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战略资源—石油的日趋严峻性迫使我们必须实施好大能源战略

战略资源—石油的日趋严峻性迫使我们必须实施好大能源战略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战略资源—石油的日趋严峻性迫使我们必须实施好大能源战略时寒冰等许多专家学者及其一些智囊机构认为,目前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之后,紧接着又会发生新一轮的通货膨胀,首当其冲的是石油与粮食价格的大涨。美国国会发话,要制定法律,限制和禁止国际石油市场的投机性行为。

(二)战略资源—石油的日趋严峻性迫使我们必须实施好大能源战略

时寒冰等许多专家学者及其一些智囊机构认为,目前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之后,紧接着又会发生新一轮的通货膨胀,首当其冲的是石油与粮食价格的大涨。

美国操纵石油价格、发动石油战争,是时空见惯的。美国发动的诸如伊拉克等一系列战争,都是为石油而战的典型的战争案例。人们不会忘记:2004年,国际石油价格每桶40多美元,2007年下半年国际石油价格接连突破70美元、80美元、90美元、100美元、110美元、120美元、130美元、140美元大关;国际黄金价格也是涨势空前,一举突破1000美元/盎司;同样,铁矿石的价格亦连续暴涨了近1倍……2008年7月11日,国际石油价格每桶终于暴涨到了147.27美元!究其原因:关键点—美国是石油投机生意的直接受益者。据有关专家学者所言及其一些统计资料显示:国际石油价格暴涨过后,这种暴涨所产生的溢价大约有10%左右,这个10%,被石油输出国而获取,并且,其中的近90%收入到了美国人的囊中。尔后,由于受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石油价格又一路暴跌,2008年最低跌至每桶35美元左右。

时寒冰指出:笔者通过计算得出结论,综合当时美国经济的承受能力,美国所能接受的最高石油价格为每桶120美元。如果超过了这一价格区间,美国就一定会采取措施,干涉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事实上,在国际石油价格达到这一区间时,美国国会就着手调查国际石油投机及其造成的价格上涨问题了。在2008年6月23日这一天,美国国会公布了一项调查,其结果显示:在某些关键的国际石油期货交易方面,投机者参与的合同,竟然占到了70%。在2000年,这一份额仅为37%。的的确确有关国际石油投机生意,是推动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美国众议院监督调查委员会主席巴克·斯都帕克表示:国际原油价格的一半左右是投机行为导致的结果。由于石油投机行为使国际原油价格,每桶增加了65美元至70美元。这一数字,与时寒冰推算的结果一样。

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主席丁格尔建议:美国国会应该积极考虑出台并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限制国际石油市场的投机行为,包括对金融资本的投资抽取50%的利润,阻止退休基金参与石油期货的投资,禁止投资银行拥有能源资产的股票等等。外交关系委员会的能源问题专家诺曼赞同本建议。并进而指出,美国国会必须采取行动,加以制止,否则,国际石油投机必将导致后患无穷的恶果。美国国会发话,要制定法律,限制和禁止国际石油市场的投机性行为。于是,在2008年7月14日,当时还在任的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解除在美国近海开采石油的行政禁令,并敦促国会采取类似措施,进而废除相关的法律禁令。其用意是及时应对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暴涨的态势。

另据国际能源机构公布的资料显示:2007年俄罗斯日产石油1008万桶,超过了沙特阿拉伯的产油量,一跃成为世界第一产油大国。美国人担心和害怕俄罗斯会借助石油价格暴涨而大财富,进而走上复兴之路。一旦俄罗斯这个大国民族主义再一次复活,会在各种问题上,同时特别是在北约东扩等问题上,坚持更加强硬的态度。石油收入自然是俄罗斯国运的支撑,决定点,与振新点。自然由于受全球性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影响,石油价格的起伏波动,会导致俄罗斯在短时间内无力恢复昔日的强盛。

