固定不变的销售价格,如图6-2(a)所表示的TR曲线。P为TR曲线的固定斜率。平均收益是指总收益除以销售数量所得的收益,即销售一定量产品时,平均每一单位产品所得到的收益,它实际上也就是销售任一数量产品时每单位产品的售卖价格,平均收益AR= TR/Q=P×Q/Q= P。所以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在任何市场条件下可以由它的产品的需求曲线来表示。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产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所以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也是一条水平线,如图6-2(b)所示。

图6-2 完全竞争市场中某厂商的收益曲线

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销售量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边际收益MR= TR/ △Q。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不管销售量怎样增加,单位产品的售卖价格始终不变(需求曲线是水平线),因而每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始终等于固定不变的销售价格,并等于平均收益,即MR=P= AR,所以可以看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的售卖价格、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都是相等的,所以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都是同一条线,即图6-2(b)中的dd= AR=MR。这条需求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无限大,即在市场价格既定时,对个别厂商产品的需求是无限的。

三、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均衡:在短期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产量,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面对的市场的产品价格和生产规模都是给定的,厂商只有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MR=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短期均衡可分为五种情况。

(1)厂商有超额利润,可用图6-3来说明。在图6-3中,市场价格为OP1,对个别厂商来说,需求曲线d1是从P1引出的一条平行线。这条需求曲线同时也是平均收益线与边际收益线,并且都与价格P1相等。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就要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图6-3 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短期均衡

因此,边际收益在短期边际成本高于短期平均成本之处与边际成本相等,即边际收益曲线(MR1)在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高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最低点的地方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相交。

MR1与SMC相交于E1点,E1点确定的均衡产量为OQ1,此时平均成本为F1Q1,平均收益为E1Q1,因而总成本(平均成本乘以产量)为H1OQ1 F1的面积,总收益(平均收益乘以产量)为P1 OQ1 E1的面积,显然总收益大于总成本,P1 H1 F1 E1的面积为超额利润部分,这说明厂商不仅保障了正常利润,而且还获得了超额利润(经济利润)。这时势必会吸引新厂商加入或者原有厂商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

(2)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但获得全部的正常利润。图6-3中,市场价格为OP2,厂商的需求曲线同时也是平均收益或边际收益线,都是从P2引出的一条平行线,并且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的交点E2(E2是短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所以边际收益在短期边际成本和短期平均成本相等时与边际成本相等。即边际收益曲线相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MR2与MC相交于E2点,E2点确定的均衡产量为OQ2,此时平均成本为E2Q2,平均收益也为E2 Q2,因此,总成本和总收益都是P2 OQ2 E2的面积,厂商既没有亏损又没有超额利润,不亏不赚,收支相抵,只能获得全部正常利润(因为正常利润包含在成本之中)。

(3)厂商亏损,但继续生产。图6-3中,市场价格为OP3,这时厂商仍然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来确定产量,即这时的产量仍由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决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边际收益在短期边际成本低于短期平均成本之处与边际成本相等。即边际收益曲线(MR3)在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低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的地方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其交点为E3,E3点决定的均衡产量为OQ3。此时的平均成本为F3 Q3,平均收益为E3 Q3,平均成本大于平均收益,总成本也大于总收益,多出的部分是收益无法弥补的成本部分,这说明厂商的全部收益在弥补了全部可变成本后,只能弥补一部分固定成本。

(4)厂商亏损,处于生产与不生产的临界点,即停止营业点。在图6-3中,市场价格为OP4,厂商存在亏损。这时,厂商是否继续生产取决于平均可变成本(AVC)的状况。价格OP4所决定的需求曲线d4与AVC相交于E4点,该点就是停止营业点。也就是说,在价格降为OP4时,所得到的收益正好抵偿平均可变成本。因为短期中固定成本是不变的,无论是否生产都要支出,所以,只要收益可以弥补可变成本,厂商就要生产。但如果价格低于OP4,厂商不但弥补不了固定成本,就连可变成本也无法弥补,此时厂商也就无法再生产。所以,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E4被称为停止营业点。在这一点上,平均可变成本等于价格水平,也等于边际成本。因此,当AR= AVC时,厂商处于生产与不生产的临界点。

(5)AR﹤AVC,厂商亏损,停业。在图6-3中,市场价格低于OP4时,厂商绝对亏损。因为,在价格为OP4时,厂商所得到的收益正好抵偿平均可变成本,厂商还可以再生产;而当价格低于OP4时,厂商的需求线就会低于平均可变成本线而与短期边际成本线相交,这时,厂商的收益不能抵偿平均可变成本。此时,厂商的全部收益连可变成本都无法全部弥补,就更谈不上对固定成本的弥补了,所以厂商必须停止生产。

总之,在短期内,由于其他厂商来不及进入该行业,现有厂商也来不及调整生产规模或退出该行业,因此,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将在短期高于停止生产点的任何价格水平上达到其产量均衡,它可能是盈利条件的均衡,也可能是亏损下的均衡。

在短期内,厂商均衡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 MC。这就是说,个别厂商是从自己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决定产量的,而在MR=MC时就实现了这一原则。

四、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均衡

厂商的长期均衡就是指在长期中各个厂商都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和生产,也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最终使整个行业的供求均衡,各个厂商的产量也不再调整,达到各个厂商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现以图6-4为例来说明厂商的长期均衡。

图6-4 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图6-4中,LMC曲线是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AC曲线是长期平均成本曲线。d3为短期有超额利润时个别厂商的需求曲线,d1为短期有亏损时个别厂商的需求曲线。当有超额利润时会引起整个行业供给增加,从而价格下降,个别厂商的需求曲线d3向下移动。当有亏损时会有厂商减产或退出,会引起整个行业供给减少,从而价格上升,厂商的需求曲线d1向上移动。这种调整的结果使需求曲线最终移动到d2。这时,边际成本曲线(LMC)与边际收益曲线(MR),即d2相交于E2点,决定了产量为OM。这样,总收益等于总成本,厂商既无超额利润也无亏损,因此,也就不再调整产量。

由此可见,当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相交于E2点时,实现了长期均衡,所以,厂商的长期均衡实现条件是:

MR=AR= LMC= LAC

五、完全竞争市场的利弊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完全竞争市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其优点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经济资源得到了最合理的配置和最有效的利用。具体有以下三点:①通过这种调节实现了社会的供给与需求平衡,从而资源得到了最优配置,生产者的生产不会有不足或过剩,消费者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②通过完全竞争与资源的自由流动,使生产要素的效率得到了最有效的发挥;③通过这种调节实现了平均成本最低,决定了产品的价格也是最低的,对消费者有利。

其缺点在于:①厂商缺乏创新的积极性;②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是完全同质无差别的,单调无变化的产品是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各种不同的需要的;③各厂商的平均成本最低并不一定是社会成本最低;④在现实中完全竞争的情况是很少的,实际上,竞争也必然引起垄断。

