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应对外部性的对策

应对外部性的对策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应对外部性的对策从上面的分析可见,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优,或者小于最优水平,或者大于最优水平。因此,减少或者消除外部性对经济的负面效应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学问题。对于产生正外部性的经济活动,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的办法使这种活动增加,从而趋近于社会合意的水平。

二、应对外部性的对策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优,或者小于最优水平,或者大于最优水平。因此,减少或者消除外部性对经济的负面效应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学问题。对此,经济学界有两种观点,其一是主张政府干预的观点,认为当存在外部性时,市场会失灵,市场机制无法发挥资源配置的效果,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以使外部性的影响消失或减弱。其二是主张市场调节的观点,认为市场机制本身能够自发地产生一些机制或制度来矫正外部性问题,不需要政府进行干预,政府所要做的只是维护市场制度的有效运作,让市场自发地起作用。

应对外部性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税收和补贴

前面分析指出,存在外部性时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收益和社会边际收益存在差异,运用税收和补贴的方法矫正外部性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这些方法使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趋于一致,从而使产量达到帕累托最优水平。

如图13.3所示,在存在负的外部性的情况下,竞争性均衡产量为Qp,超过了社会合意的水平,这时如果政府征收一个比例为t的污染税,那么,私人边际成本曲线向上移动到MCs,即与社会边际成本相同的水平,那么,均衡产量就是Qs,达到社会合意的水平。

img371

图13.3 污染税和负外部性

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有效的,关键在于政府如何确定污染税的税率,也就是要解决如何确定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异,哪些社会成本应当计入,如何计入等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可能存在极大的困难。不过,在征收污染税的情况下,尽管可能不能达到最优的产量水平,只要税收小于等于社会边际成本和私人边际成本间的差额,通过税收方式可以减少外部性的负面影响,使产量趋近于社会最优水平,这是一种次优的选择。

对于产生正外部性的经济活动,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的办法使这种活动增加,从而趋近于社会合意的水平。例如教育就是一种会产生正外部性的经济活动。教育会使个人累积人力资本,提高其技能水平,获得较高的报酬,对个人而言价值很高。但教育还会产生正的外部性,增加教育会使整个社会的风气趋好、人与人易于合作、间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犯罪等。因此,教育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这种活动趋向于过少,那么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的办法鼓励这种活动。如图13.4所示,MCp和MCs分别表示教育的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MRp和MRs分别表示教育的私人边际收益和社会边际收益。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私人边际成本和私人边际收益的交点为Ep,对应的教育量为Qp。从社会的角度看,合意水平应当是社会边际收益曲线MRs与私人边际成本MCp的交点Es,对应的教育量为Qs。可见,Qp小于Qs,即小于社会合意的水平。这时,如果政府对教育进行补贴,会使私人边际成本曲线向下移动到MCd,它与社会边际收益的交点为Ed,从而使教育水平提高到Qd水平。当然如果补贴较为适当,可以使补贴后的教育量正好等于社会合意水平。

img372

图13.4 补贴和正外部性

2.管制和惩罚性标准

对于负的外部性进行矫正的另一种常用方法就是进行管制,设定一定的惩罚性标准,规定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负的外部性的数量,当实际产生的数量超过规定标准时,对生产者或消费者征收相应的罚款,以此来抑制负的外部性。例如,政府可以规定企业生产中的污染标准,超过者要支付巨额的罚款。又如,规定消费者生活垃圾要分类,未按规定分类者处以一定的罚款等。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很高,政府需要了解企业实际的生产情况,同时需要测算企业造成的污染程度,同时还要监督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时发现违反规定的事实。有时可能会因为这类成本太高而无法运用这种方法。

3.许可证市场

税收、补贴、管制及惩罚性标准等方法的主要缺陷在于政府与相关生产者和消费者间信息是不对称的,政府要控制外部性会产生极大的交易和监督成本,不少经济学家提议采取市场机制的办法来矫正外部性,主要是通过创造相关的市场,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个人分散决策来确定“最优的外部性水平”。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排污许可证市场,即通过市场交易方式进行排污许可证的自由买卖,从而实现生产者的“对号入座”,自发决策以减少污染。举一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假如存在甲乙两家化工厂,每家工厂每天会向外界排放10单位的污染物(如10吨废水或排放的二氧化硫等)。假定政府准备减少一半的污染,这样,甲乙两家化工厂每个厂需要减少5单位的污染。假设甲化工厂每单位治理污染的成本为1 000元,乙化工厂为2 000元,那么,总的治理污染成本就是15 000元(15000=1000×5+2000×5)。现在假定政府向两家化工厂发放排污许可证,每张许可证允许排放1单位污染物,而且允许许可证自由交易。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甲化工厂有动机将自己的一部分许可证出售给乙化工厂,出售价格介于1 000元和2 000元之间,比如出售价格为1 500元。那么,对于甲化工厂来说,可以按1 500元出售2张排污许可证,收入为3 000元,然后花费7 000元治理污染(其中5单位为自己应当治理的部分,2单位为向乙企业出售许可证后应当多治理的部分),实际支出治理污染的成本为4 000元。而乙化工厂购买2张许可证,只需要治理3单位的污染,总的成本支出为6 000元,这样,乙如果治理5单位污染物要花费10 000元成本,现在购买2单位许可证花费3 000元,总的治理污染成本为9 000元,净成本节约为1 000元。因此,这种交易对于甲乙化工厂都是较优的选择。从政府角度来看,平均每个化工厂的污染都减少了一半,而整个社会的治理污染成本只有4000+9000=13000元,比不允许交易时社会治理成本低2 000元。当然实际排污许可证的交易价格依赖于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各不同企业的治理污染成本的差异。

4.合并所有权

合并所有权以把外部性内部化也是矫正外部性的一种方法。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机制难以将所有外部性纳入到经济主体的决策之中,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市场经济中各个主体分散决策,各自考虑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分立的所有权使得每个人决策时都不会考虑对其他人的外溢影响。存在负外部性情形下,生产者没有将对社会造成的成本纳入到目标函数之中,这种行为趋向于过多;而存在正外部性情形下,经济主体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没有考虑到这种行为还会对其他人产生有益的影响,这种行为又会趋向于过少。因此,如果采取某种机制将无关的第三方纳入到产生外部性的经济主体决策之中,外部性就会被内部化。具体而言,外部性内部化就是通过将分散化决策集中起来,合并产生外部性的分立所有权。例如,化工厂排放污水造成下游鱼塘中的鱼死亡,主要原因在于化工厂决策中并不会考虑鱼塘的利益。这样,如果将化工厂和鱼塘合并在同一个所有权之下,属于同一个所有者,那么化工厂在考虑排放污水之时就要权衡污染的“度”,即既要考虑化工厂本身的利润水平,也要考虑鱼塘的利润,要追求化工厂和鱼塘两者合并的利润最大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