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责任及技术壁垒

社会责任及技术壁垒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2 配额纠纷、社会责任及技术壁垒1.2.1 配额纠纷造成订单转移按照“乌拉圭回合”结束时达成的《纺织品服装协议》,服装贸易配额本应该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社会责任制度的推行,直接改变了服装业集群中的加工企业与全球服装采购商的关系。

1.2 配额纠纷、社会责任技术壁垒

1.2.1 配额纠纷造成订单转移

按照“乌拉圭回合”结束时达成的《纺织品服装协议》,服装贸易配额本应该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但是,在其他国家结束配额限制的情况下,美国与欧盟利用WTO的纺织服装保障条款,继续对我国纺织服装实行配额限制,使我国服装出口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与欧美继续对中国实行配额限制相比,由于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国家的服装企业不受配额限制的约束,许多国外服装采购商开始将原本在我国加工的订单,转移至这些地区。

另外,我国的服装出口,不仅受到美欧等发达地区的贸易配额限制,而且也引起其他一些服装出口国及生产国的联合抵制,针对我国纺织服装的贸易壁垒频繁发生。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针对我国纺织服装的贸易摩擦共计16起(《2004-2005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第9页)。

1.2.2 社会责任制度

20世纪90年代初的跨国公司行为守则,以世界驰名服装品牌为线索而展开。随着跨国公司全球外包的盛行,位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出口加工区内的分包工厂所存在的“血汗工厂”频繁曝光,服装行业中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强迫加班、性别歧视、缺乏职业健康保护等滥用劳工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西方国家的消费者、非政府组织、工会组织、学生组织等开始发起对跨国公司的批评,要求跨国公司在全球扩展及谋求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承担其包括劳工权益保护在内的社会责任。在这些运动的压力下,为了维护品牌形象及市场竞争的需要,许多服装、鞋业及玩具品牌商与零售商纷纷制定“公司行为守则”(corporate codes of conduct)。

社会责任制度的推行,直接改变了服装业集群中的加工企业与全球服装采购商的关系。集群中的服装生产加工企业,需要经过更加复杂、更加严格的社会责任标准认证,才能成为品牌企业的供应商。服装加工企业,需要按照社会责任守则的要求,在工人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及工资待遇等方面通过跨国采购商的社会责任认证或者验厂。这些要求自然增加了服装企业的成本开支,对工人及企业的长远发展应该说不无好处,但是,在全球服装业的等级结构中,这种成本的增加并不能通过出口价格的提高而消化,导致服装加工企业处于不利地位。

1.2.3 技术壁垒

纺织品在前处理和染整过程中,要接触大量的化学品,而纺织品又与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息息相关,所以限制和禁止纺织服装产品的有害化学品,在欧盟及美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中日益受到重视。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纺织工业技术比较落后,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不够健全,加之国内的纺织服装企业对这方面的规定不够重视,缺少有关的管理和检验手段,在近几年中的服装出口中,频繁出现出口服装与进口国的规定相抵触,给许多服装出口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上述有害化学物质的限制,有些技术要求确实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及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的需要而制定的。但是,在关税被大幅削减,各种非关税壁垒也在逐渐被拆除的情况下,也有许多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与安全为名,利用这些技术标准来构筑贸易壁垒,对服装出口国设置障碍和变相的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服装企业的目的,并将其作为该国扩大其他主要产品出口的谈判筹码。比如纺织服装中的重金属残留量均是微量级的,有10多种重金属的含量均限制在10-6数量级,无法用一般化学试验室的常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苏南一家服装厂出口的服装曾经因拉链用材含铅量过高而损失10万美元,最终导致企业破产[3]

习惯了低成本战略的我国服装企业,与这些新的技术标准还有很长的距离,需要快速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及标准意识。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01年对标有纯棉免烫字样的衬衣进行了抽样检测,部分样品中甲醛含量远远超过我国正在制定的贴身衣服的甲醛含量标准。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检测了24种针织童装,有1/3的甲醛超标,最高的超过标准2倍。由于环保质量问题,中国海关每年退回的服装达几十亿美元(赵广飞,2002)。

总之,从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在国内巨大的服装市场需求和全球服装制造业转移的宏观背景下,沿海地区服装业集群依靠集群优势及体制优势,加上我国整体上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变化,沿海服装业集群开始面临“内忧外困”的双重夹击。在国内宏观环境方面,沿海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逐渐上涨,原有的体制优势正在弱化,低成本的服装加工逐渐向西部转移。在国际竞争方面,人民币升值、配额、社会责任要求、不断的贸易摩擦等使服装业集群中出口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险恶。此外,在国内服装市场上,一些国际大牌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加快了进入中国高端市场的步伐,挤压服装业集群中的国内品牌企业。另外,印度、越南等低成本国家的服装制造业正在快速崛起,它们不仅拥有劳动力成本优势,而且在配额方面更具优势。在这些压力和挑战面前,升级成为这些服装业集群的唯一选择,但是,应该向何处升级?如何升级?这正是本章及下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