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市场调查资料的动态分析

市场调查资料的动态分析

时间:2022-06-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任务2 市场调查资料的动态分析任务目标通过本任务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对市场调查资料进行动态分析。动态数列也是积累历史资料的一种方法,而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找出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种统计方法,预计和推测现象发展变化的数量表现和趋势。

任务2 市场调查资料的动态分析

任务目标

通过本任务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对市场调查资料进行动态分析。掌握动态分析的方法,学会动态数列水平指标、动态数列速度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任务引入:案例

人口普查数据看中国经济社会四大积极变化

4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1号公报。马建堂介绍,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 339 724 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

这次人口普查数据首先反映的是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继续得到了有效遏制。2010年11月1日,我国人口总量为13.4亿人。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之间,人口净增长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对比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之间,我国人口净增长1.3亿,年均增长1.07%。后一个十年比前一个十年人口净增长减少了约5600万人,年均增长率降低了0.5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这表明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到了较好执行,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这也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马建堂表示。同时,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总量数据的变化也表明我国认真履行了《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承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这次人口普查反映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人口素质在提高。我国的文盲率从2000年的6.72%下降到2010年的4.08%,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这非常形象地体现了我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进步,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马建堂分析。

这次人口普查得出的城乡人口结构数据,反映出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2010年全国常住城镇的人口和乡村的人口已经非常接近,城镇人口为6.66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是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亿人,占50.32%。2010年同2000年相比,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2000年比1990年,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9.86个百分点。这十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在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这次人口普查得出的人口迁移数据,反映出我国经济活力在不断增强。2010年我国扣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为2.21亿人,比2000年增加了1亿人。沿海发达省份的常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增加,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常住人口占比下降,更多人口从内陆西部往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人口的迁移既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满足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提高了人口流出地区的收入水平、改善了发展条件,实现了双赢。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经济活力在增强,也促进了城乡、东西部更加均衡地发展。”马建堂认为。这次人口普查数据同时也反映出我国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挑战,包括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偏高。

“要清醒地认识中国人口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适度低生育的水平。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兼顾当前和长远,科学研究、认真评估,慎重地、逐步地完善人口计划生育的政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中国人口长期更加均衡地发展”,马建堂强调。

任务分析

上文是对我国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这些数据是把通过调查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汇总,然后利用动态分析方法,通过报告期与基期对比,最后分析计算得来。那么如何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出这些具体的数据,从而来描述我国人口变化情况呢?通过本章的学习就能够找到答案。

相关知识

一、动态数列的含义

(一)动态数列的概念

所谓动态,是指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动态数列又称时间数列或时间序列,是指把总体的某一指标在各个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要进行动态分析,首先要编制动态数列。表5-2-1是反映某省2005年~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发展变化情况的动态数列。

表5-2-1 某省主要经济指标的动态数列

img253

通过动态数列前后各时间上指标值的对比,可以反映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从表5-2-1资料可以看出,该省的经济指标逐年增长。

一个动态数列在构成时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现象所属的时间,另一个是反映现象变化在不同时间的各个具体指标数值。

(二)动态数列的意义

动态数列是对现象进行动态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编制动态数列,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在经济活动和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动态数列可以描述社会经济现象的量变过程。

通过动态数列的数值资料,可以观察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的量变过程。

2.通过动态数列可以研究现象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趋势,揭示其量变的规律性。

根据动态数列的数值资料,通过对各期发展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可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方向、程度和趋势,从而揭示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现象间的相互联系。

3.通过动态数列资料的研究,可以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观察和预测。

动态数列也是积累历史资料的一种方法,而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找出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种统计方法,预计和推测现象发展变化的数量表现和趋势。

4.利用动态数列可以在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进行对比分析。

利用动态数列,不同地区和国家既可以进行相同时期上的横向对比,也可以进行发展过程的纵向对比。

总之,编制动态数列的目的是为了比较某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变动过程,研究现象变化发展的规律性,揭示现象间的相互联系。