六、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出售一种商品得到的收入,减去成本就是生产剩余,说白了就是企业赚的利润。生产者剩余的多少取决于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的差值。在完全竞争性市场,产品价格由市场决定,关键问题就转化为各厂商的成本比较。谁的成本低,谁就能够获得较多的生产者剩余。

假如现在有3家计算机供应商,IBM的成本是7 800元,联想的成本是7 500元,天想的成本是7 000元,如果都按照8 000元的价格卖出,那么他们出售1台计算机将分别获得200元、500元和1 000元的生产者剩余。同时,如果这些企业采取新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成本进一步下降,那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生产者剩余。

短期生产者剩余是指企业参与市场交易较之不参与市场交易而言的福利改进。短期生产者剩余的数额可由市场价格与短期边际成本线之间的面积来度量。长期生产者剩余的度量是由市场价格与长期边际成本线之间的面积来度量。

消费者剩余指的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对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差。

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之和成为社会总剩余。

第三节 完全垄断市场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与形成

如果一个厂商是其产品唯一的卖者,而且如果其产品并没有相近的替代品,这个厂商就是垄断者。完全垄断市场指单个生产者面对众多消费者的市场。

(一)垄断市场的含义和条件

完全垄断又称纯粹垄断,它是有一个独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一种极端的市场结构。其形成条件:

第一,存在唯一的厂商。厂商的供给就是市场总供给,厂商面临的需求就是市场总需求。一家厂商构成了一个行业,个别厂商的均衡也就是全行业的均衡。

第二,产品独特,并且没有十分相近替代品的竞争。正因为产品独特,并且没有替代品才会形成完全垄断。

第三,厂商加入或退出该行业都很困难。

(二)垄断市场结构的形成的途径

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障碍,垄断者能在其市场上保持唯一卖者的地位,是因为其他厂商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完全垄断市场形成的途径主要有四个:

1.生产要素垄断:某些产品的生产必然使用特定的生产要素,如某些特殊的自然资源或矿藏等。若某一厂商对此种生产要素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就会形成垄断。例如,美国铝公司长期保持制铝业的完全垄断地位,就是因为它控制了铝土矿。虽然关键资源的排他性所有权是垄断的潜在原因,但实际上垄断很少产生于这种原因。因为现实经济如此巨大,资源往往由许多人拥有,而且,由于许多物品可以在国际上交易,它们的自然市场范围往往会更广泛。因此,拥有没有相近替代品资源的厂商的例子很少。

2.许可证垄断:政府为了保护公众利益,对某些厂商发放生产经营许可证,使其获得合法的垄断地位。例如,中国政府对烟草实行国家专营,中国烟草总公司是唯一一家能够经营烟草专卖、进出口等业务的公司。烟草专卖制度的确立,使烟草行业从分散管理走向集中管理,从自由发展变成国家垄断经营,对扭转当时烟草行业盲目发展的混乱局面、促进产供销协调发展、改善和提高卷烟产品结构和提高卷烟质量、满足群众消费需求等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尤其是为国家财政积累做出了重大贡献。

3.专利权的垄断:政府为鼓励发明创造,对某些研究成果给以专利保护,使厂商拥有独家生产权,从而形成垄断。

专利和版权法是政府如何为公共利益创造垄断的一个例子。当一个制药公司发明了一种新药时,它就可以向政府申请专利。如果政府认为这种药真正是原创性的,就批准该专利,并给予该公司在20年中排他性地生产并销售这种药的权利。同样,当一个小说家写完一本书时,他可以有这本书的版权。版权是一种政府的保证,它保证没有任何人在没有得到作者同意时就能印刷并出售这本著作。版权使这个小说家成为他的小说销售的一个垄断者。

专利与版权法的影响是容易说明的。由于这些法律使一个生产者成为垄断者,所以,就使价格高于竞争时的情况。但是,通过允许这些垄断生产者收取较高价格并赚取较多利润,这些法律也鼓励了一些合理的行为。允许制药公司成为它们发明药物的垄断者是为了鼓励医药研究;允许作者成为销售他们著作的垄断者是为了鼓励他们写出更多更好的书。因此,决定专利和版权的法律既有利益也有成本。专利和版权法的利益是增加了对创造性活动的激励。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利益被垄断定价的成本所抵消。

4.自然垄断:这是由于市场力量自然形成的垄断。在某些行业,若一家厂商平均成本最低点的产量可以满足全部市场需求,新厂商的加入必然因生产要素分散而导致产量减少、成本增加,形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加重消费者的负担。所以,此类行业的私人垄断往往由政府加以认可,或政府借助于政权进行垄断。属于自然垄断的行业主要有铁路、电力、天然气、自来水、市内公共交通、电话等。

比如为了向镇上居民供水,厂商必须铺设遍及全镇的水管网。如果两家或更多厂商在提供这种服务中竞争,每个厂商都必须支付铺设水管网的固定成本。因此,如果一家厂商为整个市场服务,水的平均总成本就是最低的。当一个厂商是自然垄断时,它很少关心有损于其垄断力量的新进入者。正常情况下,一个厂商如果没有关键资源的所有权或政府保护,要维持垄断地位是不容易的。垄断利润吸引了厂商进入市场,而且,这些进入者使市场更有竞争性。与此相比,进入另一个厂商已有自然垄断权力的市场并没有吸引力。想进入者知道,他们达不到垄断者所享有的同样低成本,因为在进入之后,每个厂商的市场份额都小了。

二、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一)需求曲线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因为整个行业只有一家厂商,所以,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也就是一家厂商的需求曲线。这时,个别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表明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二)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每一单位产品的卖价也就是它的平均收益,因此,平均收益仍等于价格,平均收益曲线就是需求曲线。但是,在完全垄断市场下,边际收益并不等于平均收益。当销售量增加时,产品的价格会下降,从而边际收益减少,这样,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如前所述,收益变动规律与产量变动规律相同。根据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当平均产量或平均收益下降时,边际产量或边际收益小于平均产量或平均收益。在完全垄断市场上,需求曲线从而平均收益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平均收益下降,因此,边际收益一定小于平均收益,而且,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收益会越来越小于平均收益。我们可用表6-3来说明价格,平均收益、边际收益之间的关系。

表6-3 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从表6-3中可以看出,价格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价格与平均收益相等,但平均收益不等于边际收益。平均收益是不断下降的,因此,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根据上表可作出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的图形。见图6-5所示。

图6-5 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在图6-5中,D是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MR为边际收益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是重合的,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而边际收益曲线则是平均收益曲线朝内,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三、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短期均衡

完全垄断市场中,厂商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最大利润,因此,也必须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在边际收益(MR)和边际成本(MC)相等的条件下确定生产水平,实现生产的均衡。

