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电气设备的“神医”李泽峰
李泽峰是山西同煤集团四台矿电气队综采检修班班长,人称电气设备的“神医”。
“检修工不能只会检修”
20世纪90年代初,21岁的李泽峰从大同矿务局技术学校毕业,进入了四台矿电气队,成了一名普通的电气检修工。
在工作单位,没有谁更多地留意刚刚走出校门的李泽峰,这位憨厚老实的小伙子话不多,上班时毕恭毕敬地管班里的每一个人都叫“师傅”。
在平静的外表下他的心海深处同样起着波澜,“我一定要成为一个技术顶呱呱的好工人,我也在追求人生的成功。”
电气技术改造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攻关课题。经李泽峰对相关设备进行改造后,一些设备隐患被彻底消除,甚至纠正了厂家在设备出厂后滞留的缺陷和不足。“检修工不能只会检修,还要能改造设备的缺陷。”李泽峰如是说。
队友们说,李泽峰的创新和技术改造虽然没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但这些从实践中得来的革新成果,可以使电气设备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每次处理完故障,李泽峰都要把故障可能发生的原因,以及怎么找、怎么处理都写在他的工作日志上面,这也成了新来的员工必看的“教材”。
在给综采准备电气设备时,他碰到许多问题,但都能一一化解,问有什么秘诀时,他却说:“没有秘诀。认真、细心,运用所学的一切知识就可以了。”
三分钱的元件也不浪费
提起李泽峰在工作上的“抠门”,那可是尽人皆知。因为每次检修换下来的废旧配件,他从来不舍得扔,而是放在“宝贝”工具袋里,拿上来放到库房,一开始工友们弄不明白他在干什么,但以后发生的几件事,却让队友伸出了大拇指。
由于大型开关里的插件保护比较多,开关启动次数多了以后,里面的插件保护容易导致损坏。每个保护插件贵的1000元一个,便宜的也得300元一个。
坏了就换,没了再买,库房一大堆坏保护插件,谁都没觉得有什么不正常,可是李泽峰就是觉得这样花钱不正常。下班后,李泽峰把保护插件拿回家研究,经过两个多月的研究,他终于确认了出现故障的电子元件——而这个小电子元件在市场上的价格仅为0.03元!
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把先导插件、漏电插件、过载插件等各种保护插件所发生故障点都找了出来,而发生故障的电子元件最贵的几块钱,最便宜的只有1角钱,仅此一项,企业可以节约几十万元资金;同时减少了由于插件而引起的电气故障。
多想别人想不到的点子
工作中的他不但用心,而且还肯用大脑想出别人想不到的点子。
2007年7月,一条300多米6000V的高压电缆要铺设到303盘区的2号高压室,但电缆存在漏电现象,来回查了好几次,也没发现有破损处。但用摇表一摇,还是漏电,这可麻烦了,如果替换,不说人力物力,光电缆就几十万元,而且还影响生产。破损处在电缆里面,300多米,怎么找?队员们想了几个办法都失败了。这时李泽峰灵机一动:如果在外施加压力,屏蔽层就能碰到破损处,用万用表可以显示出来,从而找到它。“用橡皮锤敲打电缆外皮,把它打出来!”就这样一米一米地敲打,在打到100米处的时候,万用表的指针动了,破损处找到了,这个难题顺利解决了。
由于长时间在湿冷井下奔走,李泽峰患上了关节炎,可他硬是忍着痛每天在岗位上奔走,工衣不能及时晒干,他每天就穿着潮湿的衣服下井,时间长了他还起了满身的湿疹,反反复复几次,背上还留下了不少抓破的疤痕。
更为严重的一次,一个新员工打错了开关手柄,正在检修开关的他,瞬间被强烈的电弧灼伤了脸部和双手。赶到医院看望的妻子认了好几次都没认出来,见丈夫的头肿得大了一倍有余,双眼只剩下了一条缝,双手连筷子都拿不住,便失声痛哭,他7岁的儿子怎么都不肯认这个爸爸。
“你想过自己未来会是个什么样子吗?”面对这样的提问,李泽峰微笑地答道:“那太远了,不是我现在要想的事。”他那朴实的脸上,自信的神情已经毫无掩饰地浮现出来。
当今,煤矿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渴求与热情,呼唤并期待着高级技术工人的出现。当年相信要当“技术顶呱呱的好工人”的李泽峰,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做出了一个响亮的回答:当个有技术的好工人,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