(三)动态数列的种类

动态数列按其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总量指标动态数列(亦称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指标动态数列和平均指标动态数列。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是基本数列,其余两种是派生数列。

1.总量指标动态数列

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是将某一个总量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动态数列。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所达到的总量极其发展变化的过程。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1)时期数列

在总量指标动态数列中,若每一指标数值都是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则这种动态数列称为时期数列。例如,表5-2-1中的某省工业总产值的动态数列就是一个时期数列。

时期数列的特点有:

①时期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即时期数列中的各指标值是通过连续不断的登记取得的,数列中的每一个指标值反映现象在相应的时期内发展变化的总量。

②时期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直接相加,相加的合计数表示观察现象在更长时期内的变化总量。

③时期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包括时期的长短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时期愈长,指标值愈大;反之,时期愈短,指标值愈小。

(2)时点数列

在总量指标动态数列中,若每一指标数值都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瞬间)上的总量,则这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例如,表5-2-1中某省年末人口数的动态数列就是一个时点数列。

时点数列的特点有:

①时点数列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特点,通常是间隔一段时间登记一次(如月末、年末),即动态数列中的各指标值一般是通过一次性登记取得的。

②时点数列中各个指标不具有可加性,如果把各个时点上的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字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没有任何意义。

③时点数列中每个指标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各指标值的数值只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瞬间)上的数量。

2.相对指标动态数列

相对指标动态数列是把某一相对指标按时间顺序排列后形成的动态数列。它反映现象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或相互联系的发展变化过程,能更清晰地表明某些现象对比关系的发展变化及规律性。如表5-2-1中轻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的动态数列就是一个相对指标动态数列。相对指标动态数列是根据两个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对比计算出来的,相对指标动态数列中的各个指标值都是相对数,其计算基础不同,因此不能直接相加。

3.平均指标动态数列

平均指标动态数列是把某一平均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动态数列。它可以用来反映某一现象的一般水平的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如表5-2-1中历年的职工年平均工资所组成的动态数列就是一个平均指标动态数列,它表明了该省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变化过程。平均指标动态数列也是根据两个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出来的,如上述职工年平均工资动态数列是根据工资总额动态数列和职工人数动态数列对比计算得出来的。

(四)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

编制各种动态数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析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性,揭示现象间的相互联系。因此,编制动态数列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保证数列中各项指标值的可比性。而要满足指标值可比性的要求,在编制动态数列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总体范围应该前后一致

编制动态数列时,常涉及总体范围的问题,即被研究对象所包括的地区范围、隶属关系范围、分组划分范围等是否前后一致。若总体范围前后不一致,则前后期的指标值不能直接对比,必须将资料进行适当的调整。

2.时间长短应该一致

时期数列中的指标值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的结果,每个指标值的大小与其对应时期长短直接相关,因此,在同一时期数列中各个指标值所属时期长短应该保持一致,否则就不能比较。但是这个原则也不能绝对化,有时为了某种特殊的目的,也可以编制时期不等的时期数列。对于时点数列而言,每个指标值的大小与其对应的时点间隔的长短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各个指标间的间隔应否相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研究需要而定。但为了更明显地反映实际情况和现象变化过程及规律性,各个指标值之间的间隔应该尽可能前后一致。

3.经济内容应该前后一致

在动态数列中,指标所反映的不仅是现象的数量方面,还有一定的质的经济内容,应注意动态数列中各个指标内容的同质性。有时,动态数列的指标名称相同,但是经济内容不尽相同,如果仍然机械地进行对比分析,必然导致错误的结论。特别是对比不同的社会制度或者研究重大变革时期的经济发展变化情况时,尤其要注意指标值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一致的问题,不能只看指标名称而不了解它们的内容在历史上的变化。

