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城市再造的实践

中国城市再造的实践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中国城市再造的实践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区域竞争的节奏更加快速,各个城市纷纷把新区建设作为区域竞争的引擎,在经济增长、城市发展及社会进步上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合肥市滨湖新区,在历次规划中预留控制的东南引风口地带和城市机场南部地带。

(二)中国城市再造的实践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区域竞争的节奏更加快速,各个城市纷纷把新区建设作为区域竞争的引擎,在经济增长、城市发展及社会进步上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以下我们选择了合肥、天津和贵阳作为兰州城市再造的样板,是因为合肥以新区发展带动经济发展,连续7年增长都在17%以上,在26个省会城市中,名列第一,值得借鉴。选择天津是因为天津是国家的第三个发展引擎,具有示范意义。选择贵阳,是因为贵阳过去各项指标一直排在兰州之后,且距离明显,资源优势也没有我们这么集中,发展条件有些还不如我们,但人家赶上来了,2009年GDP总量是900亿元,我们是925.98亿元,但贵阳的增长率是13%,我们是10.8%,贵阳即将超过兰州。同处欠发达城市,贵阳的发展对我们极具借鉴意义。

1、合肥的城市再造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位于中国5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之滨。全市辖3县、4区,3大开发区,总面积7047平方公里,总人口501万;城市建成区面积280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270万,素有三国故地、包公故里、科教基地的美誉,近年来经济增速连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是一个开放包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img5

1993年,合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开放开发,再造新合肥”的工作目标,2005年,合肥提出“141”城市发展框架,即“1个老城区+4个城市组团+1个滨湖新区”。其中,“一主城”范围为现状312国道以北,以老城区、政务文化新区为核心的城市建设区,远期规划建设用地26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三大功能:以老城区为核心的中央商务区发挥商贸、金融资源优势功能,政府管理、服务、文化、教育功能,现代服务、人居、科教、卫生等第三产业功能;“四组团”即向东、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城市组团:整合店埠、撮镇、肥东新城以及化工工业园,形成城市东部组团,发展家电配套、精细化工、现代物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西南组团以经济开发区和上派为基础,发展现代大工业,逐步发展成为国家装备工业基地,西组团以高新技术为特色,以国家高新技术创新基地为核心,以高新开发区为依托,建设中国科学城,北组团整合双墩、双凤、庐阳工业区,重点发展传统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城市各组团之间以大面积的生态绿地隔离,并穿插有河流水系、山体和绿色空间;“一个滨湖新区”即沿巢湖周边逐步兴建一个全国独具魅力特色的以休闲、旅游、商务、会展、居住为主的生态型、高档次现代化新城区,规划区范围为312国道以南,沿巢湖向东,南至六家畈、三河,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以此着力构建现代化大城市框架,城市空间布局在现有风扇形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周边城镇呈一体化发展,并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空间结构形成“141”的发展态势。

img6

其中,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0年10月奠基,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高新区,其地处蜀山脚下,董铺之滨,环依国家级大蜀山森林公园,毗邻在建的新桥国际机场,京福铁路、沪汉蓉铁路、宁西铁路傍区而行,3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千吨级货轮通江达海,园区集现代化交通、工业、高档人居于一体,是合肥市“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西部组团的核心区域,目前,合肥高新区在全国54个高新开发区发展综合排名第14位。该区周边科教资源丰富,聚集了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代表的50多所高等院校和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为代表的300多个国家级和省部属科研机构,现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科技创新创业型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企业家群体。区内已建成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软件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大学科技园、民营科技园、科园创业服务中心等1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500多家。孵化器通过提供种子基金、孵化资金、创新基金、风险基金等投融资服务,营造适于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在高新区开展风险投资业务的公司达20余家,有各类技术咨询、产权交易、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近30家,为区内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

img7

如今,合肥高新区是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已形成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以及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迅速聚集,培育了科大讯飞、四创电子、安科生物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引进了格力电器、美的电器、合肥三洋、大陆轮胎等著名企业,一大批企业的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高新区现有入区企业30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400多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0余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投资企业50余家,其中园区自主孵化上市公司10家。此外,该区市政建设完善,绿化、保洁、供水、供电、燃气管网等配套设施成熟,交通很便捷。2005年至今,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130亿元人民币,建成核心区的「井」形路网,园区还有多条道路与312国道贯通。目前,合肥高新区重点建设的「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西部副中心框架也初步形成,计划2012年(集中新建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36%,努力实现由单一的经济功能区,向建设现代化的科技新城区转变,建设成为创新能力强劲,高端产业发达,国际化水平较高,创新人才集聚,人居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

