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业选择的比较优势和机会成本原则

产业选择的比较优势和机会成本原则

时间:2022-06-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产业选择的比较优势和机会成本原则一、比较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和资源增值的基本前提和战略起点,来自恰当而正确的产业选择。正确选择进入和退出方向,是其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些情况,通用电气公司开始酝酿和实施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战略。

第一节 产业选择的比较优势和机会成本原则

一、比较优势

企业的竞争优势和资源增值的基本前提和战略起点,来自恰当而正确的产业选择。产业经济学理论指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是随时进行产业细分,把握产业演变的脉络和节奏,从自身条件出发,依据比较优势的原则决定退出哪些产业、进入哪些产业,产业选择总是比技术效率的提高更为重要。迈克尔·波特指出,企业的竞争优势首先取决于企业是否处在具有长期赢利能力的产业,其次取决于企业在产业内的竞争地位的高低。事实上,企业业绩的分化的背后是产业的分化,产业选择直接决定了其发展的路径。从理论上讲,小企业比较适合于进入那些进入壁垒和退出成本都较低的零散型产业,进行专业化、特色化经营,而大企业则适合于进入那些进入壁垒和退出成本都较高的新兴产业,进行规模化经营。相反,如果不能进行准确的市场细分和产业细分,不能依据比较优势的原则选准产业发展的立足点,一味“跟风”、“追热”、“趋同”,就会出现“挣了一哄而上,赔了一哄而下”的现象,往往不仅陷入骑虎难下的困境,而且连行业的平均利润都得不到。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实践就印证了这一理论。通用电气公司是一个超大规模企业,发展的惯性很大。正确选择进入和退出方向,是其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重要的市场信号引起其决策层的警觉:一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美国经济出现高通胀,这意味着那些提供二流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的生存空间将变得狭小,只有定位于绝对优势产业、生产高质量、高附加值和国际性产品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二是对外经济政策壁垒的降低,日本和欧洲企业凭借强大的竞争力进入美国市场,使美国企业将面临着更大的威胁;三是美国每年有1000万个职业从制造业消失,而有1700万个就业机会从服务业产生,说明产业发展将呈现出分化趋势,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在提高;四是制造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撑,对企业财务造成的压力加大,同时某些部门的增长率减缓,公司出现了严重的财务危机。针对这些情况,通用电气公司开始酝酿和实施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战略。它意识到传统的家电行业技术含量不高、替代产品较多、市场进入壁垒较低,公司的实力很可能被这一产业所拖累和削弱,相反,公司具有庞大的财务资源、强大的研发力量和良好的品牌优势,应该进入那些具有持久生命力、科技含量和研发成本都较高的产业。因此,它出售和剥离了117家煤矿和家电企业,涉及相当于公司资产总量1/5的资产,经营业务由350种减少到13种,员工由41万减少到28万,然后投资160亿美元,进入金融服务、医疗设备、信息通讯和新型飞机发动机等新兴产业。随着公司产业重心的转移,它已经从单一的制造业转换到以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和高科技并重的产业格局,公司的标志也已经写成“通用”(GE),而不是“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假如没有当初产业结构的预先调整,通用电气公司将很难有90年代以来的再度辉煌。

二、机会成本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资源总量的循环周转以及因此实现的几何级数资源增值,需要考虑资源的机会成本。因此,资源的机会成本就成为评价产业选择的基本标准。机会成本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不同管理决策的比较而引起的成本概念,它是未来预期利润的长期决策的依据。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用途上要有所选择。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就是将有限的资源使用在付出代价最小、价值增加最大的地方。机会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具有随机性、时效性、潜在性、选择性等重要特征,因此,要求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审时度势、权衡利弊、随机应变、捷足先登,进行寻机决策,减少机会损失,将资源投入到最能增值的机遇中,正如兵法所说“善战者,胜于易胜之地”。每个企业在选择产业时,至少要取得社会平均利润率,否则不如投资于另外的项目或行业。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入机会成本概念时,必须考虑资源的风险价值(或风险收益、风险报酬),即投资者甘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超过资源时间价值的额外收益。一般来说,市场竞争的结果,使得风险与报酬的基本关系表现为风险越大要求的报酬就越高。在投资报酬率相同的情况下,投资者都会选择风险小的投资,结果竞争使其风险增加、报酬率下降,因而最终高风险项目必须有高报酬,否则就没有人投资。

近代工业文明史揭示,产业领域的每一次技术进步和技术革命,都将使原有产业格局失衡,为一批新进入者提供产业进入的大好时机,原有的市场领先者如果认识和判断不到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和时间进度,很有可能被无情地淘汰出局。历史上创造新财富的企业或个人,总能在由新情况造成的经济不平衡状态中和形势下看到和抓住产业投资的可乘之机,通常是一种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带来的迥然不同的潜力。因而几乎无一例外,凡是短时间内超常规发展起来的企业,都是抓住了当时最活跃、最代表发展方向的产业机遇的企业。如果比尔·盖茨、约翰·洛克菲勒两人在正常均衡的局面下投资,靠省吃俭用地挣钱、攒钱,那么会使其安度晚年,但决不会变成真正的超级富翁,因为挣钱、攒钱就意味着放弃了资源用于其他用途而可能得到收入的机会。盖茨的奇迹神话,只是印证了一条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如果市场起飞,那些恰好在起飞点进入市场的人,将会获得超过一般数学期望值的投资报酬率,正如历史上曾经叱咤一时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汽车大王福特、金融巨子摩根一样,盖茨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把握了一个与新兴的知识产业一起成长的市场机会,建立了未来的竞争资源,从而一飞冲天。同时,在这个基础上,盖茨采取“基石”模式,即迅速占有极佳的策略性位置,为下一个更大的机会做好准备。微软公司从1975年开始,以5年的时间依靠BASIC软体建立绝佳的策略位置,接着则运用这个优势进入DOS软体这个更大的市场机会,再通过DOS创造的机会进入Windows视窗软体,然后再从视窗获得整个Office应用软体的市场。未来几年,微软公司还会依靠NT系统,从桌上电脑进入企业系统以及家用、旅游等无数市场的机会。采取“基石”模式虽然必须不断建立更大的财务和组织能量,创造下一个阶段的成长,但它可以保护企业的能量,克服有限资源的限制,创造最大的价值成长。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经济巨人,都是与降低机会成本、从而获得未来经济利润和资源增值最大化分不开的,一般的机遇是造就不出巨大的经济财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