在完全垄断市场中,短期内的厂商均衡状态可分三种情况。见图6-6。

图6-6 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

第一种情况,在一般需求情况下,厂商在可获得垄断利润下保持生产均衡,可用图6-6(a)来说明。

在图6-6(a)中,产量OM仍然由边际收益曲线(MR)与边际成本曲线(MC)的交点E决定,因为垄断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仍然要遵循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从M向上垂直的线就是产量为OM时的供给曲线,它与需求曲线D相交于G点,由此决定了价格水平为ON。与平均成本曲线(AC)相交于F点,决定了成本水平为OK。这时,总收益为平均收益(或价格)与产量的乘积,即图上的NOMG的面积,总成本为平均成本与产量的乘积,即图上的KOMF的面积,显然,总收益大于总成本,NKFG的面积部分为垄断利润。在短期中,由于其他厂商不能进入,垄断厂商将保持其经济利润。

第二种情况,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厂商可能只获得正常利润。可用图6-6(b)来说明。

在图6-6(b)中,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E点,决定产量为OM。此时,平均收益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相切于G点,所以这时的平均成本与平均收益相等,从而总收益和总成本都是NOMG的面积,不存在垄断利润,但是厂商获得了正常利润。这种情况(AR曲线和AC曲线相切)很偶然,并不是经常的情况。

第三种情况,在需求很低的情况下,厂商有可能得不到正常利润甚至在亏损情况下保持生产均衡。可用图6-6(c)来说明。

在图6-6(c)中,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在平均成本曲线的下方,表明需求很低。MR曲线和MC曲线的交点E决定了均衡产量OM。这时的平均成本为MF,平均收益(价格)为MG,因此总成本为KOMF,总收益为NOMG,显然总收益小于总成本,KNGF为亏损部分。这种亏损是绝对亏损,厂商连正常利润也无法获得。这对垄断厂商来说,短期内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不会长期存在下去,因为厂商经营的目的是要获得最大利润。

由此可见,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MR=MC

垄断厂商必须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生产,才能获得最大利润,或使亏损达到最小。

四、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内,垄断厂商可以通过对生产规模的调整来获得比在短期时更好的结果。这时厂商均衡的条件是边际收益与长期边际成本和短期边际成本都相等,即:

MR= LMC= SMC

图6-7 完全垄断市场的长期均衡

可用图6-7来说明。

在图6-7中,当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为SAC1时,产量为SMC1与MR相交于E1所决定的OQ1,价格为OP1。在产量为OQ1时,MR≠LMC,即边际收益不等于长期边际成本,所以只是短期均衡,厂商获得的是短期利润。在长期内,厂商通过对生产规模的调整,实现MR= LMC。假设厂商把生产规模调整为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为SAC2,这时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2与边际收益曲线MR相交于E2所决定的产量为Q2,价格为P2,这时MR= LMC=SMC2,就实现了长期均衡,厂商获得的是长期利润。显然,厂商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大于短期均衡时的利润量。从图6-7中可以看出,在短期中,垄断厂商无法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不一定能获得经济利润。但在长期中,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可以获得经济利润。这时就存在垄断利润。在长期中,垄断厂商在高价少销与低价多销中进行选择,以便使所达到的产量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由于垄断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所以,垄断厂商的短期和长期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就是垄断市场的短期和长期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五、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与垄断利润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由于一家厂商垄断整个市场,所以,它就可以实行价格歧视,即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种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正由于垄断厂商可以依靠自己的完全垄断地位来实行价格歧视,所以,也就可以获得垄断利润。

(一)实行价格歧视的前提条件

(1)市场必须有某些不完善之处。当市场不存在竞争、信息不畅通,或者由于种种原因被分割时,垄断者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实行价格歧视。

(2)各个市场的需求弹性必须各不相同。这时垄断者就可以对需求弹性小的市场实行高价格,以获得垄断利润。

(3)要实行差别价格,不同市场之间或市场的各部分之间,必须能有效地分离开来。例如,在电力行业中只有把工业用电网与民用电网分开才能实行不同的价格。

(二)价格歧视的类型

一般根据价格差别的程度把价格歧视分为三种类型。

(1)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假如垄断者知道每一消费者为了能够买进每一单位产品所愿付出的最高价格,并据此确定每一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就表示垄断者实行着一级价格歧视。这样所有的消费者剩余都被厂商侵占了。在实践中,完全一级价格歧视几乎是绝不可能的。因为向每一个消费者都索取一个不同的价格通常是不现实的,并且,厂商通常不知道各个消费者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因此,有市场上通过索取几个基于对消费者最高价格的估计的不同价格而实行不完全歧视。这常常发生在对顾客相当了解的专业人员,如律师、会计师等。

(2)二级价格歧视。即垄断厂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把这种需求曲线分为不同段,根据不同购买量确定不同的价格。

(3)三级价格歧视。即垄断厂商对不同消费者分为有不同需求曲线的两组或更多组,针对不同的消费组实行不同的价格。这是最盛行的价格歧视形式,例子到处都是:常规的和“特别”的飞机票价,对学生和老年公民的折扣等。在每个例子中,总有某些特征被用来将消费者分成不同的组别。例如,对大多数商品货物,学生和老人通常平均比其他人愿意支付的较少。同样地,也可以将度假者同商务旅客区别开来。这样,具有较低需求弹性的消费者将被索要较高的价格,而较低的价格用来吸引具有较高需求弹性的消费者。

以上三种价格歧视,都表现为垄断者把单一价格下的消费者剩余转化为自己的超额利润,因而可看作是消费者剩余受到侵占,消费者受到剥削。

(三)时期间差别定价和高峰负荷定价

时期间差别定价也叫时期间价格歧视,是一种与三级价格歧视密切相关的、非常重要和被广泛运用的定价策略,它是对不同时间定不同价格将消费者分成不同组别的。例如,对首轮放映的影片定一个高价,然后在出品一年后再降低价格。另一个被出版商广泛运用的例子是给一本书的精装本定一个高价,然后在大约一年后再以低得多的价格发行平装本。许多人以为平装本价格较低是因为生产成本要低得多,但这是不正确的。一旦一本书已经完成编辑和排版,不管是精装本还是平装本,多印一本的边际成本是相当低的。平装本之所以卖得便宜不是因为印刷便宜,而是因为需求较高的消费者已经买了精装本,而剩下来的消费者通常具有较大的需求弹性。

高峰价格也叫高峰负荷定价,是另一种形式的时期间价格歧视。对某些商品和服务,在特定时间会出现需求高峰,例如,交通高峰期的道路和隧道,夏天傍晚时分的电力,以及周末的滑雪胜地和游乐场,节假日时的通讯等。由于能力的限制,在这些高峰期间边际成本也是较高的,因而价格也应该适当高些。

(四)两步收费制(二重价)

两步收费与价格歧视相关并提供了剥夺消费者剩余的另一种方法。它要求消费者为购买一种产品的权利预先缴付一定费用,然后消费者再为他们希望消费的每单位产品付一个额外的费用。

两步收费制被用于多种定价,如网球和高尔夫俱乐部(你要付年度会员费,加上各种使用场地或各局高尔夫的费用);租用大型计算机设备(你要付固定月费,加上每单位处理运算时间的费用);电话服务(你要付月租费以及通讯单位费用);电视机(你要付钱买电视,然后再缴纳每年收视费)等。