不论是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层,还是国际的诸多组织,或者是在各国的领导人之间,至目前,基本上都形成了一个共识:在现代国际经济政治中,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当今世界石油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世界石油问题,包括石油工业、石油组织,石油金融、石油市场、石油政策、石油安全、石油储备、国际石油合作、国际石油贸易等众多方面。世界石油工业历史、国际石油市场及政府组织、世界石油资源、世界石油市场及油价、世界石油贸易及运输、世界天然气工业、石油工业公司、国际石油协议与合同以及国际化经营等。由于石油属不可再生资源的这一特点,与有限性的资源分布格局及其不平衡的消费格局,使各国对石油资源的争夺从未停止并日趋激烈,石油引发的冲突甚至战争时有发生。例如,美国为了抢占石油资源,不惜采用军事手段,发动战争,企图霸占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并且,不惜冒着制造人道主义灾难的指责,而大力发展生物燃料。可见石油资源及其重要性。

在国际上,为了获得稳定的石油供给和需求安全,寻求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国际石油相关组织与合作应运而生。但是到第一次石油危机前后,第三世界产油国为反对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对石油的控制和掠夺,而开展的石油合作,才真正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石油合作。伴随着第二次和第三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国际石油合作机制在欧佩克和国际能源机构的框架下得以发展,并不断完善。

20世纪末,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趋势日益加强。这一趋势在1997——2000年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油价发生剧烈波动,一方面使人们似乎感受到了新一轮石油危机的征兆,另一方面也推动全球性和地区性能源政治活动趋于活跃。9·11事件以后,国际社会展开了全球性大规模的反恐行动,在这种新的国际政治背景下,为确保全球和地区石油安全而进行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当前国际石油合作中,石油外交成为合作的重要方式,国际组织在石油合作机制中的作用日益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全球范围主要的石油现货市场有:西北欧市场、地中海市场、加勒比海市场、新加坡市场、美国市场。全球范围内主要的石油期货市场:包括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以及近年来兴起的东京工业品交易所等。世界石油市场的格局决定了其定价机制。期货市场价格,在国际石油定价中扮演了主要角色。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纽约、伦敦、新加坡3大石油市场,纽约商品交易所的WTI价格是其他两个市场的风向标,OPEC的油价实际上也与WTI同向浮动。

目前,美国炼油厂所生产的成品油在国内外市场的售价完全由市场决定。美国国内有两个有代表性的成品油现货市场墨西哥湾和得克萨斯州地区;东海岸的油品消费地区。这两个市场的油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并随着国际市场油价的波动而波动。但是,成品油的最终价格都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其国内成品油的零售价格视地区和季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且,美国政府还一直将维护石油安全作为国家战略,并通过发布消息、调动国际资本等手段控制WTI价格,从而使得国际能源价格按照美国希望的方向浮动。

对于引起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其因素,欧佩克成员国、石油需求国、国际能源机构(IEA)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等的代言人,各持己见,莫衷一是。

但是,有的专家学者和政府的观点认为:在相对的时间里,从总体上讲,国际石油市场需求稳定。主要表现在石油价格不断上涨,而石油需求没有下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石油消费量逐年增长,石油产量则逐年下降,石油进口量逐年上升。美国石油年消费量已达9.39亿吨,占全球石油年消费量的25%,石油年产量3.12亿吨,占全球的8%,石油年进口量达6.27亿吨,占全球的27%。在新一轮国际石油涨价过程中,美国的石油消费也没有下降趋势。近年来,欧盟国家因欧元升值,高价进口石油的压力减小;亚太地区许多国家因经济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也有所增加。由于石油能源可替代性小,石油需求具有刚性特质,石油需求大国经济上的承受能力增强,加上石油需求大国担心减少石油需求,会带来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因此,为石油涨价提供了空间和机会。

