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区别

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区别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乡镇机构改革在省编办确定的100个试点乡镇展开。出台《关于全省开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目前,全省登记注册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2120个,会员总数40余万人,辐射农户近20万家。贯彻《甘肃省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和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挂牌运行,各地同步进行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和兽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一、2007年全省经济体制改革

2007年,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改革抓创新”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0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文件精神,围绕《甘肃省2007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指导意见》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各项改革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有所突破。

(一)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

1.企业政策性破产重组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企业产权多元化程度显著提高。截至目前,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企业142户,已破产终结111户(含列入“376”攻坚计划中的66户企业),正在实施破产的企业6户,准备实施破产的25户。通过破产重组,多渠道安置职工再就业14.6万人,占职工总数的70%以上。在省属下划70户企业中,目前已破产终结51户,正在实施2户,准备实施3户,剩余企业已完成改制,改制和破产重组达92.8%。长风集团、长通电缆集团按个案企业处理,已报国务院审批。省属大部分国有骨干企业,特别是一批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引入了战略投资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9户应由我省完成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8户上市公司的股改工作已基本完成。

2.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进一步加快和规范。省建材、机械等5户企业集团,4户已完成改革重组任务。省医药集团所属19户商贸流通企业的改制工作正在进行。一批省属国有企业及其子企业的改制重组取得进展,省建七公司等正在实施改制方案。各市(州)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进入尾声。

3.分离企业办社会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稳步推进。目前,第一批省属工业企业学校移交已基本完成,第二批非工业企业学校移交年内可以完成。一批企业的辅业改制工作进度加快。

4.粮食、农垦、流通和公路交通等领域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全省解决粮食企业“三老”问题取得了重大突破,截至2007年10月底,全省已有8个市(州)和66个县(市、区)基本完成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任务,改制企业836户,占企业总数的81.32%。省农垦集团80%的企业完成改制,农垦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按计划推进。省供销社系统积极推行现代流通方式,改造社有企业,已组建股份有限公司6户、有限责任公司154户,实行股合制90户、合伙制企业194户,依法破产69户。省物产集团向省政府报送了《企业改革总体方案》,已有3户企业清算后注销。省交通厅系统进一步推进公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开展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试点。

(二)积极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开展了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运行情况调查,全面推开了县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工作。省中小企业局与人行兰州中心支行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征集、公示、查询、监督等信用评价活动,建立了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项目库,入库项目已有500余个。

2.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取得进展。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创业基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挂牌成立了省级中小企业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与资本对接平台,举办了“甘肃省专利技术交易大会”,建立了甘肃邮政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3.中小企业招商活动全面拓展。围绕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进一步征集充实了招商引资项目库,筛选编辑了招商引资项目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以会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上门招商”等多种形式,组织企业参加了广交会等经贸洽谈活动。目前,全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已有370多个招商引资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实际到位引进资金超过60亿元。

(三)农村综合改革和涉农改革配套推进。

1.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一是乡镇机构改革在省编办确定的100个试点乡镇展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采取了精简机构、缩减领导职数、党政干部交叉任职等措施。乡镇事业单位按照“管理职能收归政府、公益职能进一步强化、经营职能推向市场”的思路向前推进。二是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今年重点明确了各级政府在农村教育发展和支出上的事权,巩固了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三是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全面实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模式,部分县区进行了“村财乡管”试点。四是通过积极争取,中央把我省列为全国化解“普九”债务工作试点省份之一。

2.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农业部在我省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县(区)都成立了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调整充实了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组建了村、组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小组和县(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庭,形成了县、乡、村、组农业承包合同管理网络。试点县(区)组织培训县仲裁员和乡镇调解员,对合格者颁发证书,进一步完善了调裁机制。

3.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实施方案,共争取农业部扶持资金60万元,扶持示范项目单位3个;下达省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资金300万元,扶持示范项目单位46个。出台《关于全省开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目前,全省登记注册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2120个,会员总数40余万人,辐射农户近20万家。涉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和技术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

4.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取得进展。贯彻《甘肃省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和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挂牌运行,各地同步进行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和兽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对改革中需要准确把握的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分离、农技推广体系管理体制改革等5个关键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

(四)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相关改革。

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入。出台《2007年全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和《编制依据地方性法规、省政府规章设定的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目录实施方案》,进一步取消和调整了行政审批项目,行政审批项目的“合法性”问题得到解决。加强了对行政许可以及审批权的规范和监督,规范并完善了政务大厅运行机制。

2.财税、投资和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省政府出台了《甘肃省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在会宁、敦煌等16个县(市)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入落实审批制、核准制、备案制等措施,贯彻项目投资的环评和土地征用等新要求,建立了重大建设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兰州等市出台了改革实施意见。水资源管理体制,成立了流域管理机构,探索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体制,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出让制度加快实施,土地和矿业权流转进一步规范。

3.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不断扩大和深入。稳步扩大和综合配套推进试点,重点抓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目前,《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已通过国家人事部审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已确定试点单位。下发了《甘肃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促进考核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对全省事业单位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

(五)地方金融服务体制改革积极展开。

1.农村金融和地方金融改革迈出新步伐。抓住列入全国6个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的机遇,全省已挂牌开业村镇银行3家、农村资金互助社2家,正在积极筹备1家村镇银行和1家全资贷款子公司,同时开展了省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试点。按照银监会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要求,已批准设立省联社办事处6家,组建统一法人社41家。兰州市商业银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架构和决策机制,增资扩股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2.地方资本市场稳步发展。我省上市公司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证券公司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化解,证券发行制度进一步改革完善,期货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国家商业银行和政策银行加强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合作与服务,引进浦发银行等省外金融机构入甘有新进展。