4.计算口径应该前后一致

在指标名称、总体范围和经济内容一致的前提下,动态数列中各个指标值的计算口径包括计算方法、计算公式、计算价格、计量单位等都要保持前后一致。

二、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分析

水平指标主要用来分析现象在某一时期或时点上发展变化的规模和水平,计算动态发展水平指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以所研究的动态数列内各项指标值为基础,计算各期的水平指标,如发展水平和增长量指标;另一方面将所研究的动态数列视作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计算相应的动态平均指标,如平均发展水平和平均增长量指标。

(一)发展水平

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个指标数值,它反映现象在各个时期(或时点)上发展所达到的规模或水平,发展水平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可表示为:an,a1,a2,...an-1,an根据各发展水平在动态数列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分为:最初水平——动态数列中第一项指标值,用a0表示;最末水平——动态数列中最后一项指标值,用an表示;中间水平——α1,α2,α3,……αn-1;报告期水平——在对比两个时期发展水平时,所研究时期的发展水平,也称计算期水平;基期水平——作为对比基础时期的发展水平。

上述不同的发展水平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随着研究的目的、研究时间的改变而做相应的改变。这里的报告期水平可能是将来的基期水平,这个数列的最末水平可能是另一个数列的最初水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

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是动态数列中各项指标值的平均数,它将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差异抽象化,从动态的角度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的一般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静态平均数)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区别。共同之处是两者都将现象的数量差异抽象化,概括出了现象在数量上达到的一般水平。两者区别在于:第一,序时平均数是根据动态数列计算的,而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第二,序时平均数所平均的是被研究现象本身的数量在不同时间上的差异,而一般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差异;第三,序时平均数从动态上表明被研究现象本身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发展水平,而一般平均数是从静态上表明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平均水平。序时平均数在动态分析中被广泛运用。

由于构成动态数列的指标的性质和特点不同,所以计算不同性质的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1.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二者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不同。

(1)时期数列具有可加性,其序时平均数的计算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即

img254

式中,img255——序时平均数;

   a——各期发展水平;

   n——时期项数。

例5.2.1:某省2005~2010年粮食产量资料见表5-2。

表5-2-2 某省2005年—2010年粮食产量

img256

则某省2005年—2010年平均粮食产量为:

img257

(2)由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时点数列中的每一项指标值均为时点数,时点指标的特性决定了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要比时期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复杂得多。因占有资料的不同,时点数列有连续时点数列和间断时点数列两种,间隔时间又分相等和不相等两种,因此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①连续时点数列。连续时点数列可以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资料齐全的连续时点数列,逐日登记排列资料,可视为时期数列,其序时平均数的计算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即

img258

式中:a——各时点指标数值;

   n——时点数列项数。

例如,某班根据一个星期每天的学生出勤人数,计算本周平均出勤人数;某商店根据本月每日的商品库存额,计算本月每日平均商品库存额等。

第二种情况:资料不齐全的连续时点数列,发生变动时才登记,其序时平均数的计算以发展水平的持续时间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即:

img259

式中,f——各项指标的时间间隔。

例5.2.2:某厂3月份职工人数情况见表5-2-3。

表5-2-3 某厂3月份职工人数情况表

img260

则3月份的平均职工人数为

img261

img262

②间断时点数列。第一种情况: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其序时平均数计算公式用首末折半法。即

img263

式中:n——为动态数列的项数。

例5.2.3:某企业2010年上半年各月期初库存资料见表5-2-4。

表5-2-4 某企业2010年上半年各月期初库存资料

img264

则该企业上半年月平均库存为

img265

第二种情况: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其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是以间隔为权数,对各间隔的平均水平进行加权平均。即

img266

式中,f——相邻两时点之间的时间间隔长度。

间断时点数列在计算序时平均数时,是假定指标值在两个时点之间的变化是均匀的,先求两时点指标值的平均数img267 ,再根据这些平均数进行简单或加权平均,便得到相应的公式。