img8

合肥市滨湖新区,在历次规划中预留控制的东南引风口地带和城市机场南部地带。区域内自然景观良好,水系较多,其具体范围为南依巢湖,北靠二环南路,西接上派河和合安高速、东临南淝河,截止2009年9月,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0平方公里,其中312国道以北(北部片区)规划面积约27平方公里;312国道以南至十五里河(中部片区)规划面积约80平方公里;十五里河至巢湖岸边(南部片区)规划面积约83平方公里。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南部片区一期建设区面积初定为20-30平方公里。滨湖新区的建设将使合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滨湖城市,沿巢湖风景线将成合肥的主要特色和魅力所在。新区的核心功能将体现为行政办公中心、商务文化会展中心、省级休闲旅游基地和综合居住等。滨湖新区是合肥未来通过巢湖,走入长江,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门户,是合肥未来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区。并通过“十一五”及更长时间的努力将滨湖新区打造成独具魅力的现代新城区和城市未来的新名片。滨湖新区现已建成面积超过8平方公里,绿化面积将达到700万平方米,居住、医疗、商业、办公、文化等各类功能已全部具备,已有10万人在此工作、学习和生活,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大力建设,合肥发展速度很快,2006年,合肥GDP历史性地突破千亿元大关。仅三年时间,2009年合肥GDP(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102.12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8.6和4.4个百分点,连续6年保持在17%以上。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不含拉萨和台北)中,GDP总量位居第15位,增速位居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69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1104.98亿元,增长22.5%;第三产业增加值888.45亿元,增长12.4%。与GDP增速交相辉映的,还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2%、固定资产投资3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的三大傲人增速。此外,合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58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65元,增长1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12元。合肥经济的“灯塔效应”显著增强,很好地发挥了示范作用。

img9

img10

2010年,合肥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不含拉萨和台北)中,GDP总量位居第15位,增速位居第一;中国社科院面向全球发布《2009-2010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合肥与全球24个城市荣膺“全球最佳案例城市”;此外,合肥还荣获全国首批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全国首个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全国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得城市、全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全国城市综合实力25强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20个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全国建设中的铁路交通枢纽。

2、天津滨海新区再造

天津,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大陆三大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经历600余年的沧海桑田,特别是近代百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近代百年看天津”,成为世人共识。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环渤海湾的中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扼守京畿。

天津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北部的渤海湾,拥有中国第四大的工业基地、第三的外贸港口。有超过1000万人居住和生活在天津地区。天津解放前为亚洲第二大城市,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的天津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天津逐渐背上了过去的包袱,没有及时实现发展的转型。在经济上一度落后于其他城市。自从2006年滨海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政策后,天津重新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2009年11月1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天津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代。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立足天津、依托北京、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

img11

天津滨海新区,地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和欧亚大陆桥的东起点,是中国与蒙古共和国签约的出海口岸,也是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家可利用的出海口,拥有“三北”辽阔的辐射空间,其区位优势明显;其次,滨海新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是连接海内外、辐射“三北”的重要枢纽,同时拥有跻身世界20强深水大港的天津港,是中西部重要的海上大通道。滨海国际机场是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和北方航空货运中心等交通优势;再次,资源优势明显,在滨海地区有1199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建设的荒地、滩涂和少量低产农田,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98亿吨,其中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亿吨、天然气近2000亿立方米;另外,滨海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开采与加工基地,石油套管产量跻身世界四强,且电子信息业名列全国前茅,海洋化工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世界知名、全国领先,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国内外公认的发展现代化工业的理想区域;最后,滨海新区拥有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等一批功能经济区,已经建立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政府管理体制和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一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通晓现代管理的外向型人才,具有很强的体制创新优势。同时,滨海新区拥有海岸线153公里,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

原来的天津滨海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3个行政区和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海高新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南港工业区、东疆保税港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天津港区、滨海旅游区8个功能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近年功能区拓展为9个,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滨海新区是全国惟一聚集了天津高新区、港口、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区港联动运作区和大型工业基地的地区,拥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2008年常住人口202万人。

十年来,滨海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主动与国际经济接轨,不断完善投资条件,力争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94年的112.4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1608.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8%。十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36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24亿元。外贸出口由1994年的5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84.69亿美元,增长34.8倍。工业总产值由1994年的213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3996.73亿元。十年累计批准三资企业项目6300多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70多家在新区投资。新区已成为外商投资汇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img12

