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水利建设方面的具体政策主张

水利建设方面的具体政策主张

时间:2023-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水利建设方面的具体政策主张甘肃省水利厅提出了国家重点扶持我省水利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1.给予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方面的专项扶持政策我省河西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过高引发的生态问题日趋严峻,深受国家领导人及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先后批复实施了黑河、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

(四)水利建设方面的具体政策主张

甘肃省水利厅提出了国家重点扶持我省水利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给予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方面的专项扶持政策

我省河西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过高引发的生态问题日趋严峻,深受国家领导人及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先后批复实施了黑河、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陇东地区包括天水、庆阳、平凉、定西等市的渭河流域水土流失、水旱灾害频发等严重问题,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从构建西北地区生态屏障的高度出发,在今后一定时期内,重点对河西内陆河的石羊河、黑河、讨赖河、疏勒河、敦煌党河流域,进行以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为重点的流域综合治理,黄河、长江流域加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启动并实施国务院批复的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加快洮河、大夏河、白龙江、西汉水等重要河流水源涵养保护工程建设。

(1)石羊河流域的重点治理

2006年我省启动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作,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作启动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周密安排部署下,我省有关部门及流域内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扎扎实实地落实规划治理措施,目前流域治理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治理项目进展顺利,流域重点治理已取得很大进展。

(2)黑河流域的重点治理

根据国务院2001年批准的《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国函[2001]86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黑河流域近期治理退耕还林还草调整为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农经[2008]3413号),我省实施的近期治理项目主要是灌区节水改造和生态建设。黑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已实施8年,但黑河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凸显,流域缺水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统一调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尽早启动实施二期治理规划项目,不仅能巩固近期治理成果,而且有利于建立黑河调水工程的保障体系,长期稳定地落实黑河省际分水方案,实现全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

(3)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

敦煌生态问题形势严峻,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委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近年来,水利厅按照省政府关于做好敦煌生态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积极推进各项工作。2008年10月下旬,水利部陈雷部长亲临敦煌调研,对敦煌生态保护思路作了明确的指示,要求加快规划编制工作。水利厅在反复汇报协调下,由清华大学、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完成了《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规划》,2009年3月6日向水利部规计司和水规总院联合组织的专家组进行了汇报,根据与会专家的审查意见,对规划报告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初稿。并完成了《敦煌重点目标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敦煌周边水系地表地下水转换规律专题研究》、《苏干湖水系地下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调查研究》、《甘肃省敦煌市党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规划专题报告》、《疏勒河干流灌区节水潜力及可下泄水量研究专题报告》等5个专题。目前规划修编工作正抓紧进行。

(4)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

2000年、2001年,钱正英副主席带领国内知名专家,先后两次率团对渭河流域进行考察,并形成了《关于渭河流域综合治理问题的调研报告》。200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了水利部有关司局、我省和宁夏、陕西参加的规划协调领导小组和工作组,2004由年黄委会会同三省区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2005年12月,国家院批复了规划(国函[2005]99号)。渭河流域治理规划批复总投资229亿元,其中甘肃省工程投资51.38亿元,分别为灌区节水改造9.09亿元,雨水利用工程5亿元,水源工程3.4亿元,防洪工程2.87亿元,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投资23.7亿元,水源地保护7.32亿元。

(5)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我省是全国水土保持工作起步较早的省份,通过多年的实践在小流域治理、梯田建设等方面总结和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走出了一条符合甘肃实际的水土保持路子,形成了甘肃水土保持的特色。多年来,我省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防治水土流失的任务仍十分艰巨;旱作农业区坡耕地面积大,农业生产条件差;水土保持投入严重不足,防治速度缓慢。建议国家充分考虑西部地区尤其是甘肃这样的经济欠发达省份,在水土保持项目中加大国家投资力度,取消地方配套资金的规定。

