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日据时期铝业的出现

日据时期铝业的出现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战争产物:日据时期铝业的出现在世界上,铝业的历史虽可追溯到1825年,但其冶炼成本极高,所以当时铝的主要消费市场是珠宝界,尚未能被普遍采用。而花莲厂虽以年产铝锭12 000吨为目标,可是最高产量仅3 800吨。台湾两厂的铝锭产量在1943年最多,共计有14 484吨,占该年日本本国和殖民统治地区总产量的10.3%左右。

二、战争产物:日据时期铝业的出现

在世界上,铝业的历史虽可追溯到1825年,但其冶炼成本极高,所以当时铝的主要消费市场是珠宝界,尚未能被普遍采用。到1886年,法国的埃善(Paul Héroult)和美国的霍尔(Hall)同时发现电解炼铝的方法(用氧化铝置于熔融的冰晶石中电解而得金属铝),铝的生产成本才大为降低,电解铝厂成为新兴的金属工业,主要的铝业公司甚至组织国际性的卡特尔(Cartel)来垄断价格,并且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开发新用途。

由于铝可用于飞机的机体,是一种重要的国防战略物资,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在政府的强力介入下,航空工业兴起,铝才崭露头角。此后各国因为军备竞争,故极重视炼铝工业的发展,例如美国在1913年仅能生产47 279磅的铝锭,到1920年,已增加到138 042磅的产出。[2]

炼铝是极消费电力的工业,日本一向依赖进口,在30年代初期,为了备战,日本政府实施“总动员计划”,规划开发日本本国及其占据地有关军需方面的资源,以期求重要资材之自给。而台湾自日月潭水力发电厂建设以后,电力充沛,如果进口铝矾土等原料,则可发展炼铝工业。所以日本三菱财阀中的三菱矿业、三菱商事公司和古河电气工业、台湾电力、三井、东京海上火灾保险、东海电极等公司,共同于1935年创办了资本6 000万日元的日本铝业株式会社(日本铝业公司),公司总部在东京,而于九州黑崎设有工厂,仅产铝氧(氧化铝)。至于台湾方面,由德籍工程师设计,先在高雄设厂,利用廉价而丰富的电力,以拜耳标准方法(Bayer Process)提炼铝氧,再以连续自焙电极式霍尔(Hall)电解炉炼制纯铝。翌年即开始作业,生产铝锭210吨。迄1941年,年产铝氧32 000吨、铝锭12 000吨的设备才完成。而且日本铝业公司陆续增资,1939年在花莲兴建工厂,并于1941年开始作业,该年产铝锭290多吨,所需铝氧皆赖黑崎和高雄两厂供给。日本铝业公司的高雄厂分别从荷兰东印度的平坦岛(Bintan Island)和中国华北进口铝矾土(铝氧石,bauxite)和矾土页岩,[3]来冶炼铝锭,并全部运回日本加工制造成品,此成品再被运回台湾贩卖。[4]

当时所以在高雄设立面积226 389平方米的铝厂(另有51 185平方米的空间,包括俱乐部和医院等),主要是因为高雄港能够容纳10 000吨的远洋轮,和300吨的接驳船,该驳船可到达铝厂所有的码头;并且高雄与台湾北端的台湾最大港口基隆港之间有铁路相连接,[5]可以利用南北两个港口,以海运迅速输送原料和铝锭。

另一方面,日本一向仰赖铝锭的进口,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扩大军需,于1939年成立国策公司性质的日本轻金属公司,积极生产铝。但翌年加拿大等国禁止出口铝,所以日本铝的供给量顿减,导致飞机的机体制造停滞。[6]因此日本当局乃针对民需部分(如锅、便当盒、水壶、热水瓶等)采取配给统制。台湾殖民当局,于1941年设立台湾家庭必需品株式会社(资本65万元),以实施《台湾铝制家庭器物配给统制要纲》,使铝制品的进口和销售能够一元化。[7]

日本铝业公司高雄厂虽拟扩充设备生产铝氧42 000吨,铝锭15 000吨,但实际上,其前后开工10年,总共生产铝锭67546吨。而花莲厂虽以年产铝锭12 000吨为目标,可是最高产量仅3 800吨。台湾两厂的铝锭产量在1943年最多,共计有14 484吨,占该年日本本国和殖民统治地区总产量的10.3%左右。高雄厂在1945年3月遭盟军飞机轰炸,因此停止作业,花莲厂则早于1944年6月因水力发电厂被洪水冲毁而停工。[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