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昔日的荒滩如今已初步建成了以外向型为主的经济新区。形成了电子通讯、石油开采与加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七大主导产业。建立起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业基地,一大批国际知名的企业落户新区,一栋栋的高楼和工厂不断建成,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正在迅速完善,一个现代化海滨城市的面貌正在展现。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区对外辐射和服务功能也不断增强。2005年,天津滨海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3.31亿元,增长22.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22.99亿元,可比增长34.1%,天津港200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4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80万标箱,近70%的货物和60%的集装箱来自全国各地。新区与国内各省市共签定经济合作协议2000项,吸引投资200多亿元。上千家企业为新区产业直接配套。滨海新区产业传递、对外服务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无疑,天津滨海新区具有启东开西、承外接内,辐射华北、西北、东北亚、中亚的强大战略功能。

img13

3、贵阳城市再造

贵阳是中国贵州省的省会。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被誉为“高原明珠”。贵阳市辖七区一市三县,即七区: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金阳新区、白云区、乌当区、花溪区,一市:清镇市,三县: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市域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其中,云岩、南明、小河、金阳新区为贵阳市城区,面积为383.04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4.78%;花溪、乌当、白云区为贵阳市郊区,面积为2194.5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27.31%;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总面积5625.5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68.13%。

2000年6月2日国务院批准《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贵阳市委、市政府共投入经费六千多万元用于规划编制,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所有区域的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编制了城市交通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城市防洪、南明河保护规划等各种专业规划,为指导全市的规划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贵阳市中心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已达2.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仅46.2平方米/人,“挤”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根据在1986年国务院批准的《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就明确提出把城区西北部地区作为城市发展备用地,以及后来《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明确提出的城市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在城区西北部的金华、阳关一带建设一个城市新区,来改善城市中心区人口稠密、交通拥挤、环境质量差的现状。因此,决定建设金阳新区,并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思路,在贵阳城市总体规划、金阳新区分区规划指导下,先后完成了金阳文化商贸区、实施建设区17平方公里的城市设计和金阳新区然气、给水、排水、消防、公共交通、环卫设施、城市道路电力、电讯等专业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通盘考虑建筑、绿化、雕塑、环境、生态、交通、信息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协调,强化精品意识,为金阳新区的基础建设和规划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img14

金阳新区发展时序计划三个阶段,实施建设区:1998-201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1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8万,是金阳新区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的建设区域;建设控制区:2011-202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4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0万,是实施建设区规划布局形态的协调区,满足规划管理对用地的控制要求;远景控制区:2020年至21世纪中叶,规划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0万,为整个金阳新区的环境容量和人口容量控制指标。

现今,金阳新区全区总面积198平方公里,总人口18余万,下辖金阳街道办事处、金华镇、朱昌镇和阳关农场,共33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新区气候环境宜人,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年平均温度15℃,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天气环境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达一类标准。交通、区位优势突出,贵遵、贵黄高等级公路及321、210国道穿境而过,贵阳环城高速公路全面覆盖,黔灵山路、北京西路等让新区与老城实现无缝链接,已经开工的贵广快速铁路和正在规划修建的沪昆、成贵、渝黔、湘黔、黔桂等快速铁路在此汇集,贵阳城际快速铁路、城市轻轨等从金阳始发,快捷、高效的现代交通道路网络正在形成。贵阳新客站和客运站的建设及启用,将使金阳新区成为一个纵贯南北、横接东西的交通枢纽和运输重镇。截止2009年底,通过市场化运作,累计完成投资545亿元。1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正向40平方公里拓展;随着贵阳奥体中心、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等一大批城市配套设施拟于2010年建成使用,城市功能正在完善;成功引进了贵州电视文化传媒公司、贵州有限网络公司等11家企业总部,与茅台集团、西能电力等13家大型企业总部达成意向性建设协议,同时会展、商贸、酒店、物流等产业开始起步,产业培植迈出重要步伐。2009年,金阳新区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投入的模式,筹措资金10亿元,强力推进“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关注民生实现零的突破。此外,计划2013年前,基本建立行政区管理体制,在全面完成建设区开发建设的基础上,基本完善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城市功能配套和生态产业布局,建立合理的生态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2013年-2020年,基本完成金阳新区198平方公里管辖范围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功能配套建设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把金阳新区建成生态型、园林式、数字化的新城区。

【注释】

[1]《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