(五)搭售

所谓搭售,是指不同种类的产品以某种组合进行买卖,购买一种产品的消费者也被要求在同一家公司里购买另一种产品。有的是相关搭售,如复印机与复印纸搭售;有的是不相关搭售,如购买车票的人必须购买一瓶矿泉水。附加一种产品的差异化歧视就是搭售策略。很多餐馆就使用这种策略,餐馆经营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创造性的定价,而不是创造性的烹调。成功的餐馆了解顾客的需求特征,并利用这种知识来设计定价策略,以尽可能多地获得收入。

许多餐馆既推出套餐,也可以点菜。为什么?大多数去餐馆吃饭的顾客都知道自己愿意为一餐付多少钱,并据此选择餐馆。可是,进餐馆的顾客有不同的偏好。例如,有些顾客对饭前啤酒很看重,但不在乎饭后喝汤;有些顾客恰恰相反——他们不重视啤酒,但汤菜却是必须的;还有些顾客对啤酒和汤菜都有适度的评价。什么样的定价策略可让餐馆尽可能多地从有差异的消费者那里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呢?搭售是一个较好的策略。搭售意味着既供应套餐(啤酒、主菜、汤菜),也可以点菜(顾客分开买啤酒、主菜和汤菜),这使餐馆可以通过菜单上的不同菜点的定价,从那些对不同菜点有不同爱好的顾客那里夺取消费者剩余。与此同时,套餐则留住了对不同菜点的保留价格差异不大的顾客,例如,对啤酒和汤菜都有适度评价的顾客。

六、完全垄断市场的利弊

完全垄断市场对经济是有害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完全垄断下,垄断厂商可以通过高价少销来获得超额利润,这样就会使资源闲置,引起浪费。

第二,垄断厂商控制了市场,也就控制了价格,它所定的价格往往高于完全竞争时的价格,这就引起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和社会经济福利的损失。

第三,垄断利润的存在是垄断厂商对整个社会的剥削,这就引起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这就说明了,完全垄断的经济是最缺乏效率的,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是最差的。

但是,对完全垄断市场也要作具体分析。首先,有些完全垄断,尤其是政府对某些公用事业的垄断,并不以追求垄断利润为目的,而会给全社会带来好处。但有时也会因官僚主义而引起效率低下。其次,对于完全垄断下的技术进步问题,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垄断厂商会阻碍技术进步。另一种观点认为,垄断厂商还是具有一定的创新积极性的。因为,一方面,垄断厂商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有条件进行重大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垄断厂商又可以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在长期内保持由于技术创新所带来的超额利润。

实际上,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完全垄断这一极端的市场类型几乎是不存在的。

第四节 垄断竞争市场的厂商行为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与形成条件垄断竞争市场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在1933年以前,经济学只研究两种极端的情况: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1933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琼·罗宾逊和美国哈佛大学的爱德华·张伯伦同时提出了第三种市场类型,罗宾逊夫人称之为不完全竞争,张伯伦称之为垄断竞争,一般都采用张伯伦的说法。

垄断竞争市场应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存在产品差别。这种产品差别是指产品相似而又不相同,有一点差别,但差别又不是大得不能互相替代。根据产品的自然性质和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厂商可以从同一种产品中变出许多花样来。如:由于原料、设计、技术不同而功用不同;由于包装、商标、广告宣传而引起的印象上的不同;地理位置、售后服务不同等。正因为产品有差别,不是完全替代品,每一种有差别的产品就可以以自己的产品特色在一部分消费者中形成垄断地位。因此,有产品差别就会引起垄断,差别越大,垄断程度也越高。但是,产品差别是同一种产品的差别,相互之间存在替代性,彼此能够替代,需求的交叉弹性较高,就会引起竞争;替代越容易,竞争程度就越高。所以说,产品差别既会产生垄断,又会引起竞争,从而形成垄断竞争的市场状态。在这个市场上,每个厂商既是垄断者,又是竞争者。

第二,市场上有很多厂商。这些厂商对市场可以施加有限的影响,是市场价格的影响者,但不能互相勾结,控制市场价格。由于每一个厂商的产量在产品集团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小,个别厂商的决策对其他厂商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因此,他可以不考虑其他厂商的对抗行动。也就是说,这些厂商自以为可以彼此独立行动,互不依存。

第三,厂商进出比较容易。厂商规模不是太大,所需资本不是太多,进出行业不会碰到太大限制。

经济中许多产品都是有差别的,尤其是在各种零售业、手工业、印刷业、轻工业中,因此,垄断竞争市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的需求曲线

在垄断竞争条件下,每一产业中厂商的数目都很多,而且产品各有特点,因而其需求曲线不像完全竞争厂商那样呈水平状,也不像完全垄断厂商的斜率那么大,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略向右下方倾斜。产品差别越大,曲线斜率越大,越接近于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产品差别越小,需求曲线斜率越小,越接近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图6-8 垄断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每个厂商都面临着两条需求曲线。因为就单个厂商来说,它自以为可以像完全垄断厂商那样,独自决定价格,而其他厂商不会对其决策作出反应。因此,它主观上有一条比较平坦的需求曲线。这意味着,如果该厂商在其他厂商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降价,就把对其他厂商的需求吸引过来了,因此价格小有变动,需求量则变动较大。但实际上,当一家厂商想通过降低价格扩大产销量时,其他厂商势必也跟着降价,结果就在客观上形成一条斜率略大的需求曲线,这表示价格变动后,该厂商的产销量变化不大。可用图6-8来说明这两条需求曲线。

在图6-8中,D1为其他厂商价格不变,而一家厂商价格变动时的需求曲线,D2为其他厂商随一家厂商变动价格时的需求曲线,P0为原来的价格水平,Q0为原来的销售量。现在假定价格由P0下降至P1,当需求曲线为D1时,某厂商的销售量由Q0增加至Q1;当需求曲线为D2时,某厂商的销售量只增加至Q2。价格下降的程度相同,但销售量的增加却不一样,Q2﹤Q1

三、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 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见图6-9。

图6-9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图6-9中有两条需求曲线D与D1,D1是其他厂商价格不变时,一家厂商的需求曲线,D是其他厂商价格变动时,一家厂商的需求曲线。各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需求曲线为D1。这是因为厂商数目众多,如果它通过降低价格来增加销售量,其他厂商并不会采取相同的方法。但是,所有厂商都会这么想这么做,而大家都降低价格的结果必然使D1下降,当下降到D2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时就实现了短期均衡。即厂商从价格较高的A点开始,不断降低价格,增加销售量,当到B点时,MR= SMC,所决定的产量为OQ0,价格为OP0,需求曲线D1也移动到了D2,实现了短期均衡。

可见,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仍然是:MR=MC。

在短期内,由于新厂商无法加入,原有厂商无法退出,所以垄断竞争厂商和完全垄断厂商一样,面临三种可能:获得超额利润,获得正常利润,蒙受经济损失。但由于垄断竞争厂商生产的是有特色的差别产品,短期内其他厂商无法仿效,因而获得超额利润的可能性最大。