例5.2.4:某商场商品库存额资料见表5-2-5。

表5-2-5 某商场商品库存额资料

img268

这是一个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相邻时点数列的间隔长度分别为三个月,二个月,四个月,三个月,要计算该商场全年平均商品库存额就应该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

则该商场全年平均商品库存额为

img269

img270

2.由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相对指标动态数列是派生数列,它是由两个有联系的动态数列对比而形成的,由于各个相对数不能直接相加,所以,根据相对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就分别计算其分子数列的序时平均数和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将这两个序时平均数对比,方可得到相对指标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计算公式化为

img271

式中,c——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序时平均数

  a——分子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b——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三)增长量

增长量是指在对两个不同时间上的发展水平进行差额比较时,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它说明在一定时期内增加(或减少)的绝对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增长量根据选择的基期不同,可以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

1.逐期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的差额,说明报告期比前一期增长或减少的绝对数量。逐期增长量可表示为 a1−a0,a2−a1,…,an−an−1

2.累积增长量

累积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的差额,表明报告期比某一固定时期增长的绝对数量,说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总的增长量(或减少量),累积增长量可以表示为a1−a0,a2−a0,…,an−a0

表5-2-6 某县2005~2010年粮食增长量计算表

img272

3.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的关系

从上面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的计算可以看出,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间有着密切的数量关系:

(1)各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的累积增长量。即

(a1−a0)+(a2−a1)+(a3−a2)+...+(an−an−1)=an−a0

(2)两个相邻期的累积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逐期增长量。即

(an−a0)−(an−1−a0)=an−an−1

(四)平均增长量

为了表明现象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每期增减变动的一般水平,需要计算平均增长量。其计算公式为

img273

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平均增长量是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

例5.2.5:根据表5-2-6资料,计算2005年至2010年某县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量。

img274

可见,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

(五)增长1%的绝对值

进行动态分析时,既要看速度,又要看水平,增长1%的绝对值就是把速度指标和水平指标结合起来很有代表性的指标。它是增长量除以用百分比表示的增长速度,也可以表示为:

img275

进行动态分析时,要把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同隐藏在其后的绝对量即发展水平和增长量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分析时应注意到;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下降时,增长量却可能在增加;增长量稳定不变,却意味着增长速度逐期下降;当现象逐期同速增长时,增长量却是逐期增加。而数列中某些时期指标值的负增长却可能被逐期增长量的平均值所掩盖。

三、动态数列的速度指标分析

在动态数列的基础上,进行程度相对比较,可得到动态数列的发展速度指标。与水平指标一样,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计算:一方面是计算研究范围内各时间上的变动程度,如发展速度指标和增长速度指标;另一方面是将所研究的动态数列作为一个整体而计算的速度指标,如平均发展速度指标和平均增长速度指标。

动态发展速度指标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动态分析指标,既可用来分析和比较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发展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不同国家之间的发展变化程度,也可以作为编制和检查国民经济计划的参考依据。

(一)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相比的动态相对数,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快慢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img276

发展速度根据对比时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可以分为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两种。

1.环比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是各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说明现象逐期的发展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img277

2.定基发展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是各报告期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通常为最初水平)之比,表明某一社会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其计算公式为

img278

img279

3.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的关系

定基发展速度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反映现象在前后两期的发展变化,表示现象的短期变动,两种发展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

(1)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即

img280

(2)两个相邻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即

img281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以上所列关系,利用已知的资料来推算未知的指标值,或者用来检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表5-2-7 某公司2005~2010主营业务收入发展速度计算表

img282

从表5-2-7可以看出,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的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在计算和应用发展速度指标时,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基期,我们须按照统计任务和实际工作的需要,选择最合理、最恰当的基期。

(二)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是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的相数对,其计算公式为

img283

也可以为: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00%(或1)

增长速度和发展速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两者说明的内容是不同的。发展速度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多少倍或百分之几,而增长速度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加了多少倍或增加了百分之几。是指“净增加”的部分,是基期水平的多少倍或百分之几。