另外,有的观点认为:地缘政治对石油供给有重大的影响。全球石油供给能力,总体上与石油需求是平衡的,而且供给略大于需求。事实上全球石油供给也是比较稳定的。但是由于地缘政治对石油供给的影响,为石油涨价提供了条件和借口。目前,中东地区石油探明储量达到1012亿吨,约占全球探明储量的61.9%,每年向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石油达10亿吨。但是,由于伊拉克局势长期动荡不安等诸多因素,加上美国与伊朗的“核问题”冲突等,使中东国家石油出口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地缘政治对石油出口国的影响有不利的一面:主要表现在政治冲突发展为军事冲突,石油出口被迫减少;但是,也有有利的一方面:具体在于不会被激烈的政治冲突而影响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又不会影响石油生产和出口,石油出口国会获得更多的石油美元。

并且,国际石油市场不确定因素影响石油交易价格。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石油价格的决定,不仅取决于石油的供求关系,而且取决于由石油供求关系制约的经济均衡关系。因此,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会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由于石油是一种特殊商品,在国际石油交易中,在特定的经济环境条件下,很多因素就成为涨价因素。2008年至2009年,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如国际石油市场局部需求增长等。美国与伊朗关系紧张、土耳其与伊拉克冲突、美国石油商业库存减少、美元持续贬值、美国次级信贷危机、石油美元投入“非石油经济”、甚至未来经济预测等,都被人为炒作,一次一次地推动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或下跌。

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或下跌的主要动因,是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或金融市场上的套利行为与目前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导致的结果。维斯塔斯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迪特列·英(Ditle-vEngel)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话语间充满了对能源问题的担忧。认为:未来能源问题将比金融危机更加可怕。早在这次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尚未爆发之前,能源问题研究专家陈新华博士在其《能源改变命运——中国应对挑战之路》一书中就已指出:能源问题是人类面临的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为严峻的挑战。并进而指出:我国在能源与环境方面正面临着世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为严峻的挑战。为正在进行的工业化、城镇化和机动车化的过程以及为13亿多人口提供充足、可靠、廉价、清洁、便利的能源供应,这在规模上比任何国家以往所经历的都要大得多。本土能源资源的短缺,快速增长的能源进口,高昂的国际油价,能源生产和使用造成的严重污染,国内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的复杂性,国际能源地缘政治,还有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得中国面临的挑战比任何其他国家所面临的、或者以往经历过的挑战都更为严峻。

因而说,能源的有限性,即在经济快速增长下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能源的污染性,即由能源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带来的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亦很严重。其实,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能源所带来的挑战,并不只在中国存在,全世界同样存在,只是程度比同而已。

有人判断,21世纪,在人类历史上,必将发生一场异常的能源革命。21世纪的能源问题,已不是过去能源本身的问题。石油市场与金融资本市场的高度一体化,已经引发了诸多矛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石油市场完全置身于金融市场中。金融市场的融入,使金融衍生工具在石油贸易上的作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时至2008年下半年,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经过巨大的震荡,一场规模空前的金融危机在美国暴发,并迅速波及全球。人们注意到,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在其公布的经济振兴计划中,有一半以上涉及能源产业。奥巴马新政的一个关键词就是能源革命。

奥巴马的能源革命被有关学者称为比10年前的IT革命意义更为重大、更为深远。这是继农业文明以来最伟大的革命。其革命的核心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要通过建立“清洁的能源结构”,以彻底改造美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金融危机十分严峻的大背景下,在经济快速增长与能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的形势下,掀起一场规模空前的能源革命,不仅是奥巴马的选择,也是全世界不得不面对的共同选择。奥巴马政府能源部长朱棣文对这场革命阐释得更为清晰:推动兴建核电厂,开采本土石油及天然气资源,发展清洁煤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加强太阳能、风力发电业的大力发展,推动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改变美国目前过度依赖进口石油的能源政策。

时至今日,所有国家政府的能源决策者,已经意识到没有一个万全之策,可以解决目前世界面临的所有能源问题。但是,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寻找各种可能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天然气市场,促进核能开发,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开发和应用清洁能源,特别是清洁煤炭技术以及诸多新能源的途径。