四、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内,垄断竞争厂商不仅可以调整生产规模,还可以加入或退出该行业。厂商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各个厂商可以仿制别人有特色的产品,创造自己更有特色的产品,也可以通过广告来创造消费者的需求,形成自己产品的垄断地位。竞争的结果使各种有差别产品的价格下降,超额利润为零。可用图6-10来说明。

图6-10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图6-10中,d为个别厂商的需求曲线,与行业需求曲线D交于E点。这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决定的均衡产量为Q0,均衡价格为P0,并且在E点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需求曲线d相切,即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所以不存在超额利润。此时,各厂商不再调整自己的产量,实现了长期均衡。

由图可见,在实现了长期均衡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需求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相切。所以,垄断竞争市场上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MR= LMC,AR= LAC

五、垄断竞争厂商和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比较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同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的共同点是只能获得正常利润,二者的区别在于它们获得正常利润的条件不同。对比这两个市场上的长期均衡状态,可以看出以下四点差别:

第一,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不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这三条线重合为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在垄断竞争条件下,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重合,但向右下方倾斜,边际收益曲线则是平均收益曲线下向右下方倾斜的一条线。这反映了收益变动情况不同。

第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成本是最低的,因为由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的均衡点,恰好是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而在垄断条件下的平均成本却不是最低的,因为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需求曲线(或平均收益曲线)的切点并不是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第三,在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下,可使消费者买到最低价格的商品;而在垄断竞争的长期均衡,使消费者购买商品付出较高的价格。可见,垄断竞争不如完全竞争的经济效率高。

第四,在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下,可使生产者获得最佳产量;而在垄断竞争的长期均衡,没有使生产达到最佳产量的水平,即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六、市场进退机制与过度竞争

市场进退机制是指企业经营者在对企业和行业状况分析基础上作出的进入市场还是退出市场的理性决策。一个成熟稳健的行业市场,必然是企业进退自如的市场。新企业可以较快低成本地进入,老企业可以较快低成本地退出,企业的进退自由度越大,企业的进出就会越容易。只有当一个行业不断地有进有退时,这个行业才会是动态有效的。这就需要构建动态有效的进退机制。所谓动态有效,一是经常性,即可以经常地进退;二是低成本,即可以低成本地进退。

所谓过度竞争是指在整个行业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企业主要依靠价格手段来争夺市场份额,行业平均利润水平低于正常利润水平,甚至出现行业性的亏损的情况下的市场竞争行为。过度竞争导致在宏观经济上通过企业竞争所得到的利益小于失去的国民经济利益,通过竞争不是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是导致资源的种种浪费,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过度竞争往往发生在垄断程度低的产业中,由于进入的企业过多,已经使许多企业甚至全行业处于低利润率甚至负利润率的状态。即使在这种“过度竞争”的状态下,但生产要素和企业却不能顺利地从该产业中退出使低或负的利润率长期持续。如中国目前的家电、日用化工、轮胎橡胶、通用机构、服装纺织等行业已出现过度竞争的趋势。

关于过度竞争,在产业经济学中最权威的说法来自贝恩。贝恩认为,原子型市场结构、无障碍的过度进入、在过度供给和过剩生产能力出现时企业从产业退出太慢以及依附于产业的劳动力流动性差,是导致“过度竞争”的基本因素。此外,还可能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例如,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和平经济转换、产业建设地区性转移等历史性原因也会导致过度竞争。

七、垄断竞争市场的利弊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垄断竞争市场从总体上看是利大于弊的。

第一,就经济效率来看,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处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之间。即垄断竞争市场不如完全竞争市场,但又比完全垄断市场要高。

第二,就产量来看,垄断竞争时的产量一般要低于完全竞争时,而高于完全垄断时,这说明垄断竞争下资源的利用程度不如完全竞争时,而优于完全垄断时。

第三,垄断竞争有利于鼓励创新。同种商品之间存在着差异,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垄断竞争会使销售成本,主要是广告成本增加,这对生产和消费有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销售成本、总成本和平均成本。

第五节 寡头垄断市场的厂商行为

一、寡头垄断市场的含义、特征

寡头垄断市场也是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市场结构,它在现代经济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一)寡头垄断市场的含义

寡头垄断就是指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在这种市场上,几家厂商的产量在行业的总供给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每家厂商的产量都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从而每家厂商对整个行业价格与产量的决定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寡头垄断市场是介于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

寡头垄断按照产品的相似性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产品无差别寡头垄断,也称纯粹寡头,如钢铁行业、石油行业的寡头。另一种是产品有差别寡头垄断,如汽车行业、机械制造行业的寡头等。

(二)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1.企业数量少:寡头垄断的市场上只有两个或少数几个企业,他们控制了大部分的市场供给,因而,每个厂商在市场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进出不易:新企业加入与旧企业的退出都是相当困难的。寡头垄断行业一般在大规模生产时易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进入市场需要巨额资金,这样的条件对于多数企业往往不易达到,只有少数企业能够达到,能够进入该行业。同样,由于巨额的资金占用,已经在该行业的企业要退出也是十分困难的。

3.相互依存:由于整个市场上只有几家企业,因此,每一家企业的产量或价格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所以,每个企业在进行决策时,不能我行我素,必须慎重考虑其他企业对此将要做出的反应。这种相互依存性对寡头垄断市场的均衡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很难对产量与价格问题作出像前三种市场那样确切而肯定的答案。其次,价格和产量一旦确定之后,就有其相对稳定性。最后,各寡头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使它们更容易形成某种形式的勾结,但这并不能代替或取消竞争,竞争还会更加激烈。

形成寡头垄断的原因是很多的,最重要的首先是规模经济的原因。由于大规模的生产,使每家厂商的产量都很大,所以行业中只需几家厂商,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同时,由于大规模生产需要巨额资金,也使得新的厂商很难加入到这一行业中来。其次,行业中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生产所必需的某种资源,也是形成寡头垄断的原因。此外,产品的专利权,政府对某些行业寡头厂商的扶植与支持等,都对寡头垄断市场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传统的寡头理论

对寡头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法国经济学家古诺。在博弈论运用之前,对寡头市场的分析都属于传统寡头理论。传统寡头理论在假设对手的反应为既定的情况下,分析企业产量与价格的决定。经济学家根据不同的对手反应假设,得出关于产量与价格决定的不同答案,形成不同的寡头垄断模型。

(一)古诺模型:双头垄断理论

法国经济学家古诺在1838年出版的《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一书中,最先研究了寡头垄断市场的一个特例,即市场上只有两个生产者,也就是双头垄断,提出了解释产量是如何决定的古诺模型。