增长速度根据采用的基期不同,可以分为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

1.环比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一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img284

2.定基增长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是报告期的累积增长量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通常为最初水平)之比,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总的增长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img285

值得注意的是,两种增长速度之间不能直接进行换算,都必须借助于发展水平指标或发展速度指标进行相应的推算或换算。

发展速度是速度指标中的基础指标,但在实际应用中,增长速度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表5-2-8 某厂总产值动态分析计算表

img286

(三)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由于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不同,在各个时间上的发展速度就有所不同,为了进行动态分析,需要将现象在各个时间上的速度差异抽象化,计算平均速度指标。平均速度指标有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两项。

平均发展速度是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是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平均程度。

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水平法和累积法两种。

1.水平法

水平法又称几何平均法,是根据各期环比发展速度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img287

式中:img288——平均发展速度

   x——各期环比发展速度

   n——环比发展速度的项数由于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一段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即为现象的总速度,如用R表示定基发展速度,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公式还可表示为:

img289

又由于总速度等于末期水平(na)与最初水平(0a)之比,所以

img290

例5.2.6:某煤矿产量资料见表5-2-9。

表5-2-9 某煤矿产量资料

img291

则平均发展速度为

img292

或平均发展速度为

img293

以上两种计算结果是大致相同的,因中间计算四舍五入而导致最后结果略有差异,但是不影响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哪个公式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可以依据所掌握的资料的情况来确定。

2.累计法

累计法又称方程式法,通过研究阶段内各期实际水平之和与基期水平之比所确定的代数方程,来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其出发点是:所计算的各期发展水平之和等于其实际水平之和。设有动态数列a0,a1,a2,a3,...,animg294表示平均发展速度,则累计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img295

解这个方程式的正根,就是所求的平均发展速度,求解这个方程式是比较复杂的,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事先编好的《平均增长速度查对表》来查对求解。查表得出的是平均增长速度,加1后即得到平均发展速度。

水平法和累计法考察的侧重点不同。水平法侧重于考察最末一年的发展水平,其计算结果取决于末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不考虑中间各时期发展水平的变化。累计法侧重于考察全期各年发展水平的总和,其计算结果取决于各期发展水平之和与基期水平之比,这虽能反映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按照平均发展速度发展的过程,但不能像水平法那样确切地反映最末时期所达到的发展水平。因此,当侧重要求反映最末时期所达到的水平时,如考察产量、人口等的平均发展速度时,可采用水平法;当侧重反映全期的总量时,如考察基建投资额、植树造林的平均发展速度时,可用累计法。但水平法因其易懂易算,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更为广泛。

平均增长速度是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平均数,只能由平均发展速度减去100%(或1)得出。关系式为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00%

计算结果为正值叫递增率,负值叫递减率。

(四)应用动态分析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1.要把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同隐藏在其后的绝对量即发展水平和增长量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分析时应注意到;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下降时,增长量却可能在增加;增长量稳定不变,却意味着增长速度逐期下降;当现象逐期同速增长时,增长量却是逐期增加。而数列中某些时期指标值的负增长却可能被逐期增长量的平均值所掩盖。进行动态分析时,既要看速度,又要看水平,有一个把速度指标和水平指标结合起来很有代表性的指标,即增长1%的绝对值。它是增长量除以用百分比表示的增长速度,也可以表示为:

img296

2.要把平均速度指标与动态数列水平指标结合起来。平均速度是一个较长时期总速度的平均,它是那些上升、下降的环比速度代表值。如果动态数列中中间时期指标值出现了特殊的高低变化,或者最初、最末水平受特殊因素的影响,使指标值偏离常态,不管用几何平均法或用方程式法来计算平均速度,都将降低或失去说明问题的意义。所以,仅仅计算一个平均速度指标是不够的,应该联系各期水平,计算各期的环比速度结合起来分析。在分析较长历史时期的动态资料时,这种结合可依据各个局部时期的发展水平,计算分段平均速度来补充说明总平均速度。

