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前农业形势

当前农业形势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农业生产的快速增长,丰富的农产品供给和短缺经济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中国农业问题,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传统农业的发展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因此,农业基础薄弱、技术装备落后、农业投入不足、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弱,这一切将严重影响中国农业的发展。中国农业的这种状况,在平凉及周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中反映得更加突出和明显,暴露出传统农业的深层次矛盾。

一、当前农业形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和国计民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探讨入世后农业发展的应对措施时,必须对农业形势,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传统农业的局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以人均不足1.5亩的耕地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是全世界农业增长最快的国家,在同期世界谷物、棉花、肉类、水产品增产总量中,中国分别占62%、27%、54%和81%。近年来,农产品产量更有大幅度增长,1999年,粮食总产量达50838.6万吨,2001年粮食虽有减产,但仍达到46562万吨。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增长的粮食问题基本解决,粮食由供给短缺变为市场过剩。市场上种类繁多的农产品,成为中国农业发展成就的见证。

农业生产的快速增长,丰富的农产品供给和短缺经济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中国农业问题,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传统农业的发展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无论从全国的农业现状看,还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传统农业看,目前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和发展局限。一是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本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农业投资呈逐年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建总投资的平均比重为2.15%,经济落后地区农业的投资比重更低。农业投入不足直接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后果,诸如:农业增长滞后,难以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基础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原有大中型农业基础骨干项目年久失修,新建项目跟不上发展需要,严重阻碍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生态恶化、植被退化,直接影响了农业的增长;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使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国家用于农业科研的经费所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0.1%,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所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0.2%,在我国6000亩耕地仅有1名科技人员,200万亩畜草场也只有1名牧业技术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只达到40%,农业科技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只有30%,大大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份额。这种状况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二是农业耕地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由于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增长和农村耕地的乱占滥用,导致耕地锐减,人、地矛盾更加突出。据统计,1999年中国耕地总面积为19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加之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减少,耕地不足的形势会更加严峻。同时,由于水土流失、沙化、“三废”污染、农业污染,使耕地质量严重下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三是农民负担过重。农村税费,以及乱集资、乱收费、乱摊派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使农业发展缺乏后劲。四是农产品价格不合理,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长期以来,国家对农产品实行统购征购政策,征购统购品种、数量、价格的计划性和垄断性,既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导致农民无力实现自身积累而增加农业投入。因此,农业基础薄弱、技术装备落后、农业投入不足、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弱,这一切将严重影响中国农业的发展。

中国农业的这种状况,在平凉及周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中反映得更加突出和明显,暴露出传统农业的深层次矛盾。表现在:一是农业结构不合理,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农产品的成本高,大宗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二是农业产业内部和农村经济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民负担较重,人均收入增长缓慢;三是农副产品卖难问题突出,存在结构性、区域性和季节性过剩的问题;四是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缺少龙头带动企业;五是农民购买力较弱,农村市场消费低迷;六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增大。由于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矛盾的加剧和非农产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