图6-11 古诺模型

古诺的双头垄断模型属于生产者之间不存在任何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勾结的一个模型,这种模型有十分严格的前提条件:第一,市场上只有两个寡头a与b,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第二,为了简单起见,假设生产成本为零;第三,需求函数是线性的,即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两家寡头分享市场;第四,各方都根据对方的行动作出反应;第五,每家寡头都通过调整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具体可用图6-11来说明。

在图6-11中,DB是两家生产者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当不考虑成本时,总产量为OB,价格为零。在开始时,市场上只有a寡头,在销售量为OA(OB的一半),价格为OC时,它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其利润为矩形OAPC的面积(OAPC为直角三角形内的最大内接矩形)。

当b寡头加入后,a的销售量仍为OA,市场剩余的需求量为AB,这时b供给AB的一半,即AH就可获得最大利润。当b供给AH时,总供给量增加到OH,因此,价格下降为ON。这时,a的收益及利润减少为矩形OAKN的面积。

第二轮开始时,假定a认为b会保持销售量为AH,a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就要按市场剩余需求量(OB-AH)的一半供给,a的销售量减少了(OB-AH的一半小于OB的一半)。这样,b供给的数量就增加了,b根据a减少销售量的行动作出的反应是增加自己的销售量,b供给的数量会大于AH。在双方对对方行动作出反应的过程中,a的产量逐渐减少,b的产量逐渐增加,直至两个寡头平分总供给量为止。这时,他们的总销售量将为OB的2/3,每人各为OB的1/3。

根据双头理论的古诺模型可以推导出,当有n个寡头时,总供给量为市场需求量的n/(n+1),每个寡头的供给量为市场需求量的1/(n+1)。

(二)斯塔克伯格模型

在双寡头厂商的竞争中,两个厂商并不总是同时做出它们的产量决策的,斯塔克伯格研究了两厂商之一,如果先决定自己的产量,然后是另一个厂商看到对方的产量后才做出它的产量决策的情况。他的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行动的厂商会获得一种利益。理由就是先宣布就造成了一种既成事实——不管你的竞争者怎么做,你的产量都是大的。为了使利润最大化,你的竞争者就必须将你的高产量水平作为给定的,并为它自己定一个低产量水平。如果你的竞争者生产一个大的产量水平,这就会将价格压低,你们双方都会亏损。所以除非你的竞争者把“争取平等”看得比赚钱还重要,否则他生产一个大的数量是不合乎理性的。

古诺模型和斯塔克伯格模型是寡头垄断行为的不同代表。哪种模型更适合些,取决于不同的产业。对于一个由大致相似的厂商构成,没有哪个厂商具有较强的经营优势或领导地位的行业,古诺模型大概要更适用一些。另一方面,有些行业是由一个在推出新产品或定价方面领头的大厂商主导的,大型计算机市场就是一个例子,其中IBM就是领导者。此时斯塔克伯格模型可能是更符合实际的。

图6-12 斯威齐模型

(三)斯威齐模型:拐折的需求曲线

美国经济学家斯威齐于1939年对某些行业(如钢铁、煤炭业等)在较长时期内价格比较稳定,即具有黏着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斯威齐模型。斯威齐认为,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当一家厂商主动提高价格时,其他厂商不会跟随涨价,故其市场销售量会大大减少。相反,当它主动降价时,其他厂商也会随之降价,从而使销售量增加很少。因而,该厂商面临着一条拐折的需求曲线。可用图6-12来说明。

在图6-12中,dd(AR)就是拐折的需求曲线,该曲线在K点拐折,将需求曲线分为两段。MR是边际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在平均收益曲线(即需求曲线)下方,所以也从K点分为两段,在需求曲线d的拐折处K点,边际收益曲线出现间断点。边际成本曲线MC1与MC2和边际收益曲线MR相交决定了产量为OQ1,价格为OP1。边际收益曲线MR的那段垂直的虚线表明,寡头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具有稳定性。在边际成本MC1与MC2之间,尽管成本变了,但价格并不变。只有在边际成本变动大,从MC2增加到MC3时,才会引起产量减少为OQ2,价格上升为OP2

所以,很多寡头垄断厂商一般不愿带头变动价格。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行业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比较稳定的原因。

拐折的需求曲线解释了寡头市场上价格具有刚性的原因,但并没有说明寡头市场上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寡头市场上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传统寡头理论一般认为,价格的决定有三种形式:价格领先制、成本加成法与勾结定价。

(四)价格领导模型

价格领导模型又称价格领先制或价格领袖制,是指一个行业的价格通常由某一个寡头率先制定,其余寡头追随其后确定各自的价格。根据价格领导厂商的具体情况,价格领导可分为两种类型:

(1)晴雨表型的价格领导:晴雨表型的价格领导是指晴雨表型厂商依据市场行情首先确定能够合理、准确反映整个行业成本和需求情况变化的价格,其他厂商按这一价格对自己的价格进行调整。晴雨表型厂商未必是行业中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厂商,但它往往熟悉市场行情,能代表其他厂商的意愿,所以能成为其他厂商追随的目标。

(2)支配型的价格领导:支配型的价格领导是指市场销售份额较大、地位稳固、具有支配能力的大厂商,根据自己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和其他厂商希望销售的全部产量来确定和变动价格,其他中小厂商则以这一价格为准绳,按照边际产本等于价格的原则确定均衡产量。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厂商可以出售他们所能提供的全部产量,市场需求量与小厂商产量的差额完全由支配型厂商提供。

(五)卡特尔勾结定价模型

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如果一个厂商企图通过降价以争取顾客,很容易遭到竞争对手以较大幅度的降价进行报复,结果反而使自己丧失顾客。如果他再以更大的幅度降价,必定引起竞争者更强烈的报复。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一场你死我活的价格战争。当这些厂商意识到长此以往,势必两败俱伤、同归于尽时,他们又会回过头来,放弃竞争,相互勾结起来共同操纵市场。

图6-13 卡特尔

1.公开的勾结:卡特尔。各寡头厂商为避免两败俱伤,往往互相勾结起来通过正式的(见诸文字)协议或非正式的(口头)“君子协定”来共同确定价格、产量和市场,从而形成卡特尔。卡特尔是一种垄断组织形式。卡特尔根据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运用MR= MC原则确定全体厂商的均衡产量,同时也就确定了均衡价格——统一价格。见图6-13。

在图6-13中,D是产业的需求曲线,也是卡特尔的需求曲线,MR是参加卡特尔各厂商的边际收入曲线之和,MC是各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之和。

MR与MC交于H点,就确定了卡特尔在统一价格下,通过非价格竞争、定额配给、均分市场等方式将产量分配给各个厂商。

2.暗中默契:价格领导制。由于卡特尔可以像一个完全垄断厂商那样行事,有些国家制订了反托拉斯法。公开的勾结受到法律限制后,迫使寡头厂商去寻求更隐秘的勾结方式——暗中默契来实施垄断。暗中默契的主要方式是价格领导制,即由产业中最大的一个厂商制定和变动价格,其他厂商自动跟着定价和变价,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垄断机制,是因为某些大厂商在行业中占有明显优势,并能较快地掌握市场信息,成为整个市场状况的晴雨表。其他厂商如果不跟着降价,就会失去顾客;如果不跟着涨价,实际上就是降价,这又会引起价格战争。而且,其他厂商由于规模小,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差,如果跟着定价和变价能够获得合理的利润,就可以避免独自定价和变价的风险。