3.基期的选择应合理适当

动态分析指标中,增长量、发展速度这几类指标的计算都涉及选择基期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结合具体的研究任务,确定最适当的对比期,使得计算结果可以代表实际情况。如果基期选择不适当,必然导致相关的动态指标的计算结果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影响分析和决策

的正确性。因此,在应用动态分析方法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正确的基期。

任务小结

本任务相关内容结构如下图所示。

img297

动态数列又称时间数列或时间序列,是把总体的某一指标在各个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先后顺序排列所形成的数列。动态数列按构成它的指标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即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相对指标动态数列和平均指标动态数列。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又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相对指标动态数列中的各个指标都是相对数,其计算基础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平均指标可以分为一般平均数动态数列和动态平均数动态数列。一般平均数动态数列中,各个指标不能直接相加,相加起来没有经济意义。

编制动态数列的基本要求保证数列中各项指标值的可比性。在编制时,应力求总体范围前后一致、时间长短前后一致、各项指标值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计量单位应该前后一致。

在动态数列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动态分析,计算动态发展水平指标和动态速度指标。动态发展水平指标包括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增长量;动态速度指标包括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应用动态分析指标时应注意:第一,动态分析指标应将速度指标和水平指标结合运用;第二,总平均速度与各期速度、分段速度结合运用;第三,基期的选择应该合理适当。

小资料

中国市场调查职业人员资格证书介绍

职业资格证书实行政府指导下的管理体制,由国务院劳动、人事行政部门综合管理。劳动部负责以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鉴定和证书的核发与管理(证书的名称、种类按现行规定执行);人事部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和证书的核发和管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五个等级,即初级、中级、高级以及技师、高级技师。持有此资格证书可在全国通用,可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应待遇。

【资格等级】市场调查员、助理市场调查师、市场调查分析师、高级市场信息分析师

【证书类别】行业认证

【颁证机构】中国商业技师协会

【证书综述】为了提高我国市场调查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他们了解市场、分析市场、预测市场的意识不断增强,中国商业技师协会参照国际惯例,颁布了中国市场调查职业人员资格认证。《中国市场调查职业人员资格证书》为市场调查人员专业化提供了入职标准,促进了市场调查人员职业水平的提升和职业价值的提高,使市场调查人员逐步趋向专业化。

【证书前景】《中国市场调查职业人员资格证书》由中国商业技师协会对经过培训的专业市场调查人员进行全国统一考试、认证后颁发的。中国商业技师协会属于全国性认证社团,该证书在全国大部分企业获得很高的评价和认可。而且,目前已经获得香港政府等许多外国政府、企业的认可。

取得市场调查分析师以上资格等级的人员,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成为中国商业技师协会会员。中国商业技师协会市场营销专业委员会将不定期组织各类集训活动,使相关业务人员掌握其专业领域内的新知识与先进方法,以适应国内外市场调查领域发展的需要。

【培训简介】中国市场调查职业人员资格认证的考试培训内容以《中国市场调查分析职业人员资格培训认证培训大纲》为准。培训费用由各培训认证工作站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

【考试简介】考试时间:每年的4月,6月,10月和12月共4次。形式及要求:全国统考,闭卷笔试,考试成绩满分100分,60分合格。

【内容及难度】市场调查方面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报考流程】中国商业技师协会在各地都有授权的培训认证工作站(相关院校、培训机构),培训认证工作站是负责承担资格培训考核的执行机构,考生可根据所在城市就近选择培训机构报名培训并统一报名考试。

根据中国商业技师协会年度分批考试安排,采取常年报名、定期培训、统一考试的办法。单位集体报名和个人报名均可。

【申报条件】获取市场调查职业资格证书的申报条件

img298

注:1.具备条件之一者即可报名考试;
2.工作年限是指连续从事相关工作的年限;
3.证书是指中国商业技师协会市场营销专业委员会颁发的。

【适合人群】:1.市场调查或相关专业如:市场营销、统计学等的在校学生;

