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建立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建立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建立新中国成立以来,张掖地方工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二是“一五”时期,以改造为主的发展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完成,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形成。这一时期张掖县新增工业投资2341.3万元,建成6个中型企业。

第六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以来,张掖地方工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在旧基础上的初创阶段。张掖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据有关资料显示:张掖县内共有作坊2397个,个体手工业者2377人;工厂20家,全部工业固定资产282万元(旧币),从业人员3499人,工业总产值159万元(旧币),占社会总产值的5.3%。工业组织以作坊式为主,生产管理方式多为业主自主劳动和部分雇佣劳动。国民经济的三年恢复,地方工业靠接收官僚资本、兴建集体企业、扶持私营和手工业而出现恢复性发展。到1952年国营、集体、私营、个体工业和手工业发展到2536家,完成工业产值267.3万元(旧币),比1949年增长67.5%,其中国营和集体工业31家,实现工业产值69.1万元(旧币),增长97.5%。

二是“一五”时期,以改造为主的发展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完成,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形成。这一时期张掖县新增工业投资2341.3万元,建成6个中型企业。按“一化三改”的体制要求,对私营、个体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重新组建国营、集体工业企业总数达155家,产值1376.9万元,比1952年增长4.15倍,产值累计达4716.9万元,年平均递增38.8%。

三是“二五”和调整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大起、大落、大动荡”,但总的看依然处于缓慢发展状态。1958年的“大跃进”,盲目大办钢铁,并刺激了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农机、食品、冶金机械加工修理等11个工业门类的发展,地方工业体系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由于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使得工业出现“畸形”的发展,一味追求产值的快速增长,不顾及经济效益,而成为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痼疾”。1959年开始的三年困难时期,使这些问题全面暴露,直接导致了地方工业的停滞。到60年代初,不得不进行“调整”,关、停、并、转了一批企业,从业人员下放农村或转行。到“二五”期末的1965年,仅张掖地方工业企业减少为135家,工业总产值1359.6万元,比1957年减少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