价格领导厂商根据自己的地位和实力确定价格政策,如果地位非常稳固,他将按照自己的均衡点确定价格。否则,他会与其他厂商协商从而确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价格。

根据价格领导厂商的具体情况,价格领导制又可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1)低成本厂商的价格领导。假设在寡头市场上有两个厂商a和b,如果厂商b的成本比厂商a的成本低,厂商b就会对厂商a实行价格领导。我们用图6-14来说明这种情况。

图6-14 低成本厂商的价格领导

在图6-14中,厂商b的平均成本AC b和边际成本MC b低于厂商a的平均成本AC a和边际成本MC a;D为产业总需求曲线,d是个别厂商的需求曲线,等于产业需求曲线的一半,且与产业的边际收益曲线MR重合;mr为个别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

因为b的成本比a低,厂商b不会与厂商a均分市场。如果厂商b按照自己的均衡点确定价格OP b,则厂商a只好放弃自己的均衡点所确定的价格OP a,接受厂商b的价格领导,把价格也降为OP b,这时仍然可以获得一定的超额利润,否则,其销售量将变为零。这样,厂商b就成为价格领导厂商。

从厂商b来看,他固然可以任意降低价格,如降到OP c,这样他可以在自己仍然保有超额利润的情况下,把厂商a逐出市场。因为,当价格降为OP c时,厂商a已有亏损。但是,这样做的结果,b就成为完全垄断厂商,这是反垄断法所不允许的。因此,厂商b将确定一个不低于厂商a的平均成本的价格,使a仍然有利可图,从而愿意继续留在该产业中。

(2)有支配力厂商的价格领导。在寡头市场上,比较普遍的是在产业中只有一定厂商在产量和市场方面占有较大比重,具有支配地位,其他的中小厂商均不能与之抗衡的情况。由于反垄断法的限制,有支配力的厂商不能凭借自己的优势消灭所有其他厂商,但可以确定一个价格,既能使自己利润最大,又能使其他厂商售出所希望销售的全部产品。由于价格由支配厂商决定,其他厂商将像完全竞争下的厂商一样,只能接受现行价格,不能施加任何影响,因而有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并以边际成本等于价格作为自己的均衡产量。可用图6-15来说明这种情况。

图6-15 有支配力厂商的价格领导

在图6-15中,DD′为市场需求曲线,MC b为支配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MC a是其他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之和,也是其他厂商的总供给曲线;将每一价格水平下的市场需求量减去其他厂商在此价格时的供给量,就得到支配厂商的需求曲线dd′,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为MR′;MR′与MC b的交点决定了支配厂商的产量为OQ b,价格为OP b。其他厂商只能按照这一价格来进行生产和销售,其销售量为OQ a,因此整个市场的销售量为OQ a+OQ b

三、现代寡头理论:博弈理论的应用

博弈理论(game theory)是研究人们在各种策略的情况下如何行事。这里的“策略”是指每个人在决定采取什么行动时,必须考虑其他人对这种行动会做出什么反应的状况。

博弈理论是一种研究处于竞争格局中的双方或多方如何选择影响每一方的有效战略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理论;它强调以智慧取胜。博弈理论的基本思路是:你的竞争对手始终在分析你的战略与行动方案;而你要在竞争中取胜,就要通过你的对手的战略和行动去思考,并在分析对手的战略与行动方案以及假定对手会按照其最大利益行动的基础上来确定自己的战略与行动方案。

在竞争的世界上,没有哪个领域不存在博弈,因此,博弈理论涉及政治、军事、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由于寡头垄断市场上企业数量很少,每家企业都必须按策略行事。每个企业都知道,它的利润不仅取决于它生产多少,而且还取决于其他企业生产多少。因此在做出生产决策时,寡头市场上的每个企业都必须考虑到它的决策会如何影响所有其他企业的生产决策。

表6-4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理论中最经典的例子之一,讲的是A、B两名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隔离审讯(见表6-4)。警方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如果两人都坦白则各判3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判10年;如果都不坦白则因证据不足各判1年。由此可以推想,如果甲乙之间互不合作,他们很快就会发现,无论对方选择坦白还是抗拒,自己总是选择坦白最有利;如果对方坦白,则自己坦白要比抗拒少判两年徒刑;如果对方抗拒,则自己坦白便可无罪释放。显然,两个囚徒最终都会“聪明”地选择坦白。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人理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自利行为将导致集体非理性的矛盾。

寡头们在力图达到垄断结果时的博弈也类似于两个处于困境的囚徒的博弈。垄断结果对寡头是共同理性,但每个寡头都有违背协议的激励。正如利己因素使囚徒困境中的囚犯坦白一样,利己也使寡头难以维持低产量、高价格和垄断利润的合作结果。

四、寡头垄断市场的利弊

寡头垄断在经济中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其次,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各寡头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就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新产品,这就成为寡头厂商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最后,寡头厂商实力雄厚可以用巨额资金与人力来进行科学研究。

但是,寡头垄断也有其缺点。这就是各寡头之间的勾结往往会抬高价格,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福利。同时,过分制造产品差别和广告的非价格竞争,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本章小结

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和消费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企业实现短期均衡时企业面临的可能是获得超额利润、获得正常利润、亏损但正常生产、处于停产的临界点、亏损停产,实现长期均衡时超额利润为零。

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对价格和产量能够进行一定的控制,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市场价格。垄断竞争、完全垄断和寡头垄断是不同垄断程度的市场结构类型,完全垄断是在其市场上为唯一卖者的企业。完全垄断的边际收益总是低于其物品的价格。垄断企业也通过生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垄断者通常通过价格歧视的做法侵占消费者剩余,获得更大的利润,政府通过公共管理对垄断进行管理。

垄断竞争市场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寡头垄断是指市场上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研究产量和价格如何决定的模型有古诺模型、斯塔克博格模型、斯威齐模型、价格领导模型和卡特尔模型。

案例分析

戴比尔斯的钻石垄断

南非的钻石公司戴比尔斯控制了世界钻石生产的80%左右。虽然这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并不是100%,但也大到足以对世界钻石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程度。

戴比尔斯拥有多大的市场势力呢?答案部分取决于有没有这种产品的相近替代品。如果人们认为翡翠、红宝石和蓝宝石都是钻石的良好替代品,那么,戴比尔斯的市场势力就较小了。在这种情况下,戴比尔斯任何一种想提高钻石价格的努力都会使人们转向其他宝石。但是,如果人们认为其他宝石都不如钻石,那么,戴比尔斯就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自己产品的价格。