2.对市场调查感兴趣,能独立进行市场问卷调查的专业人士。

【相关职业】:市场调研经理、市场调研专员、市场调研分析师

2010-09-01   资料来源:知遇网

任务训练

一、案例讨论

【案例1】

2010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长5.9%

据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10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4382元,比上年增加388元,增长9.7%,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5.9%。其中,商品性支出人均3120元,增加282元,增长10%;服务性支出人均1262元,增加106元,增长9.2%。

一、食品支出增速明显提高

2010年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人均1801元,增加165元,增长10.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7.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41.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在食品消费支出中,粮食支出人均374元,增加32元,增长9.5%;蔬菜及制品支出人均182元,增加30元,增长20%;肉禽蛋奶及制品支出人均449元,增加37元,增长9%;水产品支出人均69元,增加5元,增长7.1%;在外饮食支出人均240元,增加15元,增长6.9%。食品支出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主要食品消费价格上涨较快。

二、衣着支出较快增长

2010年农村居民衣着消费支出人均264元,增加32元,增长13.6%,增速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购买服装支出人均180元,增加24元,增长15.3%;购买鞋类支出人均64元,增加7元,增长11.6%。

三、居住支出大幅回落

2010年农村居民居住支出人均835元,增加30元,增长3.7%,增速回落14.8个百分点。其中,建筑生活用房材料支出人均225元,减少50元,下降18.3%;维修生活用房雇工支出人均98元,与上年基本持平;购买生活用水电支出人均109元,增加15元,增长15.4%。农村居民居住支出增速大幅回落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汶川地震灾区农村住房重建工作基本结束。2010年仅四川、甘肃两省农村居民建筑生活用房材料和相应雇工支出的大幅度下降,影响当年全国农村居民居住支出人均减少37元;二是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末农民工返乡,带动的农村建房热有所减弱;三是2004年以来由于新一轮建材涨价造成的居住支出快速增长期基本结束。2003年和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支出分别仅增长2.7%和5.1%,2005~2009年增长速度大幅度提高,其中2006年高达26.7%,2007年为22.4%,2008年为18.3%,2009年为18.6%。2009年农村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指数持平,农村居民消费预期因此有所改变。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有所回落

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人均234元,增加29元,增长14.3%,增速回落3.4个百分点。家庭设备支出增速回落的部分原因是随着农村居民购建生活用房的减少,与此相关的床上用品和室内装饰品支出均比上年同期有所减少。但购买机电设备支出仍然增长较快,人均86元,增加16元,增长22.5%;购买家具支出人均43元,增加7元,增长18.6%。

五、交通通讯支出继续较快增长

2010年农村居民交通通讯支出人均461元,增加58元,增长14.4%,增速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购买交通工具支出人均153元,增加33元,增长27%;购买交通工具用燃料支出人均56元,增加9元,增长20.2%;购买通讯工具支出人均31元,增加2元,增长7.4%;通讯费支出人均130元,增加7元,增长5.9%。

六、文教娱乐用品支出平稳增长

2010年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支出人均367元,增加26元,增长7.7%。其中,购买文教娱乐用机电消费品支出人均49元,增加6元,增长13.5%;文体娱乐服务消费支出人均43元,增加8元,增长24.1%;学杂费支出人均149元,下降1.9%。

七、医疗保健支出增速回落

2010年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人均326元,增加38元,增长13.4%,增速下降3.5个百分点。其中,购买药品支出人均110元,增加6元,增长6.2%,增速下降6.4个百分点;医疗费支出人均207元,增加32元,增长18.1%,增速下降1.3个百分点。

八、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平稳增长

2010年农村居民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人均94元,增加10元,增长11.8%,增速提高2.1个百分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以上《2010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长5.9%》的统计分析报告