2.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要求水利解决好我省水资源短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需完善骨干供水工程与区域供水工程网络,建设引洮供水二期工程,积极支持和推动有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效益好的中型水库建设,解决重点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此外,黄河流域分配给我省只有30.4亿立方米的用水指标,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用水需求,需加快“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增加用水指标,确保兰州、白银、天水、平凉、庆阳、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等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1)引洮二期

甘肃省中部地区定西一带严重干旱缺水,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为了彻底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改善该地区贫穷落后面貌和生态环境恶化状况,经过对区域周边各流域水资源条件的综合分析论证,自20世纪60年代起,我省提出了在洮河干流九甸峡建设水利枢纽抬高水位,自流引水的调水方案。工程建成后,可解决以定西为代表的中部地区11个县(区)300万人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业生产用水,显著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工程设计引水量为5.5亿立方米,其中引洮一期引水量为2.2亿立方米。目前九甸峡水利枢纽已建成,引洮一期工程正在建设,需尽快建设二期工程,彻底解决陇中地区水资源短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并建议国家尽早立项实施引洮二期工程,加大中央投资比例。

(2)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

我省水资源短缺地区主要是内陆河的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及黄河流域。预测到2020年石羊河流域采取节水和退耕措施,缺水形势有所减少,缺水1.9亿立方米,到2030年流域缺水5.7亿立方米。黑河流域2020年缺水4.3亿立方米,2030年缺水3.8亿立方米。黄河流域受分水指标30.4亿立方米的限制,在无外调水情况下,2020年缺水21.3亿立方米,2030年缺水23.3亿立方米,缺水形势将十分严重。目前根据国家及黄委会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的总体部署,将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兰州市、白银市、天水市、庆阳市、平凉市以及陇东能源基地、石羊河流域及黑河干流列入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我省受水区范围,并完成了《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甘肃省受水区规划报告》。规划中线方案2020年给我省配置水量15.22亿立方米,2030年21.62亿立方米。建议加快“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前期工作进度,在西线工程总体规划中,适当提高对甘肃省的分水指标;鉴于甘肃省是经济欠发达省份,考虑“引黄入石”、“引黄济庆方案”配套工程和渭河鸳鸯水库工程投资大、任务艰巨,其筹资方案建议以国家投入为主。考虑石羊河流域以生态供水为主,建议在水价机制方面给予倾斜照顾。

3.加快推进民生水利建设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快事关民生的水利建设步伐。具体而言,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扶持力度:甘肃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295.5万人,只有903万人纳入了全国总体规划,392.5万人未纳入,截止2008年底有效解决了纳入总体规划的33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议国家将我省纳入国家规划的392.5万人列入国家规划,并提高中央投资比例;扶持我省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城市防洪建设。我省内陆河、黄河、长江三大流域,9个水系,有河流3114条,河道总长47804公里;按照水利部要求,开展了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储备筛选和上报工作,请国家扶持我省启动中小河流域治理项目;扶持我省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增大中央投资比例,取消地方配套资金,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大型提灌泵站改造项目建设,积极进行中小型灌区的农业综合开发与节水改造,专项扶持我省高效节水园区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为主的牧区水利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度,为农民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作好服务;专项扶持我省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力度,重点是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及长江流域上游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通过兴修梯田,建设淤地坝工程,发展水保林、经济林、种草,实施封禁治理措施,水土保持工程,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和提高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继续加强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扶持我省长江、黄河流域水源区的甘南、陇南、,临夏等市(州)以水电开发,建设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带动地方经济和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

4.切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河西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流域综合治理既要保障生态安全,又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只有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节水型社会建设,降低农业用水比例,积极开展工业节水、生活节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目前,张掖市、敦煌市、武威市已列入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试点,为全面推进河西走廊节水型社会建设积累了经验,需进一步改革体制,创新机制,深入推进水权制度改革,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实施以水生态保护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把河西走廊率先建成节水型社会示范带,并有效推动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为能源基地建设、工业发展和生态建,提供水资源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