而我们中国崛起的能源背景,就决定了发展的模式和崛起道路,不同于英、美、日等发达工业化国家,必须是绿色发展之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之路。面对全球新能源问题,发展新能源,是应对能源危机和加强能源建设的最好方略。有人说,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正在牵动着全球的第一根神经。而中国的反应最为敏感。

又有人评说:的确如此,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专家对奥巴马的新能源革命津津乐道的时候,中国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早已启程,甚至走在世界的前列。

来自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的数据称,截至2008年底,中国风电总装机规模已经达1217万千瓦,远远超过“十一五”初期预测的500万千瓦的目标,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四位;预计当到了2010年时,风电总装机容量有望突破3000万千瓦。国际风能理事会(GWEC)确认: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风电业发展最快的国家。

在太阳能热利用领域,随着国家对太阳能热水器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其被纳入“家电下乡”的范畴之后,太阳能热水器快速进入寻常百姓家,中国也由此成为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和利用大国;同时,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政策支持和推动下,太阳能光伏发电也开始全面启动。

而在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我们中国已经走过将近30个年头,但是,由于观念和技术等原因,核电装机容量只有2500多万千瓦。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投资拉动的需要,特别是调整能源结构和保护环境的需要,我国已提出到2020年建成核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的目标,中国核能开发和利用由此步入快车道……

有人说,中国是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的聚集点,也是创造世界能源新格局的大舞台。我们有理由相信,虽然能源危机一旦爆发将比金融危机更加可怕,但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严峻的问题可能会变成发展的机遇。

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全球原油日消费量大概在8700万桶左右,而石油相关的金融产品日交易量却高达13.6亿桶,因此投行等金融机构的投机行为是推动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无论是一对一的国家间领导人互访,还是国际组织之间的定期高峰会议,甚至是国际政治走向极端的地区性战争,绝大多数都与能源有关。石油在能源外交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在其他文明加强融合的背景下,石油正在以自己特有的价值扮演着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者的角色。伊朗核问题每一种可能背后都有一个因素在起着核心作用,这就是石油。没有石油,伊朗的声音就没有那么强硬;没有石油,伊朗就没有了国际政治博弈的筹码。伊朗核问题的表面是“核”,实质却是“油”。

有关上述的分析,都必须仰赖一个条件,那就是伊朗丰富的石油资源。在如今高油价的国际背景下,伊朗的石油产量直接影响国际油价和石油供给,而国际油价和石油供给又直接影响世界经济。伊朗明白,打好石油牌,与国际社会博弈,可以规避被制裁和被军事打击的诸多风险,因为任何西方大国都不愿意看到油价飞涨,也不愿意看到石油供给出现紧张局面,进而影响到自身经济的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地缘政治冲突的直接导火索,无不与石油资源、其他稀有与贵重资源、战略资源有关。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外交是国际关系中最大的焦点与亮点之一。例如,无论是一对一的国家间领导人相互访问,还是国际组织之间的定期高峰会议,甚至是国际政治走向极端的地区性战争,绝大多数都与能源有关。石油在能源外交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的专家学者进一步指出:美国对委内瑞拉政府的不满,源于作为拉美石油大国的委内瑞拉对美国石油供给的不合作态度;美国对俄罗斯“能源帝国主义”的指责,源于俄罗斯以能源外交重振大国雄风的国际政治策略,俄乌“斗气”事件,就是俄罗斯能源外交的一个典型案例;伊朗核问题的剑拔弩张,依然源于美国中东石油霸权与伊朗摆脱美国打压争取其中东霸权之间的激烈矛盾;美国人大规模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完全彻底是为了石油……

有些专家学者还分析认为,在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今天,敢于和美国及其盟国叫板的国家基本上是手中握有“石油牌”的国家。朝鲜核问题虽然不像伊朗核问题背后有直接的石油因素,但有关朝鲜核问题的其他各方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石油瓜葛。

综观五大洲,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洲际之间的区域交往,少有不把以石油为中心的能源问题摆在显著地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