案例中涉及很多指标,结合本任务所学相关知识,指出各指标的类型。

【案例2】

教育部 国家统计局 财政部关于

2009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一、全国教育经费情况

2009年,全国教育经费为16 502.71亿元,比上年的14 500.74亿元增长13.81%。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为12 231.09亿元,比上年的10449.63亿元增长17.05%。

二、落实《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情况

1.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教育费附加)为11 419.30亿元,比上年的9685.56亿元增长17.90%。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1981.39亿元,按同口径比较,比上年增长23.55%,高于中央财政经常性收入约2.72%的增长幅度。

2.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情况。2009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情况是:

(1)全国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3357.92元,比上年的2757.53元增长21.77%。其中,农村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3178.08元,比上年的2617.59元增长21.41%。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增长最快的是海南省(48.72%)。

(2)全国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4331.62元,比上年的3543.25元增长22.25%。其中,农村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4065.63元,比上年的3303.16元增长23.08%。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增长最快的是海南省(42.54%)。

(3)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3757.60元,比上年的3208.84元增长17.10%。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增长最快的是海南省(35.55%)。

(4)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4262.52元,比上年的3811.34元增长11.84%。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增长最快的是辽宁省(41.46%)。

(5)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8542.30元,比上年的7577.71元增长12.73%。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增长最快的是贵州省(30.35%)。

3.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增长情况。2009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情况是:

(1)全国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743.70元,比上年的616.28元增长20.68%。其中,农村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690.56元,比上年的581.88元增长18.68%。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增长最快的是江西省(77.86%)。

(2)全国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1161.98元,比上年的936.38元增长24.09%。其中,农村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1121.12元,比上年的892.09元增长25.67%。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增长最快的是江西省(88.70%)。

(3)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831.59元,比上年的698.28元增长19.09%。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增长最快的是青海省(114.46%)。

(4)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1164.43元,比上年的911.71元增长27.72%。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增长最快的是湖北省(115.41%)。

(5)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3802.49元,比上年的3235.89元增长17.51%。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增长最快的是贵州省(125.37%)。

三、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情况

按预算内教育经费包含教育费附加的口径计算,2009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为11974.98亿元,占财政支出76299.93亿元的比例为15.69%,比上年的16.32%减少了0.63个百分点。从全国情况看,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四、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情况

据统计,2009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40507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3.59%,比上年的3.33%(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200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最终核实数,20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相应修订为3.33%。)增加了0.26个百分点。

2009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政府教育投入总量继续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比上年有所增加。

教育部 国家统计局 财政部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注:1.公告中所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均不包括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2.公告中的2009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340 507亿元和财政支出76 299.93亿元等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 。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以上案例是对我国2009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情况的调查结果。这些数据是把通过调查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汇总,然后利用动态分析方法,通过报告期与基期对比,最后分析计算得来。那么如何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出这些具体的数据,从而来描述我国教育经费增长的情况呢?请指出案例中的动态分析指标的类型。

二、实训练习

(一)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动态数列?编制动态数列应当注意哪些基本要求?

2.动态数列的两个构成要素是什么?

3.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的特点是什么?

4.动态数列水平分析指标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5.动态数列速度分析指标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技能实训

1.某企业2010年下半年职工人数

img299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下半年平均职工人数。

2.某企业2011年9月份几次调查的商品库存额资料如下:

img300

请计算该企业9月份平均商品库存额。

3.某商场2011年第三季度销售额资料如下:

请计算:

一、第三季度平均实际销售额。

二、第三季度平均职工人数。

三、第三季度销售额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四、第三季度人均月销售额和季销售额。

4.某商场第二季度流转次数

img302

求第二季度平均每月商品流转次数。

5.某企业产品质量检查情况如下表:

img303

求该企业第一季度的产品平均合格率。

6.某企业电冰箱产量发展情况如下:

img304

(1)要求通过计算填列表中空格。

(2)计算年平均增长量。

(3)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和年平均增长速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