戴比尔斯支付了大量广告费。乍一看,这种决策似乎有点奇怪。如果垄断者是一种产品的唯一卖者,为什么它还需要广告呢?戴比尔斯广告的一个目的是在消费者心目中把钻石与其他宝石区分开来。当戴比尔斯的口号告诉你“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时,你马上会想到翡翠、红宝石和蓝宝石并不是这样(而且,要注意的是,这个口号适用于所有钻石,而不仅仅是戴比尔斯的钻石——戴比尔斯垄断地位的象征)。如果广告是成功的,消费者就将认为钻石是独特的,不是许多宝石中普通的一种,而且,这种感觉将使戴比尔斯有更大的市场势力。

资料来源[美]曼昆.《经济学原理》.梁小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微软垄断案

2000年6月8日,美国地方法院法官托马斯·杰克逊对微软公司(Microsoft)的垄断案件作出了历史性的宣判——微软一分为二。根据这份裁决书,微软将被分解为两个独立的公司,一个专营计算机操作系统,另一个则经营除去操作系统外,微软目前所经营的其他内容,包括Office系列应用软件、IE浏览器等。

该案源于美国微软公司和另外一家软件公司网景公司之间的网络浏览器之争。早在1995年6月,微软公司在自己尚未研制出网络浏览器的情况下,要求网景公司不要发布与其Windows操作系统配套的网络浏览器。在遭到拒绝后,微软采取了一些惩罚性措施,如撤回对网景公司的技术支持,投巨资迅速开发出自己的网络浏览器并免费与其Windows操作系统捆绑销售来打击网景公司,导致网景公司的浏览器市场份额从最初的80%降至62%,并仍呈下降趋势,而微软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则从零激增至36%,并且微软的这些举动还最终导致网景公司被美国在线收购。当然,在美国受到微软公司胁迫的公司远不止网景一家,还包括英特尔、苹果、IBM等一些著名的厂商,如苹果曾被迫放弃在自己的苹果计算机中安装网景公司的浏览器而改装微软公司生产的浏览器,英特尔也曾因害怕失去微软的技术支持而被迫放弃投入巨额费用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的中央处理器的市场开拓。

这项裁决刚一宣布,微软主席比尔·盖茨就表示他们将提出上诉申请,后在微软公司的多方努力下,这个判决并没有真正实施,2001年11月1日美国司法部和微软公司达成了一项临时性协议,宣布就“美国诉微软公司垄断案”双方进行庭外和解。至此,持续四年之久的“微软垄断案”终于暂告一段落。

欧佩克和世界石油市场

世界上大部分石油主要是由少数国家(中东国家)生产的。这些国家在一起组成一个寡头市场。他们关于采多少石油的决策与杰克和吉尔关于抽多少水的决策一样。世界石油的大部分生产国家形成了一个卡特尔,称为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1960年初成立时,OPEC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到1973年,又有其他8个国家加入: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阿联酋、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厄瓜多尔和加蓬。这些国家控制了世界石油储藏量的3/4。正如任何一个卡特尔一样,OPEC力图通过协调减少产量来提高其产品的价格。OPEC努力确定每个成员国的生产水平。OPEC想维持石油的高价格。但是,卡特尔的每个成员都受到增加生产以得到更大总利润份额的诱惑。OPEC成员常常就减少产量问题达成协议,然后又私下违背协议。

在1973-1985年,OPEC成功地维持了合作和高价格。原油价格从1972年的每桶2.64元上升到1974年的11.17元,然后在1981年又上升到35.10元。但在20世纪80年代初,各成员国开始扩大生产水平,OPEC在维持合作方面变得无效率了。到了1986年,原油价格回落到每桶12.52元。20世纪90年代期间,OPEC成员继续每两年开一次会,但卡特尔在达成或实施协议上不再成功了。OPEC成员主要是相互独立地作出生产决策,世界石油市场是相当有竞争性的。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年份,根据总体通货膨胀调整的原油价格仍然不到OPEC,在1981年达到的水平的一半。但是,在1999年,石油输出国之间的合作又开始加强了。

2004年2月10日,OPEC部长会议决定自4月1日起将其10个成员国的石油最高日产量削减100万桶,同时还将消除现存的超额生产状况,这样总产量实际减少了250万桶,降幅达到近10%。OPEC此次大规模地减产,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需求量减少导致的油价下跌。北半球的冬季即将结束,燃油需求将大幅度减少,以往经验也证明,第二季度其他石油产品需求通常也十分疲软,而且目前一些成员国没有遵守产量配额规定,偷偷增产,如果不加阻拦,预计届时供应量将超出需求量250万桶至200万桶,可能导致油价暴跌。此举震惊了在伊拉克战争后一直受困于高价石油的全球能源市场,石油期货价格立时飙升3%。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这种重新合作会持续多久。

主要概念

完全竞争市场 自然垄断 价格歧视 垄断竞争市场

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完全竞争市场

2.垄断市场

3.价格歧视

4.垄断竞争市场

5.寡头市场

二、单项选择题

1.在MR=MC的均衡产量上,企业( )。

A.必然得到最大利润

B.不可能亏损

C.必然获得最小的亏损

D.若有利润,则利润最大;若有亏损,则亏损最小

2.如果在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上,AR小于SAC,但大于AVC,则厂商( )。

A.亏损,立即停产

B.亏损,但继续生产

C.亏损,生产或不生产都可以

D.获得正常利润,继续生产

3.在厂商的停止营业点上,应该有( )。

A.AR= AVC  B.总亏损等于TFC

C.P= AVC   D.以上说法都对

4.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上必然有( )。

A.MR= LMC≠SMC,其中MR= AR= P

B.MR= LMC= SMC≠LAC,其中MR= AR= P

C.MR= LMC= SMC= LAC≠SAC,其中MR= AR= P

D.MR= LMC= SMC= LAC=SAC,其中MR= AR= P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

A.P= AR  B.P=MR  C.P=MC  D.P= AC

E.行业中没有任何厂商再进出 F.以上说法都对

6.下列哪个市场接近完全竞争市场( )。

A.糖果  B.证券市场  C.邮电  D.汽车

7.下列行业中最不接近完全竞争模式的一项是( )。

A.飞机制造业     B.证券市场

C.日用小商品制造业  D.农产品市场

8.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

A.MR=MC   B.MR=MC,AR= AC

C.AR= AC   D.MR= AR

9.一个垄断竞争企业面对的需求曲线是( )。

A.水平的  B.垂直的  C.向上倾斜的  D.向下倾斜的

10.垄断企业面对的需求曲线是( )。

A.向右上倾斜  B.向右下倾斜  C.水平的  D.垂直的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最有效的市场结构?

2.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有什么优点?

3.垄断竞争行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市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四、技能训练

1.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不愿为产品做广告而花费任何金钱?

2.某一彩电制造商认为他所在的行业是完全竞争行业。他觉得同其他彩电制造商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其他彩电制造商一旦大做广告,降价或提高服务质量时,他也及时作出反应。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该行业是否是完全竞争行业?

3.根据本章所学内容,调查所在地区的一些产品所属的市场结构类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