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球生产网络与区域发展研究

全球生产网络与区域发展研究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恩斯特将以旗舰企业为核心所组成的全球生产网络,看成全球知识扩散的载体。

1.4 全球生产网络与区域发展研究

1.4.1 恩斯特等的全球生产网络

恩斯特等较早提出了全球生产网络的概念,与全球价值链以某种商品为切入点不同,恩斯特等的全球生产网络概念以“旗舰企业”[7]为切入点,将某个旗舰企业及不同层次、遍布全球的供应商、销售商及其他关联企业所组成的企业系统定义为全球生产网络,见图2-1所示(Ernst,2001)。恩斯特等的生产网络比较侧重于讨论旗舰企业与成员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分析的重点主要放在网络中的信息扩散及技术学习(Ernst and Kim,2001)。恩斯特认为,生产网络的治理主要是指网络成员企业在旗舰企业的领导下所组成的分层关系,旗舰企业的战略决定着成员企业的成长、战略方向及其在网络中的地位(Ernst,2000),这种结构影响论的观点与全球价值链存在相似之处。

恩斯特将以旗舰企业为核心所组成的全球生产网络,看成全球知识扩散的载体。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为了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旗舰企业与供应商之间需要进行知识交流,这样既促进了旗舰企业向供应商的知识溢出,有利于供应商通过技术学习提高技术能力,同时旗舰企业也能够从知识交流中得到互补知识,促进创新(Ernst,2003)。

img5

图2-1 全球生产网络的主要结点

资料来源:Ernst,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a knowledgecentered approach,east-west center working paper,No.25,may,2001,p20(作者稍作修改)。

恩斯特等主要以东亚的电子产业进行案例研究,认为加入全球电子生产网络,从网络中获取知识扩散,是东亚电子产业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Ernst,2002)。以恩斯特的全球生产网络为分析框架,陈泰基等专门对中国台湾IT产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及其发展进行了研究(Tain-Jy Chen and Shin-horing Chen,2001)。

恩斯特等的全球生产网络分析,虽然强调了全球生产网络的技术扩散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但与全球价值链升级理论一样,在分析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联结中学习和进行产业升级的同时,忽视了地方联系及学习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使全球联结中的学习与地方内部的学习在产业升级分析中无法建立有效的联结。

1.4.2 亨德森、迪肯等的全球生产网络理论

全球价值链及恩斯特等的全球生产网络所存在的研究缺陷,引起亨德森、迪肯等的理论思考。在借鉴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全球生产网络理论[8](Dicken and Henderson et al,2002)。

在全球生产网络提出以前,无论是恩斯特等的全球生产网络,还是全球价值链理论,在讨论区域发展或产业升级时,都将链或者网络关系局限于本地企业或产业与全球的联结关系,分析全球联结中的技术扩散或技术学习,忽视了地方或区域内部的联系及学习对产业或区域发展的影响。在分析区域发展或产业升级的过程中,缺乏对全球联结与地方联系之间的互动过程的探讨(Dicken and Henderson et al,2002)。

另外,全球生产网络理论认为,恩斯特等的全球生产网络及全球价值链理论,在研究区域发展或产业升级时,都将链或网络关系局限于企业之间的联系或者治理关系,没有将非企业关系的制度或组织纳入分析之中。在当今的全球生产环节国际分工中,非企业的制度或者组织是影响企业升级或地方发展的重要变量,因此在讨论全球生产网络这种经济现象时,应该关注制度层面的作用和影响(Henderson and Dicken et al,2002;Dicken,Kelly, Olds, and Yung,2001)。

迪肯等认为,区域发展或者产业发展,不仅取决于本地区所创造价值的多少,而且关键在于这个地区是否能够占有这些价值。一个区域加入全球生产网络,并创造大量价值,并不能保证这个区域能够获得快速发展。全球生产网络中区域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区域内企业所创造或能增加的价值量,而且还要受到这些企业所在环节内部企业之间的水平竞争状况、企业所有制、地方嵌入性及网络嵌入性的影响。因此,分析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区域发展,不仅要分析全球生产网络内部的竞争关系,还要从区域内部企业的组织形式、各种组织或制度等多种行动主体出发,考察网络中各种行动主体的特性及互动关系(Henderson et al,2002)。

基于上述分析,亨德森、迪肯等提出从多种行动主体的特性及权利关系出发,分析区域中的价值创造及获取过程,来理解区域的发展或产业发展,如图2-2所示。

1.4.3 全球生产网络研究评述

在笔者看来,与全球价值链及恩斯特等的全球生产网络相比,亨德森等的全球生产网络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重大突破,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img6

图2-2 全球生产网络分析框架

资料来源:Henderson, et al(2002):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9(3),p13。

(1)关注多种行动主体特性及网络关系

区域发展或产业发展的过程,是多种行为主体(如跨国企业、地方企业、支撑机构或组织等)互动的结果。这些行为主体之间,存在复杂的网络关系和权利关系,这些关系直接影响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升级过程及结果。因此,研究区域发展及产业集群的升级,离不开对这些行动主体特性及网络关系的分析。

(2)全球联结与本地联系的交融

在当今的全球经济中,任何区域的发展,既有地方的烙印,同时又具有深厚的全球化印记。全球力量与地方力量的交织与互动,造就了当今多姿多彩的区域发展模式和“马赛克式”的产业空间景观。因此,分析和理解区域发展或产业集群的升级,需要深入分析全球联结与地方联系两种力量的交织过程。

(3)强调制度对区域发展及产业升级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生产环节全球分工中,区域发展或产业集群的升级,已经不单是一种简单的企业行为。不同类型的企业特性及网络关系,固然对区域发展或产业集群升级有重要影响,但是,除了这类网络联系之外,区域发展还受到各种制度力量的影响或制约。非企业的制度或者组织,是影响区域发展或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变量,因此,区域发展或产业集群升级分析,需要对制度给予足够的关注。

全球生产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区域发展分析框架,从提出到现在也不是很长时间,截至目前,国际上的相关文献不过三十多篇,而且这些文献大多还集中于讨论分析框架的内容或意义,真正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献还非常罕见。

全球生产网络为区域发展研究搭建了一个完美的分析框架。但是,有了这个分析框架,还需要具体分析这些力量如何影响区域发展,以及在哪些具体方面促进或阻碍了区域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