3.保险业改革向前推进。全省保险主体增加到14家,政策性农业保险已批准131家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保险兼业代理资格。农业种养两业保险取得新进展,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试点补助。启动了能繁母猪保险工作。

(六)社会领域改革探索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1.建立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制度。采取新上项目“增”、公益性岗位“扩”、社区组织“挤”、劳务输转“送”、优惠政策“促”等措施,积极为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创造就业岗位。进一步完善预警预报、申报登记和入户调查制度,实行“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的动态管理。

2.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日渐完善。出台《甘肃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案》;修订《甘肃省实施〈失业保险条例〉办法》,调整了全省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制订了《甘肃省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办法》。集中开展社会保险扩面专项行动,扩大了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以事业单位职工参保、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关系接续为重点,推进了失业保险和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完善社保基金经常性监督检查和内审制度。加强企业年金管理,开展了企业年金移交工作、年金基金资产和银行账户清理等工作。

3.科技体制改革推出新举措。制定了《甘肃省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调整重组了省科技计划体系,启动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七大行动计划”。深化科技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意见》,实行岗位合同管理,全面推行聘用制,扩大科研机构和技术服务单位的分配自主权。

4.教育体制改革有关措施得到落实。岷县、康县、礼县、夏河、康乐5县“两基”攻坚全面达标,全省“两基”人口覆盖率已达到95%。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完成批复总数的97.88%。校长聘任制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5.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入。一是“四个覆盖”有序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农村人口,参合人数1780万人;全面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床位补贴翻番、济困病床制度覆盖省市县公立医院;乡镇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供给,省财政安排9000万元进行专项补助,目前已有35个县得到落实。二是推进了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改造,第三期“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全面启动,基层卫生服务条件得到改善。三是继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推进了各级卫生应急指挥机构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断健全。

6.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进展良好。出台了《省委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关于支持我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若干政策和措施的纪要》,明确了相关配套政策。继续组织实施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一批文化建设工程。探索剥离新闻单位的经营业务,甘肃日报组建报业集团有限公司,甘肃广电总台(集团)将网络传输有限公司剥离,进一步理顺体制,转换机制。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催生了一批优秀作品和剧目,促进了文化产业繁荣。

二、2008年全省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2008年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省委关于“改革抓创新”的要求,着力解决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深层次体制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探索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制和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一是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目标,积极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参与我省企业的改制重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提高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程度。搞好省建工集团困难企业改制。继续推进农牧、商贸、交通、旅游等其他行业的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转换机制、发展壮大。二是抓紧做好省属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办社会职能和有关破产工作。三是按照国家部署,实施好省内电信、邮政、电力等行业的改革。继续以兰州为重点推进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四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继续做好外派监事会工作。进一步完善国有出资人财务监管制度,完善省属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五是积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强创业辅导和企业孵化基地建设,积极构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协调建设省级再担保平台,创造条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二)积极发展要素市场。一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积极培育全省上市公司后备资源,健全和完善企业上市培育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省内中小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开展上市、私募等多种形式的股权融资。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扩大债券发行规模。二是规范发展土地市场。进一步完善经营性土地出让制度,落实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稳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探索国有企业改制和破产过程中土地使用权的处置方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建设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结合我省实际制订相关配套规章。加快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四是继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促进社会信用信息共享。

(三)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积极推进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制订《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加大聘用制推行力度,选择各类各层面的事业单位进行工作人员公开招聘试点。二是继续搞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政务大厅运行机制。三是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建立健全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四是制订《甘肃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和《甘肃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监督管理办法》,坚持推进依法行政

(四)加快财税、投资、金融体制改革。一是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县乡财政最低支出保障机制。继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深化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研究完善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管理体制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全面落实企业所得税改革措施,积极鼓励落实节能减排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资源税税制改革的政策措施。二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制度,研究制订《省直单位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暂行办法》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暂行办法》。三是搞好金融体制改革。制订实施打造兰州西北区域性金融中心规划,制订“招行引资”的具体优惠政策,完成浦发、民生银行甘肃省分行组建工作,争取启动我省省级法人保险机构筹建工作。

(五)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一是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扩大综合改革试点范围。完善乡财县管办法,强化基层财政支出管理。以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工作为突破口,促进乡村其他债务的清理化解。二是完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范围,完善仲裁制度。三是推动农村金融改革。争取国家支持,扩大我省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试点范围。积极引导和支持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为当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继续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四是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务。五是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继续做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六是继续推动其他涉农改革。制定出台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和农民要求的农业科技服务新体系;积极推进国有林区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搞好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扩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示范试点县。

(六)抓紧建立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机制。一是健全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按照国家部署,全面落实差别电价、小火电降价、脱硫加价政策,进一步完善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电价机制,建立健全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和水权交易市场,全面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稳步推进水价改革。全面征收污水处理费。二是健全节能减排体制机制。

(七)搞好社会体制改革。一是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对收入分配的监督和调节。完善国有企业工资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加强对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及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二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衔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继续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抓紧建立并落实廉租住房制度。三是按照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进一步深化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和食品药品应急管理体系。四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继续实施并落实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激励文化创新等方面的政策,积极促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五是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公益类科研院所分类改革,促使技术开发类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民族地区的8个县为重点,继续实施“两基”攻坚,建立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搞好招生制度改革。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

(八)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一是探索创新园区运行机制。制订出台《甘肃省关于加快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鼓励各类开发园区自主创新。二是健全招商引资责任制和激励机制,拓宽招商引资渠道。三是加快转变外经外贸增长方式。按照国家出口政策导向,努力提高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技术服务,带动服务贸易的逐步发展。积极支持我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加强与境外的资源合作。

(王华存 周 弘 石 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